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学科教育>

高中历史教研论文

斯娃分享

  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政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教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历史教研论文范文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培养

  新课改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在遇到学习问题时“,愿问“”敢问“”爱问”,大幅度提高学生自身的学科能力,培养学科素养及创新意识,由此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加快课堂教学的高效建设。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常常受制于自身认知水平,而无法对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释,好奇、困惑、情绪焦虑渴望探索的一种心理状态。问题意识的建立,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积极的探索、研究,并初步建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有助于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了解、认识社会,并逐步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高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用取以下的方法:

  一、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

  传统课堂教学,采取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思维僵化,抹杀其学习历史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无法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良好环境;创设问题情境并不是让教师在课堂上单一的多问学生几个“为什么”,不能单纯依靠教师无目的性的向学生提问,结合新课改,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充分整理好问题材料,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引进矛盾或冲突点,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触,带动学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及时发挥学生课堂主体意识,促使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

  二、精心设置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是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教师对问题设置的处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问题设置的处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设置问题要注意言传身教,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置问题,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并在课堂上作出示范,对此问题,教师从英国和清王朝当时各自的处境入手,学生也开始积极思考对问题进行逐点分析,自觉探寻问题的答案。教师不仅要注意做好提问的示范,也要选择恰当的问题时机,既可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提问,也可在教学环节的重点处提问,通过伺机提问,激起学生好奇心,使学生积极主动置身思考。问题梯度的设置同样重要,如果问题的设置脱离学生最近发展区,自然无法完成问题意识培养的任务,因此,教师在问题设置时,应该基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程度,并结合教学目标的需求,综合考虑,从以下方面进行问题的设置:识记方面。即考查学生对以往知识的识记程度,比如历史大事年记表等不需要学生进行理解的知识点,可以直接简洁地提问,如辛亥革命的爆发时间是什么时候?国共两党的两次合作分别是在什么时期?理解方面。即要求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应当及时改变以往课堂中学生的交流形式,注重学生概括说明能力的表现,比如,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国共两党合作各自的目的是什么?或者,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三民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吗?分析方面。对学生历史知识基础要求较高,能够体现学生综合的文史逻辑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将问题进行细分,并在细分之后对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加以梳理。比如,在学习“二战”之后,让学生分析“一战”和“二战”的爆发背景以及过程、结果,并对此进行比较,挖掘历史现象背后的道理。综合方面。要求学生对所需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并对该部分知识建立自己的看法态度,抑或是将知识灵活运用,使之与问题所给的情景、条件相贴合,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非一般的记忆要求。比如,为什么延安成了当时的红色根据地?或者,假如你是张学良,你会不会发动西安事变?为什么?评价方面。这是对学生历史认知水平的最高要求,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经验,并根据自己的判断来对历史事件、制度或者人物等予以评价。比如,请举出几个史例来说明为什么中国当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注重问题引导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应始终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也要积极发挥自身引导、指导的作用。首先,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社会,让学生自主寻找、收集各种学习资源,拓宽学生的历史阅读面,丰富其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使其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其次,教师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提问,比如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多提问使之巩固基础,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则要多提灵活性较大的问题,保证其思维上的创新训练;最后,教师要留意知识之间的联系,将大的知识点或者问题予以拆分,分成紧密相扣的部分,由浅入深进行递进式提问,将学生一步步带到知识的新天地,使学生也能关注到教材内容的逻辑性,并由此加强历史学习的系统性和连贯性。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其能力水平的提升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应切实立足于教学现状,有机结合学生的学情,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合理的设置问题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高中历史教研论文范文二:高中历史教学解读

  一、运用插图辅助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

  历史学习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可以鉴古察今,高中历史教学肩负着弘扬民族文化的光荣使命,还肩负着推进素质教育的重担。高效的读图能力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比如,在使用历史地图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历史事件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或者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起来。如引导学生读中国氏族公社遗址分布图时,其中涉及到了“兴于水环境的优越、衰于水环境的恶化”的知识点,学生在读图的时候就能够加强对这一点的认识,还能够明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而且他们能学会用历史的眼光去理性地分析现实中的一些问题,知道从大处着眼,从宏观上来看待历史的更替与变迁。结合历史知识,学生还能够深入了解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与历史遗留问题间的联系。这样既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能够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二、地图的合理使用能够对抽象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辅助和解释

  历史课本中的很多内容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脱离,需要学生努力地建构知识体系,或者对内容进行形象化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间的链接,让他们学习起来更加轻松。比如,在教学《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以样板戏的图片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结合图片讲述一些与样板戏有关的故事,让学生受到启发,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时期发生的一些事情的理解,对“双百方针”在““””期间遭遇的挫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而且对“双百方针”提出的必要性有一些自己的领悟和理解。再如,在学习《两级世界的形成》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柏林墙;通过丘吉尔特幕演说的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杜鲁门主义的真实意图,进而对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这样的教学既生动又形象,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说,历史图片是历史学科的眼睛,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图片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说明,让历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有趣。此外,教师充分利用图片进行教学,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够促进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吸收与认同,真正将历史文化传承下去。

  三、利用插图教学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

  历史教材中需要识记的知识点比较多,尤其是一些重难点知识,学生记忆起也比较的困难,而运用插图再配合文字呈现历史事实,可以将重难点知识简单化,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比如,简化要点,便于高效复习。一幅图片能反映出一个历史事件,利用多幅图片能够将几个相似的历史知识点结合起来,让这些知识点简单化、条理化,能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记忆,进而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四、结束语

  总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捕捉课本中一些有用的插图,要把这些插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讲解相关知识点的时候灵活运用插图,改变过去重文轻图的教学理念,强化学生利用地图的意识,让他们在观察地图的过程中学习、研究相关的历史知识,在读图中掌握历史知识。

    1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