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有关初中化学教学论文

斯娃分享

  初中化学教学在进行学生的整体素质培养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学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一:初中化学教学德育教育的渗透

  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不仅可以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解,也有助于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可以通过具体物质及物质变化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各种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通过水的蒸发和冷却、石蜡的熔化、镁带燃烧等,使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这一观点;通过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溶解和结晶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物质间存在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对立统一关系;通过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使学生理解矛盾的普遍性以及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通过学习核外电子排布的知识,理解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使学生懂得由量变到质变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

  现在青少年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娇惯、溺爱,生活环境优越,因此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一项重大成果离不开集体的智慧,需要大家团结合作。合作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如在分组实验中,让小组内学生自己分工,选好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之后共同讨论问题,设计实验,相互配合,观察分析实验现象。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与他人互相合作、相互影响、相互启发,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又如,在解答开放性习题时,组织学生共同讨论,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相互补充。这样使学生有更多互相交流、互相切磋的机会,并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认识到与他人合作能使自己思想更开阔、更深刻。再比如进行研究性学习时,让学生自由组合,一起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以上有意识地渗透,使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克服了自私和妒忌,学会了沟通、互助、分享,这样既能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欣赏他人,同时也能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

  三、通过环境保护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社会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对地球的索取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对地球生态环境的破坏也在不断加剧。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每个化学教师的职责。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重视课本上有关环保知识的教学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蕴含大量的环保教育内容,是实施环保教育的重要载体。如在讲空气这一课题时,给出一段资料:据调查表明,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二氧化碳超标的大气环境中,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而死亡,另有10亿多人生活在颗粒物超标的环境中。历史上因空气的严重污染造成的灾难不少,且是触目惊心的。然后使学生知道空气污染的成因及危害。又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时,我给学生讲了“黑龙江”璧南河的污染以及政府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治理污染的措施。也提到了许多地区被迫用污水灌溉农田或作为居民饮用水,对区域居民健康带来危害。然后使学生知道水体污染的原因和危害;我把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这时再让学生自己讨论出解决措施,教师最后总结

  2.结合化学实验进行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教学中,也应重视环保教育。可以在每次实验后,告诉学生废弃的物质倒在指定的容器中,可回收的物质尽可能回收利用。如用高锰酸钾制取完氧气后,指导学生回收二氧化锰和锰酸钾,充分利用每一种药品;在做完酸、碱、盐的实验后,指导学生酸性、碱性废液经处理后再排放。这样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课外组织必要的环保活动

  如组织学生收集雨水,测定雨水的PH值,从而了解本地空气污染情况;让学生收集废旧电池,防止其对土壤、水体的污染;组织学生出黑板报宣传节约用水、节约用电思想,使更多的人了解节省能源就是保护环境。

  四、结合化学家的成长经历或事迹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教育

  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一些化学家,他们的成长经历或事迹是教育的极好素材。例如,发现多种气体的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等等,都是自学成才的典范。还有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他虽然出身于贵族家庭,但他从不涉足贵族社会的社交活动,不过腐化堕落的生活,生活简朴,学习刻苦,全身心地投身于化学研究。通过这些名人轶事的介绍,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益于他们勇于探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和训练。

  五、结合我国化学成就和化学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化学上也有巨大的成就。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古代灿烂的文化。我国“四大发明”、冶金、瓷器、酿酒等化学工艺超前于欧美,开发和利用天然气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2.我国的地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矿产丰富,铁、锌、钨、锑、铝等金属储量均居世界前列,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3.现代化科技的进步。建国以来,化学的成就辉煌,硕果累累。如纳米碳管的发现以及1993年底至1994年初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开展了原子操纵的研究,通过移走硅原子“写”出了最小汉字“中国”。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不仅使学生增长了知识,而且会使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油然而生。

  总之,初中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捕捉动态生成的教育信息,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达到完美育人的目的。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范文二: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在新课程改革的当下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了,这就需要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把应试教育转变为对学生进行的素质教育。本文将结合本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做法来阐述一些关于素质教育的看法和做法。

  一、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很多教师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他们认为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就是要完全推翻过去的应试教育,在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再出现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评价体系,实际上这样的想法过于片面,不考试并不能够说明学生的素质就能提高。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的学生,我们要改变的是过去应试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而不是要完全推翻应试教育。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教师队伍思想意识的改革和更新,现在学生的考试内容和方法已有了很大的改进,考试的侧重点转移到了测试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上,所以,高分低能的现象正在不断地被改善。从这个方面来说,对学生的测试和我们所提出的素质教育并不相悖。那么作文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师,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应该如何对学生进行化学考试呢?我认为教师不能为了考试而考试。过去很多老教师有着多年丰富的化学教学经验,他们对初中阶段化学教学大纲了如指掌,对于考试的重难点内容把握相当到位,所以在备考环节,这些教师往往能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使学生的化学成绩高高在上。可实际上,学生考试得了高分却不知道自己学到了点什么,只知道成绩好了教师喜欢、家长高兴,而学生的学习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训练和培养,一旦学生进入高层学府,就要一切又从零开始。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操作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所以,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和学生的情感沟通,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各种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素质提高了,产生了自主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考试成绩自然会提高,因此,要想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是基础和前提。

  二、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学生的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等六个方面,就一定程度来说,智力因素更倾向于是学生的一种先天性的能力。而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一个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品质、道德情操等等后天可以培养的个性特征。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一个智力因素发展迅速、非智力因素逐渐培养、形成和发展成熟的时期。对于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大部分教师持两种不同的观点:一些教师认为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智力发展,因为非智力因素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成长的,学校和教师对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发挥不了多大的作用;另外有一些教师认为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有一方发展不均衡,就容易对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产生不利影响,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那么教师怎么做才能在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促进学生的非智力发展呢?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正确积极的学习兴趣就是一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由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激发起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而后由对化学的兴趣转变为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化学学科其实是一门手脑并用的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化学实验中的一些光学、声学、颜色的变化、形态的变化等来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以好奇心驱动学习主动性的关键时期,教师可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接着通过生动形象地讲解以及用化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指导、练习和巩固,最后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或者考试体会到学习化学的成功的喜悦感,以此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学生把学习化学成为自己的热爱,把对化学的热爱和学生的理想和抱负联系在一起,这种持久的兴趣就能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也就是说,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也需要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只有让两方面协调发展,才能让学生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三、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一)重视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操作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在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很多教师认为中考更注重卷面得分,因而忽略了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重要作用,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相反学生能够通过化学实验来巩固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化学理论以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认真观察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学习,教师要确立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把动手的机会真正交给学生,教师只做化学实验的指导者,通过化学实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

  (二)重视化学学科的课外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化学课外活动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化学素质的很好形式,课外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比如化学手抄报竞赛、化学魔术表演、化学兴趣小组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把抽象的化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化学知识给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带来的便利,激励学生能够更加努力地学习化学知识。

  (三)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那么在平时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最基本的阅读材料就是课本,阅读课本的过程也就是预习的过程,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来为正式上课打好基础,既激发学习兴趣又增强自信心;第二是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教师要选择适当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总之,在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学生学到化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实现对他们的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教学论文相关文章

1.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论文

2.关于化学教学的论文

3.化学教学论文范文

4.解析初中化学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与运用论文

5.浅析新课标下中学化学的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976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