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英语课堂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2)
吴萍分享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问卷的第一部分主旨是要了解教师在课堂上是如何指导学生写作训练的。归纳起来包括这样几种经常采用的练习形式:汉译英练习、造句、听写。其中高中一年级的学生中52.6%认为老师常常用的练习形式是汉译英。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也是选择“经常”这一选项的最多。很少采用的方式有:口头作文、看图作文,其中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中41.8%和43.9%对这两种写作训练模式在课堂上的使用频率选择的是“很少”。
从调查问题的反馈中,我们可以看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书面表达能力的训练仍然集中在翻译、造句等传统的练习方法中。当然我们并不排斥这类训练,这也是英语教学中基础训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仅仅局限在这样的范围内,远不能满足学生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需要。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目的的训练模式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问卷的第二部分主要是了解学生对有关写作问题的看法及他们自己的练习方式。写作中困难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词汇量少、句子结构表达不准确、词语搭配不当等方面。
其中50.3%的高一学生认为词汇量少是主要困难,36.1%的高二学生认为词汇量少、句子表达不准确,34%的高三学生认为基本上是词汇量和词语搭配不当的问题。当谈到“老师不给写作任务,你是否在课后自觉练习写作”时,大部分的高一、高三学生回答“很少”。38.2%的高二学生回答“从不”。
从上面的数字和对学生的访谈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以下这些问题:教师的课堂写作指导和学生的提高写作能力的训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尽管在某些方面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写作指导,但是学生依然在运用时有些困难,如:词语搭配、句子结构等方面;教师的课堂写作指导与课后个别辅导应该更具有针对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加强,如何改进他们的学习策略也需要教师的帮助。 四、英语写作训练的模式与指导 针对在问卷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同有关教师和同学进行了对应策略的探讨。通过探讨我们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写作训练模式:一是基础结构训练(generic structures)。通过分析问卷中学生对写作困难的反馈和所收集的学生高考作文中的常见错误,我们可以看出基础知识和基本结构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在基础结构训练中,教师应该注重训练写作中的常用句型,例如,在开头段、过渡段、结尾段常用的句型。此外,还应该要求学生掌握过渡词语的使用,例如, and, moreover, however, but;therefore, so, in a word, in brief等,以达到文章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在这类训练中教师可以采取连词成句、填空、改错、句型转换、仿写、扩写等形式。[4]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等级的练习,例如,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一级训练,稍微有些困难的学生完成二级训练,然后再逐步提高。
产品(Product)。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说:No process,no product。只把语言操练作为写作侧重点的教学活动是不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的。只有赋予写作活动一定的交际性,学生才能积极地表达各自的想法。这就意味着学生的作文必须有一个假定的读者(Audience),比如他们是给朋友写一封信,给老师写一个便条,为别人记录一次电话内容,或是给笔友通过电子邮件就特定的话题交换各自的看法。由于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目的不同,学生的作文也会有很大区别。
近年来国内外写作教学越来越提倡过程写作教学法。[4]它把重点放在写作过程上,强调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帮助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侧重在语篇水平上指导写作,包括构思、写提纲、写初稿和修改等各个写作环节。过程写作要培养学生的具体写作技能,它包括四个步骤,首先是写前准备,包括理解写作任务、缩小主题范围、收集想法并考虑读者;第二是组织,包括开头与结尾清晰明了、写一句意见或是目的的中心句、各个段落之间顺利过渡;第三是发展,包括用具体细节来支持主要观点,用事实、例子、具体描写并联系个人经历来发展中心思想;第四是检查与修改,包括再次考虑文章的写作目的、使用准确的语言、避免常见的语法与句法错误。三是文体写作(genre-based writing)。课堂教学中的这种写作模式是一种循环式的方法,也是一种与文本互动的写作训练模式。其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教师选择不同文体的文章展示给学生,然后分析文体风格、写作目的、语言和结构的特点等。其次是合作步骤。教师将学生们的观点逐一写在黑板上。再次是学生的独立写作阶段。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提示完成写作任务。这一阶段中包括准备阶段、初稿阶段、讨论阶段和评价阶段。最后,教师讲评学生作文。肯定优点,鼓励学生大量练习。
某些研究者们认为这是模仿写作方法。由于模仿是人类的认知行为,所以模仿写作在完整的写作训练中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Anderson, J. The architecture www.51lunwen.com of Cognition[M].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3.
[2]Johnson, K. Language Teaching and Skill Learning[M]. Blackwell Publisher Ltd, 1996.
[3]Halliday, M. A. K. 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M]. Victoria: Deakin University Press, 1985.
[4]路莹,杨桂媛.英语写作专题突破[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