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会计理论>

会计毕业论文贴吧例文

秋梅分享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经济全球化不断的在推进之中,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经济的腾飞对于会计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因而会计学在中国的学科中是个热门学科。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会计毕业论文贴吧例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会计毕业论文贴吧例文篇1

  浅议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管理会计的关系

  近几十年来,各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使生态严重失衡。所以在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责任报告中开始突出了对环境问题的研究,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不适用现代企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一些企业开始考虑在会计领域中引入有关环境的理论和实践。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

  美国学者谢尔顿1924年首次提出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在企业社会责任运动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加强对社会责任的管理,不仅有助于企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企业社会责任观点是强调在要求企业“应该做什么”或“不应该做什么”的时候,应该通过经济推断,弄清楚这样的要求可能带来的经济效果或后果。

  二、环境管理会计

  环境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第一次环保革命,一些企业开始有意识地披露与社会责任相关的信息,而环境责任作为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引起会计学界学者的重视,开始进入这一研究领域。与传统的管理会计相比,环境管理会计在新方法上不断创新,体现出了多学科的交叉。环境管理会计在传统的管理会计基础上,在社会责任的发展下逐步推广和完善。

  三、企业社会责任对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

  社会责任会计可以说是环境管理会计的基础,它采用会计的专业方法提供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基础数据,并且其完善的报告模式成为环境管理会计所需的内外部报告的基本选择。

  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社会总成本理论等理论是环境管理会计与社会责任发展的共同的理论基础,支撑着环境管理会计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推动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

  斯坦福研究所在1963年对利益相关者做出了最早定义:“利益相关者是指那些如果没有他们的支持企业组织将不复存在的团体。”而后经过其他学者的创新发展,一套比较成熟完善的利益相关者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形成。根据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企业的存在、发展和壮大的关键在于其是否能够很好地协调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企业应该要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不是单单只把维护股东利益放在首位,企业的发展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工业文明进程进行反思的结果,是人类为了克服一系列环境、经济和社会问题,特别是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广泛的生态破坏,以及它们之间关系失衡所做出的理性选择,有些企业认为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的各项成本,而损害其现实利益,但却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因素与社会责任的相关内容是重叠的,可以说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是相统一的。可以说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实依据。

  (三)社会总成本理论

  社会总成本是产品生产的私人成本和生产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额外成本之和。即企业的生产成本和环境成本之和。社会总成本能直接全面的反映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社会效益。社会总成本中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减少其管理经营行为造成的环境影响或破坏而发生的其他成本。而产生的这些环境成本最终转嫁到利益相关者身上,使社会成本的分担失去了公平。所以,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时必须承担自身的环境责任,所以就要求企业在生产中要注重环境保护,降低环境成本和不必要的支出。而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正是满足了这种需要,通过对环境成本进行管理达到社会总成本最低的标准。社会总成本理论促成了环境管理会计的发展。

  四、环境管理会计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环境管理会计与企业社会责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环境管理会计的产生、发展及在企业中的运用,使得企业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把环境成本从总成本中分离出来,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和占有力。环境管理会计的兴起使得企业也更加注重生产节能型环保产品,符合了消费者甚至国际市场的需要,突破了国际上“绿色堡垒的”限制,使得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上有了一席之地,增强了国际竞争力。所以,实行环境管理会计的企业更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促进企业更好地发展,进而更有能力履行社会责任,获得更好的发展优势。

  五、结束语

  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社会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所以对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开展绿色生产,树立科学发展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环境,降低环境成本。同时采用环境管理会计的方法对环境业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利用环境绩效评估指标对外提供包含环境问题及环境成本的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价,树立更好的企业形象,降低企业的各种风险,为企业的发展获得动力和源泉。

  参考文献:

  [1]雷珺燕.环境管理会计浅探[J].财会通讯,2013年第10期(上)

  [2]江书军.环境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探索[J].商业会计,2011,8

  [3]张秀敏,姚建明.环境管理会计企业实施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2008,3

  [4]田雪峰,王金梁.环境管理会计探析[J].会计之友,2007,11

  [5]陈煦江,杨萍.环境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5,9

  [6]颉茂华,王珉,刘向伟.环境管理会计理论框架体系构建[J].财会通讯2010,1(下)

  会计毕业论文贴吧例文篇2

  浅探建筑工程资金预算

  很多工程项目由于没有做好预算而无法确定项目需要的资金,导致资金中断供应影响资金成本及工程进度,也大大提高了项目自身的成本,甚至导致项目无法正常进展。施工方在承建一个工程项目时,为了能够给项目带来效益,需要知道怎样预算较准确的资金需要量,怎样分配资金,使资金达到充分利用,实现资金的更大效益,既不使资金中断供给,也不会预留过多资金影响其收益,这就需要做好合理的工程预算。文中以下我们进行探讨。

  一、工程预算一般可以分为几个预算期间。

  从工程项目的始建至竣工结束为一个整体预算期间。预算期间的长短根据整个施工周期的长短来确定,整体预算期间需要划分为若干个子预算期间:可以根据施工进度划分,也可以根据日历划分为年度、季度、月度预算,或周、日预算等。划分子预算期间是为了便于进行控制。

  1。按施工进度划分情况。

  1。1在施工准备期间内,主要表现为资金筹集,也有资金的支出,即用来购买所需的各种施工材料、设备及配件、征购或租用土地、临时工程以及支付工资等项目开办费用,同时要准备好各类固定资金。由于资金在这个期间发生频繁且数量大,而且属于预算的开始阶段,所以这个时期的资金预算应认真对待。

  1。2施工生产期间,资金预算的形式相对要单一,但这却是控制的重点。在这一阶段,储备资源例如:劳动力、资金、工程材料等根据施工生产活动的进行,逐步消耗于项目的工程成本中,形成项目实体,固定资金也以各类形式进入工程成本。工程施工阶段应以工序为尺度分解预算期间。预算时需掌握大量相关各类成本资料,计取标准是较大的难点,然后结合以往项目经验,将预算额填入表中。

  1。3工程收尾验收交付阶段。工程项目部分或全部验收合格,并和业主单位办理验收交付手续,同时根据鉴定合同及时收回还欠工程款。

  从业主方取得结算资金后,还会做资金的分配工作,如兑现职工的奖励款、缴纳税金、向项目总部上交资金款等。

  2。按预算的时间长度划分预算期间。首先总预算保证在整个施工时间范围内,然后时间范围以公历制的形式编制年度预算,年度预算要分解为季度预算和月度预算,或至旬预算、周预算和日预算,以期达到控制的实际化和最大的功效。

  项目的资金预算建议实行年度预算,季度预算,月度预算相结合。

  同时列示详细的数据和说明以支持年度、季度、和月度预算目标。在认真分析、反复预算的基础上,精打细算编制资金预算执行方案,并进行层层分解,建立起以年度预算总领全盘、季度预算分步实施,月度预算细化量化的管理格局,从而保证建筑施工中各项活动的可控性。

  二、阻碍项目价值实现的原因,.

  同时,很多项目没有认真进行资金预算,甚至造成项目中止,这不仅对资源造成浪费,而且给投资者及相关利益主体造成了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工程项目预算中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预算和概算相混淆,只有简单的概算,对预算的要求不高也不严;将预算与计划混淆,只有年度的综合计划,而没有根据总体预算分解到月份或季度的预算,不足以实现对预算的有效管理与考核。

  2。预算编制基础薄弱,成本预算没有按照成本动因进行分解,单纯依靠前期的历史数据和主观性的判断;而一些项目的预算下达往往只经过领导层讨论通过后就下达,造成业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难以操作。

  3。预算体系比较僵化,预算缺乏灵活的弹性化的管理。项目应该根据工程进展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的频率应该视预算的执行情况而定,将环境或市场变化的因素纳入到考虑的范围之中来,使确定的目标能够更与实际相切合。

  4。缺乏相应的预算考核制度,造成企业的预算编制与其实际的执行相脱离,重编制、轻执行,使预算失去了其应有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在分析预算执行的情况时,仅将预算执行情况与预算值做简单的比例计算,而没有对预算差异进行更为深入的定量分析,难以确定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从而导致无法把预算执行情况与企业经营状况做紧密联系。

  5。预算脱离了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预算的形成大致雷同。大多是最接近甲方标底的预算,而这是不科学的,使管理者对资金的具体运行以及运行效果的优劣不够清楚。

  三、工程项目预算及其编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成立一个由精通业务的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工程预算人员组成的预算人员编制组,编制时工程技术人员及预算人员要统一认识,做到充分交流,了解全面。快速、准确地编制资金预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依据的完整、无误和齐全。其主要编制依据有:会审后的施工图和说明书;施工定额和补充定额;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施工图预算;施工现场勘察和测量资料;建筑材料手册、预算工作手册,等等。另外,预算的编制必须依据完成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预算,这样才能使预算符合实际,发挥作用,而不能以经验数据作为依据,因为年度不同,项目不同,耗费不同。

  2。在计算工程量之前,必须熟悉并了解定额,熟练地掌握运用工程量计算的知识及规则。熟悉施工图纸,对施工前已经发生的设计变更也应该做到心中有数。预算人员应该经常深入施工现场,了解施工的实际进展情况,避免出现重大的疏漏而引起质量隐患或安全事故。

  3。重视工程量计算,施工图纸的表达、材料用量表及工程量表的计算方法和数量等,需要由预算人员校核后方可使用;预算应该考虑施工期的现场签证因素;预算人员应认真调查市场,选取最能反映市场的定额,并在计算其他的各项费用和利税汇总时,取费标准能够做到从实际出发,进行合理计费。

  4。执行目标控制,分级实施,严格管理的预算原则。采取对工程成本费用指标层层分解、分职负责、细化到月的方式,形成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评析的预算体系。各部门、各责任人员,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自预算的归口管理,预算的编制、执行、分析、控制、调整和考核工作在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下有序地进行。

  5。根据工程的特点、预算定额、取费标准或者国家发布的其他有关的造价指数,并利用各种渠道取得相关信息,用以指导项目的预算。预算因其在职能、经济核算手段、方法、技术和经济信息上的优势,可以为企业塑造成本优势提供支持。在预算过程,要坚持以成本领先为方向,建立项目的成本领先地位,达到提高施工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6。预算须考虑项目实际成本、成本潜力、企业外部的竞争环境,对项目做出投标估价,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投标价值,并做出合适的资金预算方案。并应对成本按成本习性进行划分,对工程成本进行科学的、合理的估价,确定工程的真实成本或成本的变动范围。

  工程项目的施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施工材料及种类繁多、市场价格变化大,施工环节多,参与人员多,人工及工种多,内外部的环境变化多,所以,要做好准确的各种费用预算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能够认真对待预算,各部门间通力协作,认真调研市场情况,总结经验,结合企业自身的管理特点,把各项预算落实到实处,是能够做到符合企业自身实际的预算,同时提升了企业的自身实力。

  参考文献:

  [1]马庭仁,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方法探讨,管理科学,2004。

  [2]符寒峰,周平,实施预算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企业管理,2005。

  [3]王云松,试 论 如 何 提 高 项 目 费 用 控 制 水 平,中 国 工 程 咨 询,2003。

猜你喜欢:

    314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