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公共危机论文发表

秋梅分享

  公共危机是指那些对社会公众和社会系统产生严重威胁的危机,影响范围广大。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共危机论文发表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危机论文发表篇1

  浅谈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责任

  摘 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可能面临意外的变数。意外是对常态的否定,意外是对事物的发展进入非常时期。这个时期也就是我们对专业意义上讲的危机时期。公共危机不仅造成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也引起环境的恶化,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

  所以,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公共事物的服务者、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公共事务的行使者,必须对公共危机进行预防,完善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加强应急宣传教育、培训与演练,做好公共危机结束后的恢复重建工作,以最大限度的控制和降低公共危机带来的伤害。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 公共危机管理 政府责任

  公共危机是在社会运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造成的,可能危及公共安全和正常秩序的危机事件。其指向对象是特定区域的所有公民,每个人都是危机侵害的对象,公共危机往往威胁所有公民的人身安全,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加剧破坏性。

  政府是公共危机管理的主角,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采取危机干预措施,并根据事态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应对措施,并根据事态的变化而及时调整应对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公共危机带来的损害,既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政府法制建设的检验。

  一、公共危机与公共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

  危机是对个人、群体或者组织以外的生存秩序、发展进程等由于某种原因,通常是突发事件的出现,而受到破坏,严重威胁正常的生存与发展的状态。

  公共危机又叫突发公共事件,就是在社会进行过程中,由于自然灾害、社会运行机制失灵而引发的,并对的大众的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致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我国南方严重冰雪灾害、华为7000人“辞职门”事件、金融危机、甲型H1N1型流感等都是公共危机。

  (二)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就是政府及其他公共组织建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防范、化解突发公共事件,恢复社会秩序,保障人民正常生=生产和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公共危机管理是通过建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制来防范和化解危机的公共危机管理是通过建立必要的危机应对机制来防范和化解危机的。常规的公共管理机制不足以处理突发的、不确定的、易变的、破坏性强的突发公共事件,需要通过特殊的机制,采取特殊的应对手段,就需要未雨绸缪,做好防范工作,把可能的突发公共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责任

  (一)完善公共危机应急预案体系

  目前中国的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重大自然灾害和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因此,中国加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体系势在必行。

  (二)构建权责分明的组织体系

  再好的预案,一旦无高效统一的组织和训练的执行队伍去应对,那么各种应急预案将会成为一纸空文。这样的组织体系有利于公共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做出应对措施,采取应对措施。

  (三)改革和完善运行模式

  政府整合现有资源将突发性公共事件控制在可预见范围内,努力将其不良影响降低至最小,保长社会各阶层的安全权益,特别是底层安全权益,进而不断提升政府效率,保障个体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全。包括监测预测与信息报告、先期处置、预案启动和预警发布‘指挥协调、扩大应急、应急结束、善后处理、调查评估、信息发布等方面,具体如下:

  (四)实施安全有效的应急保障

  各部门瑶按照分工和总体应急预案做好语法公共事件的应急保障工作。具体分工如下:

  1.队伍保障

  公安、消防、医疗卫生、地震救援、海上搜救、矿山救护、森林消防、防洪抢救、核与辐射、环境监测、危险化学事故救援、铁路事故、民航事故、基础信息网络和重要信息系统事故处置,以及水、电、油、气等工程抢险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专业队伍和骨干力量。一旦发生特大、特殊灾害及其危险,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部队按照有关规定参与和支援抢险救灾工作,是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骨干力量和突击力量。

  2.通讯保障

  在整合各救灾通信网的基础上,建立跨部门、多手段、多路由,有限和无线相结合,基础电信网络与机动通信系统相配套,微波和通信相结合的反应速度、灵活机动、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系统。为确保紧急指挥通信系统的通畅,必要时间在依托公网的同时建立紧急处置专用通信网络。

  3.公共设施

  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别负责煤、电、油、气、水的供给,以及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等有害物质的监测和处理。

  4.交通运输保障

  灾害所在地的交通局和海事局负责处理应急交通保障,为灾害事故紧急处理工作提供快速、高效、畅通的道路措施、设备工具、运行秩序等交通保障条件:要及时对现场和相关通信实行交通管制,根据需要和可能组织开设应急救援“绿色通道”,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要依法建立紧急情况社会交通运输的征用程序,确保抢险救灾物资、器材和人员的紧急输送,满足紧急处置工作需要。

  5.基本生活保障

  要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灾区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

  6.医疗卫生保障

  医疗救助的目的是尽最大可能减少伤亡、预防和控制疾病地扩大和传播。及时为受灾地区提供药品、器械等卫生和专业医疗设备;红十字会等群众性救援组织和队伍应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7.物资能源保障

  要建立健全应急物资监测网络、预警体系和应急物资能源的生产、储备、调拨及供应系统,完善应急工作程序,确保应急所需物资能源的及时供应,并加强监督管理,及时予以补充和更新。必要时,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动员和征用社会物资和能源。

  (五)政府对公共危机的监测管理

  公共危机管理的监督管理和提高离不开政府,依靠政府强有力的支撑才可以完成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且具有国家强制力的部分活动。

  1.宣传教育和人员培训

  宣传、教育、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有关部门要通过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网络等,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预案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地忧患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呵自救、互救能力。

  加强突发事件公共事件应急处置人才地教育培训工作,把应急管理知识作为各级领导、公务人员培训地重要教学内容,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再各类学校开展突发公共事件预防和应急救助等方面的教育,积极培养和引进危机管理人才。

  2.预案演练

  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工作实际,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预案进行演练。要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3.责任与奖惩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责任追究制。对参加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并作出突出贡献地先进集体和个人瑶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迟报、谎报、瞒报呵漏报突发事件重要情况或者应急管理工作种有其他失职、渎职行为地,依法对有关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够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提高我国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都几点建议

  (一)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地原则

  一是以人为本。一切以公众利益为重,勇于承担责任,对公众负责,保障公众的知情权,不回避问题和错误,争取公众的理解与支持;二是主动及时。恪守信息传播地时效性,抢抓先机,快速反应,果决行动,及时与媒体和公众沟通,向公众说明进展情况,使危机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争取公众的信任和尊重;三是科学公关。讲究方法,讲究科学。一要口径统一,二瑶部署高效,三要信息持续,四要把握分寸。

  (二)提高公共管理能力的对策

  1 加强危机训练与危急知识地普及,提高公共地危机意识。

  从应急管理的角度出发,把应急法律、法规、安全规划、安全管理措施、安全技术标准等一系列制度呵应急救援方案以及自救、互救方法等内容向管理者、员工以及居民做广泛地宣传、传播与教导。当危机来临时,人民便不会毫无准备、手足无措、陷入恐慌,给政府处理危机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困难。

  2 培养健康的人文社会环境,加速能力社会干预体系

  危机不仅仅石堆一个政府管理制度和应变能力的考验,更是对一个民族精神和国民心理承受力的考验。面对突如其来的地灾难,一个民族能否精诚团结,以健康、积极、乐观地态度应对危机,石一个民族特性的具体表现。危机地预防管理不仅包括制度的预防,还包括人民精神健康和心理地预防。

  3 做好善后沟通工作,提升政府形象。

  危机地结束并不代表危机处理地结束。当人民度过危机之后,政府还应做好危机后地沟通工作,向规民承诺今后的措施,表达政府地诚意,恢复国民对政府地信心,重新提升政府的形象。

  四、结论

  政府无论从维护社会安定,使人民安居乐业,还是从增强政府合法性、维护政府形象出发,都必须重视呵防范突发事件,积极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地应急管理系统。政府必须建立一整套应对突发事件地缓解、准备、反应及恢复机制和运行体系。

  参考文献:

  【1】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王成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2】朱力。社会问题概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3】闫耀军,论社会预警的概念[J]天津社会科学,2002

  【4】曾志,突发性公共危机的政府综合管理[J]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探求2008.5

  【5】张成福,党秀云,公共管理硕士系列教材―公共管理学(修订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公共危机论文发表篇2

  浅析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

  摘要 我国公共危机频发,政府已无力应对,危机治理结构亟待转变,社会组织被逐步纳入危机管理中来。社会组织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服务于公众,扎根于社会需求,与政府并存,我国社会组织作为政府的重要补充,在处理各类公共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公共危机 危机治理 危机管理

  一、公共危机与社会组织

  (一)危机与公共危机

  1.危机。

  美国学者罗森豪尔特认为,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作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是每个国家,每个组织都会遇到的严重问题,它不仅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环境形成较大的威胁,造成巨大的损失,而且,还会给人的情感造成巨大影响。

  危机的种类繁多,覆盖范围极广,按照不同的维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人们在应对和处理危机时,首先必须了解危机产生的原因,以便对症下药。根据危机成因的不同,危机可以分为:(1)自然危机,包括地震、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2)人为危机,包括人为故意或非故意造成的社会危机;(3)综合原因造成的危机,造成危机的诱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2.公共危机。

  公共危机与一般危机相对应,它是指那些对社会公众和社会系统产生严重威胁的危机,影响范围广大。现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经济的全球化,我国公共危机呈现出多元性、高频率、全球性的新特点,使我国应对公共危机面临前所未有的新境况。

  (二)公共危机管理

  1.公共危机管理定义。

  公共危机管理指的是为了避免或减少危机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危机预防、事件预防、事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管理行为,提高对危机发生的预见能力、危机发生后的救治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2.中国公共危机管理现状。

  中国公共危机管理主要是以政府为主导,重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轻全民危机教育和危机意识培养的倾向,危机预防机制、预警机制落后。且危机发生后,过度依赖政府的快速反应,利用社会组织的力量进行危机管理仍存在很大的不足。

  (三)社会组织

  1.社会组织定义。

  社会组织,在我国又被称为民间组织,它是指“由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为满足社会需要或部分社会成员需要而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包括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公益性、民间性、非营利性、志愿性、自治性是社会组织的基本特点,这与公共危机的社会性和公共性的基础特征不谋而合。

  2.中国社会组织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荐,国家权利有意识地、持续地从社会回缩,也由于人们公民意识的逐渐成长,我国社会组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的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社会组织数量剧增,性质和质量也有了很大改观。我国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织体系。

  社会组织已成为国家和市场之外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部门。根据民政部最新公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等级注册的社会组织总数达44.0168万个,而实际存在的社会组织数量,要远远多于政府主管部门正式登记在册的数量。

  随着社会组织的发展,其种类更加齐全,业务范围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环保、公益、慈善事业等社会生活,而且还在进一步拓展新的领域,结构逐渐优化。它从功能作用可分为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权益保

  障和政策倡导领域的社会组织、工商行业和市场经济领域的社会组织、政治参与和治理领域的社会组织、一般社会领域的社会组织5类。而能够参与到危机管理中的主要集中于公益慈善和社会服务领域的社会组织,其他类型社会组织参与性相对较少。

  二、社会组织参与危机管理

  (一)社会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各地自然灾害频发,各种矿难、井喷等突发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大。在面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时候,政府虽然起着主导作用,在调配人、财、物等资源方面拥有绝对的优势,但是政府在实效性、灵活性、专业技术性上受到很大的考验。且我国政府在危机预防方面缺少管理,我国对危机的管理主要集中于危机预测和危机处理。

  应对公共危机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的社会公共工程,除了危机预测和危机处理,还应包括危机预防。就危机预防而言,社会组织立足于社会,其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在危机预防方面能为群众提供服务。另其在危机处理中更能够有效的担起了政府与社会、社会与民众的桥梁作用,在政府危机管理不能触及的社会角落发挥作用,是政府在危机管理中的有效补充。

  (二)社会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现状

  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起步晚,缺乏相关专业性人才,覆盖面小,影响力不足,缺乏参与我国危机管理合法的身份,缺乏自主性和民众基础,缺少危机处理知识和危机意识,参与社会危机管理的范围比较小,如危机预防方面就少有参与,而危机发生后社会组织的参与主要集中在自然危机领域,其他危机较少能看到社会组织的身影。而且社会组织参与途径少,方式单一,大多都是筹集资金、捐款捐物,参与一线救援工作的较少。而社会组织募集款物的使用也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三)社会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现状原因分析

  1.社会组织本身。

  (1)法律方面,我国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律管理结构不健全,涵盖面不够,操作性不强,且相关条款彼此缺乏衔接与协调,使我国社会组织发展存在无法可依,先天性不足问题。

  (2)社会组织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社会组织自身必须拥有完善的治理结构、规章制度和民主机制,才能实现其公益目标和价值,然而我国社会组织起步晚,发展水平低,其内部的各项自律机制仍处于完善状态。在很多社会组织内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民主决策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管流于形式的问题。

  (3)社会组织群众基础薄弱,社会组织发展现更多地依赖政府的培育和打造,通过群众来培育和组建社会组织的意愿和动力不足,与社会大众缺乏沟通和互动。

  (3)专业性较强的社会组织鲜有发展,例如化工、采矿等领域的社会组织发展欠缺,导致公共危机应对中缺乏参与一线救援工作的社会组织。

  (4)社会组织本身缺少危机意识和危机预防知识,无法参与到危机预防的活动中来。

  2.其他。

  (1)危机管理法律不健全,社会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缺乏法律保障;

  (2)危机管理制度不健全,危机预警系统不完善,社会动员机制落后,危机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我国政府结构决定了我国政府信息渠道传播的单一,危机信息上下不对称,信息透明度低,不利于社会组织快速的加入到危机管理的队伍中来。

  三、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建议

  加强社会组织参与到危机管理中来,既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也要加强社会组织本身的发展:

  1.政府要重视我国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是完善我国成立社会组织的法律保障,放宽成立社会组织条件,特别是专业性强的社会组织设立的条件,鼓励社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二是政府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和技术支持,加强对社会组织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培养。

  2.社会组织本身的发展

  一是要切实立足于群众,树立服务大众的意识,增加群众土壤,以便在危机管理中更好的充当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二是要为自身的发展不断地打造专业化人才队伍,以便为社会大众提供多样化的需求服务,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群众基础。

  3.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为辅,对全民进行危机教育,补充危机预防和危机处理相关知识,培养全民危机意识。

  一方面政府将危机预防纳入危机管理机制中去,建立相应的危机预防机制;二是社会组织建设关于危机预防与处理的个性化服务项目,政府投入经费购买,这样既可以达到发展社会组织的目的,又可以培养全民的危机意识和危机预防知识。

  4.健全危机管理相关法律,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法制环境,给社会组织参与危机管理一个合法的身份,同时对社会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的行为加以规范,明确社会组织的在危机管理中的权利义务。

  5.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系统,政府通过该系统与社会组织共同构建储存应急资源,优化危机中的资源和决策程序,同时对危机应对中的网络信息管理加强立法,规范危机应对中的法律环境,保障公共危机爆发时相对稳定和谐的网络环境。

  6.加强对社会组织募集和使用社会资源相关法律的建设,让社会组织募集和使用社会资源有法可依,增加其募集社会资源的公信力,对违反法律规定募资和使用社会资源的加以惩处,杜绝非法募集社会资源,规范社会资源使用途径。

  注释:

  [1]王广福.基于多中心理论的公共危机治理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9月.

  [2]李占乐.我国社会组织管理政策存在的缺陷分析.社会工作(学术版).2011(7).

  [3]于轶群.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4月.

  参考文献:

  [1]张翔.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构建.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3月.

  [2]于伟,李天博.我国社会公益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可行性研究.科教导刊.2011(10).

  [3]朱欢,余冲.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危机管理现状.企业导报.2011(4)

  [4]宋佳蔓.我国政府危机管理面临的新境况及其对策分析.长春大学学报.第21卷.第9期.

  [5]焦荣.公共危机的法律制度研究,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10月.

    29398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