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论艺术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有效路径

诗琪分享

  下面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在全国高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李源潮同志强调:“要继续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班级活动、学生社团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高度重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中的积极作用”。要保持党的先进性,保障党的事业长远发展,必须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工作路径,在学生中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更好地促进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艺术院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有其自身特色,具有极大的挖掘潜力。因此,面对当前艺术院校学生党建的新情况、新要求,我们必须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建立适合艺术特色、更具活力、更贴近实际的艺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以便更好地促进艺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发展。

  一、加强艺术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探索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艺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探索和积累了大量的宝贵经验,较好地实现了高级艺术人才培养“灵魂”工程的目标。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艺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除面临党的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党员发展教育和管理制度不完善、党组织凝聚力和权威性有待加强、党员素质和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亟待提升等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共同问题以外,艺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还存在着特有的困难:一是片面强调专业的创造性而忽视学生政治觉悟的提高。在当今文化多样的时代,艺术院校学生总体来说是积极向上的。但我们不能忽视部分艺术院校学生中存在的政治敏锐性不强,入党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二是艺术院校特色较为鲜明,党建指导思想和工作模式凸显不适应。与其他专业相比,艺术院校在专业教学和教育管理上都差别迥异,专业特色十分鲜明。艺术院校的教学、训练和实践占据了绝大多数时间,非专业课程和素养的学习及提升相对受到轻视。同时,艺术院校往往采取个别教学或小班教学的形式,学生课后的练习和实践一般也依靠个人独立进行,容易产生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集体主义意识相对淡薄。三是党的基层组织在艺术院校学生中的影响力相对较弱。艺术院校学生中党员所占的比例与其他专业相比低了不少,艺术院校学生党员人数比例偏低势必增加党建工作难度,直接导致党的基层组织力量薄弱,部分自觉性较差的党员随即出现放松懈怠、党性觉悟逐渐降低的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党员良好形象,而且极大地挫伤了党组织在艺术院校大学生中的威性和影响力,降低了学生的入党积极性。

  加强艺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路径探索,一是为了适应培养艺术专门人才新形势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艺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较好地实现了高级艺术人才培养“灵魂”工程的目标。目前,国际局势虽总体趋于缓和,但多样社会思潮的冲击和西方势力的立体渗透丝毫没有减弱。同时,随着近年来的高校扩招,导致艺术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安全、稳定工作压力增强。因此,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加强和改善高校艺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是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需要,也是党建工作改革创新的体现。二是实现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目标的必然要求。文化是滋生艺术的土壤,文化的倾向性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出来。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艺术专门人才的桥头堡,我国艺术院校必须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原则,努力把我国的艺术人才培养成为体现时代精神和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民族特色和开放性世界眼光兼备的,能够走综合创新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高级艺术人才。

  二、艺术院校大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的有效路径

  1、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注重与“党建导师制”相结合,提高艺术院校大学生的政治觉悟

  根据艺术院校大多采取个别教学、小班教学以及工作室教学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强“党建导师制”,无疑显得非常重要。“党建导师”不仅更熟悉艺术院校学生的思维特点,同时他们中不少是各学科、各专业、各部门的教学、科研或管理骨干,是一支举足轻重的中坚力量,且分布于各个专业,这就为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试行“党建导师制”提供了现实可行性。他们平时在教学、科研以及与学生的交流中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艺术院校“党建导师”的选择,我们应选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践经验、责任心强、作风正派、品行端正、热爱学生党员老师担任,一般情况是每个小班教学或每个工作室选一位教师,并明确“党建导师”岗位职责、管理办法以及考核和奖罚等诸项制度,将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其职务和职称晋升、考研或进修、评先评优等适当挂钩,既给“导师”以压力,也要给“导师”以动力,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和利用“党建导师”资源。

  2、在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方面,注重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不断探讨新途径、新方法

  100多年前,“小组工作”方法在欧洲大陆兴起,其主要工作对象就是青年。著名的小组工作专家TrotZer将小组分为六类:指导和生活技巧小组、咨询小组、心理治疗小组、支持和自助小组、顾问小组及成长小组。由于艺术院校学生大多采取个别教学或小班教学的形式,学生课后的练习和实践一般也依靠个人独立进行,容易产生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念,集体主义意识相对淡薄。因此将小组工作的科学方法引入党建工作会使党建工作的效果更明显。入党积极分子成长小组的组员应是递交了入党志愿书,经过了党校的培训并且经过团支部推优选拔出来的学生,组员的人数以10-12人为宜。小组的带领者由负责学生党建工作的教师担任。小组阶段可分为相识期、探索期、磨合期、成熟期、结束期等几个阶段。在相识期,领导者除发挥温暖、真诚、关怀、尊重等特质外还应运用同理、反映、支持、倾听、澄清等技巧,明确小组目标及规范,培养组员对小组的感情并增强组员的参与意识和集体意识。在探索期,可以通过分享体会等形式来领导组员自我探剖析个人入党动机等。在磨合期,可以通过针对党员标准来找自身的差距。在成熟期,在了解个人的人际交往风格以及更进一步的分享与交流基础上,应引导组员设计和规划现阶段人生(如何以实际行动加入党组织)。在结束期,在分享收获与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回顾与反思等。

  3、在党员发展方面,注重推行“二制”,使发展的新党员由“过得去”变为“过得硬”

  建立公正的艺术院校学生党员的选拔标准是加强和改善艺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根据艺术院校学 生的特点,我们可以适当放松学业成绩的考查,注重强调发展对象在专业综合能力上要突出,具有钻研精神和创新能力,学业成绩优良,学习态度认真,能积极参与各项学术活动等。而工作和日常表现方面是对综合素质的践行考查,主要了解发展对象平时对学校、学院、班级等组织的各项文体、学术活动参与表现情况;对集体的奉献,对他人的关爱等。同时,群众的意见不容忽视。为了进一步加强在艺术院校大学生中党员发展工作,我们还应在进一步健全团组织推优制度、发展对象集中培训制度、政审制、预审制、民主评议制、发展党员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和票决制度。对于公示制度,我们应做到“三公示”即对拟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的入党申请人、拟提交支部大会讨论的党员发展对象、拟提交支部大会讨论转正的预备党员进行公示。对于票决制度,我们应做到“四票决”,即对支部大会讨论吸收预备党员、支部大会讨论预备党员转正、支部大会讨论延长预备党员预备期、支部大会讨论取消预备党员资格进行票决制。这样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解决艺术院校党员发展程序的执行中把关不严、“面子举手”等问题,使得党员的发展表决更为严肃化和公正化,进一步发扬了党内民主。同时端正了大家对于党员发展的态度,使每个党员都肩负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责任。

  4、在入党后教育方面,注重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相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有的艺术院校对学生党员的入党后教育显得更为薄弱。有的甚至没有固定的入党后培训和教育,缺乏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出现“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的现象。加上艺术院校学生本身比较松散的特点,不少学生党员中不自觉地就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导致学生党员在班上、年级中的影响力和威信下降,不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因此,我们更应加强入党后教育,除了会议、集体学习、党课外,还可挑选高年级党员担任新生班主任、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联系以及党员联系群众“一帮一”活动等,同时,我们还可以针对艺术院校学生党员文化素质薄弱的实际,构建学习型党组织,不断加强入党后教育。对于艺术院校学生党员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我们应坚持“三个突出”:一是突出主题。每学期都确定一到二个学习教育主题,如科学家谈艺术、艺术家结合实际谈艺术的时代性等,这些既紧扣时代特征又具活力主题,让党员学生既受教育又乐于接受教育;二是突出重点。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并结合各年级各专业的不同实际确定其学习重点,使学习不千篇一律等。三是突出特色。即突出艺术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教育,增强组织活动主题和形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使艺术院校学生党员学习方式从“中心型”向“参与型”转化,切实增强党员教育有效性。另外,结合艺术院校学生组织管理相对松散,学习生活相对独立的特征,将学习生活向“社区宿舍楼寝室”延伸。建立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优秀学生的以点带面的网状结构,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这样不仅能加强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觉行为,而且能有效扩大学习的覆盖面。

  5、在支部建设方面,注重创新活动形式,构建“互动共发展模式”

  当前,学生日常密切联系的活动环境、活动空间、活动主体、组织形式等出现了新的状况:学生群体性活动日益被学生个体化、分散式的活动所取代,以学生个体兴趣爱好和志向为主体的、现实与虚拟相结合的学生群体组织成为学生重要的活动形式和群体组织形式,艺术院校学生在这一点更明显。艺术院校党支部与其他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利用党支部自身的政治、组织和活动等优势,通过与其他诸如群众性团体(学生会、支教团)、学生社团、学生实践性组织、兴趣小组、BBS论坛、QQ群、博客、校友录、“红色网站”、网上党校等学生群体组织的对话、协作、互动、治理来开展党的理论宣传、群众联系、实践服务、群体监督、活动创新等工作,从而加强党组织对青年学生的政治领导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群体活动的有序开展和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开创党支部和其他学生组织双赢发展的局面。构建艺术院校学生党建工作“互动共发展模式”,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对于学生党支部与正式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应以共同愿景为纽带、以相互协作为基础、以巩固正式学生组织功能为目的;对于学生党支部与非正式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应以政治引导为主线、扶持规范为条件、规范组织行为为目的;对于学生党支部与虚拟学生组织的“互动共发展模式”,我们应注意党支部与虚拟学生群体间要建立以平台创新为基础、以对话参与为方式、以实现组织占领为目的。


艺术理论论文相关文章:

1.艺术理论论文

2.艺术类毕业论文范文

3.艺术毕业论文题目

4.浅谈艺术教育论文

5.艺术设计心理学论文

    4069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