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音乐>

浅谈少儿音乐教育论文

斯娃分享

  音乐是一门富有魔力的艺术,音乐教育对少儿智能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少儿音乐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少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一:论少儿音乐教育及其审美功能

  美育早已列入我国的教育方针,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人类高度文明的今天,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迫切,马克思曾说过: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追求的结晶。所以,重视美育是时代的呼唤,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少儿音乐教育中必须注意启发少儿的审美意识,为他们今后接受审美教育奠定启蒙基础。

  音乐教育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审美教育是以审美为方式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按照美的规律,塑造审美主体即人的审美兴趣、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审美素质,健全人的审美心理结构,提高人的审美能力,指导人们以审美的方式在生活、生产的实践中塑造自我、完善自我,使人类社会和谐完美。这说明,审美教育主要目的并不是仅仅在于教会人们怎样去欣赏美,而是在于实现完美人格的建构,即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可见,审美教育是人格修养的必要手段。

  音乐教育是以音乐美为核心而传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活动。它通过音乐艺术形象,培养人们对音乐美的感受、理解、鉴赏及表现能力,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促使人们心身完美健康的发展。音乐是一种表情达意的听觉艺术,而艺术最重要的社会作用之一就是满足人类对美的需求。高尔基认为:“唤醒人类对美的思念,使人追求美,是艺术的必然任务。”不同类型的艺术以不同的方式实现这一任务,而音乐则以它独特的方式反映生活美,它奇妙的力量就在于它能够直接而迅速地抓住人的感官,激发起人们的感情波澜,引起共鸣。

  音乐教育正是利用音乐这一特征,运用音乐艺术训练的手段,培养人的艺术修养,提高人的审美能力。音乐教育和审美教育的共同特点是寓教于乐、乐于受教、潜移默化、唤起美感。由此看来,两者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是息息相关的。所以,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审美教育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本质上讲,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教育。

  少儿音乐教育的审美心理功能

  审美功能是音乐教育特有的和主要的功能,这种效应来源于音乐之美。构成音乐美的要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旋律和节奏。旋律(音之长短、高低、强弱)是音乐的灵魂。它可以模拟自然、反映生活、表达感情,塑造各种各样的音乐形象。人们情感中的喜、怒、哀、乐都是通过旋律表现的,各种优美的旋律使人精神振奋、思维开阔、充满着幻想、想象和追求。节奏(速度、拍子等)是旋律的骨架,音乐的生命。节奏反映着音乐的风格、情趣、速度等,它的节拍与旋律的音一起运动着,从而使音乐的形象更鲜明更生动。我国的音乐美学理论家沈建军教授指出:“音乐节奏在音乐内部起着推动美妙乐思前进的作用,如同人的心脏,按规律的节奏推动血液循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他还指出:“音乐节奏技能训练对于提高脑神经功能是一种很有效的手段。”人们对音乐美的鉴赏主要是通过欣赏音乐的旋律、节奏而进行的。因而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也就显而易见。

  音乐教育的审美功能主要是通过音乐教育手段去塑造人们审美心理结构。组成审美心理结构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多指参与审美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因素,即兴趣、感知、记忆、想象、情感、意志、理解等,这些因素在审美过程中相互交融、协调地发生作用,而音乐教育则在发挥审美心理因素上有极强的功能。从教学的体验来看,从少儿开始接触歌曲或乐曲到能够完成练习,直至可以表现的整个过程,都需要教师运用各种方法对学习者从初感到理解再到实践操作(表演)进行一系列的指导,特别要始终启发他们的音乐审美感受和理解,以培养他们增强审美心理因素。要实现这一目的,除针对性地指导外,平时就应向少儿讲授音乐基础知识及音乐听觉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具有音乐的耳朵。此外,启发他们用心观察各种现象,引导他们丰富音乐的体验。实践体会到,当今少儿的音乐潜能是有些出人意料,这与他们生活的社会、家庭环境有关,只要有正确的方式引导,少儿们的音乐潜能就会很好地释放。例如,让少儿全神贯注地玲听、品味、领悟歌曲的旋律、节奏以及歌词内涵,使之从小积累大量的旋律、节奏及优美的歌词,这对他们提高音乐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记忆能力会大有好处。又如组织少儿排练、演出。不论是独唱还是合唱,演唱者与乐队、与合唱群体必须紧密配合,协调一致,以达到声部平衡、音准无误、节奏统一,这必然要求他们注意力高度集中,相互协调,为能表达歌曲的意境,要让他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发挥恰当的想象与创造能力;此外,演唱者与观众台上台下的交流

  也需提示演唱者注意自身的形象美,以增强其自我控制能力。这充分说明,音乐 教育能够培养少儿审美的注意力、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理解力、创造力和协调能力及思维能力。在器乐训练中提高少儿的审美能力亦是如此,有些器乐功能更为明显。例如学习钢琴,需要对乐曲的旋律、节奏、音色、力度等有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要有读谱、记谱、背谱的能力。特别在弹奏钢琴时,两手之间、手脚之间、左右脑之间必须相互协调统一,全面平衡运作,从而有利于提高少儿的智商,使其思维敏捷,审美 心理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正如马克思所说:“ 艺术对象创作出懂得艺术和能欣赏美的大众。”

  少儿音乐教育的审美 社会作用

  审美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指导人们按美的规律来塑造、完善自己。少儿音乐教育既然是审美教育的组成部分,也必然要起到塑造少儿健康成长的作用。

  一、音乐教育能开发少儿智力

  所谓智力,一般是指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等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沈建军教授指出:“评价一个幼儿园的孩子聪明与否,首先看他在艺术活动中的表现,如唱歌、跳舞、绘画、朗诵、美工等,因为人的艺术能力也是大脑思维活动水平的反映,艺术感就是孩子的美感、想象力、观察力、记忆力、平衡力、模仿力的总和,这些正是我们所说的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能力 发展的同时,少儿的智能也会得到多方面的发展。例如世界著名的物 理学家爱因斯坦从四岁起就爱上了音乐,学习了小提琴、钢琴,音乐的熏陶促进了爱因斯坦的智力超常发展,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这位巨人曾说:“如果我在早年没有接受音乐教育的话,那么我无论在什么事业上都将一事无成。”我国许多杰出人物都是终身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而在事业上也创造了惊人的成就。例如,古代教育家孔子是一位音乐家;地质学家李四光喜欢拉小提琴;数学家华罗庚热爱二胡;力学家钱学森是一位钢琴好手。他们取得的成就都离不开音乐的巨大功效,是音乐启迪了他们的智慧。

  为什么音乐可以开发智力呢?人的大脑是主宰思维活动的总枢,它形似核桃,由左、右两个半球组成。左脑(称 语言脑)具有语言、数学、理解等逻辑思维功能;右脑(称音乐脑)具有音乐、记忆、想象、情感等形象思维功能。两者既有分工,又有配合;既有独立性,又有互补性。科学研究证明,大脑左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右边,右半球控制着身体的左边。音乐训练,尤其是器乐技能训练,都需要双手灵敏协调地统一运作。

  这就促进了大脑左、右两个半球各自的思维活动。有些器乐如二胡、提琴等,主要是由左手活动,充分发挥着右脑的功能。在大脑功能中,右脑占据显要位置,因为它负责记忆。如果右脑失灵,整个大脑将是什么状况!优美的音乐可以增进右脑的记忆力、想象力等智力活动能力,并由右脑延伸传送到左脑,经逻辑思维形成理性的东西,然后再存入右脑的记忆中,两者之间的互补使左右脑的思维活动活跃起来,这就形成了音乐开发智力的途径。如果我们重视或忽视任何一个脑半球,智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试想,一个左右脑发展非常不平衡的人,绝不是一个智力完善的人。可见,音乐教育对人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音乐是智力的源泉。

  二、音乐教育能陶冶少儿情操

  音乐教育并非单纯传授音乐知识,而是通过音乐的教育功能去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古希腊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比起其他教育都重要得多,节奏和乐调以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就会拿美来浸润心灵,使它也就因此而美化……因此自己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美的音乐总是反映着社会的美好生活与人们的高尚精神,它最能够激起人的情感共鸣。

  一首好的歌曲,不但有感人的歌词内容,而且又用乐曲将歌词升华到富有音乐感染力的高度,对人特别有启发性,人们歌唱以后,即进入歌曲的意境。例如少儿歌唱了反映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尊敬师长、歌颂英雄、团结友爱、树立理想等等主题的歌曲,他们心灵深处就会萌发出崇高思想和对美德的向往。如果听一首抒情乐曲又可以使少儿心旷神怡、轻松愉快、亦能修炼其性情。

  还有指导少儿进行齐唱或合唱都可以增进他们团结向上的集体精神。所以通过音乐教育,能使少儿逐渐养成文明行为和习惯,能够增强接受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能力。事实证明,美好的音乐是引导少儿完善人格的教材,音乐教育则是实现人格修养的重要手段。孔子的“成于乐”思想,就是指通过音乐的审美教育(乐教)来形成人的完美人格。只要对少儿进行长期的音乐美的熏陶,就会使他们形成完美的心理结构和心理走向,使心灵得到净化、美化,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少儿成长需要音乐,音乐促使少儿成长。音乐教育 工作者都应不断探索少儿音乐审美启蒙的有效方法,启发他们识美、爱美、追求美,在美育中健康成长,这是我们应尽的光荣职责。

  少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二:少儿音乐教育之智能发展研究

  摘 要:音乐是一门富有魔力的艺术,音乐教育对少儿智能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音乐为少儿开启文化传承的航帆,打开真、善、美的窗户,以及能引发联想、开启少儿智力三个方面阐述了少儿音乐教育对少儿智能发展的重要作用。进而,从三个点论述了少儿音乐教育之智能发展的策略:一,根据少儿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二,突出音乐对少儿想能力的培养;三,将少儿音乐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少儿;音乐教育;智能发展;研究

  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集中体现出人类文明的精华。同时,音乐是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通过音乐教育可以促成少儿智能发展,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那么,究竟少儿音乐教育会对智能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又该如何通过音乐教育去促成少儿智能的发展呢?

  一、少儿音乐教育之智能发展的重要性

  (一)音乐为少儿开启文化传承的航帆

  从广义文化而言,音乐隶属于文化的范畴,并且是文化传承的重要一脉。我国先秦古典散文著作之一的《尚书・尧典》篇记载,“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意思是诗歌是用来抒发理想、抱负和愿望的,诗词拉长声音唱出来就成了“歌”,也就是音乐了;当各种不同材质制成的乐器在演奏时和谐有序,神与人都能达到极为和谐美好的状态。这里很明确地表达出古代诗歌与音乐之间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印证了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流。如此,对少儿施加音乐熏陶,实际是以文化感染之、陶冶之。众所周知,文化是开启智能的钥匙,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应该借音乐开启少儿文化传承的航帆,促成其智力发展。更何况,现在许多儿童音乐里面都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这对于开启少儿智能,扬起智慧之帆,以备将来遨游于文化的海洋,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二)音乐为少儿打开真、善、美的窗户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天真活泼不晓世事,对智能之真、善、美的内涵缺乏必要的认识,需要加以引导。少儿音乐通过美妙的音符传递人类的美好,在和谐的韵律中,少儿逐渐对真、善、美形成初步印象,为智能之打开奠定基础。比如,大家熟知的《采蘑菇的小姑娘》,用欢快的旋律给小朋友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小姑娘去山上采蘑菇,却不肯轻易尝一尝自己辛苦采来的蘑菇,而是等到集市开了的时候,将蘑菇背到集市上卖。最后得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把镰刀和几颗棒棒糖。更富启迪意义的是,小姑娘没有独自享受这些成果,而是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这首儿歌讲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故事,它告诉小朋友要学会通过双手劳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同时,还要学会与大家分享快乐,快乐就会弥漫整个世界。此外,整首儿歌用画面配合轻快的旋律,营造出童话般的世界,唯美而令人过目难忘。毫不夸张的讲,《采蘑菇的小姑娘》这样的少儿音乐能够开启儿童对世界真实、善良和美好的体验之旅,从中获益匪浅。

  (三)音乐能引发联想,开启少儿智力

  好的音乐犹如一位深藏智慧的师者,对幼儿的言行产生耳濡目染的影响。少儿通过音乐的教育,不仅能够感受其中美好的情感,还能通过音乐认识世界,引发联想,开启智慧之门。这样的少儿音乐不胜枚举,比如《小白兔乖乖》、《小星星》等。拿《小星星》来说,由音乐艺术者以较为和缓的韵律,轻轻打开一幅令人遐思的画面:“一闪一闪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上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儿歌本身选取了令人禁不住想象的夜晚天空作为大的背景,描绘了小星星在夜空中一闪一闪,好像是许多小小的眼睛在探索宇宙的奥秘。孩子听到这样的儿歌时,一方面会寻求机会抬头望一望星星布满的夜空,另一方面,也会促使他们想象,小星星们到底在做什么呢?是在亲密地交谈玩耍,还是在看着地上的自己呢?这容易引发联想,让孩子走入充满童话色彩的遐想世界,从而达到开启少儿智力的目的。

  二、少儿音乐教育智能发展策略研究

  (一)根据少儿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

  唯物辩证法启迪我们,对问题要分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对症下药”,才能达到正面效果。少儿音乐的熏陶,不是随便一首流行歌曲或者高雅的曲子即可,需要依据少儿的具体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点来选择的。比如,分年龄阶段选择,0-3岁的孩子与3-6岁的孩子听的音乐就应该有所区别,因两者对新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前者要选择相对简单的音乐进行教育;分性别选择,男女也应该有别,要注重培养男孩子刚毅的性格,培养女孩温柔的品质。而就算一天之中,少儿音乐教育也需要符合一定的规律。当阳光悄悄洒满大地,孩子从梦中刚刚醒来,应该播放一些欢乐而充满朝气的音乐,让小孩对新的一天有着美好的憧憬;当夜晚来临,世界逐渐安静,小宝宝该睡了,可以播放一些类似于摇篮曲的幼儿音乐,让孩子安静下来,进入甜美的梦想。如果不能根据少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音乐,不仅无法达到音乐培养智能发展的目的,甚至还会给孩子的健康快乐的成长带去障碍。

  (二)突出音乐对少儿想象能力的培养

  音乐教育给予孩子以放松愉悦之感,能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产生连绵不绝的美好想象。少儿音乐教育之智能发展,要突出音乐教育对少儿想象力的正向影响。同样是一首《小星星》,有的小孩听完歌曲后陶醉于星空的无限遐思;有的小孩则梦想和小星星们交上朋友,让小星星带着自己到处遨游;还有的小朋友悄悄和小星星对话,告诉小星星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让小星星分享和分担喜怒哀乐;还有的小朋友会数一数天上到底有多少星星,为什么有的星星大,有的星星小,又为什么有的总眨眼,有的一动不动。所有这些,都能引发孩子无穷的想象,这对于孩子想象力的开掘是十分有利的。我们知道,想象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应该注重通过少儿音乐能够开启孩子的想象之旅、智慧之旅,让孩子在想象中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与无限魅力,对生活与大自然时时刻刻保有一份好奇之心。

  (三)将少儿音乐教育落到实处

  目前,虽然少儿音乐教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教育过程并没有落到实处。音乐的教育作用从婴儿开始就无处不在,只有将少儿音乐教育落实到位,才更有利于完善孩子的人格,促使其更好的成长。少儿音乐教育不能只是一句空话,我们既不能忽视它的作用,亦不能过火为之,要把握“度”。现今,有许多家长为了早早开发孩子,不让他输在起跑线上,甚至在胎教中就连续不断地用音乐去熏陶,以求将来出一位举世闻名的艺术家。我们不否认音乐能够使怀上宝宝的妈妈心情舒畅,从而对孩子产生好的影响,也不否认父母的初衷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音乐只是孩子智能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不论是过多还是过少,都只能造成“不及”的结果。在实施少儿音乐教育时,将之落到实处即可,不要言而不做,更不要做而过之。

  总之,少儿音乐教育可以开启儿童文化传承的航帆,打开真、善、美的的窗户,同时还能引发联想,对少儿智能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要促成少儿音乐教育对少儿智能发展,首要的是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少儿音乐,还应该注重借助少儿音乐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当然,用少儿音乐开启少儿智能之旅要落到实处、把握一个度,既不能是一句空话,也不能“过”或者“不及”。(作者单位:江苏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秦赢.音乐对幼儿智力开发的影响[J].艺术教育,2013(08).

  [2] 孔庆梅.亲子共读―婴幼儿智能开发的有效途径[J].吉林教育,2013(03).

  [3] 郑晓英.幼儿音乐活动的有效指导[J].华夏教师,2013(11).

  [4] 刘丽萍.谈多元音乐教育的特点与阶段性研究方法[J].新课程学习(上),2012(03).

  [5] 罗娜.多元智能理论在学前儿童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少儿音乐教育论文范文三:论少儿课外音乐教育中家长的作用

  校外音乐教育是学校音乐课程以外的面向中小学生的音乐教育,是校内音乐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发展,是连接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的纽带和桥梁。校外音乐教育不仅传导音乐知识,培养音乐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少儿知美、爱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活动也最能体现少儿的兴趣和个性。由于校外音乐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与学校音乐教育相比,除了打破有关教学的束缚,体现教育者的个性化教学,使其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完整性之外,最显著的特点是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家长直接、主动地参与“学”与“教”的全过程。所以我们在实践过程中,在加强音乐教师整体素养和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注意到校外音乐的这一“独特风景”,家长对于教育的理解、支持和参与,直接影响到校外音乐教育的效果、教学的质量和少儿学习音乐的延续。充分重视与发挥这一优势特点(即家长的主动参与),对进一步促进音乐教学、发挥音乐育人的功能,具有积极而显著的价值。因此我们对家长的情况和作用做了一系列调查、分析研究和实践。

  一、家长情况分析

  我们在器乐学员家长中发放了《家长在少儿音乐教育中的作用调查》表格,采用随机调查法,抽取了100份样本,确认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并对其提供的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从表1可见,目前重视校外教育的家长学历相对较高。然而,他们的学习期正好是中国教育环境的低潮及上升初期,知识不平衡。尽管有68%的人喜欢音乐,但他们对音乐、审美知识的了解很少。改革开放,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家长工作环境中竞争带来的压力促使他们把更高的理想或自己无法实现的愿望,倾注在对子女的教育上。渴望孩子能有多方面发展的可能性,渴望孩子前程似锦,渴望末来家庭环境的改变……这也许是时下大都市校外教育热门,音乐教育与其他艺术教育形成热潮的原因之一。家长这种强烈的渴望是培养下一代的无穷动力,然而又常与孩子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心态发生严重的冲突,有时反而成了阻碍力量。

  二、家长的作用

  调查显示,有97%的教师认为家长在少儿音乐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有9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进步与自己的关注有关,家长在校外音乐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特别对于低幼龄孩子尤为重要。

  家长的作用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增强课堂辅导力量。校外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及家庭直接、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教师在向学生授课的同时,家长同儿童一起接受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也在课堂上适当地提醒、督促儿童。加深了儿童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少儿的认知水平,增加了课堂辅导力量,使儿童及时领会课堂教学的要点,在校外音乐教育中学到更完整的知识。

  2.保证家庭作业质量。校外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音乐作业的完成。学生主要是通过作业获得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提高自身素质。对于自主能力差的少儿特别是低幼龄儿童,家长坚持在少儿完成家庭作业时督促、启发、鼓励他们按时、认真完成家庭作业是起到积极作用的。从表2看,家长关注孩子学习音乐的占98%,其中60分钟以下的占55%,60分钟至120分钟的占35%,120分钟以上的占8%。可见,这样日积月累,能使少儿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为少儿在校外音乐教育活动中养成有条理、学习严谨、刻苦钻研、锲而不舍的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3.奠定学习的物质基础。从调查来看,有些家长经济并不宽裕,但为了孩子的学习,尽其所能,交学费、买材料、搞活动、订杂志。家长全心全意为孩子创造学习条件,是孩子校外音乐教育的有力后盾。

  4.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家长的审美情趣、知识范畴、品德意志,直接影响着少儿学习音乐的心态、状况及人格。家长能以身作则,用律己正己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少儿,成为少儿的良师益友。鼓励少儿在校外参与音乐教育活动,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循循善诱,讲究方式方法,能提高少儿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使少儿对音乐从“兴趣”发展到“志趣”。通过家长潜移默化的影响,能促使少儿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对美与丑有较高的鉴赏力和识别能力,从而造就较完美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这正是校外音乐教育的目的所在。

  5.树立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正确的教育方式,如恰当地鼓励、适时地批评,和孩子共同弹奏等亲子教育,或探寻名山大川、走访人文景观,引导少儿用心尽情体会,用音乐尽情描绘。从调查来看,大部分的家长只要有时间都会陪孩子练习和进行辅导,大部分的少儿愿意接受或部分接受家长的指点。可见,这不仅辅助了校外音乐教育,更使少儿养成良好习惯,确定美好理想,对音乐兴致盎然,并引向更广泛的学习。教师的教育也由于家长的作用而具有持久性、完整性。

  6.形成科学的评估标准。以教师的现代教育观念,对少儿音乐的发展规律做出相对科学的评估。不以对不对、像不像、准不准为准,着重发掘孩子的想象创造潜能。

  三、家长的副作用

  家长如果对孩子学习音乐过多地参与,会使得孩子学习的主动性越来越少。同时由于家长自身的素质、对校外教育理解的差异等原因,给孩子学习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1.盲目型

  不根据少儿的自身素质和爱好,便自作主张替孩子选择学习音乐,使孩子学习开端就有心理障碍。有的让孩子在校外接受音乐教育的同时,又学其他科目,导致孩子不堪重负,始终处于疲劳应付的状态,影响了接受音乐教育的欲望与激情。有的家长见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不能立竿见影便放弃。这样无法培养少儿的坚强毅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

  2.高压型

  此类家长不顾孩子成长规律和学音乐循序渐进的特点,望子成龙心切,强求孩子出类拔萃,期望值过高,逼迫孩子按照其旨意达到“满意”“正确”的效果。这样往往造成孩子的畏惧心理和逆反心理,对音乐学习产生厌倦情绪,扼杀了少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半途而废。

  3.应考型

  此类家长,有的希望孩子在各类音乐比赛中能多获奖,考级中能获得高级别,有利于今后的升学;有的因为孩子在学校文化课成绩不理想,索性让孩子纯粹以考音乐学院为最终目的。过于功利的针对性、强化性训练,造成孩子学习面狭窄,精神疲惫,感觉麻木。这种有着“明确”目标的教育方式会造成孩子音乐学习的片面性和注重一时的虚荣。

  四、家长作用调查分析,确立教育目标

  通过问卷调查,首先我们对家长参与促进校外教育的情形表示乐观,对由此引发的问题做了分析思考,其中首要的是帮助家长和教师一起确立教学目标,所谓教学目标就是预期学生学习的结果。根据教育学的原理,音乐教育有三个层面:1.培养音乐一技之长,将来当作择业的手段;2.培养综合音乐素养,扩大择业的范围;3.培养天资优秀、尖子人才,提高综合素质,使其具有开创精神和竞争能力。并将此目标分析告知家长,使家长把自己的期望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统一起来。未来社会充满了竞争,有许多复杂的因素,显然把目标定位在第一项有些偏颇狭隘,主要的目标应定在第二项,至于第三项是少数人,应从第二项中脱颖而出。

  根据第二项目标即素质 教育的确立,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不应该仅仅是单纯的音乐演奏、演唱,而要和大音乐教育观结合起来,开设音乐欣赏、音乐基础理论、合奏、表演、影视媒介等诸多的新课程,以完成目标所要求的任务。

  五、提高家长能力,发挥家长作用

  在校外音乐教育中,教师通过启发孩子的观察力、听辨力、感知力、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已渐渐有意或无意地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了家长的素质,同时又反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对探讨教学的偏差与失误起了积极的作用。

  校外音乐教育的根本是倡导素质教育,必须着眼于教育的长期效应,应以促进孩子的身心发育、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为教学目标。校外的一切音乐教育活动,包括课程、教材、教法、评估等,均以是否能保证和促进学生身心获得健康、全面的 发展为标准。

  1.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调查显示(表3), 有48%的少儿学习音乐是兴趣爱好;有39%的少儿是为了自己有一技之长并能参加比赛获得好成绩;有11%的少儿是想长大后从事音乐 工作。应该说孩子们的想法都不错,孩子们对学习的信心也很大。但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与其他学习有冲突便会放弃音乐的学习。因此,教师要全面思考,引导、帮助家长转变教育观念,消除家长对少儿学习的不利影响,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重视家长对少儿教育的积极作用并加以发挥,创造一种有助于少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大 环境,更好地促进校外音乐教育。

  2.创设演奏交流的机会,提高家长的感知能力

  少儿的每一次演奏交流,都是经过精心准备、有感而发的,都有其“美”的一部分。创造美是一种快乐,感受美也是一种快乐,欣赏美更是一种快乐,这种“美”是少儿、教师、家长一起分享的,通过演奏交流,不仅陶冶少儿的心灵,更加净化家长的心灵。教师的音乐教学思想,孩子的成长状况与家长的听觉、视觉得以充分交流,使家长熟悉孩子的演奏风格、舞台形象、表现能力等,从而不会过于主观地评判孩子作业的优与劣。从表4可见,有100%的家长认为创设演奏交流的机会,不仅能提高少儿的演奏技巧和表现音乐的能力,也能提高家长的感知能力。

  3.举办少儿音乐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认知水平

  请音乐教育专家和音乐教师举办 专题讲座,与家长进行交流问答,解决多方面的疑问,对于少儿各个时期的音乐能力与特长,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进行深入浅出的介绍,从理论上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教育水平。

  4.建立少儿个体资料档案,研究其共同性与差异性

  从少儿幼年初学音乐起到长成少年,少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也是认识、记忆、想象、技能、创造力、智慧等成长的过程。如果请家长把少儿各时期的“代表性”表现保存,将各时期的“状态”予以记录,使少儿看到自己成长的足迹,可以增加少儿学习音乐的自信心,也便于教师与家长更深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同时也利于教师进行教育群体的比较,研究其共同性与差异性。

  社会的发展重构新型的代际关系,当今社会 政治、 文化、 经济的发展,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保护与尊重。少儿是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同时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价值。传统的代际关系正发生根本变化,家长的“绝对权威”正在受到挑战。家长不可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附庸,少儿教育的最初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是让他们从家庭走向社会,在未来的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今天,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两代人共同经受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变迁的挑战。知识的存在与传播形式,也已发生巨大的变化。校外音乐教育经历着不断变革、探索的漫长过程,如何发挥家长的作用,共同提高校外音乐教育质量,是我们永恒的探究课题。

浅谈少儿音乐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儿童音乐教育论文

2.浅谈音乐教育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论文

3.关于音乐教育论文

4.音乐教育论文精选范文

5.浅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兴趣问题论文

6.音乐教育论文

7.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148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