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基础教育>

幼儿教师优秀教学论文

秋梅分享

  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是深受社会广泛关注的教育模块。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幼儿教师优秀教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幼儿教师优秀教学论文篇1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与对策

  良好的习惯、优越的性格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幼儿期潜能的开发、良好学习品质的培养,为幼儿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多年来的教育现象,它随着民办教育的蓬勃兴起,“应试教育”消极影响的强化而在一步一步地走向比较严重的程度。这种迎合应试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实质是背离素质教育的,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但在当前现状下:以营利为目的的私立幼儿园的增多;家长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办园条件不允许;社会评价的偏颇,是幼儿教育小学化产生的主要原因。

  这种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教育活动过于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或向未到指定年龄的幼儿强加超进度的知识。缺少根据幼儿学习特点而运用的幼儿教学方法,使讲授的内容变得枯燥、乏味。以至于使幼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厌学心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一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1.厌学现象严重,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和快乐

  3~6岁的幼儿,本应在快乐的游戏和玩耍中探索未知的世界。专家指出:幼儿在成人意义上的“玩”,其实都是在学习。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的。而小学化了的幼儿教育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是单调地让孩子写字、算数,剥夺幼儿游戏的机会,泯灭了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剥夺了幼儿的快乐,实质上,小学化的幼儿教育方式是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创造和探索的机会,天才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2.不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学龄前的幼儿,机体和神经系统尚未发育成熟。过早、过多地书写等强化训练会使幼儿的神经系统受到限制和损伤,长此以往,则难以形成开朗、积极、乐观、自强、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严重危害了幼儿的心理健康。

  3.遏制幼儿智力的发展,错过了幼儿教育的“关键期”

  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他的综合能力一定是很强的。如语言能力、数理逻辑能力、音乐欣赏能力、身体各部的运动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评价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自然观察能力等。而这些能力形成的关键期恰恰是在幼儿时期。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附近的一个山村里,人们在打死大狼后,于狼窝里发现了两个由狼抚育过的女孩,其中大的年约七八岁,被取名为卡玛拉;小的约2岁,被取名为阿玛拉。后来她们被送到一个孤儿院去抚养。阿玛拉于第二年死去,卡玛拉一直活到1929年。孤儿院的主办者J.E.辛格在他所写的《狼孩和野人》一书中,详细记载了这两个狼孩重新被教化为人的经过。狼孩刚被发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用四肢行走;白天睡觉,晚上出来活动,怕火、光和水;只知道饿了找吃的,吃饱了就睡;不吃素食而要吃肉(不用手拿,放在地上用牙齿撕开吃);不会讲话,每到午夜后像狼似地引颈长嚎。卡玛拉经过7年的教育,才掌握了45个词,勉强地学会几句话,开始朝人的生活习性迈进。她死时估计已有16岁左右,但其智力只相当三四岁的孩子。

  这个例子表明:人类一旦错过了发展的“关键期”,后天做出更多的努力也达不到该有的水平。因此,小学化地“灌输”知识,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幼儿的全面发展,使孩子受害终生。

  4.拔苗助长,对幼儿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负面影响

  幼儿园通常会把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作为幼儿园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让幼儿反复的背、写,达到熟练的目的。而在这一反复灌输的过程中,使幼儿对学习失去了兴趣,产生了厌学等负面影响。当这样的孩子步入小学后,会产生不爱动脑、学习不积极的态度,在一年级时,会因之前反复的磨炼出的知识而占有一些优势,但在慢慢升入高年级之后,“小学化”带来的危害就会全部显露出来。这对孩子将来的发展是不利的。

  二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

  1.幼儿园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幼儿园的教育是幼儿的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各种潜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园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为指导,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树立正确的办园宗旨和教育理念。而目前有些幼儿园为了解决招生问题,一味地迎合家长的需要,用一些小学化的手段教幼儿知识,严重地违背了《纲要》等幼儿园指导性文件中的要求,这与幼儿的发展是相悖的,不可行的。

  2.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

  幼儿教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行举止都是幼儿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的素质要过关,专业化水平要过硬。在日常活动中,通过讲故事、唱歌、跳舞等活动,有意识地向幼儿传授知识,培养幼儿的各项技能。并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时机,适时地对幼儿进行情感、社会、知识、能力、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专业水平不高的幼儿教师,只知道教孩子一些1、2、3和a、o、e的东西,使教学向“小学化”的方向发展。

  3.帮助、教育家长摆正幼教观念

  家长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的中国式教育使家长们偏离了教育的本真,中国的家长在接幼儿离园时会问:“今天学什么了?”外国的家长在接幼儿离园时会问:“今天你过得高兴吗?”通过这两种提问方式可以看出,中国和外国的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不同要求。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幼儿教育的本真是什么,甚至认为幼儿园的素质教育是无用的,在考试时不会加分。这种错误的思想注定了幼儿教育的走向,有部分幼儿园会为了私利,迎合家长的需求,走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因此,改变家长的幼教观念至关重要。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讲述一些育儿知识,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态度,从而使家长淡化对幼教的功利心态。

  4.抓好幼小衔接工作

  孩子从幼儿园走出去,面临的是升入小学、升入初中、高中,然后上大学。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态是决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就要求孩子要固定自己的“心理位置”,即孩子在班级要排在前面。而目前小学的课程要求比较严格,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小学老师,知识不认真传授,孩子就跟不上,家长心里会更担心,所以就把责任推到幼儿园,要求幼儿园教授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致使幼儿园“小学化”。所以,要抓好幼小衔接的工作,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幼儿教育一片静土。

  5.加强幼儿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正处在性格塑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的素质教育以及潜能的开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性格决定命运”“好习惯伴你一生”,好的性格和习惯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也是人生幸福的根本。而幼儿期正是形成这种习惯和性格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会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而这些好的习惯包括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有了这些好的行为习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潜质是不可估量的。所以,幼儿园要加强幼儿素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积累后蓄力量,使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出色,以此来证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使家长和社会各界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小学化”,才能使人们明白幼儿教育的真正意义。

  6.遵循学前教育的发展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的自身特点

  转变学前教育的观念。严格按照国家幼教法规施教。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

  总之,幼儿教育的有关人员,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禁止的。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其身心素质。

  >>>下页带来更多的幼儿教师优秀教学论文

3409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