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会计理论>

会计毕业论文论坛发表

秋梅分享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进以履行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会计毕业论文论坛发表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会计毕业论文论坛发表篇1

  浅析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摘要:会计法中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但一些单位会计监督职能弱化,导致业务内容不实,做假账、违法违纪行为屡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国家、社会及企业各方面的利益,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宏观经济决策。尽管国家采取了许多整顿措施,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只有认真分析造成会计监督弱化的原因,制定出强化会计监督的措施,才能有效遏制会计监督弱化的趋势。本文结合会计实践经验理解会计监督含义和内容,分析会计监督职能弱化的原因,提出一些强化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 特别是在适应ERP 的新环境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关键词:会计监督;内部控制;对策分析。

  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也是我国会计界长期讨论而又一直未能解决好的问题。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要求各单位的经济活动必须在法律制度规定的范围内进行。

  会计监督作为我国经济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障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贯彻执行中发挥重要作用。会计人员作为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者,在参与单位经营管理维护本单位经济利益的同时,承担着保证单位经济活动认真执行法律法规的重要责任。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对法律负责,也是对单位的经济效益负责,对单位负责人负责。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但不能削弱会计监督,而且要加强包括单位内部监督、社会外部监督等多种形式的会计监督。

  一、会计监督内容及监督不力的主要原因。

  1.会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依据各项财经法规和财务制度,通过记录、计算、分析、检查等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使之能够按既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

  会计监督的主体是经过授权的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监督是一种权力约束机制, 会计人员要在单位负责人的授权下,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会计监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会计法规条例制度的规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对象和内容是本单位的经济活动。具体内容包括: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进行监督,以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完整、合法;对各种财产和资金进行监督,以保证财产、资金的安全完整与合理使用;对财务收支进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符合财务制度的规定;对经济合同、经济计划及其他重要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以保证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对成本费用进行监督,以保证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对利润的实现与分配进行监督,以保证按时上交税金和进行利润分配等。

  2.会计监督不力的原因。

  目前一些部门和单位受局部利益或个人利益的驱动,会计工作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会计工作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了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同时也阻碍了国家宏观调控和管理的正常进行。会计监督在理论认识上存在问题,致使会计监督工作开展不力。

  我国会计监督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会计人员是国家财经法规的维护者,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坚持原则,认真执行会计法规制度,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另一方面,会计人员又是本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维护本单位的经济利益,会计人员往往要无条件的服从管理者的意志,会计工作根本无法独立行使其监督职能,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体现在会计监督职能的弱化。会计人员的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会计监督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从目前实际情况分析,会计监督职能发挥不尽人意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会计不具有监督职能,而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不够完善,混淆了司法监督、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等界限,会计代表着多种利益主体,显得无所适从,同时也是企业管理当局以及企业主管当局对会计职能作用认识不够清楚,使得企业会计忙于应付管理当局的要求,失去相对独立性。

  二、会计监督的理论依据与必要性。

  1.会计监督的理论依据。

  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依据是财经法律、法规、规章;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和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或者补充规定;各单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制定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各单位内部的预算、财务计划、经济计划、业务计划等。

  财政经济法律、法规是进行经济工作的规范,是经济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会计监督涉及到各种利益关系,会计人员在实行会计监督过程中,有责任也有义务以财政经济法律、法规为依据,维护国家、社会公众和本单位等各方面的利益。广泛宣传《会计法》、《审计法》、《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法律法规,在进行会计监督同时,对不认真履行会计监督职责,干扰、阻挠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责的行为,要依法予以追究,扭转会计监督弱化的不正常现象,切实强化会计监督职能。

  2.强化会计监督的必要性。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为特征。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成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还是国有独资公司、合伙企业,都必须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要求进行经济活动,规范经营行为,并且依法实施会计监督。由于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所以没有有效的会计监督,会计核算的质量就难以保证, 会计监督如果脱离了会计核算过程,也就难以取得好的效果。会计监督寓于会计核算之中,只有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实行有效、及时、连续的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会计核算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准确、可靠。国家有关部门、社会公众、企业管理当局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才能有效利用并做出合理预测和决策。

  三、加强会计监督职能的对策分析。

  1.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

  制定内部控制制度要针对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需要配置权力和职责,注意责权利之间的平衡,明确决策者的权利和责任,成立辅助决策的专门机构,建立配套的决策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企业法定代表人,既 要保证其经营决策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又要监督其经济行为的效益性和廉洁性。建立一系列主体明确、具有可操作性的决策制约和责任追究制度,在国家法律法规的权限内,充分发挥经营者的才智,做到责权利相结合。

  2.加强素质教育、强化监督职能。

  高素质的会计队伍能充分发挥其会计监督职能。一是要会计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会计行为、会计程序及会计方法规范;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电子计算机系统,实现会计监督科学化,有效监督经济活动及其资金运转的全过程,提高管理效益和监管水平。三是拥有公共权利的部门应当发挥监督的主导作用, 真正做到对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收支;违法、犯罪行为、损失、浪费行为的监督制止,以满足越来越复杂、重要的内控和外控的需要。

  3.完善会计监督理论及立法建设。

  现行会计法关于会计监督的规定比较笼统, 且不能适应变化的经济情况。这与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也有一定的联系。目前理论界从宏观体制改革角度考虑问题较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经济理论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作为只涉及微观经济一个方面的会计监督理论, 如何与变革中的微观经济体制相配合,以指导会计实践,是一个至今都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理论的止步, 必将导致法律规定滞于现实, 不能规范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会计监督的法律规定也应该进一步细化。如明确从事不同会计事务的会计人员的分工,从事监督应遵守的程序,违反会计规定应承担的责任等问题。

  4.企业会计监督要适应ERP 环境的新情况。

  以江西省农村信用社为例, 各业务条线不断推出信息系统的建设,突出以业务流程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业务不断融合。信息化时代又必然导致各单位出现了一系列全新的业务操作流程, 原有的会计控制机制面临着重新设定和优化的迫切需要。ERP 系统各模块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对会计监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ERP 系统环境下,各部门的业务划分为不同的模块, 甚至同一部门的不同业务也可能划分成不同模块。我们主要应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转变:一是要实现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换,拓宽监督责任链条。要建立完善业务流程信息管理责任体系。对分散在各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岗位, 要进一步明细各流程步骤、具体业务处理、监督复核的职责划分,强化不相容岗位对会计信息的有效牵制和事前控制。二是打破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构建适应流程管理需要的运行机制。业务流程上的会计信息相关的岗位, 都应纳入财务部门业务考核,并通过完善会计信息责任追究机制、部门沟通机制、日常协调机制, 突出财务部门对会计信息质量管理与监督的总管职能。

  参考文献:

  [1]陈毓圭。对会计监督的几点看法[J].会计研究,2005-06-15.

  [2]罗平。浅谈会计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M].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8-15.

  [3]段瑞芬,郑美枝,王科唯。论会计监督的挑战及对策[M]. 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30.

  [4]杨彬。会计监督有效性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10-05-15.

  [5]郑孝蕴。强化会计监督的几点设想[J].事业财会, 2011-02-20.

  会计毕业论文论坛发表篇2

  浅谈煤炭企业内部控制的销售与收款环节审计

  【摘 要】本文对煤炭企业内控的销售与收款环节审计进行了论述,重点从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五个方面: 出库手续、操作规范、煤款回收管理、价格管理、发运记录入手分析了煤炭销售环节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审计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煤炭; 销售; 收款; 审计。

  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保障企业经营行为的合规合法及财务报表的真实合法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从业务循环来划分,可分为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与存货循环、工薪循环、固定资产循环、投资循环、筹资循环、货币资金循环等八个方面。而销售是企业经营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商品价值、增加收入、获取利润的唯一途径。作为煤炭企业,其煤炭产品销售涉及资金及商品的频繁进出,极易发生各种问题,应成为企业审计重点关注的环节。审计要结合各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从煤炭销售业务的内部控制、经营流程、操作手续等方面入手,检查和防范企业销售业务及收入问题。

  一、从出库手续着手,调查有无通过账外销煤而私收私支行为。

  账外销售煤炭,主要指企业为截留资金,将收取的煤款账外储存,用于不合理的支出,是典型的违法违纪行为,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必须予以揭露和遏制。随着我国集团公司专业化重组进程的加快,各煤炭销售由集团公司代销和矿自销两部分组成,集团公司代销部分各销售环节都由集团公司统一负责,矿自销部分则由矿负责销售。在矿自销过程中,各矿很容易发生从自身利益出发,采用销售不入账而私设小金库,或者是少收款甚至不收款等“人情煤”的危害企业利益行为。

  煤常见的账外销售方式有:

  1、不开发票。对销售的煤炭采取不开发票。不入账的方式隐瞒收入,把收入所得存入账外小金库,用于不合理支出,在煤炭销售时,由于对不要发票的个体用户不开发票,并且是现金交易,这样在财务账簿上就没有记录。

  2、截留煤款。企业在收到煤款时,特别是现金时,没有缴存企业账户,而是私存小金库账外账,财务账簿上则登记应收账款的增加,挂账数年后作为无法收回的坏账,冲销坏账准备金。这些行为隐蔽特性大,一般只有少数人参与操作,但无论手段如何巧妙,煤炭出库时一些必要程序不可避免,所以运用合适的方法,是可以找到舞弊痕迹的。

  账外售煤的防范措施: 一是要健全与完善煤炭出库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收款、发货、提货、出门证等单据管理制度和相关岗位责任制,以及磅房的司磅、监磅严格分离的制度,使之不能搞账外收支; 二要严厉查处、打击账外销售不入账行为,一经查实,除经济处罚外,对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经办人予以撤职等组织处理,以儆效尤,使其不敢搞账外收支; 三是对于所属单位和部门一些必要、合理的费用支出,明确开支范围、标准和列支渠道,使其不想搞账外收支。

  二、从操作规范着手,调查有无通过内外串通骗取个人好处的行为。

  赊销策略是很多煤炭企业在销售当中都会采取的手段,赊销能够促进煤炭的销售,在市场疲软的时期,扩大营销业务。对于赊销业务,信用管理部门应关注赊销客户的资格审核和操作流程的合规合法,以及营销人员的品质和能力,检查和防止一些“皮包”

  公司无本经营,采用欺骗或者买通营销人员的方法,利用虚假的资质合同,骗取企业超过付款额的煤炭或者提前发出煤炭,然后以欠款为要挟逼迫企业继续赊销煤炭。当企业运用法律等手段时,往往会采用重组、改制等方式逃避债务,或者以经营不善、亏损大等为由,注销原欠款单位而另立门户,或者转移、隐匿资金和资产,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最终使得企业资金无法收回。

  针对这种情况,主要的防范措施有: 一是加大赊销业务的审批流程,确保审批的合法合规性; 二是要继续加强对营销人员的监督与培训,杜绝内外串通情况的发生。当然,更为有效的措施就是少采用赊销策略。对确需赊销的少数直销大户也要有防范措施,比如施行抵押、担保、经办人员终身负责制等严格的赊销制度。

  三、从煤款回收管理着手,调查有无因渎职而不能按时收回款项行为。

  正常的赊销,也会因为相关人员的操纵不慎、疏于管理或者是客户有意拖延拒付而造成款项的无法完全收回。比如销售业务办理时,把关不严,对客户履行合同协议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加上催收不及时或措施不得力,影响企业资金周转,造成损失; 再如由于销售业务办理不及时或手续不完备,与客户账目长期未核对相符,就会给拒付煤款提供接口和理由。

  对于渎职可能对企业造成的损失,主要的防范措施是: 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与能力的培训; 实行应收煤款账龄分析制度,明确赊销业务办理、结算及其清欠人员职责分工。资金结算部门要动态掌握、监控赊欠煤情况,定期出具催款报告; 销售部门按照欠款期限长短,采取适当措施催收,必要时上门核对账目、清收货款; 对超过规定期限仍恶意拖欠不还的,由专门清欠机构采取法律等强制手段进行款项回收。

  四、从价格管理着手,调查有无因泄露调价信息而造成企业的损失行为。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客户对煤炭价格的变化非常敏感,煤炭价格的变化也会直接对企业销售量和销售收入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煤炭产品价格的调整是企业重要的机密之一。价格调整泄露检查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一是查看在市场全面涨价情况下,是否存在因人情关系、或接受客户的好处,维持或推迟部分客户价格变动,使企业蒙受损失; 二是在价格调整前,是否存在故意向亲朋好友和关系户透露消息,使得涨价之前出现大量抢购,而降价前无人问津,影响正常的煤炭销售,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行为;三是有无规避企业有关客户购买数量、信誉、资质等标准,擅自越权提供价格优惠等措施,减少企业收入。

  泄露调价信息的主要防范措施有: 单位在作出煤炭调价决定时,立即对有关销售点进行封单处理; 对参与制定、讨论价格政策或知情人员,要有明确的纪律约束,对越权违规操作或有意泄露消息者,除负责追回有关经济损失外,还应该予以严厉的行政处分。

  五、从发运记录着手,查看有无低估收入从而隐瞒当期收入的行为。

  低估收入主要是通过跨期反映煤炭销售收入实现。期末,经营者将已发出达到收入条件的煤炭( 但未开票) 反映在当期销售收入中,只是销售部门有登记煤炭发出的记录,财务部门未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作销售处理,而是通过舞弊的方式反映在下期的销售收入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通过虚挂往来账来达到低估收入目的,在当期收入实现时,借方反映“银行存款”或“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增加,贷方通过“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反映已经实现的收入; 二是通过账外账、收入不入账方式隐瞒当期收入。在当期收入实现时,经营者把收到的货款存入个人账户,到下期再把存款取出存入公司账户,收入在下期中反映,或者是在没有收到煤款时财务不作处理,只是销售部门作煤炭出库记录。

  对隐瞒销售收入的情况,主要的防范措施是: 一是通过期初、期末的收入进行抽查复核,以判断企业对收入确认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是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核查煤炭的发运情况,及时核查煤炭发出、结存的数量是否和销售部门、财务部门记录的数量一致。

  总之,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是企业防范各种舞弊的最有效措施,审计是检查舞弊的重要手段之一。煤炭销售与收款环节审计关系到煤炭资金安全和资金利用,要从上述五个环节加强审计,从煤炭销售业务的多方面入手,采取措施,严格防范企业销售业务及收入问题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永红。 谈没谈企业销售环节审计[J]。 现代商业。2008( 35)。

  [2]程伟,董和富。 煤炭企业销售环节内控评审初探[J]。 中国内部审计。2005( 03)。

  [3]周显卫,李霞。 对煤炭企业加强内部审计的几点思考[J]。 煤炭经济研究。2006( 03)。

  [4]雷长江。 开滦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研究[D]。 天津大学,2007.

猜你喜欢:

    314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