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心理学论文相关范文(2)
色彩心理学论文相关范文篇2
试谈“创意色彩”教学与色彩心理学
摘 要:江苏省“单招”高考美术专业色彩科目实现从传统写实向创意色彩的转变以来,各个学校纷纷对色彩的教学进行了各种尝试与探索。笔者通过对色彩心理学在创意色彩中运用为研究切入点,通过对不同的色彩组合给人以不同的心理体验的研究,实现对创意色彩教学中对作品主题的正确把握。
关键词:中职美术;创意色彩;色彩心理
自10年伊始,江苏省“单招”高考美术专业色彩科目的改革已届五个年头,实现了从传统写实色彩向创意色彩的转变,着意为学生进入高校后的设计专业的学习做好基础工作。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各个学校纷纷对色彩教学进行了各种尝试,相当数量的教育教学论文相继发表。如罗杏美《浅淡对口单招色彩教学改革》,马博《浅谈普通高校对口单招美术应试辅导》,王玉银《从传统写实走向现代创意――中职色彩教学改革实践思考》,王志达《对口单招美术色彩教学》等。他们阐述了各自对于色彩考试改革的理解与思考,从教学思路的转变及作画技法手段方面进行了多种尝试。笔者根据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与总结,结合所知有限的理论,敷衍成文,就正于方家。
一、色彩概述
色彩是所有造型艺术不可或缺的基础及主要手段之一。无论绘画的发展如何,色彩作为首要造型要素都不会改变。色彩与生命等同,人类无法想象一个没有色彩的世界。
那么,色彩为何?一般来说,色彩是光通过物体对它的反射,作用于人的视觉和大脑的结果。在不同的艺术类型中,对于色彩表现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如传统色彩,它侧重于对色彩基本规律的研究,着重表现色彩的不可重复性,强调感性处理,乃凭个人对于自然之感受觅得理想画面,是画者主观对于自然客观地再现,是一种纯感性的方法。这种方法注重表达自然的真实性以及色彩关系的准确性。
相形之下,创意色彩则与之有明显不同,“它以培养美术设计师为目的,要解决的是设计思维的方法问题。创意色彩研究的是色彩配置规律,训练的是理性思维”。很显然,创意色彩不再是简单的外形描绘,在传统绘画中“造型”意识之外,更需要体现作者对于作品的“设计”意识。需要创作者从对自然色彩及其变化规律的研究中跳出来,朝着对“物像色极的解析与重组训练过渡”,那么,这一训练既包括对色彩意向表达的训练,更强调创作者主观色彩的表达与运用。
在这一过程中,色彩心理学的运用可以使得色彩意向表达更具目标性,从而使我们对于物像色极的解析与重组更具理性。
二、色彩与人的心理
根据现有的研究,对于迷离恍惚且变幻莫测的色彩,大致有三种人对它最关心。物理学家关心它的来路及结构,生理学家则关注它的现实以及它与人眼的反应,而心理学家则对它的去处以及它对人心理的影响感兴趣。除此而外,还有化学者在研究色料的制造,诗人、美术家欣赏色的美感,政治家用色来标榜他们的主义,市政交通当局在用色以表明危险与安全,等等。
色彩感觉如何产生?大体包括三个要素:其一,自然界色彩产生的必要条件――可见光;其二,能够吸收并反射光的客体;其三,人类对色彩的感应系统――视觉器官、传输神经和视觉中枢。其中,第一、第二要素是物理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第三要素则是生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色彩心理又以色彩感觉的生理机制为基础,因此,弄清色彩的生理机制是把握色彩产生原理的关键,如此方能更加深入、科学地了解并掌握色彩之本质,从而为色彩的设计(创意色彩)奠定生理学基础。
色彩心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色彩感知觉、色彩联想、色彩象征、色彩情感以及色彩偏好等。研究表明:色彩感觉形成的过程是眼睛摄取光源色或物体色,作为激起神经细胞兴奋的信息,经神经系统输入大脑视神经中枢,经过它的处理后,与大脑储存的大量色彩信号比较,判定新吸收的色彩性质,同时产生色彩的想象、思维与情感等心理过程。
那么,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怎样的个别心理体验呢?在已有的研究中,常见的如:黄色代表高贵,在佛、道两教中地位最高,也是古代帝王的专用色;同时,黄色又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能够产生耀眼的光芒。蓝色则给人天空、大海的联想,从而使人心理上产生冷静、闲雅、深邃的情感反应,不同的场景下也会产生神秘、冷酷的感觉。绿色则是大自然中最具生机的色彩,给人以滋润、生命延续的活力,但它的另外一面也可能产生恐怖、邪恶等令人惊骇的感觉。这几种人们常见的颜色,随着环境的变化,便可能使人产生截然不同的反映。这正是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本能的认识以及对色彩生命内涵的认识,形成这一共性的规律。
三、创意色彩作品中心理因素的运用
西方印象派产生以来,尤其强调色彩与心理的结合。蒙克在创作《呐喊》这件作品时,自己曾描述和两个朋友散步,其时,太阳将要落山。看着突然变得血一样红的天空,一阵忧伤涌上心头。他只能呆呆地伫立在栏杆旁。深蓝色的海湾和城市上方是血与火的空间。友人继续前进,而画家却独自站在那里,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怖和战栗占据人的整个意识,一声震撼宇宙的呐喊从自然深处传来。作品中,夸张的色彩与有组织的曲线笔触相结合,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恐怖与战栗。而动荡与不安则充斥着整个画面。很显然,作品中的用色更多的是出于表达主观情感的需要,而非对现实场景的描摹。而从观者的角度来说,似火燃烧的血红色,象征死亡的黑色以及整个脱离现实甚远的色调,给人以置身于异度空间而惶恐不安的心理感受。
又如凡・高《麦田上的乌鸦》,通过运用黑色以及乌鸦的形象,画家表达了自己当时的绝望之情。通过上方大面积的黑色,与麦田低纯度黄的组合,结合扭曲的笔触,使得观者的情绪压抑到了极点。
创意色彩要求画者或设计师通过理性思维的解析,把想要表达的意向通过色彩的组合展现给观者,就像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抒发自己的情感一样。
这个过程中,色彩心理学的运用可以使得色彩意向表达更具目标性,从而使我们对于物像色极的解析与重组更具理性,以实现对作品预期效果的表现。在这样的作品中,色彩会因不同观者、不同条件而使人有不同的感受,会引起人们复杂的心理现象与心理活动。
以2013年江苏省对口单招美术设计专业色彩试题为例,题目《清凉一夏》,要求以冰激凌、牛奶、水果等为素材,完成一幅创意色彩作品。传统直观表现的方法中,画者可以直接感受物像的真实写照,产生一种现实自然的亲和力。而创意色彩的表现则是一种充满艺术魅力的、较为内在的表现手法。通过色彩创意的隐喻和暗示功能,来调动观者的注意力和兴趣,利用色彩的文化内涵、意象、心理感受、价值取向等信息使观者展开联想、想象和推测,在一定的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对主题“靠近”的主动和积极的心态。这种心理活动使画者通过准确的色彩定位与观者在思想和情感上进行交流与反应。
四、创意色彩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对色彩心理因素进行把握
瑞士著名的色彩学家约翰内斯・伊顿在《色彩艺术》一书中说:“如果你不知不觉地创作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创作时就不需要色彩知识。但是,如果你不能在没有色彩知识的情况下创作出色彩的杰作来,那么你就应当去寻求色彩知识。只靠单纯的直觉而没有深刻的对色彩物理、生理、心理的道理认识是片面和不正确的,这也是个人的教养问题。”在艺术中有价值的并不是表现和体现的手段,而是每个人自己的特性和个性。因此,创意色彩教学首先应让学生具有相关的理论素养,让他们了解何为色彩的物理性质、生理性质以及心理性质,然后才能进行创作。在这些基础之上,结合色彩心理的生理机制,再引导学生从接受者的角度,解析不同色彩组合的变化给人的心理带来何种审美体验。如此举一反三地练习,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审美交流,实现自主解析与创作,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的目标。
以上是笔者教学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当然,色彩心理学在创意色彩教学的运用中,结合心理因素,尚存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如何结合色彩心理学来发掘人的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等,希望能得到方家的指导与赐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