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心理学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文档

秋梅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助人工作。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文档下载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文档下载篇1

  浅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摘 要 研究大学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对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提出提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对策

  1 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1.1 对大学生活不适应

  随着自我角色的转化,大学生在校园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很多大学生无法适应这种环境变化,很容易产生现实矛盾。首先,他们理想中的大学生活与现实状况差距巨大,由此产生极大的心理落差;其次,新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教学方式对大学生尽快适应环境提出巨大挑战;第三,很多大学生入学后一下子从高中的佼佼者变成大学中的平凡人,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第四,大部分独生子女都是第一次脱离父母独立过集体生活,这也容易诱发心理问题。

  1.2 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人际关系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敏感问题。中学阶段,不变的老师和同学早已经成为学习的一部分,但在大学里,陌生的环境和人群,让他们必须调整自己,去寻找志同道合、相互信任的同伴。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对于个性十足的当代大学生而言,能够如愿寻找到合得来的伙伴是十分困难的,青年时期心理上特有的封闭性让他们比一般人更渴望获得理解、关注和友谊。

  1.3 恋爱观的误区

  大学生的生理发展随着心理的成熟也逐渐“成人化”,此时,他们的性意识开始活跃,渴望结识异性,建立恋爱关系。但因为大学生年纪轻、阅历浅、情绪化,往往在恋爱中追求情感的体验,而忽视对社会的责任,他们的爱情往往使“理想化”和不稳定的,学业和价值观很容易受到影响,甚至因此出现危害身心健康及人身安全的校园安全事故。

  1.4 就业观不正确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就业问题在大学生群体中显得越来越突出,但他们的就业观却往往是高不成低不就,那些心理素质差和适应能力弱的大学生,容易产生烦躁、抑郁、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甚至有人对生活丧失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造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扭曲。

  2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社会原因

  随着中国的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内环境愈发复杂,国际竞争也更加加剧,巨大的社会变迁给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冲击,更为高校提出了新的命题,面对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文化冲突和物质矛盾等问题,大学生很难独自克服自身心理的脆弱性,无法适应现实的变化,容易引发困惑、焦虑、迷茫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2.2 学校原因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求学、就业的选择机会和难度都在不断增大,这让大学生产生了焦虑和迷茫,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另外,一些高校忽视人文素质教育,部分教师教书与育人脱节,对学生的心理状况的重视和关心严重不足,致使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无法得到及时疏导和治疗,进而导致学生的心理问题加重、增多。

  2.3 家庭原因

  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是大学生良好心理的根本前提,但由于家长的素质、家庭的物质条件、以高考为中心的学习目的等原因,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智力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核心,而心理素质和人格发展则很少引起关注,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就这样被忽视了。为了实现高考的目的,相当一部分家长多采用简单、粗暴的手段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溺爱形式,造成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自卑易怒、抑郁焦虑、敏感多疑、偏执敌对等不良品质。

  2.4 个人原因

  当前大学生的家庭物质条件都比较优越,大多是独生子女,往往只经历过家庭、学校的两点一线,社会经验少,生活阅历浅,抗扛挫折能力差。大学生不完整的人格正是单一的生活经历和较为优越的物质条件造成的,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接触社会,很容易产生偏激和不良的思想。

  3 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3.1 加强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师通过专业的知识训练,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综合运用于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探讨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帮助,这个过程对心理健康教师的要求很高。高校既要建立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走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道路;又要加强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培训,形成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者为主、专兼职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2 建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系统

  学生心理健康档案是学生心理世界状况的资料库。高校应在新生入学后第一时间进行心理普查,信息采集后要经过整合和统计,最后建立心理档案,形成学生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可以及时跟踪、治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和早治疗。

  3.3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活动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高校必须主动占领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阵地。有研究显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网站访问量低,影响力小,高校网络教育的主观愿望与实际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距,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应采取更加有贴近性、实效性的方式,完善网络教育的载体,利用主流的社交媒介和自媒体。如人人网、微博、微信等与学生交流,为心理健康教育网站安排专门负责人员,对学生进行“朋辈”心理健康教育,这样才有可能及时、高效地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

  3.4 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高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但目前的课程建设与教学过程却并不如人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整体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规范内容,增加互动环节,使之成为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各高校可实际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网络互动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心理问题,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了解自身心理发展变化规律,保持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周琬馨.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青年思想道德文化建设,2008(1).

  [2] 王文辉,李娇.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和谐校园[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3] 黄健.高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探究[J].行政与法,2009(1).

  [4] 向巍.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浅探[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1).

  >>>下页带来更多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文档下载

3406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