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初中体育教育论文

秋梅分享

  体育不仅仅是让学生知道更多的关于体育的常识,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身体健康,起到及时锻炼身体的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体育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体育教育论文篇1

  探究初中体育教育教学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体育教师在关注学生的体能状态的同时必须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树立长期锻炼的意识。实行兴趣教学,教师根据新的《课程标准》选择学生喜欢的学习内容,以及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使他们自主地学练,培养了学生的体育意识,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体育新课程的实施是我们教学一线的中学体育教师体育教学都应重视的问题,但在天长日久的教育教学中,也容易忽视教育教学在一些问题,本文摘其笔者在教学实践的所得,与一线教师共话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体育;兴趣培养;教学创新

  根据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真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课也应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性,让学生在欢乐中精神得到陶冶,身体得到锻炼,技能得到发展。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重在培养学生能力的今天,我们为适应当前以创新教育、愉快教学为突破日的教学改革,选择以中专体育教学大纲教材为依据,结合中专学生精力充沛、好奇心强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选择“我领你跟”的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着重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技能,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陶冶情操,增强自信,从而表现出中学生不同的气质美。为终身体育打基础。

  一、体育教学的多样化

  1.优化练习设计突出多样化和趣味性,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的最基本途径就是反复练习,因此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练习设计的不断优化成为保持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环节。积极的参与和老师的讨论,对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一定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学相长。

  2.充实内容是基础,我们从课标理念上可以知道,只有让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贴近,才能使学生学起来有兴趣,才容易理解和接受。比如在项目教学内容结束时,我们可以选用舞蹈、健美操等内容来做放松运动。再者,还要选择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选择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就能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教师要通过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游戏,使游戏本身能让学生有“动起来”的冲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教师也能有效地完成教学的任务。

  3.多采用小型竞赛,从很多体育大赛中,我们可以看出竞赛是体育项目的魅力所在。教师可以利用小型竞赛的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如在篮球的教学中,在学生掌握怎样运球和投篮以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开展篮球比赛,教师要注意在组织小型竞赛时候,要注意分层教学,分层落实,不能让小型竞赛变成个别学生满足表现欲的舞台,要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度[1]。这样也尊重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充分的体现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团队性精神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并存的社会,每个人都应该以积极的姿态主动迎接各类挑战,参与各类竞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体育精神除了包括竞技精神以外,还包括团队精神,也是大家所说的团队意识。体育比赛或游戏以集体项目居多,要想赢得比赛,每位队员必须团结合作,以大局为重,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1.利用教学比赛,强化团队意识,教学比赛是一种形式,旨在通过游戏、竞赛增强团队意识,在制定比赛规则时,考虑从团队精神出发,在总结时进行个人评价,重点强调小组的整体性。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让学生学会宽容、合作、分享、换位思考等多种活动方式。我认为应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去。

  2.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地对学生的团队精神进行培养,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的实效性,提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效果,强化班级管理和学校管理,能够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充分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未来社会是一个和谐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强的社会,是一个比现在更需要团队精神的社会。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势在必行。

  三、创新教法、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

  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教师在上课中一般采用“四部分”的结构模式: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结果单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2]。这样做与体育教学的系统性、趣味性背道而驰,从而扼制了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主体,应该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生健康地成长。

  1.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教学中,必须遵循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规律。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教学之乐。

  2.通过科学、合理、切合实际的体育课程教学,传授科学的锻炼方法和锻炼技能,达到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锻炼意识和体育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锻炼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又发展的目的,同时有更多的时间、机会让学生学习、模仿教师的动作,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当然安全最重要。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随机应变,设计出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个体特征,同时对于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大小要保持一定的灵活性,这样她们就会很用心去进行锻炼。

  为了顺利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教师要进行创新教学,同时也要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和动力,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锤炼坚韧意志,培养健康心理品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束语

  兴趣是进行一切有效学习活动的源泉,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充满快乐的氛围中进行体育学习,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体育教育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对中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打基础,为了培育出素质性人才,针对体育教学进行创新式教育,开展愉快体育教学,为人力资源创造更好的源泉。注重教学实践,课堂外,我们老师要研究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适应新课改,服务新时期的教学,培育四有新人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建坤.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的趣味性[J].文理导航(中旬),2013,04:70.

  [2]赵贤.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研究[J]. 课程教育研究,2012,26:232.

  初中体育教育论文篇2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的教育作用

  【摘 要】 有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很肤浅,甚至有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是对时间的一种浪费。对此,我深感遗憾。体育教学并不是毫无用处的。它重在加强学生的身体锻炼,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集体观念、交流交往等多方面的能力,为学生将来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关键词】 初中体育 教育作用 认识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开发智慧潜能,形成学生健康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可是,以往一提到教育质量,人们只是以该校升学率,或主要学科教学及配备的师资力量来衡量,却忽视了体育教育的质量。事实上,内容与形式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也应该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不可忽略的标准。

  1 体育锻炼成就健康的体魄

  众所周知,健康的身体是发展的资本。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成了空谈,一切都将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由此可见,身体的健康是如此的重要。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期。面对新时代的重重考验,他们首先要有健康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接受考验,克服困难。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作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他们要用健壮的肩膀挑起建设富强民主的祖国的重担。而体育教学正好给予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师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开展了各形各色的体育活动,最大限度地给学生平等自由参与活动的机会。例如,在教授各种球类的基本技能的时候,充分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气氛,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自我表现能力之后,适时地举行各种竞赛。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而且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因此,体育教学是不容忽视的。学生应该改变以往对体育教学的错误的肤浅的想法,主动地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积极锻炼身体。体育老师也要充分调动学生训练的积极性。竭尽全力,培养出健康活泼的新一代中学生。使之成为当之不愧的祖国未来接班人。

  2 体育教学中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现在的中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对事情的理解能力和他们的年龄已经不相符了,甚至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特别是现在的家庭,孩子少,全家人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打骂。百般迁就,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溺爱至极。这样容易使孩子变得自私、狭隘,以自我为中心。久而久之,孩子会缺乏集体主义精神。凡事不顾大局,只想到自己,因而破坏了班级的团结。引起同学的不满,变得不合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够培养集体主义思想的教学活动。例如接力赛,我们都知道不管你个人的跑步技能如何精湛,但没有队友的配合,那在接力赛中你们这个队就永远落于人后。接力赛需要高度的团体精神,需要队友们互相配合,互相鼓励。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强大的力量.取得佳绩。通过这些体育活动,使学生们真切地、深刻地感受到集体主义的无限力量,从而使他们改掉自私、狭隘的坏毛病,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而是把集体放在首位。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自觉的意识。促使学生进一步形成一个有纪律、争上进的集体。

  3 体育教学中形成良好的性格

  身为人师已经几年了,在这期间,我发现有些学生性格开朗,侃侃而谈。但也有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学生。这也许是由于天性使然吧。但我也发现这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并不甘于沉默,他们也渴望与人交流,只是心生胆怯。于是,我在体育教学中组织了许多互助的活动,如双人垫球比赛等。当然也会对输者进行一次象征性的惩罚,或唱歌或跳舞在比赛中。学生们与自己的搭档互相交流,商量对策,同时又有机会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起初,性格内向的学生是迫于老师的威信,不得不参加。但参加的次数多了,心态也自然了,不但没有了压力,反而乐于其中。慢慢地,他们的话多了,也喜欢与人交流了,性格也渐渐开朗起来了。这就是体育课的魅力所在。

  4 良好的心理素质在体育教学中的培养

  如今的人类,竞争意识强,但承受能力较为薄弱。中学生尤为如此。他们满足于成功的喜悦,却惧怕于失败的苦楚。他们认为失败是可耻的,即使是小小的挫折,一些不顺都会令他们情绪低落,精神不振。这样的心理素质是不可取的,是中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应该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所以,我的体育课总是在比赛中进行。在比赛的结果评出优胜。一开始,失败者欲欲寡欢,似斗败的公鸡。但是,很快地,在他们未能尽情细尝失败所带来的失落时,另一场赛事又开始了。如此周而复始,他们渐渐发现,原来失败也是一件极其平常的事情,不必过于在意。而自己还曾经为此精神颓废,是多么不应该呀。这也使他们对失败有了全新的认识,失败并不可怕,只有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和经验,才能迎来更为辉煌的成功。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学生收益匪浅,使每位学生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肩负起建设美好强盛祖国的重担。

  5 教师的角色定位和大胆创新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改“一言堂”为“群言堂”;改讲堂为学堂;变主讲为导讲;变控制为协调;变专制为激励。让学生充分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复杂的辩证关系,两者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不断深入、不断发展。现在一谈到主体性教学,似乎就是学生想练什么就练什么,能完成什么样就算什么,其实并不然,主体性教学虽然强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决不能削弱或否定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学,主动权还掌握在老师手里,老师只要认识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实现,老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即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如此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双边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综上所述,体育课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百利而无一害。它使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特点,同时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而老师应该顺应新时代的潮流,努力创新,做好学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 王义等.高中生体育锻炼知行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04)

  2 周镨等.应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J].职业时空,2010(02)

  3 戴俊华.体态语言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之我见[J].科技创新报,2010(02)

  4 李新生.学生厌学体育行为的矫正[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1)

    2746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