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艺术理论>

与艺术理论相关论文的范文

诗琪分享

  下面是关于艺术理论的一些论文范文,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欢迎阅读借鉴,希望你喜欢。

  中原传统民居文化影响下的室内陈设艺术

  陈设艺术是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时代的物质与精神形态相结合的产物,具有十分深广的文化内涵。我国古代民居的陈设布局是在传统文化的发展中形成的,是人们的审美意识在传统文化中的表现方式之一。

  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是全国三大庄园之一。被誉为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集农、官、商为一体的大型地主庄园;它的石雕、木雕、砖雕,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庄园内保存了康家当年使用过的3478件家具、珍玩、器皿、文具、书画、衣帽等,建筑室内装饰及陈设不仅展现了康家当年生活的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以及人们的审美倾向。

  一、 以宣扬伦理、孝悌、进学的礼制观念的陈设特征

  先秦儒家思想主张在处理事物中要不偏不倚,恰到好处,追求一种“中庸”之道。中原传统民居基本采用主轴贯穿、主从分明、左右对称的严谨均衡的平面布置。但在对称中又有变化,在多变中又保持统一。大院厅堂中,内外统一的对称和均衡的特征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进入厅堂,迎面是屏壁,构成室内轴心和底景,形成视觉中心,屏壁前依次为条案、八仙桌、扶手椅,再往前为两旁拱卫分设椅几,对数不等,条案上摆设东瓶西镜,中堂画或成对的挂屏挂于屏壁上,对联分设两端,均体现了中正、均衡、对称的特点。给人的感觉就是秩序、庄重、和整齐。厅堂室内的主次、尊卑、上下等偏正关系得以凸显和确立,为“行为活动提供了一个特定空间职位标记,满足了行为活动和空间场所的相对应关系。”迎客厅是用来接待各方来客以及各地康家各地栈房的大小相公,是负责商业信息上传下达的地方。迎客厅是康家的形象窗口,康家刻意布置这个待客厅,厅内家具、书画、文房四宝、工艺品、茶具、茶叶等配套齐全。从中体现豫商“崇尚中庸、低调内敛”的儒家风范,体现豫商“留余”的独特个性。由此可以看出“礼制”在其空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 以“天人合一”的祈福纳祥观的陈设艺术形式

  我国古代建筑装饰历史悠久,早在奴隶社会就已经开始使用。装饰以雕刻和彩绘为主。建筑装饰在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到了清代,民居中受限制较少,装饰发展较快。在中原民居中,装饰手法形式多样、精美绝伦,逐渐形成了有形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艺术形式。庄园现存石雕、木雕、砖雕,多以人物、花草、鸟兽为主,有“冠上加冠(官)”、半夜拜半夜拜师等雕刻图案,具有深刻的寓意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康百万庄园室内外建筑装饰不仅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和中原文化风格,而且作为艺术门类,必然反映出文化内容。是民俗与民居文化的反映。这些装饰题材通过我国传统的绘画、工艺品、雕刻、书法、以及匾额、楹联等手法表现出来。这些图案大多富有寓意,它利用谐音、假借等形式或手法来获得象征的效果。如猫和蝴蝶组成的图案象征长寿。蝙蝠、鹿、寿桃组成“福、禄、寿”图案,极具艺术性。在建筑空间内部,通过围合界面、家具、陈设品等的造型、色彩、图案纹样等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对生活的某些祈愿,体现出中原地区的文化习俗、道德观念等各种精神性。通过一些造型样式和纹样装饰图案来表达对未来的某种祈盼,例如福禄寿三星、三童子、四季春夏秋冬图,凤凰戏牡丹、麒麟送子、小儿戏金鸡等题材。装饰图案多取谐音福、禄、富贵、多子多福、官上加官之意。这些题材都反映出庄园里的居住者都希望能荣华富贵、长寿安康。因此,它的精神文化特征比较明显,精神性指向更为明确。

  三、 以“三教”文化影响的室内陈设风格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表层看,她是一种地域文化,从深层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根源和主干,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儒、释、道“三教合流”,其中“释”、“道”都属于宗教文化,其繁荣发展都与中原地区息息相关,并且对于中原民居建筑室内陈设有着深刻的影响。

  佛教文化不仅对中国的哲学、伦理、民间习俗等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也影响到中原地区的建筑装饰文化,最为明显的是传入了大量异域的建筑造型、壁画和装饰纹样。大大丰富了建筑及其装饰题材。佛教装饰纹饰有佛手、连珠、祥云等,这些纹样在康百万庄园建筑上都能找到。道教崇尚神仙,认为神仙能驱邪避灾,能保佑人们升官发财、祈福祈寿等愿望,迎合了大众的心理需求。道教文化对传统建筑装饰有很大的影响,包括壁画、装饰图案等。道教文化所表现的装饰纹样有八卦太极图、四灵图、暗八仙等,道教所使用的图案还有如鹤鹿龟象征这长寿,梅兰竹菊象征君子的情操,云纹、灵芝等象征祥瑞等。

  四、 康百万庄园室内陈设艺术对现代室内陈设的启示

  康百万庄园作为中原地区民居建筑艺术的代表,其室内陈设艺术具有一定的艺术审美价值。如何把这些传统的陈设理念运用到当代室内陈设中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面对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后人应该懂得如何借鉴和传承。基于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理念,在当代中式室内空间设计中,设计师既要秉承传统装饰艺术的设计精髓,又要充分考虑当代人的审美意识、观念。第一、可以将某些具有典型性的装饰元素进行简单模仿或者直接运用在当代设计中。比如传统花瓶、瓷器、古典家具或单一的装饰构件等直接陈设在与之相匹配风格的室内空间。第二、采用扬弃的态度,对传统元素重新进行抽象、组合、解构。学会批判地继承,我们需要继承和发扬的不仅仅是几个形式化的传统元素,关键是要弄清楚中原传统文化脉络中什么是永恒的,同时要把握隐藏在装饰元素背后能够真正体现中原传统精神的本质。第三、传统装饰元素与现代材料、科技的结合。装饰材料在室内设计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材料可以提升室内空间的品位。高科技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正在成为一种潮流,一种趋势,也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复兴。传统文化必须和现代科技相结合,才能使我们的传统文化用各种形态反映出来,才能传播得更远、影响得更深。而中国制造的未来,也要靠传统文化的支撑,软硬结合,才能让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为更多世人所惊叹。

  五、结语

  康百万庄园作为豫商文化家园的典型代表,昔日的辉煌离我们渐渐远去了,但它所蕴涵的艺术价值却永远散发着璀璨的光芒,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原地区居住陈设艺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给当代陈设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设计素材。作为设计师要充分发挥想象力,更要研读历史,感受民族文化,把握中原文化中的形式与内涵,以及在形式与内涵之间的转化机制,只有掌握了传统陈设艺术规律,才能使传统文化在现代陈设设计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论提高合唱艺术表现力之有效方法

  合唱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已被人们所熟知与喜爱,合唱的训练方法亦越发系统科学,有规律可循,并自成体系。从呼吸、发声、音色、共鸣、音准、节奏、均衡等等方面,合唱界均已作了充分的论证与艺术实践。无疑,在训练或比赛中,能自然地做到这一切,合唱团的艺术表现力必定是丰富的,或气势磅礴,或温婉细腻,张弛有度的。作为业余合唱团队,合唱音乐训练在内容和深度上与专业团队有很大的差异,总是难于面面俱到,合唱指挥必须选择适当的方法来完成业余演唱者的训练。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合唱团,学生合唱基础技能薄弱,从选拔入队到参与某些演出或各级各类合唱比赛这一过程所接受的训练时间较少,能否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所侧重地,通过行之有效地合唱训练手段,提高合唱团的合唱艺术表现力呢?这是值得深思的。

  经历多年的合唱教学实践与舞台艺术实际,笔者认为在合唱训练中贯穿以下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合唱艺术表现力。

  1 音准节奏

  在合唱中,音准节奏被视之为音乐的灵魂,对音准节奏的训练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必须稳打稳扎,步步为营。音准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重中之重。指挥家杨鸿年先生在《童声合唱训练学》中指出,“合唱音准主要靠听觉的训练来解决,但由于影响音准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又不完全是孤立的听觉训练问题,同样要靠对艺术修养及内心感觉的培养。”就中职生而言,他们具有一定的歌唱热情,若再明确提出、要求他们用内心听觉去参与合唱活动,效果更为显著。

  笔者的做法是,每次练习发声或分声部旋律时,从“模唱”开始,要求学生模仿捕捉钢琴的旋律音高与节奏,储存记忆,形成内在的音高概念、旋律形态,并以此为基准,指导自己的歌唱,我强调:“耳朵才是你的老师。”遇到不准的个别音高,多次矫正,绝不含糊。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模唱,类似接龙游戏。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内心听觉被充分调动,细心地聆听与有控制地歌唱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旋律模唱的准确性逐步得到提高,学生对音高与节奏的把握也日趋成熟。

  接着进行“背唱”练习,笔者往往抽取合唱中最难的几个乐句,要求学生以3~4人一组协同练习,并在较短时间内背唱,最后分组表演或比赛,看哪组表现最佳。通过此练习,一方面巩固了学生的内心听觉,增强了学生对难点乐句旋律音高节奏的记忆与理解,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与艺术表现力。

  2 声部均衡

  在合唱中,声部均衡并不意味着各声部之间音量的绝对均等,它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均衡”与“不均衡”、“协和”与“不协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的基本体现就是“音量与音色上的均衡”,合唱指挥需要根据作品的艺术风格、曲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声布局等作详尽的分析,并就自身合唱团的特点进行声部人员分配。原则上主旋律声部人数必须多于副旋律声部;而面对复调作品时,几个旋律线同时或接踵而至,那么每个乐句的开始音必须突出,之后音量有所减弱,以烘托其它声部,复调合唱的各声部要掌握“进、退、让”的演唱技法,才能把“复调”或“模仿”的效果唱出来。

  没经验的合唱指挥,可能会把合唱团人员的人数作硬性分组,比如总数60人,将演绎三声部主调音乐作品,那么高声部24人,中声部20人,低声部16人,但作品中段主旋律被放置在中声部,此时高声部与低声部仅为节奏性伴唱声部,如果人员数量上保持不变,加上中声部的音色本来就比高声部的要暗些,高、低声部的“夹击”势必掩盖了主旋律,完全破坏了作品的整体性。笔者之见,面向合唱水平一般的业余团,各声部分界线上的4~6人必须是歌唱能力、音乐综合素质特强的同学,他们能因应指挥的要求随时调整自己去“协作”其它声部,参与到另一声部的演唱中。如上述例子,一旦主旋律出现在中声部,那么调整高声部的4位同学到中声部,并从低声部抽取1~2人到中声部,使中声部人数增加,音量增大,音量才能均衡,由此主旋律才会清晰突出,和声色彩才会鲜明立体,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也跃然而生。当然少不了还得强调有控制地歌唱!

  3 弱声训练

  笔者认为,最能抓住听众心灵甚至可以说是最震撼的音响,不是在于它有多强多亮,而是在于那种有气息支持的沁人心扉的“轻盈、柔润”的弱声。弱声最能展现合唱团的艺术魅力,它能更好地培养合唱队员的内心听觉。弱声训练时笔者常这样要求他们:“用一个耳朵听自己歌唱,用另一个耳朵聆听别人歌唱。”具体地,聆听应要听到其它声部的横向旋律线条,纵向的和弦进行,以及整体合唱的音响效果,进而提出“控制自己的声音力度,力求不让旁边的人听见”。

  弱声训练一般从中声区开始,可结合单声部的发声练习,要求牙关打开,力度不要太强,不要穿鼻而过,舌根放平,嘴唇放松,声音从鼻腔发出。音量不强,穿过眉心。也可选择合唱曲中的合唱选段进行,要求在把握音准的前提下控制气息、音量以达到整体的均衡。弱声练习必须长抓不懈,若歌者首先能被自己优美的弱音所感动,那么相信听者也将随之而心动。

  4 歌舞训练

  合唱正呈现出多样性、多彩性、融合性的多元化发展趋势,舞台表演形式也越来越丰富,长久以来合唱团都是以统一的姿势,单一的表情来演绎歌曲,已经不适合今天的合唱审美标准,优美的和声加进合理而又不过分的舞台调度与肢体动作,恰如其分的动态与静态的画面结合,能极大地丰富合唱表演色彩,吸引观众的眼球,提升合唱的艺术表现力。为此,在日常的合唱基础训练中有必要对学生增加一定的肢体语言训练,使之能适应不同风格的歌曲表演。例如演唱《瑶山夜歌》高潮段时,设计少量的瑶族舞蹈动作,让全体合唱队员边唱边跳;场面热闹,气氛热烈;演唱湖南民歌《花大姐》结束段落时,由于歌曲是三声部的轮唱,所以舞蹈设计也分声部分层而进,错落有致,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观感与深刻的印象。

  欣喜于我们所处的是高速发展的年代,合唱事业也以蓬勃发展的态势向通俗方向、民族方向以及现代方向拓展,因此在合唱艺术表现力方面给合唱指挥们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思考的空间,只有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层面的教学实际,采用形式多样的表现手段,才能适应现代合唱艺术的发展!


企业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于企业战略论文优秀范文

2.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3.企业文化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

4.东西方企业文化差异论文

5.毕业论文个人简介范文

    4068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