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会计审计论文>审计>

政府审计分析论文

斯娃分享

  政府审计是一种监督机制,其起源于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并随其发展而发展。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府审计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政府审计分析论文篇一

  《 政府投资开发项目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

  政府投资开发项目是社会现代化建设项目的重要内容,是更好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方针进程的必经之路,建设现代化奔小康政府必然会要建设这些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的项目来支持经济及稳步增长以及综合国力上升的主要因素。然而这些项目进行中并不是如想象般有条不紊的进行的,在项目预算上可能会出现计算失误的现象。这就需要具有充分经验的高级审计人员来把关,用自身素质和良好的工作能力来对项目建设中经济建设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把好关,以客观的实事求是精神,及时敏锐的发现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面对一些受外界因素影响的可能性要充分考虑进去,跳出自己的身份看问题,会更加明朗,并加以预测自我管理和风险估量。

  一、审计过程中内部风险形成的原因和环节

  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定义为:会计报表中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而审计风险又由两方面主要风险构成: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公允可以接受,但是实际上会计报表却存在重大错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审计人员认为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不能接受,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

  1.审计风险形成的外部原因

  经济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市场经济成份的多元化,被审单位行为的不稳定性,如企业改组、兼并、重组等,使审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难以全面地反映和评价,获得正确结论的难度加大,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

  社会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但审计人员不能觉察所造成的风险,即为此种风险。即使审计人员确认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或在关键环节上失控,其提出的修正建议是否能够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会形成一种修正风险。

  法律环境的影响。法律是审计工作的依据,如果法律体系不完备或不衔接,审计人员就会失去统一标准,增加风险机会。近年来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中,因种种原因而引发的诉讼事件不断出现,审计准则中从业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和“适当的职业关注”已成为法律界关注的焦点。今后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法律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审计工作人员面临的风险将日趋增大。

  2.审计风险形成的内部原因

  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不高。审计工作是一种专业性和技术性系统性很强的职业,因此对人的要求就相应较高。如果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不够强,职业道德水平较差,那么审计质量也会受到一些影响,则就会造成很大的工作失误,而形成审计风险。

  被审计对象的复杂化。现代市场经济的日益复杂,企业为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谋求发展,所进行的交易也就日趋复杂化,这就使得会计核算中记录不恰当业务的可能性就随之增大了,从而审计风险,审计结论与实际情况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薄弱。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存在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当前,我国有许多的被审计单位没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整理度,从而影响对其经济活动记录的会计报表真实性、合法性,进而加大了审计风险。

  3.审计风险存在的主要环节

  签订审计约定书环节的风险。签订审计约定书,是委托人与被委托机构之间明确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过程,约定书一旦确定,就对双方均具有约束力。一般情况下,除老客户外,会计师事务所对被审计单位

  内部财务制度和内控系统是否健全和有效并不了解,而这些方面的状况又恰恰是 审计机构和注册 会计师能否得出客观、真实审计结论, 发表客观、真实审计意见的基础。

  签订约定书环节是产生审计风险的源头。审计抽样的风险。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正确运用审计抽样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也能保证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因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而每一 经济事项在财务会计上的反映真实与否,又关系到企业财务报表的客观性、合法性和真实性,这就有一个“公允”的问题。要达到公允的程度并不容易,误差必须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这就要求抽样要有可靠性,组成适量、有效的样本,以尽可能提高样本对总体的反映程度。

  审计取证环节的风险。审计证据是形成和支持审计意见的基础。错误、失真的审计证据必然得出错误的审计结论,不全面、不充足的审计证据必然会得出片面、不可靠的审计结论。

  二、审计风险的防范

  1.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

  审计风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计人员个人素质的高低,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强化风险意识,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并树立严谨踏实的 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优化审计方法

  在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保证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其它的方法。如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仔细观察和阅读,来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揭示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和有效,适用于各种书面资料的检查。它是最基本的技术方法之一,但审阅法不是一种独立的审计方法,运用审阅法常常只是提供审计线索,为了更好地收集审计证据,需要将审阅法 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起来使用。

  3.加强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

  由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一定的缺点,所以被审计单位应从加强经济业务 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激励制度相结合、建立和改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其经济活动经济资料合法性和合理性。

  4.要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制度

  法律法规和法律准则是审计人员判断是非的准则,随着经济的不断 发展, 社会 环境的日趋变迁,随时都会出现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对我国现行的有关审计的法规进行完善。

  政府审计分析论文篇二

  《 浅议如何规避政府投资审计风险 》

  前言:

  近年来,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审计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规范政府投资秩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工程建设质量,预防政府投资领域腐败等方面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政府投资的逐年增多,投资方式的多样化,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不断涌现,给政府投资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为此,有必要对新时期如何深化政府投资审计进行一些探索与思考,从而规避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一、政府投资审计面临的风险

  (一)人员少、任务重、审计手段落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的落实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基本建设资金支出在政府财政性资金运用中所占的比例日益增大,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关注度日益增强,政府投资审计也日渐成为审计部门的一项重点工作。首先,由于各地政府投资审计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审计机关面临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情况,审计工作量与人员配备不协调。为按时完成任务,审计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快马加鞭,而所谓欲速则不达,过于失调的人员配备比例将难以保证政府投资审计的质量。其次,政府投资审计涉及的审计事项复杂,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从事政府投资审计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技能,需要同企、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一样有相应的执业资格水平,但是审计机关目前具备工程、计算机、法律知识的人员相对较少,大量缺乏此类具有专业素质的优秀人才。再次,审计手段落后,仍以传统的手工审计为主,传统的看图纸、拖皮尺、手工计算工程量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投资审计工作的需要, 且计算机辅助审计与计算机应用环境较好的财政、金融审计相比,也处于滞后状态。

  (二)跟踪审计力度不够,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目前投资审计大多是事后审计,只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结算和财务收支事后监督,缺乏必要的事前预防和事中监控。建设方、施工方和设计方往往通过签证单、工程变更等形式,在基础超挖、土石方等隐蔽工程方面增加大量的工程量,在使用建筑材料上提高标准,从而在政府投资工程上获取更多利润。由于建设项目具有周期长、投资额大、控制环节多等特点,建设过程中的决策、规划、设计、采购、招标、施工、监理等任一管理环节出现漏洞,都可能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浪费。审计机关只局限于完工后的工程决算审计不能全面有效地起到监督作用,使审计目标得不到落实,政府投资效益不能发挥。

  (三)盲目签证,表述不清、正确性难以确定。以往政府投资审计是以事后为主的审计,事后审计对象往往是即以成事实的建设项目,决算审核时工程量的计算依据又主要是竣工图和现场监理签证,而负责竣工决算审核的政府投资审计工作人员在工程施工时很少亲临现场,很难进行事先的预防和控制,反馈的信息也严重滞后。由于信息失真可能会导致审计结论失偏,不仅影响了审计有效性目标的实现,本身还面临着巨大的审计风险,从而使得审计的价值不能完全体现。尤其是隐蔽工程部分,偷工减料的现象有了可能,行使了便利。设计变更不规范,很多设计变更是事后签证。有的建设单位不重视设计变更,不办理审计变更的审批手续,没有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书,没有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和投资增减的记录,这就为审计工作造成极大的不便,难以确定实际费用的支出。因此,工程审计迫切需要能够提供一种动态控制和及时纠偏的改进服务,跟踪审计在这种需求下应运而生,并在近年来成为审计机关为政府决策和建设管理提供独特服务。跟踪审计要以其“全程监控”的特质和优势将审计监督贯穿于从项目决策、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直至竣工投产的全过程,避免了事后监督无法挽回的工程损失和审计工作的被动局面。

  (四)合同签订及工程量计算不规范,消耗量标准随意提高。投资工程项目审计的主体是工程建设项目单位,审计基础是招投标文件和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所签订的合同,由于建设业主单位负责工程项目的部门或个人在业务上参差不齐,在签订合同时对项目建设的工程量、定额、材料价格、工程变更及增加的零散项目和市场价格调整等相关约定不清,在合同签订时把关不严,在实施过程中签证不规范,一定程度上给审计工作增加了难度。审计时若审减了造价,施工单位以签订的合同为理由不接受审计结果,在审计签证时不予签字,若按合同结算明显存在国家资金和国有资产流失,其结果是导致审计结论难以裁定。同时,审计的主体虽然是建设单位,但审计的主要资料提供者则是施工单位,而大部分施工承包商不是国有企业,法定上不是审计对象,加之部分施工企业素质不高,所以审计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限。又由于审计结果与其利益密切相关,而相关法律法规对其没有什么约束,因此给政府投资审计带来一定困难,不但影响审计工作效率,而且影响审计效

  果。另外,送审的工程项目经常不按国家统一规 定的计算规则和竣工图尺寸计算。工程量少扣及重叠交叉多算的现象频繁出现,由此造成竣工结算工程量增加而达到虚报工程价款的目的。部分施工方故意不执行规定的或 合同约定的单价,随意高套。经常出现规定应扣减的项目少扣或不扣,而规定不允许增加的项目又尽量增加。有些工程中主材型号、材质在设计中不明确,除去规定的材料价格外,还有大部分采用的市场价,市场价和信息价一般都有一定的浮动,甚至有一些材料价格是本地信息价上找不到,这也给工程结算的高套提供了可能。

  二、规避政府投资 审计风险的措施和方法

  要做好政府投资审计 工作,首先要把握审计的重点,完善相应法律法规,引进政府投资审计所需的工程技术人才,尤其是既要懂工程技术人才、又要懂财务 经济人才,最好是复合型人才。其次在不断提高现有投资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对其进行 职业道德培养,使审计人员坚守 政治信念,严格遵守审计人员“八不准”廉洁从审;要加强竣工结算的审核力度,规避政府投资审计风险。

  (一)明确责任,确保重点。按照审计署、省、市审计厅关于政府投资项目必审的要求和市场经济的特点,借鉴周边市、县的做法,积极改进审计方式,在确保国家审计机关保留对政府投资项目的绝对审计权的基础上,明确建设单位、施工企业等政府投资工程建设各方的义务和责任,并以法规形式予以约定。根据审计力量配备,政府投资审计重点把握两点:一是确保对政府重点工程、重要投资和领导交办的项目直接审计;二是对其它政府投资项目公开招聘有资质的 社会中介机构进行审计。督促中介机构严格按照 规定的程序、方案、要求进行审计,并要求其向被审计单位出具审计 报告的同时向审计机关提交报告。

有关政府审计分析论文推荐:

1.浅谈政府投资审计论文

2.浅谈审计本科研究论文

3.国家审计论文

4.我国政府审计体制改革论文

5.审计研究论文范文

6.浅谈审计相关论文

7.浅谈审计相关毕业论文

    1684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