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计算机应用专科参考毕业论文(2)
电大计算机应用专科参考毕业论文篇4
浅谈信息素质与计算机应用能力
摘要:信息素质是全面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开展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计算机应用能力是信息素质培养的关键一环,可以从学校调整课时,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进行交叉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素质;在讲授课堂知识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举三条途径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
关键词:信息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途径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社会出现了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趋势,信息资源己与能源、材料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信息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素质成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培养的学生是未来信息社会中信息利用的主要群体,培养跨世纪人才,就必须在学生中加强信息素质(InformationLiteray)教育与培养,以带动全社会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的提高。在我国,学生是未来人才的主力军,要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就必须和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一、信息素质的内涵
信息素质是指人们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资源的能力。信息素质这一概念是美国信息产业协会的波尔(PaulZurkowski)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最早将信息素质概括为“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其后又解释为“人们在解决问耳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信息素养是动态的、发展的概念,信息素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突破,人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将不断改变,这必将影响人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理解信息等方式。其内涵由最初的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技术、技能到为终身学习打基础,再转到成为独立的终身学习的人。
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特征
计算机应用能力主要是指学生如何将学习到的理论指导和技能,灵活准确高效地应用到具体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去,并完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目的,使客观事物达到学生主体合目的性、对象性活动的能力。学生的应用能力具有以下几个特征,首先,具有基本技能的熟练操作性特征。学生要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知识和较高的心智活动水平,要能用“心”去体察服务对象即时的需求。其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操作性特征。操作过程是解决问题的必经途径,只有通过具体的操作才能解决信息素质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再次是可持续发展观念和能力的特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是必不可少的,对待信息素质教育和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必须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加以分析、评判,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在基础理论上要为专业学习、继续学习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素质结构,形成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后是不断创新的创造性特征。青年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工作水平、工作效率是完全有必要的,结合具体的实践活动开展创新活动也是完全可行和有效的,从大量的实用专利、技术发明、管理服务改革的事例分析来看,创造力是应用能力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三、培养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途径
第一,学校应调整课时,增加学生实践动手的机会,进行交叉学习。对学生进行信息素质教育,必须要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最前沿的信息知识和动向,因此学校对于一些无法反映当前最新科技的课程和教材,用与改革相应的、当前或超前的、新的科学技术的教材。让学生们能够真正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主流的科学技术前沿和发展动态。使其在走上社会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所学的知识依然具有应用价值,这就在无形中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也相应地提高了学生的生存力。纯理论课程的课时要适当的缩短,让学生了解其基本和知识和动态即可,增加动手能力强、实用性高、同社会联系紧密的课程的课时,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中和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并以选修课的形式相应得开设相关专业得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以提高学习的适应能力。
第二,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质。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必要条件和前提。首先,信息意识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良好的信息意识能够促进信息需求和获取利用信息能力的高度结合,产生良好的利用信息的效应。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结合理实,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其次是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是学生以后走进社会,从事信息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教师应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时刻灌输给学生,结合信息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如计算机犯罪、侵犯知识产权等案例,以及信息化社会伦理规范的内插及其构建等内容进行培养,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再次是信息能力的培养。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是渗透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及相关学科的教学活动和对信息产业的启蒙和憧憬中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培养学生相应的技术应用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能够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第三,在讲授课堂知识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举。教师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课堂理论教学要在基本概念、方法、工具教学引导中要抓好概念的引入、方法的讲解、工具的特点等环节,使学生在概念学习中深入了解概念的含义,清晰的掌握使用方法及工具的特点,具备扎实的基本知识,打好基本功。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在学习新的概念时自觉地按照一定的规律去思考、探讨并将其掌握,归纳其中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逻辑能力。
在讲解使用方法时要以学生熟悉的、认同的东西融入到讲解过程中,让学生在生活式的感官和思维中接受深奥的理论知识,教师可以把旧概念进行复习,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外延以及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又可以加深对使用方法的理解。对于在对学生的实验课教学过程中,有的课程教学中由于实验教多,所以我们在做实验时,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提供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条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接受情境。实验前要对学生提出实验要求,让学生自己设计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讨论,从而分析比较实验设计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提高自己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要善于发现学生易于出错的地方,注意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且要及时深化、活化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解决问题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和规律解决问题,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实验中发展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国庆.信息社会中信息素养教育概述[J].图书情报工作,1995.6
[2]张新潮.论加强学生信息素质教育之途径[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4
[3]张冬云,王琳琳.加强高级语言程序课与专业课结合培养学生应用能力[J].化工高等教育,2002.03
[4]曹志国.要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J].职教论坛.1999.10
电大计算机应用专科参考毕业论文篇5
试论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
摘要: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声望最高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数值计算、数据库应用,还是专家系统、网络系统,都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工程地质制图(主要指三维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专业计算机制图技术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堪称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世界性难题,很需要我们的地质计算机人员去探索研究。
关键词:水电工程计算机应用思考
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工作的起点基本上与其它专业同步,初期发展也是有声有色的,经过十多年的努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主旋律,度过了从起步到发展的初级阶段,进入令人困惑的相持时期,最终还是拉开了档次,走向两极分化。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相持阶段和拉开档次等四个阶段。
八十年代中期,PC-1500袖珍计算机使得最基层的地勘队有幸成为计算机的拥有者。袖珍机用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一些小型计算,物理力学试验资料的分析整理,一些小型的简单图件的绘制等等。许多袖珍计算机的使用者们将自己的经验和成果无私奉献出来,在各类专业技术刊物上登出了大量解决实际问题的源程序,自发地形成了自由软件库。单位和个人的应用程序的交流也比较随便和自由,这对提高系统内计算机整体应用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以这样说,八十年代中期水利水电系统的袖珍计算机热,为系统内的计算机应用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
随着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的发展,PC系列微机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国内计算机处理汉字信息技术也进入了实用阶段,中国人应用计算机有了划时代的突破,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也进入了形势大好的发展阶段。系统内一些领导比较重视的单位相继组建了工程地质专业的微机室或电算组,装备了一定数量的台式微机,部分地质师转而从事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工作,从此有了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的专业队伍。在此期间,工程地质专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有了很大发展,绘制钻孔柱状图、地质剖面图、等值线图、节理统计图等地质图件亦可达到计算机出图的实用水平;数据库的应用方面,有了一些初步实践和应用规划;在工程地质数值计算方面,将当年在袖珍机上应用较为成熟的一些工程地质计算程序搬到了微机上,并继续开发了一些新的计算程序。总之,这些成果反映出工程地质的计算机应用逐渐进入了实用阶段。
Windows系统走向成熟,各类编程工具、制图平台、数据库平台等等,功能越来越强大。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专业的计算机应用自然也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绘制钻孔柱状图作了一些版本更新,或与数据库的结合方面有些新进展,剖面图方面可以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文件在AutoCAD环境下处理复杂地形、断层构造、非钻孔控制的地质剖面等问题,达到了推广应用的水平。在探讨三维地模型于计算机上的实现亦有些新进展,但离实用水平还有相当距离。就整体应用水平而言,基本上没有更为可以宣扬的重大突破,在此称之为“相持”或“稳定”阶段,当然并不一定很合适。社会不希望动荡,政治强调的是稳定,而科学技术处于稳定状态就等于停滞不前,那可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水利水电系统的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发展很不平衡,经过起步、发展、相持阶段之后,迅速拉开档次就成为必然结果。主要表现在水平高的单位已经建立起了勘测系统的Intranet,可以与分散的地质队实现远程网络通讯,交换工程及管理信息,计算机出图率可达80以上,地质报告的编写、地质资料的分析整理等等均已达到计算机化。
工程地质专业是工程基本建设的辅助配合性专业,在工民建、地矿、石油、交通、煤炭、电力等行业部门都有工程地质专业,鉴于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又是所有这些不同行业的工程地质专业中涉及面最广声望最高问题最复杂任务最艰巨的专业,这是众所周知毋庸置疑的。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无论是数值计算、数据库应用,还是专家系统、网络系统,都大有用武之地;特别是工程地质制图(主要指三维问题),可以说是所有专业计算机制图技术中最为复杂难度最大的,堪称计算机图形学中的世界性难题,很需要我们的地质计算机人员去探索研究。
分析现状产生的原因,自然有其深层次的内涵,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复杂性、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过渡进程中的不适应性、眼前利益与长远发展的矛盾性、旧的管理制度与新的运作机制的协调性…,似乎越理越复杂,越分析越使人困惑无奈。当我们善于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时候,问题就十分明显化了。为什么一些单位在同样的大环境下能够走在时代的前列,只要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都可以得出一个常识性的结论:人才。
一个单位的领导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熟视无睹,不支持此项工作,缺领导人才!没有发展规划,缺智谋人才;发展规划搞得不好,不能组织有效的实施,缺组织管理人才;软件与硬件系统运转不灵,不能发挥效益,缺应用专业与计算机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总之,一句话:缺人才。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那些缺人才,或不用真正的人才,或用不好人才的企业必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
目前最时髦的词:知识经济。知识经济的基础是信息技术,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时代,然而,我们还在补工业时代的课。机遇与挑战同在,业界一再惊呼,我们没有赶上工业文明,决不能与信息文明失之交臂,如此千载难逢的机遇一旦失去,知识经济当然也就是空中楼阁。
我们撇开以上现状分析中的种种体制与现实方面的原因,单从行业管理与应用技术的角度来看,仍然是两大类问题,一是硬件,二是软件,其组合后的情况就更多了。各勘测单位对此两大类问题的态度差异较大,极端情况是对硬件软件都不以为然,一般情况是重硬件轻软件、重配置轻发挥效益、重开发轻应用、或重应用轻开发、普及与提高不能兼顾、生产与科研不能并举等等。
软件方面的问题更多一些。多年来,专业应用软件分散、标准化程度低,各自为政,很少沟通与交流。水利水电勘测系统的专业软件没有进行过规模性的投入和开发,更没有正规的开发商或软件组织来研究到底我们应该开发什么样的软件,上什么档次,以什么为标准,当然也就不具备象样的商业意义上的软件产品。在行业管理方面,一些规划设计方案难以实施,投入不够,管理不力,或管理困难。
近年来,我们探讨的另一条路就是自由软件之路。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我们倡议广大地质计算机爱好者们将自己开发的不能形成商品的软件贡献出来广泛进行交流,得到了积极响应。我们将继续倡导这一沟通交流方式,尽可能创造条件使编程者的劳动得到本行业本专业的认可,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自2000年以来,我们在RS和GPS新技术利用方面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填补了该院测绘技术在这方面的空白。作业方式为航空摄影测量飞机拍摄航空照片,采用Vexcel3000和U1traScan5000高精度扫描仪对构成立体像对的航片及中心片(主片)
进行扫描数字化,生成TIFF格式影像数据文件。利用山东省水利设计院引进的武汉适普公司研制开发的VirtuoZO312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对影像数据和GPS外业像控资料进行空中三角测量、估算空三加密精度、全野外碎部点采集、数字高程模型生成和编辑、数字正摄影像生成、正摄影像测图和数字线化图编辑并生成线划图,然后进行野外补调,最后编辑生成最终的线划图,并转换成Auto2CAD的DWG格式的图形文件。经实践证明,采用RS和GPS技术与传统的测图方式相比较,不仅大大提高了图形的精度和产品质量,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收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公务员之家
利用GIS强大的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功能对于GPS、RS获得水利工程数据和产品入库,进行测绘成果系统化管理。为进一步实现GIS的查询、分析等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该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以美国ESRI公司研制的ARC/INFO软件做基本平台,以MicrosoftVisualBasic6或者MicrosoftVisualC++开发平台为辅助平台来实现其功能的。
将地形原始数据(GPS、全站仪等采集数据)输入到系统,经过数据过滤后转化为三维矢量数据,进一步生成三维地面模型DTM。利用内插手段,可以生成更高精度的DTM。DTM在经纹理、光照等图先渲染操作,即生成逼真的整个测区数字地形模型,为调水工程的线路规划设计和调整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协作网在软件开发方面的原则是:支持基础软件和标准软件的开发,制定标准,研究探讨专业性强难度大的软件。尽管硬件频繁换代,软件疯狂升级,但多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系列软件、工具软件、数据库平台、制图平台等,这些平台对于基本符合流行操作系统和编程工具的各专业性应用软件,均具有单向兼容性,因此,专业应用的基础性和标准化软件具有相对长期稳定的实际意义,不会象那些以商业营利为目的的软件随时淘汰随时升级。显然,开发基础软件和标准软件的意义是长远的,迟早要投入的。
参考文献:
[1]《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SL/T188-96,中国水利出版社1997年。
[2]韦港,加速三维实体地质模型在计算机上的实现,水力发电,1996.4期
[3]陈祖安、邹小安、韦港,水利工程计算机应用概述与规划设想,水利水电工程地质1995.1期
[4]韦港、冀建疆,堤防工程与环境地质问题,《水利规划设计》,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院刊,2000年第1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