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会计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论文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以下是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对中职会计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中职会计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全文如下:
有效教学,顾名思义指的是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教学。具体含义为教师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付出最少的时间、精力与物力,获取最优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当今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结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的背景下,我们究竟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来满足市场需求,并实现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的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就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对此论题阐述几点想法和建议,以供各位同仁参考和借鉴。
一、更新教学观念,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往中职会计课堂教学中,教师多是以自身为中心支配着学生的学习活动,学生始终以“被动者”“接受者”的身份接受来自于教师知识的传授和灌输,他们应有的主体地位被弱化,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配角、观众,这种教学模式既不利于学生会计知识水平的拓展,又不利用学生整体思维的培养,所以,我们应对这种带有传统教育意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完善。所以,作为一名中职会计教师,我们也应及时地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自己则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指挥者,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比如,在学习《信用的主要形式》这节内容时,我们就可依据本节内容中所包含的六小节,如,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民间信用,将班里学生分为六大组,每一组对应一个主题内容,然后对所对应的信用形式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和探索,如,含义、性质、特点、作用等。搜集完毕后,每一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总结性陈述。这样,我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对所学内容进行研究和探索,一方面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另一方面使学生对信用的六种形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为实现中职会计的有效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于普通学生的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易涣散,再加上《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材中所涉及的都是较为枯燥、乏味的理论性知识,若是我们依旧采用以往“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中职学生难免会觉得乏味无趣,进而注意力不集中,开始走神、开小差。所以,我们应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使中职会计课堂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学习《利息与利息率》这节内容时,若是我们直接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解有关利息与利息率的知识点,对于学习基础差、底子薄的中职学生来说,很难在短时间内立即理解和领悟,也无法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时,我们就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到当地银行中,去对这些知识进行实地调查,这样,我们就为学生创设了一种体验式教学情境,既为原本枯燥呆板的中职会计课堂增添了一丝生机和活力,又使学生对利息的本质、利息率及其种类、决定和影响利率的因素以及利率的作用等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领悟,为中职会计的有效教学提供了有效保障。
三、进行恰当的课堂提问,增强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疑问是促使学生展开一切学习行为活动的源头和动力。有了疑问,学生通过及时分析和解决,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所以,在中职会计教学课堂上,我们可在恰当时机向学生提出合理、有效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对我们所讲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提问,也增强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互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强烈的探索动机。
比如,在学习《通货膨胀》这节内容时,我们就可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你觉得物价上涨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2)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调动着物价,你觉得这样说对吗?
(3)在物价飞涨时,人们会说“投资不如投机”“存钱不如存货”“生产不如囤积”,你对这些说法有什么认识?
然后,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和讨论。这样,我通过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课堂提问,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另一方面使学生对通货膨胀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中职会计有效教学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
总之,作为一名中职会计教师,我们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会计专业教学,使中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既掌握专业的会计技术知识,又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以确保中职会计有效教学工作顺利展开,并得到真正落实和实现。当然,我也深知实现中职会计有效教学并非朝夕之功,我们需要为此付出艰辛的努力和探索,我也愿意和广大同仁一起,为我国的中职会计教育事业尽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