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经济学论文>中国经济>

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

秋梅分享

  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是国务院新任在国内外经济结构大调整这样一新的历史阶段和新的发展背景下提出的一个新的重大命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篇1

  谈中国经济与“中等收入陷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北京共识、中国模式被很多人津津乐道,随着中国国民的逐渐富裕和中国经济增速近几年来的放缓,国际上和国内都在热议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所谓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当某个国家经济发展,国民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之后,由于在之前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或其它问题,导致该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甚至趋于停滞,难以由中等收入国家升格为高等收入国家。

  随着中国当前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使得学者们怀疑中国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纵观当前中国经济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中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了东南亚和墨西哥,而随着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起制造业来,导致高端制造业回流到发达国家,这就使得中国制造业面临着双重挑战,中国的“世界工厂”的地位也开始受到挑战。中国经济主要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进行增长,创新不足,核心技术较少。

  正是由于中国经济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中国当下已经显露出了一些不好的苗头,比如近几年来的中国经济下行,中国国民贫富差距的拉大,中国产业升级的困难,中国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频发,使得中国的确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这也证明了国内学者们的担忧绝非空穴来风。

  对于“中等收入陷阱”,我们应该去考察一下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借鉴。

  在国际上有一些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些国家是东南亚和拉美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在进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国家未能继续前进,迈向高等收入国家,而是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必然存在着重大问题。

  而在国际上可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实并不多,比较典型的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之一的韩国,这两个国家最终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跻身于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它们发展的经验也就值得我们借鉴。

  我们比较一下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这两类国家有两个突出的不同点,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比如日本、韩国,都非常重视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注重通过技术进步、通过研发来促进本国企业的成长和经济的发展,这两个国家也非常重视缓解贫富差距,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采取了各种政策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国内矛盾。而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的东南亚和拉美国家在这两个方面做得就不好。

  仔细审视这两个因素,我们发现这两个因素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两个因素,因为一个国家在凭借低工资优势成为中等收入国家之后,面对另外一些低收入国家的竞争和追赶,只有通过产业升级把自己的主导产业转化为高端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而产业升级又依赖与技术进步,所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另外一方面,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的同时,如果不注意缩小贫富差距,就会使得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根据经济学原理,这样会使得全社会的总消费需求减少,从而使得经济增速放缓,因此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不仅违背了公平正义,还反过来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具有很大的危害性。

  再看一下当下的中国,这两方面都有所欠缺,中国在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上居于低端,自主创新不足,核心技术不足,而且中国目前的贫富差距很大,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制约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中国经济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要重视技术创新对经济的重要性,大力推进中国的产业升级。为了让技术进步真正引领产业升级,政府要完善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法规,通过知识产权保障企业的科研成果,激发企业研发和创新的积极性。政府还应该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只有通过教育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质量,才能充分释放人才红利,使得高素质的劳动力引领中国实现产业升级。政府应该推进一些高端产业的发展,比如高端制造业或者是低碳环保、附加值高、吸纳就业多的服务业,或者应该鼓励企业不要只做加工制造,而是要向产业链的两端延伸,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其次,政府要出台各种政策,多管齐下,促进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和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政府要采取多种方式缓解贫富差距,比如现在应该加大国企改革的力度,破除垄断行业畸高的收入,充分尊重市场的重要作用,还要健全资本市场,完善资本市场,使得我国国民享有更多的财产性收入。此外,还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改革,要加大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投入,解决普通国民上学难、看病难、买房难这些现实的问题,保障中低收入者最基本的权益,使得国民消费时没有后顾之忧。

  再次,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事实证明,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中,政府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政府没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去积极有效地治理腐败现象,那么会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此,要加强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简政放权,加强对腐败的打击力度,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服务型政府,为中国的经济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只有在技术创新、收入分配、政治体制改革等多个领域同时发力、多管齐下,中国经济才有可能继续又好又快的发展,使得中国最终跻身于高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篇2

  论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效应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以来,美联储和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实施了量化宽松政策提振本国经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容易引起多米诺骨效应,新兴经济体不得不承担热钱大量流入、本币升值以及资产价格膨胀等量化宽松政策的成本。作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中国势必受到欧美日货币政策的冲击。那么,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表现的影响有多大?中国政府又该采取什么样的回应措施来积极应对?本文基于VAR模型,运用2010年12月―2013年3月间中美月度数据,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影响进行探讨,以期有效化解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负面冲击并为此提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有针对性的对策方案,从而为决策部门制定和完善政策体系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二、模型设定与数据说明

  (一)模型设定

  VAR模型是研究货币政策的有用方法。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本文将构建一个包含中美在内的两国VAR模型。由于量化宽松是种非常规的货币政策,通常是在利率等常规工具不能发挥作用时才被实施,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是基础货币的投放,冲击的起点变量应为美国的基础货币供应量,所以本文采用基础货币来代表美国货币政策。

  建立模型后,采用脉冲响应函数进一步分析VAR方程中因变量对每个变量冲击的响应,考察扰动项的影响是如何传播到各个变量的。其后对结果进行方差分解,考察货币冲击对其他变量的贡献度。

  (二)数据说明

  在参阅大量相关文献的情况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本文选用以下指标作为考察对象:

  (1)美国基础货币(MB);(2)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由于它具有对经济环境变化十分敏感的特性,通常被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3)中国货币供应量( M2);(4)中国出口额(EX);(5)中美双边汇率;(6)中国工业增加值(IP)。这些指标的设定是为了反映中国的产出水平,但由于 GDP 没有月度数据,实际GDP的数据搜集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适当更换了模型变量,选择和 GDP 高度相关的工业增加值来反映产出水平,以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选用的样本数据是2010年12月―2013年3月的月度数据。所有的数据都经过季节调整,来源于美联储网站、美劳工部网站、中国海关网、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及中经网数据库。

  三、实证分析

  本文在VAR模型基础上,分别从贸易渠道和货币渠道定量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一)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脉冲响应函数

  首先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美国基础货币的投放通过贸易渠道对中国几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见图1和图2。

  (1)基础货币(MB)对出口额(EX)的影响。由图1可知,我国出口额对美国货币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在第一期是负响应,之后一直呈现正响应,这种冲击在第三期对我国出口额影响最强,随后逐渐下降,最后趋于平稳。这就意味着美国基础货币的增加对中国出口额在一定时间之内产生正向波动,从长期来看这种影响会趋于平稳。也就是说,美国基础货币投放对我国贸易状况是一种正向的影响。

  (2)基础货币(MB)对工业增加值(IP)的影响。由图2可发现,美国基础货币对我国的工业增加值总体上是负向冲击,在第三期达到最小值,但这种冲击影响逐渐减弱并趋于平稳。这说明美国基础货币的增加对我国产出有负向作用,在短期显著,在长期则明显减弱。

  2.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贸易传导渠道中对我国出口额和工业增加值的解释能力。对美国基础货币的冲击进行方差分解,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 1可看出,美国基础货币投放对我国出口额的解释能力呈现递增趋势,在第七期达到30.32152%,表明我国出口额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大,对该货币政策较为敏感;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工业增加值解释力的最大值为15.488 03%,表明该政策对我国的经济产出也有一定影响。

  (二)通过货币渠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脉冲响应函数

  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美国基础货币的投放通过货币渠道对中国几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见图3、图4、图5。

  (1)基础货币(MB)对货币供应量(M2)的影响。由图 3 可知,我国货币供应量对美国基础货币施加一个标准差的冲击,在第三期到第六期产生负响应,但在第六期后响应逐渐增强,在第八期趋于稳定。这表明美国基础货币的增加使我国货币供应量在短期内产生负向影响,但从中长期来看,这种影响会逐渐增强,成为正向影响,并逐渐稳定。换言之,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中长期对我国货币供应量是有正向作用的。

  (2)基础货币(MB)对工业增加值(IP)的影响。由图 4可知,美国基础货币对我国工业增加值的冲击在短期为正向的,并在第五期达到最大值,但这种冲击的影响逐渐减弱为零后负向增强。这说明美国基础货币的增加对我国产出短期有正向作用,在长期则产生负向作用。

  (3)基础货币(MB)对中美双边汇率(EXCHANGE)的影响。货币供给冲击在中长期负向影响着双边汇率,这种负向影响在第五期达到最大后渐渐减弱。由于美国货币供应量的增加,美元贬值,当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没有增加的足够多时,人民币就会相对于美元升值。此外,美国的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必将带来利率的下跌,而中国的相对较高的利率将会吸引大量渴望获得超额收益的国际资本,人民币的需求增加将导致更大的升值压力,继续推进人民币升值。

  2.方差分解

  对美国基础货币的冲击进行方差分解,可进一步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中对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工业增加值和中美双边汇率的解释能力,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看出,美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的解释能力逐步增强,在第十期达到最大值32.261 73%,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货币政策有一定影响。而我国物价对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也较为敏感。相比之下,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美双边汇率的解释力只有 7.67%,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货币政策渠道的传导对中美汇率的解释能力较弱。

  四、政策建议

  当前中国经济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外部因素的冲击会给当前经济运行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挑战。因此,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我们要加强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监控分析,前瞻性地对国内经济政策进行预调微调,做好应当有的应对预案。一是要高度关注世界经济复苏的步伐,加大对世界各国采取的抵御金融危机措施的系统性分析。二是要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抵御“美元霸权”和“廉价美元”。三是要始终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防止热钱回流炒作。四是要促进外汇储备进一步多元化,防止外汇储备“泡沫”放大。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

3191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