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发表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科技创新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发表篇1
浅谈高校体育伤害事故的预防
高校是国家教育的最高平台和环节,是国家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和领域,直接关系到广大学生身心健康,也关系到未来国家所需人才的质量。然而近年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高校体育工作中大学生因参加体育活动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发生的体育伤害事故次数高居不下,由此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给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同时,许多高校为了减少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刻意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调整,如改变了体育教学内容,降低了运动量,删减了具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等。长此以往,使得原本具有特殊功效的体育教育,失去了本质的功能,于是学生身体素质开始下降,素质教育不从谈起。这不仅伤害了更多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给高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方向上的迷失。因此,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分析了长期以来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找出事故的具体问题所在,并根据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无疑是高校未来体育工作建设的重要问题。
一、体育伤害事故概述
学校体育事故是学生在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中所发生的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和精神伤害,根据伤害的程度不同,给学生所造成的后果也有所不同。何谓体育伤害事故,有必要进行一个明确的界定。所谓体育伤害事故,是指学校组织实施的校内外体育活动以及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内发生的, 对学生造成人身损害后果的事故。这些活动主要包括体育课堂教学、课间体育活动、体育比赛和竞赛以及课余体育训练等。体育伤害事故一旦发生,就会对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同时也给学校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和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若处理不好,将会阻碍整个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高校扩招进一步扩大,学生身体素质较低,学校体育活动内容日趋复杂,这无形地增加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受伤的频率。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避免、预防以及处理好体育伤害事故,无疑是每一位高校体育工作者必须面临和关注的现实问题。
二、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一)体育硬件条件因素
学校体育硬件设施是避免和减少体育安全事故发生的基础性保障。目前,由于高校人数扩招,学校规模不断扩大,而学校的硬件环境和条件无法跟上扩招和规模的节奏,使得许多高校体育场地设施陈旧、损害现象严重。许多学校场地器材既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也不能进行及时的维修。有报道显示,因体育场地与设施不合格而引发的人身伤害事故占全部体育伤害事故的1/3。也有调查发现,几乎超过1/2的学校的体育硬件设施未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进行配置和规划。这些都是造成目前高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不容忽视。
(二)学生体育安全意识缺乏
在体育活动中,学生往往处于练习的状态,而对安全因素往往比较忽视。尤其是在像体操、攀岩、篮球、足球等这些项目中,学生比较缺乏应有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实践教学中,个别学生在无帮助或者没有进行过教学的基础上私下进行练习,偶尔会发生伤害事故。尤其是在体育课堂上,许多学生对老师强调的体育安全当作耳边风,无视安全,私自进行高强度和大运动量的锻炼和练习。更有甚者,个别同学无视教师课堂上的准备活动,对枯燥的热身练习毫无兴趣,结果一到课堂基本部分的锻炼时发生运动伤害。同时,在课堂以外的体育锻炼中,部分学生在无同学保护与帮助的条件下进行风险性极高的项目练习,结果造成了伤害事故的发生。这些都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和出现的问题,充分显示了学生对安全意识的缺乏和忽视。
(三)体育工作者的安全意识疏忽
高校体育管理领导、体育教师、课余训练的教练以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指导教师等,都是高校体育工作的工作者,共同构成了高校体育工作开展的主导者和关键者。因此,每一个主导者都对高校体育安全工作有着重要的责任与分工。然而,在现实中部分管理者、教师、教练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在实际体育工作部署和落实中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从而造成了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例如,为了节约教育成本,高校体育课堂容纳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甚至高达七八十人,这种庞大的数字远远超过了国家教育规定的课堂人数,人多为患,发生体育伤害事故在所难免。再如,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对学生尤其是调皮的学生缺乏有效的管理,使得课堂组织散乱,毫无章法,这些都会给事故发生带来了可能。由此可见,缺乏有效的课堂组织与管理,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之一,也是高校体育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医务监督力度不够
医务监督主要是对学生从事体育活动之前的体检环节和监督环节。在大学,学生除了新生刚进大学时进行体检以外,很少对学生的身体状况有一个直接的把握和了解。许多学生由于怕影响课堂学习,或者自尊性强等原因,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病情,于是带病参加体育学习或者体育活动,这就给发生安全事故的发生提供了安全隐患。于是在体育课堂中因体育活动而发生猝死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些都与学校的医务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得不到真正落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 预防体育安全事故的对策
(一)加强广大体育工作者的体育安全意识
安全意识是防治事故发生的关键,也是指导广大体育工作者行为的关键。因此,广大体育工作必须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定期学习安全知识,对体育工作中容易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排查和充分的考虑。学校主管领导,要从制度上给予安全保障,体育教师和教练要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落实安全政策,把体育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只有这样,才能从指导者的角度规避体育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学生自己要提高体育锻炼的安全觉悟
学生是所有体育活动和体育参与的直接者和主体者,学生自己的安全意识的高低与否,是有效减少人身伤害的重要因素。因此,这就要求学生要认真听课,把教师布置的安全问题放在心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不做教师未教的技术动作,从而从自身身上遏制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高校体育硬件设施建设
体育设施既然是基础性保障,那么学校就应该根据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做好这一具体工作。首先,对陈旧落后的体育设施进行维修和更换,严格按照国家的要求和标准来落实体育硬件设施。其次,根据学生招生人数进行合理的体育器材配置,充分满足学生的需求。再次,体育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检查体育场地设施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若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告知主管部门,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不能把隐患问题丢给的教师。因此,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有高度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的体育工作者形成一个整体。
(四)加强体育教学和课外训练的组织与管理
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两大主体,有效的组织与管理可以减少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和教练首先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结构,拓展体育与安全知识的衔接。其次,教师和教练在实践中要加强对学生的组织与管理,对调皮的学生要严格管教和约束,不能任其捣乱课堂纪律和随意练习。学生必须在教师和教练的指导和监督下充分练习。这样可以避免体育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购买体育意外伤残保险
让学生购买体育意外伤残保险,是对学生和学生家庭的保护,也是降低高校负担的保障。通过建立体育保险,可以有效解决学生与学校的后顾之忧。因此,通过各种媒介宣传介绍体育保险,并结合理赔案例,加深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体育保险的认识与理解,使其主动积极参加体育保险。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发表篇2
试论高校促进区域科技发展的策略
党的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高等学校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科学定位、彰显特色,主动融入
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教育部要求各高校积极推进布局结构的调整,以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高校科研工作要在国家创新体系与区域创新体系中找准定位,纳入全社会的宏观体系内进行大循环,不能局限于在高校内部进行小循环,不能“一刀切”。具体到高校的类型来说,地方高校如果是以教学为主的话,就要密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开展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活动;地方高校如果是以教学研究型为主的话,就要与所在地方政府密切合作,把学校自身的发展纳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的规划之中,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展应用导向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地方高校如果是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话,应按照成为区域科技创新系统中的核心力量为标准,强化其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高校在办学思想上突出鲜明的“地方性”,“地方的”才是全国的。在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方面,用自身的办学特色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才能有发展的空间,也才能成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
二、整合资源,协同创新,强化产、学、研之间创新资源的联动
造就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培育一批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目前,高校科研活动由于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凝聚机制,基本上处于一种“散兵游勇”的状态,高校科研“作坊式”运作的困境仍然存在,没有形成团队效应。团队成员之间信息沟通不畅,整合比较困难,形成合力更是困难。科研创新最关键的部分就是团队之间、团队成员之间的共同作用、协同工作,这恰恰是目前高校科技创新工作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并执行好创新团队支持计划项目, 以重大项目牵引,以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创新平台为依托,力争培养和汇聚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在此基础上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带动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升;要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真正地把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和用好人才等工作落到实处。
三、面向市场,投资多元,加速科技
成果转化步伐
要根据市场需求,在选题、立项上要以各级政府的项目指南和招标项目为基本依据及重点。根据学科优势,组织多学科联合攻关项目,开发新产品、挖掘潜力、完善技术,到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需求,从生产中找课题,以自己的优势参与竞争。在外部环境的建设上,高校科研人员包括科技管理人员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及时地把科研计划和方向调整到同经济、生产有机结合的轨道上,使科学研究与相适应,深入生产第一线,及时了解和掌握经济、生产领域的动态和市场情况。
同时要积极地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平台,把转化队伍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建设放在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上。在内部环境的建设上,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标准等方面要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充分体现从事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一智力型劳动的价值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