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基础论文
西方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其对市场经济本质的揭示:市场根源于人性,表现为自主的 交换——分工 活动,市场经济的灵魂在于政府提供的保护、支撑、促进 互利双赢交易 的制度体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经济学基础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一:西方经济学教改思路
一、西方经济学的课程特点与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主要问题
(一)学科流派众多,学生难于区分差别。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校经管类学生的专业基础课之一。英国的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初版于1776年,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国富论》的诞生,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确立,经过200多年的发展,经济学产生了持有不同观点的学派。例如,以阿尔文•汉森(AlvinHansen1887-1975)、保罗•萨缪尔森(PaulSamuelson1915-)等为代表的新古典综合派;以琼•罗宾逊(JoanV.Robinson1903-1983)、尼古拉斯•卡尔多(NicholasKoldor1908-1986)为代表的新剑桥学派;以罗伯特•韦内•克洛委尔(R•W•Clower,1926-)为代表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以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Friedman,1912.7.31—2006.11.16)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等。正是因为这种百花争鸣、百花齐放的状况,经济学才得以长足的发展,各个领域的理论研究和现实发展得以紧密结合,关于同一经济问题,不同的学派也给予不同的解决方案。但是对于我国传统教育培养的高校学生,也很难理清思路去辨别哪种理论是主导的,这就对学生的课后阅读和对理论体系的把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二)研究方法多样,学生难于理解掌握。与其他经管类课程不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多样,它包括:实证分析、规范分析、数理公式分析、几何模型分析等等。实际上,该门学科大体上分成三种层次:经济学原理或经济学基础、中级微宏观经济学、高级微宏观经济学。层次越高理论体系中包含的数理知识和模型说明就越多,历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大多产生在经济学模型的建立与分析领域。这对首次接触到经济学的高校学生同样是个考验,因为同学们在从前的学习中已经习惯文和理的区别,把二者有机的结合是一个大的挑战,一旦对数理模型失去信心,经济学是学不好的。
(三)理论体系庞杂,初学者难于分清脉络。西方经济学涉及到微宏观两个大的门类,而两个主要门类之下有划分成诸多的章节,实际上作为专业基础课,该课程涵盖了几乎所有其他专业课的基础知识,比如:微观经济学包括消费者需求理论、生产者理论、效用论、成本理论、市场理论、微观经济政策等;宏观经济学包括了宏观经济总量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国际金融和国际贸易理论等。如此多的理论体系让学生在一次的教学周期内掌握,融会贯通,分清知识脉络,学生的学习压力是非常大的。
(四)知识体系更新迅速,教师难于及时调整。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要求相关的理论知识必须和现实的发展紧密结合,才具有生命力,所以该门课程的理论体系相比其他学科更新较快。国外的西方经济学的教材几乎每一两年就要再版,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已经发行到了第十七版;哈佛大学教授格利高利•曼昆1995年的《经济学》著作,被称作“最受欢迎的西方经济学教材”已经发行了第五版,几乎两年就会改换版本。这种版式的调整包含了案例的不断更新和理论知识的改动与补充。任课教师必须要及时掌握知识点的更新、新理论的补充及案例的调整。由于西方经济学的诸多特点,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开拓新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地教学模式是任课教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味的板书和讲解不仅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有时甚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信心,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对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几点改革建议
(一)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研水平是课堂教学效果提高的根本。教育界有句名言“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的质量和高度决定了教学的效果。任课教师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去读透该门学科的经典著作如: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货币、信息通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等;要与时俱进地阅读权威期刊的论文,掌握国内外的经济动向;要通过观察和调研,更多地去研究经济学理论与现实问题,从而提高自己对理论体系的理解与掌握,讲课时才会厚积薄发、行云流水,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课堂教学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而这些方法的使用要和课堂的讲授内容相结合,随时随地调动学生的兴奋点。首先,经济学的经典教材都是以案例为基础的,在大量运用案例的同时,有效地把经济学理论传输给学生是经济学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作为任课教师,关键是选择合适的案例,让学生在现实基础上了解掌握理论。例如生产者理论中可以用一个大公司———通用汽车的案例贯穿始终;国内生产总值的讲解可以采用上年度本国的实际数据作为案例;基尼系数可以用我国与美国、西欧等发达国家比较的真实数据作为重点讲解。其次,互动式教学法是适合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教学方法。随时随地地与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及时把握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课堂教学的难点与重点。作为大学教师,保持与学生的有效互动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和学习氛围的关键所在。经济学的很多理论都是具有争议或属于某个流派的,这也正是该门课程的魅力所在,学生可以有自己的意见与见解,老师如能适时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无疑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又实现了教学目的。再次,在经济学课堂开展多媒体教学。这是为了借助多媒体和信息技术,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互动性,延伸教学的时间和空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资源进行多媒体课件开发,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特有优势把图、文、声、像高度集成于教学活动之中,增强课堂教学内容的表现力,提高信息传授的效率。
(三)经典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独立思维的有效途径。在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经济情况有机地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微观经济学中的弹性理论,是研究商品价格变化与需求量的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这对于未进行社会实践的学生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但是,如果进行相应的分组,让学生以营销部经理的身份去考虑如何进行合理定价从而使公司利润最大化,学生就会在仔细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开动脑筋,结合实际去拟定价格,在此基础之上再让每组学生选代表到讲台上阐述本组的定价策略,同学们相互探讨利与弊,最后综合大家的意见形成论文样式的报告。这样一个过程下来学生不仅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而且对理论知识也不再生疏,从而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奥肯定律是阐述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呈反方向变动,即失业率越高,通胀率越低;失业率越低,通胀率越高。在我国当前的状况下,经济发展迅速,物价水平趋高,有通胀发生的可能性,但是我国失业率也居高不下。这样就产生了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矛盾,如何分析这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如何去更好地解释奥肯定律在当前中国出现的“悖论”。学生带着这样的思考去学习理论知识,不仅掌握了经典理论,也了解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后找到问题的根源的创新与钻研能力———也是当前大学生最缺少的一种素质。
(四)数理模型的双重讲解是解决教学难点的良好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数理模型非常的常见,随着学习的深入几乎每一个经济理论都会有相应的模型和公式。教师在上课时应把每一个模型理解清楚,讲解清楚,再用现实的情况加以深入浅出的点拨。例如,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关系是一个教学难点。三条曲线的形状、交点、拐点等都是有明确定位的。首先,教师要以简单明了的语言告知学生三条曲线的画法及彼此的关系;其次,讲解完之后要学生到黑板前板书,检验掌握程度;最后以身边的例子深入浅出地解释为何三条线是这样的关系。以班级某门课程的期末成绩为例:总产量就是班级的总分;平均产量就是平均分;边际产量就是新插班学生的得分。“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呈上升状态”可以解释为:只要刚到班上的同学分数低于现在平均分,对于全班的平均分都是向下的拉动作用,反之亦然。当然,这一例子不见得恰当,但通过这样例子的讲解,几乎所有同学都会理解老师所要阐述的内容,再去理解模型就非常的简单了。
(五)课堂讨论、社会调研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了幻想的时代,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为了很好的讲授一门课程,如何调动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显得异常重要。理论来源于实践,让学生在能力范围内去检验自己,是师生双赢的策略。所以,任课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锻炼学生的动脑能力、动手能力,让他们走进现实社会去感受经济学理论的魅力。例如,研究商品的促销手段,让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去逛商场,不买东西,只观察商家的定价变化和所谓的“活动”,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这些商家的促销手段是利用了消费者的偏好、收入、预期、替代商品价格中的哪一个影响因素。这样的课堂不仅让学生学会了专业的知识,加深了印象,甚至对学生在今后商品交易中也可以很清楚的分析自己的利害得失,从而进行最佳的选择。
三、结语
总之,西方经济学的课堂教学存在着自身的特点和难度,上好该门课程需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做支持,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做辅助,深入浅出的案例做讲解。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用课堂教学将学生引入经济学的世界,用经济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去观察现实情况,或许这才是经济学课程最终要取得的教学效果。
西方经济学基础论文范文二:西方经济学教学策略
1新时代高职学生的特点
高职学生大多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年龄跨度在18一22岁左右,正处于智力最佳时期。虽然文化成绩相对较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心理上缺乏自信,思想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厌学和自卑情绪,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更深人,观察事物比较精确、细致,记忆力也在增强,这使得他们更能承担复杂艰苦的脑力劳动;心理方面,自我意识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需要尝试独立的行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事物的认识更加理性,所以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看法,淡化教师的权威性。通过职业教学工作实践,我感到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本科学生相比虽然起点较低,但也有他们的相对优势。他们更愿意尝试从底层开始做起并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容易和工人师傅保持密切关系相互协调沟通,更容易将简单的事情做好。他们的就业定位是行政管理岗位,但业务能力、营销能力相对薄弱,因此有些学生,很难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而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营销,没有营销就没有效益,管理人员也就无从管理。如果能够掌握一些适用的经济基础理论,就能够提高工作中的学习能力,挖掘潜力,拥有较强的业务技术发展能力,扩充更多的客户资源,实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2《西方经济学》课程定位
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并非不想学习,而是非常渴望学到知识,掌握一定的技能和本领,有些学生重视实践学习而忽视理论学习,看不到课堂知识和实际工作的联系。由于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还没学就怀疑自己学不好理论,加上缺乏较好的学习方法,一开始就没听懂,以致后来自暴自弃。这时如果老师能及时引导,教会学生理解和掌握一些哪怕是很简单的知识,使学生有一种收获感成就感,体会到我能学会,我学了知识将来工作中能用到,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因此要根据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对《西方经济学》课程做出适合学生的课程定位。
2.1以‘.够用为度”,使学生掌握适用的原理
《西方经济学》作为基础理论学科,是学习其他相关专业课的基础。过去把理论课程定位为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理论体系,强调理论体系的完整和各部分的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高职学生特点和课程特点,我把《西方经济学》课程定位为“够用为度”,使学生掌握适用的原理。即学生用什么,我们教什么,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员工,能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能理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现象,能读懂国家经济报告的一些关键指标,如GDP指标、CPI指标、失业率指标等重要指标,能够理解政府政策取向等内容。
2.2学会撰写简单的应用文和经济分析报告
通过教学和学习,使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懂得如何查找资料,如何组织资料,学会使用参考书和工具书。能够利用资料进行简要的分析。
2.3提高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讲解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
3《西方经济学)课程设计及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定位,在教学上把握实用性和直观性相结合的原则,探索(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
3.1课程设计模块化
西方经济学是一个理论体系,在高职教学中尝试打破体系模式,将整个内容分成模块,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讲解,根据学生情况掌握不同的难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3.1.1微观部分模块
供求理论:能够分析某一个商品的供给和需求状况、均衡价格的形成以及供需变动对其产生的影响。消费者行为理论:能够对某一个消费者的经济行为进行分析。生产者行为理论:能够对生产要素的投人问题进行分析、对成本问题进行分析。市场理论:能够对不同的市场类型做出判断,掌握不同的市场类型的特点,并据此进行经营决策。收人理论:能够对收人分配政策进行评价,掌握基尼系数指标。产权理论:掌握公共物品和外部效应,了解市场失灵的因素,并提出解决措施。
3.1.2宏观部分模块
国民收人决定理论:能读懂宏观经济报告,掌握重要宏观经济指标,如GDP、CPI、失业率等指标。经济增长理论:能够判断经济增长情况,理解政府相关政策。宏观经济政策实践:理解政府宏观政策运用对企业和公众的影响。
3.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3.2.1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学生和老师平等探讨问题的教学方法。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性比较强,对学生来讲新概念、新方法很多,学生容易感觉枯燥、难以把握,因此在授课过程中理论课程讲解需简明扼要,准确生动,占用较少时间;大量时间应用案例,启发学生利用理论思考,鼓励学生提出个人观点。比如供求理论教学中,需求定理部分以老师授课为主,讲解需求概念、影响需求的因素、需求和需求量的区别及需求定理;供给理论部分以学生参与为主,按照需求理论的层次设计供给理论讲解层次,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工负责,每人讲解一部分。可采用淘汰制的方法,比如一个学生讲解不符合要求,那么下一个学生上来补充,做到点面结合、难度适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教学完毕,予以点评,并计人个人的成绩和小组的成绩。讲解完毕,提出思考题:是否有供求原理的反例?请学生讨论,给出反例,并做恰当说明。
3.2.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可以是理论授课前的预备案例,也可以是穿插在教学原理讲解过程中的案例,还可以是理论分析完毕提出的综合案例分析。案例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目的是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课上积极参与,课下充实自己,学以致用。《西方经济学》学科在西方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因此积累了丰富多样的经典案例。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运用各种灵活机动的方式进行案例教学。课前的案例,比如通过经济故事来讲解,讲授凯恩斯著名的乘数理论时,通过发生在上个世纪的英国议员乔治的案例,引出对乘数理论的思考,理论讲解完毕,乔治的问题得到解决;课程中间的案例,比如外部性的问题中蜜蜂和果园的案例、火车和飞鸟的案例、公共物品中灯塔的案例等;即时发生的案例,如利率调整,CPI指数分析,春节火车票价格调整等问题,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贴近,能帮助大家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现实间题;西方经济理论在中国现实经济中的应用案例,如中国特色的IS曲线分析等。
3.2.3提问式教学
这种方法就是在理论授课之前,提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同学带着问题来听课,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听讲。比如“为什么钻石对人的用途有限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很便宜?”,“为什么大家对物品的喜好不同却要按照相同的价格进行购买?”带着这些问题听课,等学生学完供求理论和消费者行为理论,问题也就找到了答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需要针对理论教学内容来提问,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并且难度要适中,回答问题可以采取口头回答的方法,也可以组织学生写成书面形式。对于学生的回答,要给与中肯的点评,表扬为主,分析出错原因,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4游戏教学法
通过课堂的互动游戏,使复杂的理论体系直观化,以游戏的形式代替简单的说教。比如在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及市场配置的最优原理教学中的游戏设计:选出一个小组的成员6一8人。每人准备3个纸条,在纸条上写上三种水果的名称:梨、苹果、桔子。每个学生根据个人的爱好,写出效用的大小,效用最大写3,第二大的写2,效用最小的写1,每个学生的偏好不同,因此效用的选择也不相同。这样每个学生都得到了6个效用。交换开始,每个学生都可以拿低效用的水果去换高效用的水果,一次交换结束,请学生报出效用总数。得出结论:不通过生产过程,市场交换就可以使每个人的效用得到提高。继续交换直到无法换到更高效用的水果,请学生报出效用总数。得出结论:市场交换无法进行时,我们就得到一个帕雷托最优。通过这个案例使学生能够很直观地理解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在交换过程还可以观察到学生是否会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是否了解其他学生手中有更高效用的水果,这里就包含了自由经济的两个前提因素,即市场是完全自由的,交换过程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信息是完全的,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市场信息和产品信息。此外还可以了解到消费者选择的效用论的相关理论。一个简单的交换游戏包含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很多原理。在游戏中由于没有考虑到边际效用递减的问题,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地思考相关问题。
3.3课堂教学组织
3.3.1注重课堂气氛调节,培养学生兴趣
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可采取适当幽默、适当的题外话,这些方式可以引发学生对课程的思考和关注。根据学生课堂的反映,介绍一些和经济学相关的热点、笑话、趣闻等。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图片、报纸材料、多媒体等手段,使理论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增加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实用性。
3.3.2采取分组形式,树立团队合作意识
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多采用分组形式,小组划分由班干部根据强弱搭配原则确定。这样有利于差赶优,优帮差,使组与组之间的水平基本均衡。然后将课程内容分解,最后将任务具体到每个组。为了节约时间,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定量讲课和讨论任务,否则被淘汰。每一次学生互动过程都是一场比赛,老师给每一位学生提供机会。只奖不罚,做得好的同学将会为自己及组员森得一定的平时分。这样鼓励学生互相督促,为团队争分,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及树立团结友爱的意识。奖励表现好的同学及组员会激励他们更积极努力地追求更好,不惩罚有失误的同学同时给他们下次表现的机会。课堂讨论过程中,有的学生三言两语就讨论完了,有的离题万里,不着边际,有的说闲话、开小差等,因此在设计讨论内容的时候一定要提出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进人主题。注意归纳总结,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
3.3.3教学难易适度,提高学生的自信
有些学生由于原来基础较差,开始新的学习过程中仍然保持过去那种“差”学生的心理状态,在教学的初始阶段,首先要克服的就是这种心态。在课程的设置上,由浅人深。这需要教师熟练把握教材,很多内容可能在我们看来很容易的概念,可能拿到课堂上学生不容易很快理解,那么就需要将这个概念更加通俗细化。同时放慢语速,随时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和学生做好沟通,真诚的恳请学生提伺题,提出良好的建议和意见,增加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多鼓励,少否定,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3.3.4介绍课程相关知识,扩展学生知识面
西方经济学很多概念和原理都是以经济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如凯恩斯消费悖论、科斯定理、帕雷托最优、奥肯定律、菲利普斯曲线、萨伊定理、基尼系数等,这些概念和原理在西方经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讲解时对相应的经济学家做简要的介绍。通过讲解一些经济学和经济学家的小故事,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丰富他们的知识面,提高对经济学的兴趣。
3.3.5重视信息反馈,及时评价和调整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老师要对学生多观察,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适当给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课堂互动活动。要对学生开展活动的成果及时做出评价,保证活动的有效性。
总之,《西方经济学》是一门和社会现实、业务实践结合很紧密的课程,它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分析问题、思考问题的工具。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应适应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确定适合学生需要的课程定位,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做到“格物致知、学以致用”。
西方经济学基础论文相关文章:
5.经济增长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