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方面的论文
在教育孩子时,同一种方法在不同的时间或时机,发挥的效果是不同的,有时甚至会截然相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教育孩子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教育孩子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农村学校“留守孩子”教育
摘 要: 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班主任一定要倾注无限的爱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促进留守孩子的和谐健康发展。
关键词: “留守孩子” 教育 农村学校 教育方法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离开故土,外出打工,成为“打工一族”,而他们的子女大多被留在家里,由爷爷奶奶或亲朋好友照料,接受“隔代教育”。这一现象在我市乃至全国普遍存在,这些孩子被冠以“留守孩子”称谓。据调查,我校留守孩子占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达32.8%。其中,父母离异的占9%,父母外出打工的占23.8%。这类孩子因缺乏父母的直接关爱和照顾,没有正常的约束和管教,一时无所适从,心境突变,不仅遏制智力、性格、情绪的良性发展,而且影响学习、思想的健康成长。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迅速上升和留守孩子的日益增多,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就成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在新时期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新时期的班主任如何实施对留守孩子的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变化了的客观环境,使他们健康成长呢?在教育实践中,我努力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对留守孩子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健康发展。
一、心灵哺育,树立信心
由于留守孩子或是在单亲家庭生活,或是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一起生活,大多数承担监护孙子(女)的祖辈文化水平低,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学习辅导、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导致留守孩子心中充满悲伤和孤独,既得不到双亲的爱护,又难以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因此,他们自然会产生抑郁、自卑、冷漠、孤独的心理,渴望得到爱。班主任应了解留守孩子的特点,给学生以真诚的爱心,使他们得到温暖和寄托,帮助他们树立起学习、生活的信心。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爱,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者。”的确,爱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同时,爱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对留守孩子来说,尤其需要爱的温暖和爱的激励。因此,班主任对留守孩子首先要倾注无限的爱心,用情感复苏他们的心灵。班主任应像慈母疼爱“多病”的儿女,像医生精心医护病人一样,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爱。当留守孩子犯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时,班主任在教育中要注入积极的情感因素,批评、期望、鼓励、慰勉都应用真挚的情感。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要尽可能地多剖析,少指责,多慰勉,少埋怨。在批评中寄予殷切的希望,帮助他们克服生活、学习上的困难,在慰勉中引导他们鼓起勇气,树立起信心;在剖析中让他们看到自己行为的危害性,帮助他们矫正不良的性格和行为,使留守孩子从中感受到教师的爱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唤起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信心和决心。
其次,班主任应特别细心、留心留守孩子。因为留守孩子最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怕与别人交往,尤其怕与他人谈论父母和家庭情况。所以,班主任在对留守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口下留情”,不能用过激的语言刺激他们、伤害他们,如“你表现差,学习差,就是因为你无人管教……”
最后,教育工作本身是一项艰苦、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可塑性大,对留守孩子的教育需要班主任做到耐心、细致,抓反复、反复抓,持之以恒,切不可半途而废。不能因为学生反复犯错误或是教育的难度大、成效小而放弃对学生的帮助和教育。
二、情感引导,扬生活风帆
留守孩子因父母的外出或离异,引起了一系列心理的变化,美好的希望破灭了,又因为减少或失去了来自父母的督促、帮助、辅导,对学习常常放任自流,对自己没有要求和标准,作业马虎。因此,班主任要帮助留守孩子对自己的处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让他们明白父母外出或离异是生活的需要。况且,父母外出或离异已经客观存在,如果长期不能自拔而苦恼、自卑,就只能加重自身负担。要让学生明白:父母的外出或离异并没有改变子女与父母的血缘、亲情关系,只是原有的家庭生活秩序被打乱了;家庭生活只是人生的一个方面,父母外出或离异带来的不幸是暂时的、相对的,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帮助学生从父母外出或离异的阴影中尽快解脱出来,鼓励他们扬起生活的风帆,适应新的家庭生活,向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
例如:我校原三(一)班学生张印川,从小失去父亲,母亲又外出打工,跟随奶奶长大。由于缺乏管教,课堂上无精打采,放学后经常进游戏厅,还常欺负同学,老师一谈到他就摇头,认为“没救了”,因此,三年级了还没能加入少先队组织。我接任该班班主任后,下决心“帮帮他”。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身上也有闪光点:他热爱劳动,常帮助同学做班级清洁工作,体育好,他上课一旦发言,声音就非常宏亮……经过分析,我认为他本质不坏,之所以贪玩、捣蛋,是因为他心中一直渴望被人关爱、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于是,在一次队日活动课上,我肯定了他的优点,之后又找他谈心,帮助他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促使他正确认识自己的缺点,并逐步加以改正。渐渐地,他变了,同学们也不再讨厌他了。在六一儿童节时,同学们一致同意他加入少先队组织。
三、行为矫正,感化心灵
父母外出或离异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容易使留守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在学校主要表现为: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多;学习习惯差的多;违反纪律的多。由于特殊心理的影响和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容易撒谎、打架、偷窃等,课余时间沉溺于游戏室、网吧等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场所。这类学生如果不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就容易受社会不良少年的影响,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对这类学生的教育,班主任要做到以理晓之、以情动之、以情育之,这比任何说教都重要。浇树浇根,育人育心。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动了学生的心灵,工作就好做多了。
小学生行为克制力差,究其原因,除了心理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外,还由于他们是非观念不强,对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缺乏认识。对这类留守孩子进行教育时,切忌一味训斥,要以理服人。班主任要摸清学生的特点,随时注意观察他们的点滴变化,对他们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的引导和教育,善于发掘他们的细微进步和积极因素,对他们多一些帮助、微笑和勉励。班主任只有重视和积极发现留守孩子的优良品质和行为习惯,并努力加以扶植、鼓励,才能使学生在紧张、和谐、欢愉的气氛中茁壮成长。
四、协调教育,营造和谐教育环境
外出人员和留守孩子的日益增多,带来的是一系列严重而复杂的社会问题。为此,班主任可通过学校,让学校与社会、民政部门取得联系,争取留守孩子有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以及不受歧视的人格保障和尊严,得到全社会对留守孩子的关心和帮助。目前,我们涪陵区开展的“留守孩子节日礼物”、“贫困孩子爱心午餐”、“鸡蛋牛奶供给计划”民生工程就充分体现了社会和政府对留守孩子的帮助和关爱。学校可以开办校园网站,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开展“结对子”帮扶,安排学生“结对子”,在学习、生活上给予留守孩子必要的帮助;还可以建立留守孩子档案,定期对留守孩子的心理、情感、学习、日常行为作出评价,并通报家长,加强正面引导。班主任还要认真做好学生的家访工作,在班上建立教师—家长的电话通讯网,争取家长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保证学生有正常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营造和谐的家庭教育环境。
例如,我班一个名叫姜周的同学,父母都在外打工,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有一天上午他没来上课,也没有请假,下午来了,我就问他,他什么也没有说。我就主观地认为:他故意不来学校上课,罚他与值日生一起打扫卫生。结果他极不情愿地参加了劳动,但是,第二天他又不来上学了。我感到问题严重了,于是,一放学,我就匆匆地去他家家访。一到他家,他的爷爷就说开了,他说:“姜周这个孩子,性格有点内向,不爱说话,那天上午他没有去上学,是因为他感冒了,是我叫他不要去的。”再细问姜周同学,他说:“老师不问清情况就罚我打扫卫生,我觉得很冤枉。”了解情况后,我觉得我是做错了。于是我向姜周的爷爷道歉,也向姜周同学道歉,同时,与他爷爷拉起了家常,他第二天终于又上学了。由此可见,只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加强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对促进留守孩子健康成长就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总之,要做好留守孩子的教育工作不容易,班主任一定要倾注无限的爱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环境,才能促进留守孩子的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智勇,钟型泰.现代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指南.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
教育孩子方面的论文篇2
浅谈对孩子进行隔代教育的方法
摘要: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然而,在家庭教育中,现在的父母工作繁忙,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根本无暇腾出充足的精力来精心照顾、教育孩子。隔代教育有利有弊,由祖辈看孩子等于解决了孩子父母的实际困难――缺乏时间,祖辈教育孩子有耐心,当孩子有了错误时,很少有粗暴行为,他们有时间和耐心说服教育孩子;祖辈也有时间带孩子参与各种活动,开阔孩子的视野。由于祖辈家长在生理和心理上必然带有老年人的特点,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与现代社会的要求或多或少有距离,所以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如何解决好隔代教育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关键词:隔代教育 优势 问题 对策
在家庭教育中,现在的父母工作繁忙,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根本无暇腾出精力来精心照顾、教育孩子。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得不担当起重要角色,特别是处于当今时代,似乎还担负着更多一点的责任。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辈教育,在全国有近一半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调查结果显示隔代家庭教育的趋势,孩子年龄越小,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的比例越大,随着社会高龄化趋势的形成,隔代教育现象将越来越普遍。
一、隔代教育存在的优势
1、现在的祖辈越来越年轻有精力,他们退休年龄提前,富裕的生活条件让他们精力充沛。有一定文化素质,社会经验也丰富。 抚养孩子的实践经验比年轻父母丰富,孩子出现问题能够准确处理,比如对于感冒、发烧、摔碰等的护理。
2、祖辈照顾孩子有耐心,有足够的时间与孩子在一起,可以多和孩子聊天。3―6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据了解,凡是性格开朗的祖辈保教的孩子语言比较丰富,特别喜欢与老师和同伴交流。而一些年轻父母白天忙于工作,晚上还要一边带孩子一边做家务,和孩子交流的机会不多,在幼儿园话也不多。
3、带孩子一起参加劳动。祖辈一般在家都承担做饭及打扫卫生。孩子在一旁也喜欢参与进来。这种没有强制学习任务和目的的活动,既可以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品格。
4、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祖辈有空喜欢在小区晒太阳、逛公园、锻炼锻炼身体,这时带着孩子玩健身器械、玩玩皮球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无形中发展了孩子的动作协调能力,又对他们的骨骼生长非常有好处。
5、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好多时候能看见祖辈买菜去超市都带着孩子,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到许多交往的技能,锻炼了胆量,积累了生活经验,现在孩子说起来一套一套的,不都是祖辈教育的功劳吗?
事实证明,由于不再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辈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所以会比较有精力和耐心去陪伴、教育下一代。俗话说,老小孩儿,小小孩儿,就是说老人自身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极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因此也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孩子由祖辈教养,年轻父母得以解除后顾之忧,专心致力于事业、工作上。隔代教育也可以缓解老年人的孤寂,使其从孙辈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看到自己生命的延续,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心态大有裨益。
二、隔代教育存在的问题
1、隔代教育过分的溺爱和迁就容易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核心位置,事事依着孩子,即使孩子犯了错误也不及时纠正,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也常会无原则地满足。时间一长,孩子会以为自己是家庭的“主宰”,人人都得听自己的,稍不合心意就大哭大闹、发脾气,以达到满足自己非分要求的目的。这样很容易形成任性、唯我独尊、不合群、不懂礼貌等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
2、过度限制。比如, 当孩子正兴致勃勃地“拆卸”一辆玩具汽车时,祖辈总会加以阻止和批评。因为在他们的观念中,一辆完好的玩具车是不可以被“拆卸”的,并且把孩子的这种“拆卸”行为当作一种不良行为。其实,这恰恰是孩子探究事物特点、规律的创新行为的表现。
3、由于年龄和时代的原因,有些祖辈存在着知识水平偏低,特别是农村的祖辈也不懂得如何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认为让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教育吗?等着老师去管吧!在初一学生开家长会时,有位家长反映,他的儿子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没有培养学习兴趣,只知道打游戏机,老师劝说听不进去,家长为此很苦恼。据某省一个县级市的8所农村初中的隔代学生情况调查,85%的班主任老师不约而同地反映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提不起精神来,上课不认真,不完成作业,辍学学生中有26.4%来自于隔代监护家庭。
4、祖辈和父辈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特别是孩子和父辈产生矛盾时,祖辈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一味袒护孙辈,孩子遇到不如意容易找祖辈做“保护伞”,养成不懂礼貌等一些不好的性格和习惯。不利于父母与孩子的感情培养,容易导致亲子隔阂。
三、关于做好隔代教育对策的思考:
1、建立新型的隔代教育模式。
几乎所有的年轻父母与老人在教育孩子方面都产生或多或少的矛盾,父母和祖辈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必须做到相互配合。抚养未成年人子女是父母的法定义务,父母对子女的亲子教育是家庭教育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缺少亲子教育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担负起对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主要责任。隔代教育是亲子教育的补充,不能替代亲子教育。老人应该自己定好位,既不越位,也不做摆设,做好亲子之爱的润滑剂。要努力做到喜欢孩子,但不溺爱,注意别让不良习惯影响到孩子。
2、协调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在尊重祖辈家长、发挥隔代教育作用的同时,协调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的关系,对孩子实施“合作教育”是父母的责任。让亲子教育与隔代教育之间形成一种互惠互利的和谐的合作关系,不断通过两代人的互相沟通和共同提高来达到相对的一致,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样,我们可以获得父母、祖辈和孩子的三赢:通过隔代教育减轻年轻父母的教育负担,同时满足祖辈家长的乐趣;让孩子从父母那儿感受到严格和理智,又从祖辈那里体验宽厚和慈爱;让孩子在与父母和祖辈的互动过程中,逐步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不同的对象,用不同的策略去对待不同的事情。
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父母或祖父母应相互沟通,统一认识,择善施教。注意不要在孩子面前暴露教育方面的分歧,两代人共同协商建立必要可行的家规,同时也要给孩子一定的自由度和独立性。任何一方都不能放手不管,父母应积极创造机会与孩子多接触,疏通感情。祖辈家长也要以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要爱得适度。正确的爱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两代人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只有父母、爷爷奶奶共同参与教育,孩子的世界才算完整;只有两代人统一认识、明确目标、步调一致,孩子的教育才会通向成功,孩子也会从幸福的家庭中走向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
参考文献:
[1]《隔代教育的五大误区》 孙宏艳 少年儿童研究
[2]《陶行知文集》江苏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会、南京小庄师范陶行知研究室合编
[3]《学前教育》2007年第二期
[4]《隔代教育的利弊分析》 李洪曾 山东教育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