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类论文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 艺术现象的活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美术鉴赏类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美术鉴赏类论文篇1
浅谈中学美术鉴赏教学
摘 要: 随着社会对个人全面发展和文化素养的高标准要求。美术欣赏课得以在各中学开设并发展,中学美术欣赏课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绘画的认识,还能向学生渗透人文精神,培养其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 中学美术教学 鉴赏教学 教学策略
在中学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少教师发现欣赏教学较美术实践教学更难,欣赏现代作品比古代作品更难。特别是抽象艺术欣赏,“因为不可见的东西正是抽象绘画描绘的对象”,欣赏艺术时的主观性给中学生带来了很大困惑。从心理发展来看,中学生的认知虽然已经从形象思维为主转化为抽象逻辑思维为主,但仍不成熟。再加上中学生的人生经验少,对这种取其本质、去其原形的艺术品难以理解。因此,如何根据中学生的特点进行抽象艺术欣赏教学,以增加他们的审美体验,加深对生活的热爱,提升美术欣赏水平具有重大意义。
一、教师授课方式多样性
1.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对教材有充分认识
为了增加欣赏内容的趣味性,充实课堂内容,教师不光要备好课,写好教案,还要积极搜集美术欣赏作品。因为每件美术作品最突出的美点都不同,所以备课、授课的侧重应不同,有的作品最突出的美点分析侧重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故事;有的侧重于艺术家奇特而巧妙的构思;有的侧重于形象的空间组合和画面构图;有的侧重于造型材质的表现力;有的侧重于形象造型的寓意和联想;有的侧重于对整体空间和自然环境的关照;有的侧重于某种造型形式因素的运用。按理说,教材中每件作品教师都应引导学生进行欣赏,但授课毕竟是老师的个体劳动,对教材作品哪些做重点分析欣赏,哪些点到为止,哪些干脆让学生读文欣赏或课后自查资料欣赏等,灵活处理、具体安排。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逐渐培养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
2.欣赏与绘画工艺结合,从中领悟作品内涵
美术欣赏课不应一味欣赏,有的时候可让学生临摹作品,从中体味作品的内涵,打破欣赏课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的局面,更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俗话说:“眼高才能手高。”只有让学生了解作品中的优点和美的因素,才能有效指导自己的美术学习活动,从中获得美的体验。例如:教学民间绘画和工艺品欣赏时,学生往往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很想动手做一做,这时可让学生照着作品风格、形象临摹一下。在欣赏民间泥塑一节时,首先展示许多学生的优秀泥塑作品,则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这些小玩意吸引住了。这时紧接着播放一段泥塑录像,讲解泥塑的故事和泥塑知识,最后观看泥人的制作过程。我让他们学着挂图上的样子做一做,最后对自己的作品和图上的作品进行评价,了解泥塑作品美的地方。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作品的优点与不足,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完成练习的基础上展示发展方向,鼓舞学生继续探求美的愿望,为下一课学习做好铺垫。
3.情境创设,从中品味艺术魅力
优秀的艺术作品在总体形式结构背后都蕴含丰富的感情,或思想,或理念,或某种意味等精神内涵,即意蕴美。音乐和美术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音乐是一切艺术门类中最为抽象的艺术,音乐同样是人类表达情感、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手段。假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地把音乐和美术结合起来,将能达到图音并茂、声色俱全地表现深刻主题的教学目的,并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创造力。如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纤夫们劳动时的各种不同表情、姿态,放上一曲《黄河号子》……这时学生开始自觉地“设身处地”,进入某种情景,从而自觉体验画面中纤夫们劳动的艰辛,产生审美同情。这时的欣赏主体(学生)受到欣赏对象(纤夫)潜移默化的影响,接受其审美思想的启示,展开想象,使自身情感融入画面。这时学生积极参与欣赏活动而推向深化,从而获得艺术作品内层意蕴的领悟和随之而来的审美愉悦、审美想象。
二、加强学生对美的认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希腊人对人体十分崇尚,认为只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精神,他们把关心集体利益、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心绪宁静、善于克制自己的公民道德作为完善心灵寄寓在强健的体魄中,从而创造出身心统一的人体艺术形象。希腊人非常重视体育锻炼,自公元前776年起,每四年一次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他们重视运动锻炼的表现。在最早的运动会上,运动员全是裸体的,并且用特制的名册记录胜利者的姓名,还为他们塑造纪念像,安置在神殿里。这样竞技成了希腊美术的主要题材,而且希腊美术成为古代最典型、最辉煌的现实主义艺术的直接动力。由于讲述了希腊人对体育的热爱及对人体美的崇尚,大大激发了学生对希腊艺术的兴趣,不但没有初看人体雕塑的羞涩,而且要求老师多讲解、多带些作品欣赏。
三、鉴赏课要和多媒体相结合
多媒体白板技术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为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它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各种功能于一体,把教学素材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不仅使课堂上充满情趣,学生情感和心理得到满足,审美能力得到升华,而且使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就像为美术课堂、美术教学插上腾飞的翅膀。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更优越的作用必将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教师要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动中学、在学中乐,有效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作激情。欣赏课基本以视觉为主,所以用大量精美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加以呈现是非常重要的。仅靠教材上的图片进行讲解,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兴趣。所以,我在上美术欣赏课的时候会找大量相关图片,然后运用多媒体,结合文字、色彩、动漫、音乐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则学生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视觉、听觉……都被调动起来,那么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大半。
参考文献:
[1]陆彩娟.如何上好中学美术欣赏课.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7.
[2]王婧.浅谈中学美术欣赏课教学改革.中华少年,2013.03.
美术鉴赏类论文篇2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多样化鉴赏
摘要: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是整个高中课程领域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是主体,没有学生的主体行为,仅靠教师的讲授,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鉴赏活动。
关键词:美术鉴赏、新课程、体验、多媒体、
美术鉴赏是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与评价,是运用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其作品背后的 艺术现象的活动。可以看出美术鉴赏教学不仅仅是将艺术大师的杰作展示给学生看,更重要的是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自己具有独立思考、评价、反思作品的能力。并在鉴赏之后运用已有的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独立创作。目前美术鉴赏课的现况:
受高考应试 教育的影响,我们过去的教学过多完全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只是让学生记住我们教学规定的作品的理论评价,用固定的美术欣赏方法去欣赏,学生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美术课同其他的应试学科一样死气沉沉,没有想象,没有创造。
有时为了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就大讲特讲美术方面的细节,如某个画家的风流韵事,或某幅作品的拍卖价格风暴,或就是他所经历的人与事,学生听得倒是颇有味道,一笑而过,待教师再回到正题上时,才发觉已经离题千里。在高中的美术鉴赏课上,光是谈画面讲故事是不能让学生真正领会那美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天地,美术鉴赏课 自然成了高中生的“休息课”了,再次,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媒体众多的社会里,课本上的图片知识内容已不再新鲜且缺少生动性,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即使教师企图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被提问的学生也只是照着书本干巴巴地念上两句而已。从深层次看,是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现实情况,本人结合自己的美术教学工作,做了一些尝试探索。
一、主持人式美术鉴赏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有很多的教学方法都应大胆尝试。在一堂美术鉴赏课上,我要讲述 中国古代的陶器与瓷器。由于很多同学来自 农村,家里还保存有陶制的“缸”“瓮”我请每个同学讲解对这种陶器的特点,如颜色,质地及原料构成。当把每个同学的描述归纳在一起后,恰恰就是课文中对陶器定义的描述。同时,我也借助 网络,整理了很多有关陶器的资料,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全班同学。
在我与同学们的共同讲解下,我和学生们知道了很多从课本上不能了解的东西: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叩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
课后,我综合了学生对这堂课的看法,这些看法对我进行节目主持人式的教学的构思是大有裨益的:学生表示喜欢主持人式的教师,“这样可以让课堂变得更为轻松”,“主持人一定不乏幽默感,讲起课来肯定有趣,决不会让人恹恹欲睡”,“这样的老师更富有魅力,课堂内容也鲜活多彩”,极少数同学则认为那样课堂可能会失控;学生表示很乐意接受课堂上进行比赛这种教学形式,他们对老师展示的大量图片也很感兴趣。学生普遍认为更多的图片和课外知识能使他们视野更为宽阔,优秀的课件能使他们提高课堂效率,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实践,我发现做一位主持人式的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教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用启发、鼓励的方法,活泼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积极培育竞争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课本,并尽自己所能去开拓学生的视野。 二、实践中式鉴赏
在美术鉴赏课中一般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教学手段主要是看图片,然后就是你说我说,手段的单一性不仅令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觉得疲惫,学过的东西很快忘记,常言道“动口不如动手”,我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和可能的尝试,着重感受、体验和兴趣培养。教师对活动结果的评价应具有较大的宽容性,比如:在讲授完我国民间剪纸时,可要求学生根据所讲内容自己折剪,即让学生动手“剪一剪”,几分钟后通过实物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感觉并与众人分享。这类作业要求在设计时目标明确,作业便于完成,作画工具简单,这样的教学活动效果良好,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作品通过实物投影被展示出来时,都喜滋滋的,每位同学都有成就感。
三、多媒体 网络式鉴赏
现在的教学基本上都通过多媒体来完成,而美术鉴赏教学更加离不开多媒体的应用。不仅教师喜欢上网收集教学资料, 现代的学生也喜欢上网,并成为一种现代的学习方法。高中生在小城镇里也很难见到画展、雕塑展等。但网络却能给学生打开一扇无所不能的窗,不论是画家、作品、背景、还有各种画派、画种等等,应有尽有,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网络欣赏作业,可以对作品进行巩固、拓展延伸。在鉴赏外国美术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 历史年代以及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这时网络就成了很好的帮手。
比如:在教学欣赏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德拉克罗瓦”,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自由引导人民》这一作品,还了解了作品的背景,表达19世纪的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突出了个性和情感的价值,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 新课程的实施向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为学生而教,据学情而教,做到每课有反思,让我们倾听学生的声音,作为学生的美术学习与身心 发展的促进者,帮助每位同学成为“一个有 艺术修养的人”(马克思语),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传统文化,尊重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