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小班美术教学论文精选
小班美术不同环节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是指在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各个环节师幼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小班幼儿在美术学习、认知和社会性方面的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班美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班美术论文范文一:浅谈如何在游戏中开展小班幼儿的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他们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在游戏中不断的尝试、发现、练习、表现。游戏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必要的生活内容,就像维生素一样不可缺少。孩子在玩的时候都很投入、很快乐,虽然他们是在玩,但却像在认真地做事,对于生活在童真世界的孩子来说,游戏是一种“严肃的工作”,而并非是成人眼里的随意玩耍。
一、为幼儿提供具有游戏性的题材
由于小班的幼儿受到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生活经验较少,他们往往只对日常社会中经常接触的熟悉的和感兴趣的物体有绘画或制作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选择小班美术活动教材时应选择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题材,创设轻松自由的气氛。比如小班幼儿喜欢小动物,我们就可以设计“小猴子吹泡泡”、“给小白兔喂青草”、“小鸭学游泳”等绘画内容。同时选择的教材还必须具有游戏性,单调的涂色练习和临摹活动都不是小班幼儿所喜欢的,他们更喜欢在有趣的游戏中学习,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能激发兴趣和有助于幼儿参与游戏的材料,要让幼儿在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的表现自我,真正让幼儿享受到在游戏中学习的乐趣。
二、要提供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
要使游戏与美术教学优化结合,就要优化与美术教学相适应的物质环境,使环境创设具有可参与性和可操作性。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往往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又常常与教育环境提供的有利机会和条件有关。当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有趣的材料时幼儿会为材料而吸引,自然会主动地操作材料,参与到教育活动中去。小班幼儿由于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动手操作的能力较差,因此教师只有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且能使画面产生较好效果的材料,才能使幼儿既能对美术活动产生兴趣,又能让幼儿轻松获得成功,而且还能使画面产生很好的效果。
三、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小班幼儿时时处处都应该更处在游戏当中。因此创设一个良好的游戏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强调:“儿童是在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通过主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而获得心理上的发展。”凡是新奇的事物,奇特的东西都会使幼儿产生好奇心。幼儿受好奇心的驱使就会通过游戏活动来学习,成长。
1. 以游戏的口吻导入主题,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小班幼儿好动、好模仿,行为受情绪的支配。因此在活动中首先从激发幼儿的兴趣入手,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故事等形式导题,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在折纸贴画“小兔的屋顶”的开始部分,我给幼儿讲故事导入活动“前几天下大雨,大风刮走了小兔家的屋顶,小兔多伤心啊。”故事一下子就吸引了每一个幼儿,并引起了幼儿对小兔的同情,纷纷表示要为小兔“盖新房”。这时教师就可以教幼儿用正方形的纸对角折成三角形,贴在小兔的屋子上,小兔的新房就这样造好了。
2. 在边做边玩中发展幼儿的美术技能
虽然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剪、贴、画、撕、捏等简单的美术技能。只是这些美术技能是幼儿在边做边玩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因此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游戏。比如在剪纸“雪花”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把小纸条撕成变成一片片的小雪花,然后将小雪花放在一起,和幼儿一起玩下雪的游戏。此外还可以让幼儿在纸上拓印桔子后添加上眼睛、嘴巴、手、脚就变成了小朋友。用弹珠蘸上颜色,放在面巾纸盒里进行滚画,不一会儿就会变出一块块漂亮的花手帕。
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美术活动,在游戏中自由自在的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创造性的思维,使他们在学习中充满激情,在游戏中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游戏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能有效地满足孩子成长的需要,在开展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做到“放”、“导”结合,就会让幼儿更深地体会“玩中学”、“学中玩”的快乐,从而也会体现出游戏是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游戏是开展幼儿美术活动的真谛。
小班美术论文范文二:谈小班游戏化美术教学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提出了“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才”的呼声。21世纪需要的就是这种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高度责任感的一代新人。那么,到底如何在小班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呢?这引起了我的思索。
纲要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总是喜欢嬉戏的,在游戏中幼儿能自由的无拘无束地投入和参与。”对于小班幼儿来讲,他们的一日生活更是具有游戏化的特点,他们的各种教学活动也应富于游戏化的特性,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因此幼儿美术启蒙教育的第一步就是玩。玩中求乐,玩中长知识,玩中激发学习创造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儿童绘画兴趣是美术教育的先导。怎样才能激发小班幼儿画画的积极性,使幼儿有兴趣去画。我根据小班幼儿喜欢“玩”、喜欢游戏的天性,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我设法挖掘幼儿潜在的能力,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以游戏画的美术教学,激发幼儿创造性,让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使儿童在绘画中舒展自已内在的想象和情感,通过绘画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提高幼儿对绘画的兴趣。
一、美术常规游戏化
小班幼儿由于刚入园,建立良好的常规是开展各种活动的必要条件。如以往幼儿拿到作画工具后,总是急于把工具打开,结果总会出现一些令人头疼的事:蜡笔撒了一地了,盒子弄破了,蜡笔的包装纸被撕掉了等等,令教师手忙脚乱。因此建立良好的作画常规显得尤为迫切。在教学中我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以游戏化语言、教会幼儿如何正确取放工具。如在刚使用蜡笔时,《创设蜡笔小人的家》这样一个情境。告诉幼儿盒子里睡着许多的蜡笔小人,要请他们出来时,把他们的小床轻轻地抽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请,不能全部倒出来。画好后,要检查宝宝有没有睡好,再把他们的小床推进盒子里。幼儿很快就学会了正确取放蜡笔,为今后开展美术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二、多元化材料提供的游戏化
新鲜的材料会提高幼儿的兴趣和表达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在绘画教学中尽量避免绘画材料(包括作画工具的多样化和作画场地的多样化)的单一提供。如提供各种印章让幼儿进行印章画,提供纸团让幼儿压印,提供弹子让幼儿滚画,提供毛线拖画,提供吸管吹画等。如在《蛋宝宝》活动中,让幼儿直接在蛋上用棉签作画,幼儿也乐此不疲。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小年龄段幼儿觉得绘画原来就是“玩游戏”,绘画是件快乐的事情。幼儿对一种工具的掌握后,会思考更多的工具来作画。蜡笔、吸管、毛线、弹珠、颜料……孩子会去思考,去创造性的作画。
三、教学形式的游戏化
用画来作陈述事物的游戏是儿童绘画的出发点。儿童作画时,往往边画边发出模仿事物的声音。如在初期线条练习中,我们与幼儿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一只只小手拿着自己喜爱的笔,嘴里还会发出轰隆隆的火车声,小手边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滑动,并留下一条条运动的轨迹……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情景中进行了造型艺术中的基本元素——线条练习。在游戏中还不失时机地引导幼儿从不同的方向开出火车,走不同的路线及到达不同的地点,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画出了长线、短线、竖线、曲线等不同的线条。 四、语言的游戏化
1.导入语言的游戏化
游戏化的导入语可以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教、学、玩三合一,手眼脑并用,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观察者、启发者、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灵活双手、训练思维,促进幼儿手眼脑的和谐发展。为了保持幼儿对美术游戏持久的兴趣,激励幼儿不断创作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2.指导语言的游戏化
小班幼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性思维,他们画到哪里算哪里,甚至有时画上几笔就不愿意动手了。这时,教师就要运用孩子能听懂的游戏化语言提示,指导或鼓励幼儿。比如一次在涂色活动“香蕉”中,夏敏哲随手拿起一支黑笔涂了起来,我走过去对他说:“你的香蕉是不是坏了呀?坏香蕉吃了可会肚子痛的哦。”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连忙又发了一张纸给他:“画一只张老师爱吃的大香蕉好吗?”他立即带劲地涂了起来。
五、游戏化的互动评价
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我采取富有童趣的评价方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筑篱笆”活动后,我让“大灰狼”来检查哪边的篱笆歪了可以挤进来,哪边的篱笆短了可以跳进来,从而指导幼儿马上补插“篱笆”。这样的评价既有趣,互动性又强,幼儿充满了期待,提升了绘画兴趣。又如在画青草时,以小兔子角色评价。小兔子肚子还没有吃饱呢,怎么办?指导幼儿学画短直线。有许多孩子就一直把整张画面都画满了小草。教师对儿童创作进行评价的,要顺应儿童的思维,尊重儿童的想法。苏霍姆林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你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的愿望。”
小班幼儿的情感易受游戏情境的影响,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性美术活动使小班幼儿提升了绘画兴趣和绘画水平,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形式和自身的激情去引导幼儿激发幼儿,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产生浓厚的绘画、制作的兴趣,并且提高了幼儿的美术水平。我在用游戏的巨大力量引导幼儿的同时,还不断的鼓励幼儿敢于动脑动手,敢于钻研,大胆创造,独立思考,并将这种引导和激励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让幼儿感到真正的成功,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班美术论文相关文章:
2.小班美术画画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