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音乐>

获奖音乐论文

秋梅分享

  音乐是生活的美酒,失去了它,人生就丧失了诗意和浪漫。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获奖音乐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获奖音乐论文篇1

  论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

  一、音乐之美

  假如生活是一片晴朗的蓝天,那么我们所追逐的音乐艺术就如蓝天上的云霞。它们时而洁白如雪,时而五彩缤纷,时而轻盈如柔曼的丝絮,时而辉煌如燃烧的烈火!假如人生是一条曲折的路,音乐艺术就是路边的花树和绿草。大自然的花草会凋谢,被我们所追逐的音乐艺术的花草却永远新鲜美丽。

  走在青春大路上的我们,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踏着青春的旋律,尽情的感受这绚丽多姿的生活!青春带有动力,拥有趣味而又不失温文尔雅,充满好奇与怪异而又不丢本身的质朴与韵律!与其说音乐像青春不如说音乐就是青春的象征,体现着高雅与通俗。音乐艺术是听觉的审美消费品。一个健康、发达、文明的社会应该能够满足所有人群的消费需求——只要它是有益健康的。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之间应该是共存、伴生、互相帮衬与支持的关系。{参考文献 网络搜索}这就好像美食的世界丰富多彩,软饮料与烈性酒、洋酒、啤酒相安无事,各司其责,满足人们味觉的审美需求一样。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的世界。

  二、高雅音乐的含义、作品,代表人物,点睛之处

  正如贝多芬说“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渗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音乐便使人类精神爆出火花。”所谓的高雅艺术就是指思想内容比较深刻的,需要正襟危坐的顶礼膜拜的去欣赏的一种大师们作出来的音乐,作曲的过程可能很漫长、复杂,充满了生活的射影,也可能很意外、简单,就是一时兴起的灵感。高雅音乐这个称呼,和通俗音乐是直接对立的,比一般音乐等级高,难作曲,难听懂。高雅音乐使用的音高较多,发展变化较多,往往包含着转调、离调等复杂的音乐发展手法;节奏的律动相对变化较多,力度变化较复杂、细腻、幅度大,有些作品还包含着较复杂的复调性因素。高雅音乐中比较严肃的作品往往对听众的听觉耐受性要求较高,要在极为专注的情态中去欣赏,使之生化人生。

  高雅音乐其中蕴含多类艺术精华。如起源于意大利的歌剧,其中比较经典的有意大利歌剧巨匠威尔第的《茶花女》《弄臣》;把德国浪漫歌剧推到顶峰的巨匠瓦格纳的《尼伯龙根的指环》;歌剧大师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还有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比才的《卡门》等。如震撼人心的交响乐,浪漫乐派的古典音乐家同时又是德国古典作曲家最后一人的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德国继承古典音乐传统的其中一人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等。再如就是最为盛期的古典音乐,精华之作数不胜数。钢琴诗人肖邦的《圆舞曲》;历史上第一位自由作曲家莫扎特的《安魂曲》;“集古典主义之成就,开浪漫主义之先河”“扼住命运的喉咙”的乐圣贝多芬的《命运》《第九交响曲》;交响乐之父又是“弦乐四重奏奠基人”海顿的惊愕、时钟、告别交响曲等,维也纳三杰的精点之笔尽在其中。

  三、个人观点的抒发

  高雅音乐之作开拓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我个人偏爱比才的《卡门》,它最大的艺术价值在于为歌剧舞台留下了个性极为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中创造性地运用了西班牙风味的音调、节奏及完整的舞曲,使歌剧中的人物、情节、环境表现得生动、亲切,真实而又典型化,全剧的歌唱与说白,音乐与戏剧之间紧密结合,使整部歌剧相当精炼,紧凑交织着浓烈的激情和色彩。使之完美的点缀了高雅音乐!

  四、通俗音乐的特点、作品,影视、现代商业性和影响

  所谓的通俗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盈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的商品性是占主要位置的!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的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如《好大一颗树》《大中国》《亚洲雄风》等。其实歌曲的类型和唱法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认为艺术歌曲只能用美声唱法演唱,民歌只能用民族唱法演唱,通俗歌曲只能用通俗唱法演唱。三类唱法并没有明确的划分,其次,唱法目前有三种但歌曲的类型远不止艺术歌曲、民歌、通俗歌曲三种,还有颂歌、抒情歌曲、进行曲、校园歌曲等。

  众人周知的中央三套节目《同一首歌》极具体现通俗音乐的特点。其中贯穿着不同的唱法演唱,开始时是由童声演唱,引人注目,一颗颗璀璨的童星象征新时代音乐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那样的夺目光彩照人!最后是由通俗唱法或美声唱法结尾,憨厚而有力量,抒情而又耐人寻味。《同一首歌》的延续正是继承着过去而又展现着未来,同时体现出通俗音乐为现代生活增添的娱乐与欢笑。因此,一般的流行歌曲属于通俗音乐,我们知道当今社会通俗音乐的影响已远超过严肃音乐,它拥有广阔的听众和市场,是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音乐不可漠视的一部分。通俗音乐具有着鲜明的时代性!

  五、的差异及联系

  各具特色。如果辨别它们二者的差异可从“听觉适宜性”、“知觉鲜明性”与“结构复杂性”三方面着手。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好比是饮料与酒。饮料,口味很甜,但各种饮料之间的味道差不多;而酒类则从低度的米酒、葡萄酒、白兰地、白酒等种类与口味繁多。这通俗音乐的“饮料”会更加创新使之吸引人们。那高雅音乐的“酒”也必将越酿香美,越醇厚,越耐人寻味!它们所散发的艺术气息会使人终身乐此不疲,甚至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

  音乐并不是那么深不可测、高不可攀的,只要你用心灵去聆听体会,它的声音是那样宽广包容,超越时空,给不同时代、不同年龄的人们带来思考、震撼与慰藉。不管爱听高雅音乐还是通俗音乐,只要那流动的旋律能使你的心灵净化,内心得到启迪和恬静,那么它将与你永恒相随!

  获奖音乐论文篇2

  音乐传播视野下如何提高幼儿音乐素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音乐传播载体实现了由唱片、收音机到电视机、电影摄像直至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转变,音乐网络传播为人们创造了个人化、零距离的音乐世界。而当文化传播媒介与流行音乐的融合发展催化、塑造成人音乐世界的同时,对尚无辨识能力的幼儿的音乐审美奠基和欣赏趣味也起到了导向性的影响作用。而这种这种情况显然与音乐教育家以童谣、儿歌、古典音乐及民族音乐启迪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极大地削弱了音乐教育对幼儿艺术欣赏力的培养功能。因此,在音乐传播视野下,幼儿音乐教育还是需要加强加强家园共育工作,营造出正确科学的音乐环境,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来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

  一、营造正确科学的家园共育音乐环境

  幼儿的音乐教育环境,是由园内环境与家庭环境共同构成的。在轻松愉悦的园内环境创设方面,园内音乐老师要注意创设出一种美好的音乐氛围,引导幼儿在潜移默化中不自觉地接受音乐的洗礼,形成可听、可见、可感的音乐氛围,对幼儿的音乐素质培养起到熏陶、浸染的作用。如幼儿园就可以借鉴幼儿生活音乐化活动的教师设计模式,将中外经典童谣、民族音乐及乐器乐曲融入幼儿入园、午餐、游戏等活动环节中,使音乐管理与幼儿日常生活相联系,培养幼儿亲近音乐、喜爱音乐的内心情感。

  同时,家庭环境对幼儿音乐素质发展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幼儿超过一半时间是与父母一起共同度过的,如何使幼儿避免受到不良或过于成熟的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家园共育音乐环境需要重视的问题。为使幼儿在园内的音乐教育得到延续,教师应知道家长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征的乐曲来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教育音乐氛围;纠正定向、拔高培养的音乐教育意识,使家长不过分地干预到幼儿个性和音乐技能的正常发展,甚至对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形成负面影响。

  二、以有效化课内教学培养幼儿音乐审美能力与创造力

  要适应音乐传播环境下幼儿音乐素质发展的新要求,音乐教学形式就必须趋向更深层次的提高,从信息单向传递的广播式学习向双向的信息传播式学习转化。音乐传播视野下的幼儿音乐课程有效教学关键是要落实以下几点:

  1.音乐课堂导入的有效化

  音乐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旋律、和声、节奏等音乐元素的融合都赋予了歌声以美好的情感,使幼儿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幼儿音乐教育成功与否,首要的就是拉近师生间的认知距离,考虑到幼儿生活体验和音乐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短化幼儿与音乐教学内容的文化、心理距离,疏导认知,形成良好通畅的传播心理通道,进而促进幼儿音乐学习兴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如歌曲《小燕子》、《春》的欣赏,教师就可以利用“听、视、触、动”的教学形式,以音乐游戏的形式来感染幼儿的情绪。在轻缓优美的旋律的伴奏下,让幼儿饰演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发芽的柳枝,引导幼儿充分地融入到音乐学习中。

  音乐作品情感基调的掌握与学习,同样也是提高幼儿音乐素质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尤其是要培养幼儿对不同音乐情绪的区分能力,使幼儿对音乐产生共鸣。譬如,《欢庆六一》的音乐欣赏,教师就不能单纯地引导幼儿找寻“高兴”的近义词、同义词如欢快、愉快等情感词汇,而是要引导幼儿通过对再造性审美意象的描述来展现出高兴的动态细节。譬如,模仿少数民族儿童载歌载舞,花儿快乐绽放的形态动作等。长期接受这种“情”“趣”结合的音乐活动的熏陶,可促使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表达更为细腻、深刻。

  2.培养幼儿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恰当地应用音乐传播理论来指导幼儿音乐教学,应当考虑到幼儿心理的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2~3岁的幼儿节奏感强,欠缺听赏音乐的能力;3~4岁可以转向旋律、音准学习;4~6岁可以要求幼儿听懂、想象音乐情态,在音乐意境中领会音乐的美并掌握到一些音乐技能。因此,在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音乐教学内容方面,要合理创设出多种教学通道,而非单纯、无意识地让幼儿在听、唱、奏、舞中接受音乐体验。

  譬如说,大班幼儿的音乐学习就更倾向于表演操作,要从音乐旋律、节奏及曲式结构等方面强化其音乐审美感受;中班幼儿可通过有侧重地音乐与动作间的内在关联理解音乐形象;小班幼儿则仅能通过部分特别的旋律或片断来感受音乐的美。结合于此,要培养幼儿的审美感知力,就需要利用多种渠道发展幼儿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感悟能力。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小班可结合文明礼貌教学学唱《问好歌》,《迷路的小花鸭》等,使幼儿对音乐的性质形成初步体验;中大班幼儿则应当充分发挥创造性歌唱活动在用语、神态和心情方面的表达优势,欣赏学习《勤快人和懒惰人》《快乐的一天》和打击乐《星星歌》,等等。通过把握音乐传播与受众群体音乐感知能力间的关系,设计出不同层次的教学活动,有步骤地按幼儿能力的高低展开系统教学,获取更多的音乐美体验。

  3.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力

  音乐传播带来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受众群体接收到表演的暗示,其中以模仿成分居多。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则需要恰当地加以修正,以便使幼儿想象力丰富的潜在优势得到很好地发展,进而促进幼儿音乐审美创造力的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与影响尤其重要。教师可引导幼儿依据歌曲传递的情感体验,以自由的音乐形象或动作来表述自身的感悟。如《摇篮曲》的欣赏,就可引导幼儿想象出“妈妈的手轻轻拖着摇篮”“像荡秋千一样”……只有使幼儿在自身感悟音乐的轻与重之后,才可能实现音乐审美创造力的自由发展。

  三、结语

  在音乐传播视野下,以双向的信息传播式学习促进幼儿音乐素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更重要的还是激发兴趣,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要在幼儿教育的启蒙阶段埋下音乐学习的种子,使他们的音乐素质发展成为陶冶自身情操的终身兴趣。

  参考文献:

  [1]白晨.因特网音乐传播方式对音乐实践活动的影响之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2]单芬芬.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和有效途径探究[J].科学教育家,2008,(04).

  [3]鲁明华.音乐有效课堂教学的反思与对策[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09).

    2842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