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美学论文
中国园林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她历史悠久,形成个性鲜明的园林体系,独领风骚,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园林美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篇一
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摘要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世界艺术史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与山水绘画、诗词、中国古代美学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思想,以花木、水石、建筑等为物质手段,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追求“意境”情景交融,赋予园林艺术以灵性,通过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工建造,突出天人合一、融于自然、顺应自然的设计美学思想,不露痕迹地体现自然之美。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内容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发展 美学特征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一、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中国的古典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长,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1、生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20年,包括殷、州、秦、汉朝代。该时期的主要特点:园林内容驳杂,园林概念模糊;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并没有完全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该时期代表作有建章宫、上林苑。
2、转折期:公元前220年-589年,魏、晋、南北朝。当时寺观园林开始兴盛起来,形成造园活动从省城到全盛的转折,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大发展的基础。代表作有铜雀苑、华林园。
3、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隋、唐时期。随着社会条件、性质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手法提升,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三个艺术门类有互相渗透迹象。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旺盛的生命力,而园林的发展也相应地进入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了。代表作西苑、华清宫。
4、成熟期:公元960年-1736年,两宋到清初时期。继隋唐之后中国封建社会发育定型,农业经济稳步成长,城市商业经济空前繁荣。相应地,园林的发展亦由盛年期而升华到完全成熟的境地。
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社会经济亦十分繁荣,然而表面的繁盛掩盖着四伏的危机。西方势力的侵入,封建社会趋于解体。而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另一方面则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一时期的积极、创新的精神。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体系相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本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
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建筑、山、水、植物)的三个方面。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简单地摹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这就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
筑山在古典园林的地形整治工作中是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历来造园都极为重视,而园林假山都是真山的抽象化典型化的摹写,能在很小的地段上展现咫尺山林的局面,幻化千岩万壑的气势。
水体在大自然的景观构成中是一个主要的因素。它既有静止状态的美,又能显示流动状态的美。山与水的关系密切,一般说来有山必有水。 园林内开凿的各种水体都是自然界的河、湖、溪、涧、泉、瀑等的艺术概括。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利用水面的曲折、山石为驳岸、筑岛、架桥等手法尽量表现天然水景的意蕴。
园林植物配置尽管姹紫嫣红、争奇斗艳,但都以树木为主调,因为林木最能让人联想到自然界丰富繁茂的生态。此外,观赏树木和花卉还按起形、色、香,而“拟人化”,赋予不同的性格和品德,在园林造景中尽量显示其象征寓意。
总之,本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目的在于求得一个概括、精炼典型而又不是自然生态的山水环境。 它是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像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这样的创作又必须合乎自然之理,方能获致天成之趣。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的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面中,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从而在园林总体上的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能够求得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固然脱不开其造园的哲学、美学乃至思维方式的主导。但中国传统建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为此提供了优越条件。
木框架结构的个体建筑在空间上可虚实相生、隔透自由的在迂回曲折中形成渐进的空间序列。园林里面的建筑物充分利用这种灵活性和随意性创造了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外观形象,与自然环境的山、水、花木密切嵌合。
另还创造出了许多别致的建筑形象和细节处理,使建筑更进一步融糅于自然环境之中。譬如,亭这种最简单的建筑物在园林中随处可见,具有点景的作用和观景的功能。再如,廊本来是联系建筑物、划分空间的手段,而园林里面的那些“水廊”,“游廊”等各式各样的廊子,好像纽带一般把人为的建筑与天成的自然贯穿结合起来,成为最富于游赏功能的建筑。
总之,虽然处处有建筑,却处处洋溢着大自然的盎然生机。这种谐和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道家对大自然的“为而不持,筑而不宰”的态度。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得触类旁通,融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使得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这就是通常所谓的“诗情画意”。
诗情,不仅是把前人的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静做直接的点题,而且还在于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段使得规划设计颇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因此,人们游览中国古典园林所得的感受,往往仿佛朗读诗文一样的酣畅淋漓,这也是园林所包含的“诗情”。
凡属风景式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绘画的原则。绘画艺术对于造园的影响之广,渗透之深莫过于中国古典园林。中国园林是把作为大自然的概括和升华的山水画以空间的形式导入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去。
4、意境的涵蕴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简单说来,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这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意境的涵蕴既深且广,为创造园林的意境,创造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强调以下两点:第一,采取虚实相生、分景、隔景、借景等手法,组织空间,扩大空间,丰富美得感受。第二,不仅重视实景,而且重视声、影、光、香等虚景。园林意境的产生,是虚实的结合,情景的结合。
三、结语
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化的底蕴是相一致的,作为一种文化信息载体,中国园林的发展从兴起始,便不仅仅是物质感官层次的休憩娱乐场所,更包含了精神心灵深层次的文体审美信息。沈复在《浮生六记》中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这就是中国园林美学的最大特点。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文献
[1]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张胜.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J].广西农学报.2007(03).
[3]钟国庆,陈向荣.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J].肇庆学院学报.2001(01).
[4] 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5] 亢宁梅.中国古典园林美学特点初探[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2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篇二
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摘要
摘 要: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美学思想的发展情况与展现出的美学思想,旨在传承中国古典美学的园林艺术,并期望研究理论对园林艺术的设计有所帮助。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内容
关键词:中国园林艺术;美学思想;自然;意境
1 中国美学思想的发展
美学思想的发展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久远而古老的年代,但它又是年轻的,因为它真正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间还不足300年。又因处于蓬勃发展期,学术界并未形成统一观点,而是百花齐放,各成一派。人皆有之是爱美之心,诞生了作为天地万物之灵的人类后,这世界便出现了各种形态与不同领域的美。有了美就需要审美的意识、能力与经验,这个过程是不断经过深入而细致的探索、思考,进而归纳总结出来的。
中国的美学思想可追溯到先秦,相比西方大概早了300年。在西周末年,周太使灵感闪动,和谐美的思想诞生,从此中国美学熠熠生辉。可以说中国的美学智慧诞生于儒家、道家美学,成熟于禅宗美学。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博大精深,美学思想更是当中的精髓之一[1]。其美学思想集中表现在“以仁释礼”、“美与善的统一”与“乐以忘忧”等方面,提出“吾与点也的自由境界,文质彬彬,然后为君子”的观点。道家代表老子崇尚自然之美与静为美,以无为胜有为,提出“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的美学观点。相比于古希腊先哲提出的美学思想,他们观点早了100多年。
儒家美学思想从先秦发展到两汉,逐渐偏重于善而轻视美。到魏晋南北朝,中国美学思想并未受到崇佛观点的影响,出现诸如欧洲中世纪美学思想发展被神学制约的问题。这时侯,美在各种思想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美学也开始与玄学、佛学相结合,随后逐渐由重善轻美演变成重美轻善。隋唐中叶,新的美学思想诞生,即是禅宗美学的出现。佛学追求自由不被束缚的禅宗思想,区别于庄子“自由即游”的观点,禅宗强调“自由即觉”,也就是所谓用心感悟的境界,“使耳目闭而自然得者,心之知用外矣”(郭象《齐物论注》)。自此,中国美学从求实转向空灵。
到明朝中后期,中国美学思想不再是先秦两汉时期当做伦理学进行形而上学的探讨,也越过了南北朝时期的心理审美期。此时的美学思想在资产阶级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下,开始出现人文主义,美学思想带有浪漫主义色彩,倾向自然之美,讲究独创性并重视考察审美需求,不再一味追求实用性与功利性。中国美学思想开始吸收西方美学观点是在五四运动之后,而促进近代美学真正意义上的发展,要归功于当时的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他重视和倡导美学教育,让中国美学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立形态的学科。
2 中国园林艺术展现的美学思想
2.1 倾心自然美
“尚用”可说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艺最具特点的观点,而老、庄代表的道家文艺观是“贵真”。庄子提出的这个观点继承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老子崇尚自然,他认为高超的艺术境界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不需要加以修饰令其失真。庄子深受老子这种文艺自然观的影响,提出“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天道》)的美学观念,他认为“朴素”就是“大美”,即是未加以人工修饰雕琢的,纯天然的、未造作的才是最美的。
这种美学思想的形成,使中国艺术特别讲究自然,中国园林艺术也因此遵循“崇尚自然”与“不烦人工之事,自成天然之趣”的设计原则。所以中国园林并不是简单的模拟自然,而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开发自然资源,再经过思考、分析,探索出合适的设计方案,将园林中的山水、植物与建筑有机融合,再现自然之美。这种创造手法,虽经过人工提炼,但并不有损自然之美,因为它不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相反的,它强调人的审美心理与自然的契合,这种自然之美与人工美结合的创作会更自然与协调,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比如说园林中的假山就是真山的“浓缩版”,真山的峰、峦、谷、岭,甚至悬崖峭壁都可以惟妙惟肖地展现在假山上。这种园林的构图和堆叠艺术是对实体山面貌的抽象化概括。审美大家李渔认为叠山的原则是讲究园林的艺术情调,能体现文人的恬淡情怀。
中国园林中的水体也是会考虑到园林内的地势和水源条件,将大自然界中的河流、湖泊、海、溪、涧、泉、池进行艺术提炼,设计出与自然基本一致,无违和感的风景。园林中的花草树木大多保持自然原貌,多种常绿的植物,如翠竹与苍松。植物往往是丛植或群植,看似随意却是与周围的山水、建筑参差错落,相得益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2 追求意境美
中国园林艺术风格与文化、精神息息相关,常常将个人的内心情感或是思想融入到园林艺术中。中国美学是成熟于禅宗美学的,自然--内在--超越是禅宗心性学说的内涵,具体表现在园林艺术中,就是在青山碧水中体验禅味,从红花绿树中感悟禅境,再由禅境升华到园林的“意境”,达到个人精神自由与生命的超越[2]。
中国园林注重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它的美不在于空间上物质实体,而是强调山水草木、桥梁建筑表现的情趣或是引发的情感,也就是曲径通幽处的淡然、宁静的意境才是园林所要真正表现的。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大夫常把园林当做心灵的栖息之处,尤其是仕途失意之际,喜欢寻找园林这样一个可以静静冥想的地方。他们在园林里可以亲近大自然,感悟花草树木的生命,达到物我合一的意境。
园林艺术对人的内心情感很重要,“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悟”过才能获取意境,欣赏者需在特定的景观中才能体悟到人生境界。中国园林艺术在进行空间或时间设计时,注重营造出园林的空灵氛围。如扬州个园,就宛如一幅山水画,画中各个景物相互映衬,交相映错,散落的小院、石桥、叠山,再加上处处飞舞的蜂蝶和欢唱的鸟儿,和谐之美点到人心。面对此美景,引发人的遐想,心灵体验到一种无所羁绊的适宜、宁静的心绪。
2.3 讲究虚实、含蓄
中国园林艺术有继承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创作原理,山水画讲究留白,也就是让人对画面的有无产生联想。园林艺术作为一种空间艺术,“虚”即是表现“有无”,园林的空间是随着人的心境不同而变化的,它是靠心灵去感悟的。园林的室内与室外、亭台楼阁、林荫小道、院子窗棂、花草树木,所有的景物都错落有致,互相映衬,整个园林就是一个整体。在实与虚、静与动、显与藏中彼此消长,交相辉映,营造出中国园林“虚实相济”的意蕴。
中国园林艺术讲究含蓄、虚幻,即是文学领域上所谓的“境生象外”,也就是“景有尽而意无穷”,其中的奥妙正是藏而不露、求景外之意,使人们置身其景之中产生不可穷尽的幻想[3]。如狮子林中假山的设计艺术,假山上有山峰、石笋,石笋上又有垂萝。假山石缝中长着树木,山道蜿蜒曲折,看似无路,却发现在路的尽头出现一座桥或是一个山洞,简直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给人一种迷离、虚幻的神秘乐趣。中国园林在空间上表现出来的不断循环,峰回路转,追求的就是含蓄的境界,借鉴的是绘画与文学的含蓄艺术,以求得大小、虚实与远近相结合,进而将对立的元素统一成浑然一体的园景。
3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含蓄、淡泊为美,尤其是讲究契合人内心的情感。中国园林有着“东方园林之母”之称,它的婉约灵巧、随势赋形、藏而不漏,富有中国园林艺术特色。园林设计师理应以此为傲,在继承与挖掘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精华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艺术美,创作出自然美与生活美相融合的、具有独特意境的园林。
中国园林美学论文文献
1 姜小丽,尹正茂.浅析孔子美学思想[J].淮南师院学报,2011(6)
2 李冬梅.心境与园景--禅与园林关系探讨[J].硕士论文,西北农业科技大学,2010(12)
3 王洁.浅谈美学思想对中西方园林艺术风格的影响[J].科学之友,2011(18)
有关中国园林美学论文推荐:
3.园林艺术赏析论文
5.园林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