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浅谈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诗琪分享

  下面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20世纪初西方文化的渗入对落后的中国曾造成巨大的冲击力,以科学为标志的西方文化几乎摄取了所有进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由此而产生了科学与艺术之间最激烈,最持久的讨论。今天已经走过那个中西文化猛烈冲撞的特殊年代,在面对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艺术不断繁荣,我们再度认识艺术与科学,分析两者的本质特征及关系,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1艺术与科学的本质特征比较

  对于“艺术是什么”这一重大问题的思考,从上个世纪到今天,人们一直在深入探讨。李毅士对艺术的抽象意义是这样表述的:“按艺术之意义,设有作家若自无所感,纵有超人之技,其作品总不能有艺术之流露,反是,若自有感而无法使人知,则抑无艺术之出现。故艺术云者,乃是作家以其本人所感,表现于人而获得人之了解也。作家所感者美也,其向人之表示,乃其表现也,如是艺术之定义,可称为‘美的表现’。”[1]林文铮则指出:“艺术是审美情绪之结晶,或现诸外界的审美情绪。在图画、雕刻、建筑、音乐各种工作之中,则假借声、色、形、体、线而实现。艺术根本是情绪之冲动。”[2]刘海粟对艺术的界定是:“艺术应当不受别人的支配,不受自然的限制,不受理智的束缚,不受金钱的役使,而应该是超越一切,表现画家自己的人格、个性、生命,这就是有生命的艺术,是艺术之花,也是生命之花。”[3]很多文艺工作者及思想家都对艺术下过定义,除以上认识之外,还有将唯物史观引入到艺术的认识中来,最有代表性的是卢那察尔斯基明确提出了“作为观念形态的艺术”这一命题。他对这一命题的解释是:“就是直接地,将作者的观念和情感,间接地,是经由作为居民的表示者的那作者,而将居民的观念和感情,表现出来的艺术地作品。”[4]这种将艺术视为观念形态的观点后来影响了毛泽东,他在1942年《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把文艺概括为:“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一观点在建国后,对全中国发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尽管对艺术本质问题的探寻很多,认识也不少,但并没有对它下一个普遍视为真理的定义,我们可以大致将各种认识归纳成三类:(1)主张艺术是美的表现或者是审美情绪的表现;(2)艺术是生命的表白或者是主观的创造,本能的表现;(3)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由此可见,艺术是人类从情感出发,反映现实世界,去追求美的一种意识形态或者说认识方式。

  而科学则不同, 我们对于“科学”一词的理解,似乎没有分歧,《辞海》的定义是:“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本质和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词典所下的定义较一致:科学乃是关于自然法则的知识,包含所有具有一般性意义的研究,只要是在客观的、可验证的事实基础上运用相应的方法所从事的研究,都属于科学的范围。其实科学与艺术也可以被看成是两种不同的“在世结构”,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科学是寻找主体的人与客体的世界的关系。艺术则在保持和把握人与世界的融合。科学是求真的,艺术是创美;科学是理性的,客观的,艺术是感性的,主观的;科学是发展的,前进的,艺术是变化的,丰富的。可见艺术与科学是矛盾的,但两者又有其统一性。科学发展拓展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宇航事业的飞速发展,电子显微镜技术的不断提升,使人们能够更广阔的感知认识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图景,从而丰富了艺术创造的领域和视野。此外科学与艺术都是人的活动,都起源于对外部世界的惊异,即好奇心。可见艺术与科学有着矛盾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关于这一点的分析,我们将它放到具体的历史环境中再作进一步深入探讨。

  2中西方历史进程中,艺术与科学的矛盾与统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艺术与科学是矛盾的。从原始艺术,青铜艺术直到历代民间艺术、文人艺术乃至宫廷艺术,一直都追求一种带有强烈东方意味和哲理情感的表现,及由此而构成的以情感为核心的意象造型精神。在这种精神支配下,两千年来中国艺术正是一种超越客观,贬抑物质而高扬精神与情感的意象艺术,一种物质与精神相冲突,理性与情感互碰撞,科学与艺术相对立的艺术。在中国的艺术体系中,从“五四”运动将“科学”作为改良中国文化两大目标之一引入之后,科学与艺术的对立性现得尤为突出。这时候在中国产生了两种对艺术与科学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主张艺术中引入科学,用西画中科学的写实技法来拯救中国艺术,即一种建立在“唯科学主义”理论上的唯写实主义。如张牧野说:“都晓得艺术重情感,他的微妙亦在描写情感。但是要描写得透彻,又非经一番分析和观察功夫不可。……但精致细密的合理化之分析,是什么作用呢?当然背景是科学了。……色彩学解决了我们的色调,解剖学解决了我们的人体,远近学解决了我们的位置,美术史证实了我们的过程,透视学,教育学、博物学等,解决了我们几许疑难不明的困难问题。……因为现在是科学时代,只要能用科学来研究的东西,最好都走向科学化之路。”[6]另一种持反对科学与艺术混淆倾向的态度,认为中国艺术应保持独特的形式和风格。同时也有一种对引进科学写实之风实行折中的态度,不反对绘画中的科学与理性,也讲究表现上的意味和神韵。可见古代中国艺术史排斥科学,走了一条纯粹情感,追求意味,讲究气韵的非理性之路。而近代中国艺术中引入了科学,发生裂变,有学习西洋写实技法,绘画艺术讲究科学理性表现的一种,也有艺术中引入些科学成分,中西结合的一种,还有继承传统,另辟蹊径,有所创新的一种。到今天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主要表现为这三种状态。

  西方的文化根基,尤其是现代文化,就是建立在科学上的。从文艺复兴时代以来,西方的艺术便走了一条“真美合一”的道路。所以梁启超说:“西方的文艺复兴根底在科学,但主要任务和最大贡献却在美术,正是因为全从‘真美合一’的观点出发,他们觉得真既是美,又觉得真才是美,所以求美先从求真入手。”[7]可见西方的近代艺术走了一条科学的道路,尽管也是诉诸情感,借助形象来表现客观世界,但却在极为理性的分析观察下创作,追求一种逼肖真实的视觉效果。在这种请况下,产生了美术理论上的科学,如透视学、色彩学、解剖学等。但到了19世纪末照相技术发明之后,促使传统的写实主义绘画向现代派艺术转化,西方的艺术与科学也出现了裂变,西方的艺术由再现向表现过渡,科学被艺术排挤,形成了“为艺术的艺术”英国著名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艺术就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这一观点的影响下出现了当代西方的抽象艺术,表现艺术,形式艺术;现今西方艺术已有自己独立的话语形式,求真的科学精神和观念在艺术中极少表现,艺术成为情感的,非理性的“代言人”。

  3如何看待艺术与科学

  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先生说:“艺术(诗歌、绘画、音乐等)用创新的手法去唤醒每个人的意识或潜意识中深藏着已存在的情感。情感越珍贵,反映越普遍,艺术越优秀。科学(天文、物理、生化等)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新的、准确的抽象。科学家抽象的叙述越简单、推测的结论越准确,应用越广泛,科学创造就越深刻。科学与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它们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8]画家吴冠中说:“科学揭示宇宙的奥秘,艺术揭示情感的奥秘。”[8]爱因斯坦说:“真正的科学和真正的音乐需要同样的思维过程。”艺术与科学的关系曾经是非常密切的,它们的分离是工业革命前后的事情,这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深化,各种职业化行为的出现有着密切关系。但二者的有机结合对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文化成就,就是艺术与科学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最佳体现。艺术与科学是息息相通的,这一点哲学家看得更准确而深刻,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曾经说,他从精确优美的古希腊雕塑中似乎看到了毕达格拉斯、欧几里德;从西方配位、重组群乐曲旋律中看到了笛卡儿、牛顿、莱布尼兹、殴拉和高斯。“艺术是情感化的科学,科学则是精确化的艺术。”[9]

  可见艺术家需要利用科学手段更好地通过艺术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科学家需要借助艺术创造有机的模式去说明世界。艺术与科学合力征服新的观念,它们常常运用相同的题材达到相同的目的。创造思想与创造形式造就艺术家与科学家。探究宇宙的奥秘是他们共同的目标。他们所用的媒介不同,但在平行的探索之路上,他们互相启发,相得益彰。

  3.1科技的发展为艺术提供新的表现手段,拓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艺术的表现手段可以借鉴和利用科学,如陶釉的烧制,印染颜料的创新、油画颜料的改进等等。艺术表现题材可以随着科学领域的扩大而扩大,如外太空的风景、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艺术结构也可以利用对人类自身视知觉

  3.2科学也可以从艺术中获得启发和生命力。

  科学的进一步深入拓展往往会用到人类的激情和大胆的想象力,这都是在艺术中得以发挥和培养起来的能力。科学家可以从艺术中吸取生命力,受到启发,以提升自我的突破和创造能力。

  艺术与科学是人类探索世界的两种平行的方式。艺术与科学是人性完善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艺术和科学都有自己的一个完整的系统,两者相互作用,但无法融合、混淆。我认为科学并不等于艺术,生活不等于艺术,以科学方法描绘了生活的真实也并不等于艺术,正如潘天寿在《论画残稿》中说过,“艺术与科学不同。艺术在求各民族,各个人特殊精神与特殊情趣之贡献,科学在求全人类共同应用效能之增进”。


艺术理论论文相关文章:

1.艺术理论论文

2.艺术类毕业论文范文

3.艺术毕业论文题目

4.浅谈艺术教育论文

5.艺术设计心理学论文

    4069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