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美术>

美术专科毕业论文

秋梅分享

  美术是门类艺术与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人类学、比较学、艺术史学等相结合的学科。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美术专科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专科毕业论文篇1

  论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的美术培养

  “画的像不像”一般是中国式家长对孩子绘画的首要评价标准,但当家长和老师们跳出来纠正孩子“画的像不像,对不对”的时候,未来的“毕加索”和“梵高”们就已经被扼杀了。在儿童早期的绘画中,我们既看不到细节,又看不到透视变形,[1]不是因为儿童没有敏锐的观察力,而是因为他们有高度概括的能力。

  回想起在读大学和研究生阶段,没有任何一位老师和任何一本书中可以给好画下个明确的定义或是明确的标准。但我认为好画应是真情的流露,应是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的表达,这就是我喜欢儿童绘画的原因。大人们的思想有太多的条条框框,太多的禁锢,太多的传统思想,而孩子不会,他们看到的是最直接最本质的东西。

  大学毕业那年我开了一间专门教儿童绘画的工作室,想把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当代绘画相结合。记得有一次上课教孩子们画树,在传统写实绘画中树都是绿色的,但今天的课程安排是打破传统要画对比色系粉红色的装饰性的树。好多年龄大些的家长并不表示认同。他们认为树干一定要是褐色的,树叶也一定要是绿色的,家长们的教导行为限制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

  我个人很喜欢梵高的花卉系列,他能把平时常见的场景用他特有的方式表达出来,他画面的颜色是那样的纯净又那样的强烈。梵高内心的纯净与孩子们的稚拙正好不谋而合。于是我就想开一期专门临摹大师原作的课程。孩子们见到梵高的向日葵异常兴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大师的原作彻底地翻了新。有的把向日葵原有的黄色大胆的改成了橙色,红色,绿色甚至是蓝色。孩子们画的不亦乐乎,而这是有的家长已面有改色,认为这是在糟蹋经典,老师在“糊弄”孩子。这时我在反问难道孩子内心的真正想法不是最珍贵的吗?难道学画画不是陶冶性情而是单纯为了学一门技巧吗?

  好多家长来学画画第一句话问的就是孩子多久才能画好,每画一张画有没有进步。那么我想问的是天天喝牛奶,多久能身体好,这和来学画画是一样的道理,做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都不能一口吃个胖子。事实上,不光是孩子,大人在重新开始做一件事情时也需要时间。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人们的功利心也越来越强,但孩子是最简单,最单纯的,不该被大人们附加太多与这个年龄不相符的东西。

  记得在在鲁美读本科的时候,老师要求同学们上创作课,把身边常见的事物用不同的方式画出来或是画出画面中的矛盾。,起初我们几乎所有同学都摸不到头脑,可我班的三名韩国留学生在一天之内就交出了十多张油画的创作小草图。当时我们都非常惊讶,发现他们交出的小稿都非常有趣,所有的想法都来源于小时候的经历或是小时候画的一些儿童画,这些儿童画只要稍加改动就能变成一幅完整的油画作品。出于好奇就问他们小时候老师是如何叫他们画画的。他们说在韩国,家长都非常注重儿童时期对绘画兴趣的培养,家长在家里都会留出一小面墙的地方让孩子小的时候随意的涂鸦,孩子可以画一切他们想画的东西,不受任何束缚,等孩子再大些请老师来家里教小朋友们画画,但不会教具体的形象而是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作画。

  国外的教育恰恰与我们相反,他们认为孩子是创意大师,每个孩子也都是梦想家,都有自己心中独特的世界。画的“像”,并不是美术教育的目的,我认为绘画是孩子认知世界的最好媒介,最好的过程,最好的桥梁。绘画只是媒介,只是方法,只是过程。重要的是孩子在绘画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能力,比如逻辑思维,洞察力,创意思维,想象力,耐力,审美,性情,修养。学过素描的人,眼镜像把尺子,墙上的瓷砖有一点不对称,一眼就能看出来,这是个本事也是种眼力;画画久了的人慢慢就会练就一种洞察力,甚至能看穿一个人的内心;世上所有不存在的东西画家都能创造出来;一个人的耐力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如果他做所有的事情都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的话,将来也注定一事无成。

  幼儿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愉快和不满,还有的孩子会通过绘画来发泄自已的不良情绪,就会好像我们大人有人通过运动,购物甚至是暴饮暴食来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是一样的,幼儿也有他自己的独特方式。如果我们大人不仅不理解幼儿的画作,还阻止了他们唯一发泄不良情绪的途径,他们就也无法再画“真画”了。

  再看看我们成年人,在考学时期接受的教育是画素描写生,上了大学之后仍然是重复着画写实的内容,这些重复的劳动抹杀了一部分人的创造天性,孩子们一年一年的复读就只为了考上一所大学,似乎已经忘了当初学习绘画的初衷,只因当今社会功利性太强,人们所做的一切都必须是为了什么,做一切都必须要计算着得到应有的回报。也就不难理解,家长带孩子来学习绘画必须要问多久能画好,孩子画的“像不像”诸如此类的问题。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希望永远有一颗儿童般的赤子之心,不忘绘画初衷。

  美术专科毕业论文篇2

  浅析从中国民间美术中谈民俗心态

  在中国,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意识和民俗心态,中国民间美术的各种各样的造型形态既然产生于各种各样的民俗事象中,这样就反映出一种独特的民俗内涵和审美意识。艺术是人类最真纯、最质朴、最精确的表象,在不同时代的不同艺术风格应该最终反映创作者的人生观。中国的民间的个体很难有系统的人生观,在他们的民间美术作品中,中国劳动人民的人生观就得到了体现。

  一、繁衍与生存的民俗心态

  在中国,民间的劳动人民把繁衍与生存作为他们创作民间美术作品的永恒母题。在劳动人民的心里,对死亡的认识是很恐惧的,同时他们很渴望生命的诞生,这些思想一直都和中国的劳动人民紧紧繁荣关联在一起,他们为了摆脱对死亡的害怕,并且对新生命的向往,他们总是抱着乐观地、取积地的心态,花费自己所有的精力和能量去迎接困难、挑战困难,从而得到生存,他们不惜采用极其荒谬的自然宗教和巫术活动来祈祷和祝愿繁衍和生存,这其中当然存在着消极的因素。这些中国民间的人生哲学就直接反映到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当中,不然对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中国的民间美术作品中,就有很多体现出对求生的祈祷和祝福。如:民间剪纸作品中的《莲花生子》、《瓜瓞连绵》、《葫芦生子》等,民间刺绣作品中的《鱼钻莲》、《孩儿站莲》、《鱼戏莲》、《蝴蝶生子》等,民间年画作品中的《榴开百子》、《送子观音》、《连生贵子》、《麒麟送子》等等。在这些中国民间美术作品造型中,不难看出劳动人民对生命的崇拜,以及民间艺人采用借喻的手法创作出那些对生殖的渴求的作品,这些都是当时在中国农村的劳动人民的人生态度,就是感性大于理智。他们对生命、生殖的追求,是一种很强烈的集体的意识思维,这种集体意识思维不断地对民间艺术产生冲击,映射出耀眼的火花。

  二、美与情的民俗心态

  在中国,民间的劳动人民把美与情作为他们创作民间美术作品的灵魂。著名的罗丹艺术大师说:“艺术就是感情”。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明美就是感情。美随着情感的萌生,情感借助于美而得到发挥。

  曾经有很多人把中国民间美术当成母亲的艺术,中国民间美术的创造者大多数为田间地头的妇女,在民间美术的造型上,很多中国民间美术作品都传递出一种母亲真挚的情感。在陕西农村,有一种用于娃娃睡觉的耳枕,其造型十分别致,有娃娃的形态,也有鱼的形态,中间还必须要掏一个洞,其独特的造型是因为母亲为了保护娃娃的耳朵不受压和便于漏泪水而形成的。这种耳枕做工十分精巧、精美,无论蛙和鱼,常常有拟人化的“开脸”,并且带有笑意。在这形象中,蕴含着母亲的祝福和发挥了耳枕功能的舒心,也表现出一种稚拙艺术的格调。孩子们不仅能作枕头用,还可以作为玩具供小孩玩耍。在这里,实用与审美都统一在母亲的深情之中。中国民间的虎头鞋在造型上其实已经比较完美了,但这些比较细心低母亲们为了防止自己的孩子在玩耍时脚从鞋里面脱落出来,就很巧妙地在鞋帮后面加上一个小的虎尾巴,让这个小的虎尾巴方便再次把脱落的鞋提起来。母亲想地如此周到,如此尽心,这情,又发挥得如此细腻。

  三、繁荣与乐观的民俗心态

  在中国,民间的劳动人民把繁荣与乐观作为他们创作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精神。在中国,劳动人民经历了漫长的艰辛劳顿、物质贫困的生活,但是,他们却一直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他们的精神生活是丰富的,在经济上他们也是自给自足、从不依靠别人的的帮助。他们再生活中祈求“五谷丰登”、“人丁兴旺”、“四季平安”、“牲畜满圈”等,他们抱着“安贫乐道”、“知足常乐”的处事哲学观,所以,他们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是平衡的、和谐的。

  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创造美好社会的理想的外化,同时也是历代民族群体改造社会的实践记录。中国民间美术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在痛苦中求欢乐,在贫困中求富贵,在劣境中求解脱的艺术人生观。陕西黄陵的现已故的剪纸艺人张林召,一生都遭遇不幸,命运也及其坎坷,平时也沉默寡言,她的剪纸作品表现出苦涩顿挫的刀痕,但是,也透过她那一幅幅充满生活情趣的画面和富有力度的人物造型,不难看出张林召艺人坚定的生活信念和乐观的艺术生命力。

  陕西旬邑县的剪纸艺人库淑兰,也称她为“剪纸娘子”,她的剪纸作品是与众不同的彩色堆贴剪纸,采用堆贴的技法。她家的房子,从房顶到墙围都贴满了她那五彩缤纷的彩色剪纸作品。她的剪纸作品创作灵感来源于她满肚子的民歌民谣,如:“红裙裙、绿带带、青箱箱、木盖盖,公一双、婆一双、那人一双、我一双,再丢一双压箱底。”。库淑兰对剪纸如痴如醉,几近迷狂。1985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她外出回家,不慎摔下两丈深的悬崖,在炕上昏迷了四十多天,亲友们都估计她不行了,已经开始为她准备后事了,她却顽强地活过来了,又重新拿起剪刀。据她自己说,打那以后,她心中出现了一位“剪纸娘子”神女。她还编了一首歌:“剪花娘子把言传,爬沟遭渠在外边,没有炕院实难堪,热里来了梢林钻,冷里来了晒暖暖,进了库淑兰家里边,清清闲闲真好看……。揣摸这歌词,似乎唱的就是她自己,但从她对“剪花娘子”崇拜神情,又好像是一个被崇拜的神灵。病痛的折磨、一生的贫困艰辛和无比美好的向往都幻化在一个超于物我之外、生于物我之间、似我非我、人神合一的虚幻偶像身上。从此以后,在库淑兰的作品中多了一批以“剪花娘子”为题材的作品,这是色彩最绚烂、情调最诡秘的作品了。

  四、总结

  中国民间美术的造型形态受到中国古老的劳动人民长期在生活、生产中形成的民俗心态的影响,中国民间美术作品中处处体现出繁衍与生存、美与情、繁荣与乐观等民俗心态,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中国古老的、悠久的、宝贵的传统文化财富。

猜你喜欢:

    3546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