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音乐>

音乐论文老师给学生的评语(2)

秋梅分享

  音乐毕业论文篇1

  论音乐与国际政治

  一、引言

  本文试图从音乐本身的特性出发,探究音乐在对外交往中的特殊作用,并比较中西方音乐的不同,探究两种音乐背后的不同哲学,及双方对于国际秩序不同的价值追求,进而探讨能否从中国传统音乐所蕴含的“和谐”“包容”来构建中国自身的国际政治观。本文所指的音乐不是关注音乐的水准、技巧,而是着眼于音乐蕴含的情感及其与世界政治的联系。

  二、音乐与外交

  随着全球化的浪潮,权力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约瑟夫奈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阐述了软权力的基本内涵,技术、文化、观念等软权力因素越来越被视为实力的核心要素。实力的转移使得权力的分配发生了变化,从前被民族国家垄断的权力开始流向跨国组织、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等非国家行为体。在这个过程中,音乐作为一种蕴含着人类情感思想的艺术,在外交中发挥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学界对于音乐在外交中的作用研究主要集中在音乐在公共外交中的特殊地位。认为音乐可以作为防御性工具和进攻性工具。作为进攻性工具,音乐主要承担“政治先锋”和“观念大使”角色,发挥其试探对方政治意图、软化对方负面情绪,加强对行为国文化认同的作用。作为防御性工具,音乐主要承担“身份标识”和“文化桥梁”角色,发挥其吸引他国公众兴趣、塑造国家形象、培植他国信任的长远防御性作用。分而论之,音乐在外交中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首先,试探敌意。20 世纪50年代冷战中的美苏关系高度紧张,试图改善却又无法摸清对方底牌时,音乐发挥了特殊的试探作用。1956年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率先成功赴苏联演出时,乐团特意演奏了苏联国歌,在演奏美国国歌时,苏联观众纷纷起立鼓掌。同年苏共二十大召开,赫鲁晓夫提出了:“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在现代国际条件下战争并非不可避免。”在得到对方善意信号之后,1959年,美国纽约爱乐乐团也赴苏联演出,美苏关系迎来冷战中的第一次缓和。

  其次,释放善意。1973年,伦敦交响乐团访华,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支在中国大陆演奏的西方乐团。2007年,德国奥斯纳布鲁克乐队在伊朗演出。2008年,纽约爱乐乐团在平壤演出。2009年,中国爱乐乐团在梵蒂冈演出。音乐在这些外交的破冰之旅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后,软化矛盾。二战后,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奥地利是纳粹德国的帮凶,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 奥地利政府耗费巨资派遣维也纳歌剧院和爱乐乐团、维也纳童声合唱团到欧洲巡演, 演出贝多芬、勃拉姆斯等人的经典作品,通过音乐向世界传达:“勃拉姆斯和贝多芬是奥地利人。”

  音乐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都离不开权力的影子,音乐本身并不会区分进攻性工具与防守性工具。音乐可以释放善意,也会释放敌意,音乐会软化矛盾,也会加剧矛盾。因此,在我国全面布局“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如何合理利用好包括音乐在内的各种形式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国形象,增加外国政府民众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了解,如何规避文化差异,增强互信,需要高超的外交手段。

  三、中西音乐的异同:两种不同的生存哲学

  对比古代中国和古代西方的音乐作品,可以从两者的不同来探究其背后的生存哲学,发现两者对于国际秩序的不同追求,对于世界政治的不同目标。西方的音乐背后是达尔文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逻辑;而中国古代音乐里则有儒释道三家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己内心三个关系的思考。

  简要回顾西方音乐发展史。1000-1450年,这一时期以__音乐为主,只有单一的旋律线,没有和声与对位。1450年-1600年,文艺复兴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音乐也进入了复兴时期,世俗音乐占有了更重要的位置。1600-1750年,通常被称为巴洛克时期,即从威尔第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与音乐所希望的和平秩序相比较,这一时期的欧洲经历了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几乎把整个欧洲卷入。法国国王亨利四世提出了扩疆拓土的“天然疆界”政策,企图把法国的边界延伸到比利牛斯山、地中海、阿尔卑斯山、莱茵河等,并为此发动了多场战争。1667年,同西班牙作战,1672年到1678年同荷兰作战,1700年,与奥地利战争......德国学者森哈斯在关于音乐与国际和平的研究中, 将巴洛克音乐称为“和平幻想曲”与“秩序幻想曲”,巴洛克音乐反映了人们对合理国际秩序的向往,对和平的希冀以及对战争的憎恶。

  1750-1827年,被称之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以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舒伯特四位大师为中心的,追求条理、平衡和宁静,对世界和平的向往。1827-19世纪末,被称为浪漫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渴求如痴如醉如狂,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从个人角度去看待思考世界。出现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印象主义,则大量采用了不和谐的七九各弦、叠置和弦、造成扑朔迷离、朦胧不和谐的音乐风格。纵观西方音乐发展史,是一个从追求整体到追求个人,从追求和谐到追求自由,从追求整齐划一到追求个性张扬的过程。

  再来回顾中国传统音乐。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于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经可以用古笛演奏完整的七声音阶。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的音乐从内容上看,脱离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对人的颂歌。例如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春秋战国时期,音乐迎来了大的发展,宫廷首先设立了礼乐制度,孔子删定形成了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后来秦汉时期的乐府,魏晋南北朝的相和歌,隋唐时期的七步乐,宋金元时期的杂剧、元曲,明清时期的戏曲、弹词、民间小调。可以总结中国音乐的两个特点。   第一,和谐。这种和谐不仅包括韵律上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从上古时期到近代中国,中国音乐只有五声调式,即只有1、2、3、5、6五个音符,而没有七声调式。

  缺少最刺耳的4、7两个音符。这样就达成了一种韵律的和谐一致;在传统的古琴演奏中,琴人总结出“得之于心,方能应之于器”的心理感受。更有民间歌女韩娥,歌后“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体现的是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再如著名乐人秦青的歌唱据载能“声振林木,响遏飞云”,汉代乐府敕勒川中描述的“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则是一种人与自然的一致和谐;再如传统的礼乐制度模式,《乐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和;序,故群物皆别......。”《论语》中对于诗书礼乐的教化功能进行了许多极富启发意义的论述,如:“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第二,包容。中国音乐的发展史称得上一部包容史,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都能在中国音乐中得到体现,都能为中国音乐所接受并且内化。汉代以来,随着丝绸之路的畅通,西域诸国的歌曲已开始传入内地。北凉时吕光将在后代隋唐燕乐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龟兹(今新疆库车)乐带到内地。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唐代,唐代宫廷宴享的音乐,称作“燕乐”,它们分别是各族以及部分外国的民间音乐,主要有清商乐(汉族)、西凉(今甘肃)乐、高昌(今吐鲁番)乐、龟兹(今库车)乐、康国(今俄国萨马尔汉)乐、安国(今俄国布哈拉)乐、天(今印度)乐、高丽(今朝鲜)乐等。还有著名的唐代歌舞大曲,它继承了相和大曲的传统,融会了九部乐中各族音乐的精华,形成了散序的结构形式。其中《霓裳羽衣舞》则由唐玄宗所作,清雅和煦,为世所称道。大诗人白居易就有著名的《霓裳羽衣舞歌》传世。

  音乐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传统音乐的包容与和谐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的精华,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佛家所蕴含的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看待世界政治有借鉴。许晓春老师认为儒家是解决人与人的关系,道家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则是解决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中国传统音乐所蕴含的对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解读也正是中国人的生存逻辑,有别于西方的丛林逻辑,是典型中国式的和而不同。

  不强求一致,不追求中国治下的秩序,超越西方民族国家的分析单位,用世界作为单位去思考问题,追求一个和而不同的世界,追求一种有容乃大的世界,用“化”的方式,而非“克”的方式去对待不同文化,不同民族。赵汀阳在《天下体系》中所说的:“天下无外,以乡观乡,以家观家,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例如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导演张艺谋选取一首温和自然的《我和你》作为主题曲,事后张艺谋坦言,“这首平和且安详的歌曲正表达了北京奥组委对世界和平的希望,就像歌中唱的‘我们都是一家人’;中国和西方不同的音乐发展历程背后是两种生存哲学的碰撞,反映了双方对于世界政治的不同态度,对于价值秩序的不同追求。”

  四、结语

  本文运用“拼贴画”的方法,从音乐角度出发,比较中西方音乐背后的不同价值追求。其意义在于为国际政治微观理论层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其目的在于比较中西方音乐的不同,来说明其背后不同的生存哲学,对于世界政治不同的看法,以期能从传统的儒释道文化提炼中国的国际关系理论。

  音乐毕业论文篇2

  浅谈中等音乐专业学校文言文教学

  文言文,是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由于文言文年代久远,与现实生活有天然的距离,语音、语法又与现代汉语有一定差异,对于以音乐为主修专业的中等音乐专业学校学生来说,文言文已成为学生的一大障碍。因而,科学分析中等音乐专业学校语文文言文教学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方法改变文言文教学现状,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一、中等音乐专业学校语文文言文教学现状

  1、学生方面

  音乐专业学校的学生,是以音乐学习为主要目标。学生学习存在功利性,更追求现实性。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文化修养的过程。学好文言文绝非轻而易举之事。文言文学习无论在遣词造句的理解、创作背景的分析,还是作品意义的领悟都对学生有极高的要求。而音乐学校的学生长期将大量的精力学习练习专业技艺,大多数学生没有文言文积淀,在读音、句读、文段的理解、作品主旨的把握等各方面都存在问题。学生对学习文言文有畏难情绪,不善于总结,也不会融会贯通,心理上不重视,态度上敷衍,不求甚解,忽略了学习文言文对于专业的提高和进步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2、教师方面

  不少教师因为学生文言文基础差,不爱学、不想学,对文言文教学丧失教学热情和兴趣。教师大多没有认识到音乐生独特的气质和性格,忽视了音乐专业学校学生的特殊性,多照搬普通学生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逐字逐句讲解,缺乏对新的文言文教学的探讨,或是缺乏行之有效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导致文言文教学陷入困境。

  3、学校方面

  中等音乐专业学校是以培养音乐人才为大前提,文化课课时有限,语文教学时长短,所以文言文教学课时也较其他学校少,无法展开和巩固。课堂上,教师只能蜻蜓点水,诵读与理解都主要集中在课后时间。学校的大型活动多以专业为主,语文活动少,与文言文教学相关的课外实践活动就更少,无法通过实践活动来提升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二、中等音乐专业学校语文文言文教学改进对策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中等音乐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改变现状。

  1、正确认识文言文重要性,保障教学时间

  中等音乐专业学校不同于普通的中等职业学校,它不是以培养学生技术熟练为目的的职业教育学校,主要以为高一级音乐学府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学生需要参加全国统一高考。高考考试说明对文言文的学习程度有具体要求。学生要具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这是应试的要求。

  另一方面,文言文经过几千年的历程,在今天仍然焕发着思想的光华和艺术的魅力。音乐学校的学生,基本都存在音乐素质与文化素质发展不平衡,音乐技巧突出,文化修养不够,这不但影响了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也制约了学生音乐专业水平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先贤的精神智慧都可以通过学习文言文这一途径得到。

  很多音乐作品也是由古诗词改变的,深刻地理解古诗词,对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处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当声乐学生演唱《相见时难别亦难》时,如果对诗意有足够的认识,在情感处理上会更细腻,更能打动观众。因此,中等音乐专业学校及其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文言文教学,保障文言文的教学时间。

  2、创设文言文学习兴趣点,激发学习动机

  作为教师,从外部要因材施教,个性化教学,分层教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发挥其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客观世界的内部动力。如果学生感到能够胜任,就会产生兴趣;如果学生感到无能为力,则会对任务兴趣索然。针对中等音乐专业学校学生的气质特征,中等音乐专业学校学生普遍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善于表现、善于形象思维,就不应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可结合专业特点,让学生走进课堂又走出课堂,走向舞台,将音乐和文言文完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在专业与文化兼有所获,由此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文言文与音乐这两种艺术,浑然一体,令人神往。例如让学生给古诗词进行谱曲、配合乐器吟唱、合唱等,让文言文和音乐充分结合,完美碰撞。在专业与学科紧密结合中,学生较容易达到了背诵层级的要求。学生在这过程中获得了自信心,获取了成就感,对文言文学习也有所偏爱。文言文教学局面,也在日益好转。

  3、探究文言文教法与学法,丰富文言文课堂

  要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的首要任务,首先是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具有学习文言文的自信力。在文言文教学中,根据学情,教师可对教材课文顺序可以进行科学规划。教材中文言文集中出现,教师在教学计划时可以设计白话文与文言文穿插讲解。这样学生不会感到疲倦,产生审美疲劳。在教学时对文言文篇目进行调整,由短到长,由简到繁,由有故事情节的叙事篇章到晦涩思辨的议论篇章。同时提高学生参与度,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对的自信心。

  再者,教师在讲解时还原作者作为人的本性,实事求是,使作者和穿越时空学生面对面,消除陌生感与距离感。教师还可采用诵读法、仿写法、比较法等教学方法来丰富文言文课堂。余映潮先生讲古诗时就采取了引导学生多角度的必读,以王维《山居秋暝》和杜甫的《登高》为例,引导适当时机多角度的比读,既丰富了文言文课堂,也加强了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要注重调动学生丰富敏感的音乐气质和审美情感,融入作品形象,以达到情感共鸣。

  4、改革文言文评价方式,传承精神文化

  随着文言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文言文评价方式也要与之适应。评价方式要由结果评价转为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在课堂中,以口语表达、背诵默写为考核方式;在课堂外,具体以阅读理解为考核内容。教师可采取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个性创意性地设计作业,对甚至可以采用班级挑战赛形式,团队与个人竞赛得分,作为评价方式之一。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和鼓励,引入评价激励学生机制,使学生真正达到学好文言文的目的。

  文言文,可以让这些在音乐中成长的学生们接触到更广泛的人生,让他们在更广阔的时空里与贤者、学者、智者交流对话,感受他们的思想感情,汲取他们的聪明智慧。但只有教师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及学生自身特点因材施教,不断地更新教学方式,才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将文言文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猜你喜欢:

1.音乐文化毕业论文

2.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3.关于音乐方面的论文范文

4.大学音乐论文的范文

5.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6.音乐创作论文优秀范文

7.关于音乐的科技论文1500字

3104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