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音乐>

音乐类硕士论文发表范文(2)

秋梅分享

  音乐类硕士论文发表范文篇2

  浅论音乐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精神

  1新课程中的学习方式=继承+创新

  “教材如同乐谱,标准却是音乐,背谱不等于音乐。”

  笔者曾经上过这样一堂课,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我设计了“用声音编织的故事”一课,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合作式器乐学习的一种尝试。首先,用游戏导入主题,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形式之一,游戏过程中,精神得到放松,心灵获得愉悦。

  课的开始,我设计让学生听辨生活中熟悉的音响,从这里切入,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兴趣,又没有听辨的困难,还学习了有关感受,分析音色特点。紧接着,我把几种声音按一定的线索组合,使其成为有主题的音响,让学生为一组音响起名的方式为第三个环节创编声音的故事,进行了预知学习。第三个环节,是以故事创编并录音的方式为线索,引导学生用打击乐或各种非乐器音源表现生活场景。巧妙的故事创作,使学生无须有意识努力,在游戏中加深了对音色、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的感受和体验。故事中设计了多种音响效果的表现,使学生在探索、合作中学习感受了音源音色的千变万化,增强了他们对表现生活中声音场景的兴趣。合理的布局安排让全班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创编活动中进行演奏,去体验声音的奥秘,让学生自编节奏与教师出示节奏,逐步由浅入深。

  尝试分组讨论如何伴奏,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伴奏,教师作以引导。最后小结,充分体现“生活教学”理念。让学生体会:凡是有人类的地方就有音乐,音乐不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彼得与狼》这是一堂音乐的综合课,一改过去“听故事――复述故事”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结合美术学科(乐器的图片、角色的形象、连环画创作等),巧妙地安排教学环节(参加演奏会――寻找乐器的主人――主人间发生的故事),让学生在各种意境中一次次地熟悉主题音乐,循环渐进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

  整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习欲望,变被动为主动,把知识的掌握当作一种精神的享受,在愉悦中得到美的熏陶,得到情感的审美体验。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不仅提出了“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而且还增加了与姐妹艺术的综合、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这是新的理念,新的举措,富有鲜明的改革色彩。我们在付诸实施推广中,既要大胆实践,又要不断地总结经验。

  (1)“这到底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他们之前究竟经历了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要用音乐来讲一个故事。”――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引学生入境。整堂课都在“说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的过程中进行。故事层层深入,教师不断设疑、学生不断解疑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兴趣盎然,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主动地去表现故事,从而达到主动聆听的效果。

  (2)有层次地安排聆听。

  整堂课安排三次彼得主题的“凯旋进行曲”的聆听,第一次在课堂的开始,以律动的形式出现,学生仅从音乐本身入手,其聆听是知觉聆听;第二次在了解故事梗概后,让学生带着情绪聆听,引发学生的情感聆听;第三次在领悟了乐曲所表达的真谛后,学生带着对音乐的感悟与共鸣对此进行理智欣赏。

  (3)抓住细节、以小见大。

  如体现小鸟与鸭子的冲突时,从长笛与双簧管的旋律交织入手,举一反三,让学生理解在音乐表现时的各种手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欣赏中,积极发现其中的表现因素。

  (4)将交响音乐当成我们的朋友。

  很多人包括很多音乐教师,总感觉交响乐是“古典的、严肃的”音乐,会有敬而远之的感觉。如果我们就把交响乐当作是游戏音乐、我们身边最平常的朋友,然后自然而然地把它带进学生的音乐生活中,我想更会引起学生自然的、亲切地感觉,从而把交响音乐留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领悟其深刻的意义与唯美的表现力。就像欣赏《彼得与狼》这首乐曲,让学生了解这是交响童话,然后让学生在“玩”中喜爱它,抛砖引玉,也会引导关注其他优秀的有价值的音乐。

  2新课程中的教学方式=学生+实践

  音乐教学是一个使学生身心主动参与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能只限于一种教学方式,更不能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应以灵活、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发展自己的个性,大胆的实践,成为学习音乐、驾驭音乐的主人。

  例如:人教版一年级音乐新教材《咏鹅》一课,这首歌主要使学生体味中国古诗词的韵味,感受歌曲中描绘的鹅悠闲自在的音乐形象。如何让学生产生联想与创造呢?首先,我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然后请他们告诉我,你在画中“听出了哪些声音?”学生会争先恐后地说:“有风声、水声、小鸟唱歌、鹅叫……”我接着让学生用自己身边的物品来模拟出这些声音。

  学生通过讨论利用自备的物品和教室里现有的音源,惟妙惟肖地塑造出这幅画面所表现的意境,他们抖动塑料袋、纸张、书本,表现风声,用矿泉水瓶子装上少许水摇晃,撩起水桶里的水模拟水声,吹薄塑料纸、树叶、书本等模仿鸟鸣,用易拉罐互相碰撞,敲打塑料杯子等模仿鹅叫,教室里会响起风声、水声、鸟鸣、鹅叫声……,接下来我将提前准备的荷花、荷叶、小鸟、鹅、树叶等图片拿出来,让学生用这些图片贴出漂亮的图画来。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这些图片贴到画面中相应的位置上,并把创作好的图画用语言描述出来。我还利用孩子喜爱作画的心理特点让他们自己创作图画,这样不仅发挥了他们的艺术想象力,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营造出了这首诗的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众所周知,音乐教育是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绪相和谐的环境和气氛,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意境,把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与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

  3新课程中的评价方式=关注+促进

  音乐课本来是愉悦的,是最能调动人的情绪的。那如何评价学生呢?新教材中的“音乐是我的好朋友”测评,注重形成性评价,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媒体综合评价手段,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积极的参与态度,而且有利于促进师生间和谐的教学关系。一学期下来,学生已能唱上几首,也会吹上几曲,还能跳上一两支舞,甚至还能演小型音乐剧,那就让每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潜能吧!只要他们认真准备、认真表演了就好!我们又何必非得大家一个样。新课程的评价就是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就是要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新课程中的评价是课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不应该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所有的学生,这条原则应该在音乐课堂中坚定的贯彻下去,日积月累,就会悟出喜悦+多彩+活力永存!

猜你喜欢:

342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