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语文教育教学的文化整合,是指在宏观的语文教育及微观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多元文化要素的有机构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育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一: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创新性思考
摘要:高职语文教育教学随着高职教育目标的侧重发生转向,其正日益走向“边缘化”,成为高职教育的淘汰品。但作为母语地位的存在,我们不应该忽视其潜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否则我们便会失去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为此,从审视、定位、升华三个方面深入地阐释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应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与时俱进,以期通过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塑造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辐射力。
关键词:高职语文;创新性;审视;定位;创造
随着时代发展,作为母语的语文在21世纪的素质教育进程中,其创新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极其重要的社会地位。它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社会交际工具,也不单单是作为五千年文化传承的工具而存在,更是当前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强劲软实力武器。作为民族魂体现者的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必须顺应世界发展的潮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把创新精神的塑造做为高职院校语文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若忽视了其潜在的社会意义与价值,便会失去我们中华民族的根基,成为时代发展的淘汰品,其下场将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一、审视———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细化环节的重要历史发展时期,教育综合改革日新月异,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却让人感到担忧和焦虑,因为其正在走向“边缘化”[1]。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为了适应国情,在其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皆提出了以培养能力为主,基础理论适度,适当反映技术科学领域新发展的办学标准,这在无形之中人为地弱化了该学科的发展,令人在无奈之余为之无语。
1.人为弱化———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地位堪忧
在我们今天提倡技能、崇尚技能、学习技能的社会大背景之下,我们很多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从内在心理上就直接忽视了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现实意义,认为我们的高职学生所学语文知识能够简单服务所学专业技能课程就够了,不需要学生们深入探求,因为高职学生就业不需要。简而言之,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充分展露了专业至上、技能至上的可怕思想,完全忽视了学生在未来成长发展中所需知识结构欠缺所带来的困惑和职业发展停滞不前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是一种极为短视的表现。而我们的大部分学生正好顺应了这些教育工作者的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影响,加之自己本身对语文学习兴趣的匮乏,在他们内心世界价值观还未彻底成长起来之时,也就忽视了语文课程学习的现实意义,认为语文课程可有可无。殊不知,语文教育教学的开设有着极为强劲的现实目的:一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夯实基础,厚积薄发;二是传承多元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新未来,影响世界;三是提升精神文明,营造和谐社会,引领良好的社会风尚。
2.探究匮乏———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教材堪忧
当前,教材编者对现有高职学生的思想状况、内心情感、价值取向、发展趋向等缺少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语文教材的编写上与中学语文课本存在重复现象,缺乏应有的整体性、连续性和导向性。总体来说,高职语文教材的深度不够,情趣欠缺,欣赏性不强,给人一种拼揍的感觉,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一种自毁长城的表现。我们认为,高职语文教材的编写应该充分尊重高职学生本身,要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可读性、欣赏性、实用性、引导性为原则编写一批能带动高职学生走向内心世界,感悟心理历程,促动自我提升,创新发展之路的引领性教材。
3.教师转岗———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师资堪忧
当前,有相当一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课程理念上曲解了职业教育的内涵,片面地强调专业课建设、职业技能强化,在教育教学设定过程中人为地弱化了非专业课程学科,非专业课程的授课时数被毫无道理地压缩、削减,甚至干脆取消。为专业技能课程开辟绿色通道,语文课程就是其中最大的牺牲品。正因为如此,语文课程被忽视了本应该拥有的主导地位,导致良好的师资队伍被不断的分化瓦解,乃至转岗重修。由此可见,随着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课程的逐渐消失,原有的语文师资队伍的不断弱化,转岗似乎已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师的不错选择。这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思考。
4.内蕴不足———高职语文教育教学手段滞后
在强化教育信息化教学的今天,尤其微课程深入到各个学科领域,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授课质量已然成为一种风潮。但我们的一些教师依旧采用单调的教学方式,传授着千篇一律的知识内容。其教学手段就是运用简单的多媒体来演示一堆文字和图片,很难让学生领悟到语文教学的独特魅力和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经常说“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优秀的教学课程就好比去欣赏一堂高质量的音乐会,在细细的品味之中感悟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而我们滞后的教学手段已经没有了能展现这种文化精髓的底蕴,这不能不说是当前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一种悲哀。
二、定位———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目标
1.人文精神的塑造
语文作为承载各类知识的平台,已成为人类现实生活中需要表述事物的有效载体,担负着传承的历史使命。而在这种使命中却有一种价值观在影响着整个社会进程,这种价值观就是人文精神,我们在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实质。而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已经蕴含在现代的教育教学之中,并贯穿整个语文教育教学过程。我们要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培养高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高职学生的人文理念,在不断地挖掘诱导学生内在的精神世界中融入理性的认知、感性的凝练,从而缔造出高职学生独有的敢于担当的创新精神[2]。充分尊重高职学生的个体,给予高职学生必要的引领,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破除常规,拓宽视野,解放思想,绽放空间,以一种博大的胸怀鼓励学生有效的自我发展,以学生个性养成造就母语教育教学的有效提升。
2.个性化的养成
我们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经常讲: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导,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时刻促进学生个性的养成。那么,具体落实到高职语文教育个性化的真正实现层面上如何呢?笔者认为需要满足三个方面需求:一是人性化需求,二是个体化需求,三是特色需求[3]。我们要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与时俱进,尊重他人的创造。在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中,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辨析学生的审美情趣,恰当地引导学生在自我体悟当中尽情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不要束缚学生的思想,要敢于打破桎梏,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三、升华———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创造
1.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必须注重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当下,作为与生产实践零距离接轨的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自己的独有的机制体制、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来培养广大莘莘学子的创新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必须是在学生不断汲取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上,与社会生产实践充分结合,不断地融会贯通,不断地强化思维,不断地拓宽思路,使学生在自我积累、自我提升过程中形成较为切合实际的创新意识、创新灵感、创新思维、创新想象等,进而培养出高职学生的创新能力[4]。比如,我们在学生创新能力中的想象力培养中就需要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创设项目情景[5],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打破常规的思维束缚,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必要的锻炼,在生活中得到灵感的切入,在情景之中提高创新的水平。另外,我们在创新能力中的创新灵感与创新思路的培养中就需要在语文教育教学中进行多维度、多元化的训练,激发学生创新创造的积极性,发掘灵感源泉,拓宽创新思路,形成“大众创新”的新常态。
2.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完善教育教学评估机制
高职语文教育评价是对高职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预期目标的达成度、教育目标的实现度、教育结果的效益度等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是创新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创新高职语文教育教学就必须完善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的评估机制,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使高职语文教育教学目标在教学相长进程中得以提升。当然,语文教育教学评估不是简单地、局部地进行量化分析和定性总结,而是在真实、系统、全面衡量教育教学过程与成果的基础上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确保高职语文教育的教学质量,从而实现语文教育教学作为母语统领各学科的本质意义[6]。综上所述,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作为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和人文精神的体现,不应该被实践技能等专业学科挤出历史舞台,舍本求末的教育教学会背离我们高等教育根本宗旨。我们应该大胆改革,不断尝试,赋予高职语文教育教学以新的生命力和发展空间,让我们的高职学生在技能学习中传承语文教育教学的精髓,促进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拥有强劲的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敏,李保江.浅谈高职语文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定位[J].科技创新导报,2010(27):153.
[2]杨菊.论高职语文延伸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J].学苑教育,2013(20):38-39.
[3]李成森.高职语文教学个性化的探讨.辽宁高职学报,2008(3):31-32.
[4]姜彩云.论高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0):172-174.
[5]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1999(1):5-8.
[6]李珺.浅谈高职语文有效教学评价机制的改革思路[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56.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范文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主合作学习研究
摘要:自主合作学习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而不断受到重视,其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本文简要阐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含义和特征,并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和转变教学三个方面详细分析了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以期为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自主合作学习
新课改的实行对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不少新要求,教师所面临的压力也随之而增大。自主合作学习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非常适合于扩展性较强的语文教学。
一、自主合作学习含义及其特征
对自主合作学习而言,学习的主体已经不再是教师,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发挥指导作用,学生才是开展学习活动的主体,通常具备如下几方面特征。首先,学生自己参与到学习目标的确定中去,类似学习进度制定、评价目标设计等环节都有学生参与,但是,学生参与并不代表教师就要完全退出。其次,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思考和学习。教师在课堂上会对学生进行一定引导,帮助学生找到所发现问题的原因,并将其解决,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都是以一种主动姿态呈现,更容易获得更多积极向上的感性体验。最后,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及时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一旦发现问题,便能够及时作出调整。因为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对自己的各种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和反思,并在反思中取得进步。
二、初中语文教育教学中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途径
(一)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语文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通过不断的意识强化,逐渐使其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进而为其后续的学习奠定一定基础。例如,语文教师在对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中《邹忌讽秦王纳谏》一文进行教学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情境创设的方式进行,通过对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在正式进入教材内容讲学之前,教师可以先邀请1—3位表演欲强的学生上讲台表演,表演的主题就是“怎样让他人接受自己的劝诫”。表演完成之后,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无论学生的表演是成功还是失败,教师都应当先对参与表演的学生予以鼓励。总结完后,再已学生的表演情况为切入点,引出邹忌进谏的方法。这一情景创设的方式定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自主合作意识,因为如果不合作,就不可能完成相应的任务,只要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就会积极地开展后续的自主合作学习,这样一来,不仅使课堂学习效率得到大大提升,还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提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激发学生思考的手段,尤其适用于初中语文的课堂教学之中。教师提出问题之后,便让学生自主解决,解决问题的方式不限,可以一人解决,可以同桌互助,还可以小组合作。通常情况下,学生都会选择和他人合作的方式进行,这样一来,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学起于思”就是说学习是从思考开始的,而思又源于疑,这是在说思考是从疑问或是质疑开始的。疑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教师提出问题的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引导的一个过程。例如,教师在对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中《愚公移山》一文进行教学时,便可采用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所提问题可作如下参照:即,课文中的妻子对愚公移山的质疑与智叟对愚公移山的质疑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然后让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开展合作,进行探讨交流,这样一来,便能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过程进行有效引导,进而在提高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进行培养。
(三)教师转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此处的转变教师教学是指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总是认为,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最重要角色,灌输给学生的知识越多,教学就越成功,所以教师就就极力的争取教学时间,只为多向学生注入一些知识。然而,这样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教学了,教师必须要做出相应的改变,要始终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传授并不是靠时间堆砌起来的,而是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形成自主合作学习意识,在不断的合作学习中提升自己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其他形式的任何学习之中。
三、结束语
因为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优越性,自主合作学习在初中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就目前而言,部分初中语文教师还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则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不仅是教师需要作出相应的改变,学生也要更加配合教师各项教学工作的开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许金玉.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资源,2014,08:30-31.
语文教育教学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