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图书馆管理>

关于公共图书馆论文

秋梅分享

  公共图书馆是各类型图书馆中最为重要的一种类型,是民主社会保障公民平等地获取知识和信息的社会机构。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公共图书馆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公共图书馆论文篇1

  浅论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公共图书馆内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这使得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方式、资源结构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需要有较强的人力资源保障。公共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主体是人,人员素质决定着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本文就此探讨了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要求,分析了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合理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

  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规划、管理、控制公共图书馆的人力资源。图书馆承担着信息集散、知识传播的作用,能够促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不断提升。在新时期的影响下,图书馆事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图书馆工作人员是文献信息的导航者、传播者,现代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更强调对人的尊重和人的个性差异。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开发状况能够决定图书馆的未来发展方向。

  一、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要求

  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和传统人事管理是两种不同的理念。人事管理隶属于企业的行政工作,工作理念是依据工作需要,经人事组织开展调配,更侧重于对人员的管理。其对人的选择方式是单向型的,员工则是被动服从。而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统筹配置稀缺资源,讲究用人。在聘用制实施后,公共图书馆开始实现双向选择。员工和管理员选择的权利是相同的。运作时人力资源管理虽和人事组织部门有联系,但并非是组织调动分配的形式。

  人力资源管理将图书馆员意识引向社会进步方向,发挥图书馆员主观能动性。以科学方法恰当配合“人”与“事”,发挥出人力资源最大使用价值。培训开发人力资源有计划,增进图书馆竞争力和创造力。树立一种管理新理念,承认和尊重人力资源价值。人才流动和岗位需要相适应,个人成就和事业发展保持一致。

  二、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图书情报工作的发展,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有了新的要求和任务。我国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更注重内部业务的完善,管理方式自成一体,与市场竞争存在一定距离。现有的图书馆知识结构、人才培养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配置方面不如意,专业结构失调、职称结构不合理。

  1.人力资源管理观念不强

  图书馆属于公共事业单位,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严重。近年来,我国少数图书馆管理引入了激励机制、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但人员配置和机构配置方面,还是有很明显的政府化。人事管理方面采取人员不流动的管理模式。图书馆管理人员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持消极和怀疑的态度。一些管理人员认为图书馆的发展要依靠政府财政支出,并没有意识到图书馆员队伍的能力不足。多数图书馆员缺乏敬业精神,工作不努力,工作主动性被压制。

  2.缺乏合理的管理措施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多数公共图书馆未设置人事自主权。某些公共图书馆只是设置了考勤制度,馆员考核只是走走场。用人机制和人才培训机制严重缺乏,馆内的岗位配置并不合理,馆员只注重经费投入,并不注重人力投入。多数公共图书馆未构建员工绩效评价,实施的岗位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制变为简单的考勤管理。现行管理体制规定,馆员收入以职称评定。无论馆员的工作强度有多大,利益分配也依旧站在职称的角度。这就使得多数馆员缺乏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缺乏专用经费

  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大多数的公共图书馆经费中,只涉及图书室设备、电子出版物、图书期刊的预算,并没有人力资源专用经费。图书馆也没有对新来的馆员做好培训,只是在购买数据库和新系统时,才会临时培训工作人员。此举随意性很大,而且具有针对性。据了解,在一线工作的图书馆员,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参加每年的业务培训。而区县的图书馆员,更没有培训的经费和机会。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公共图书馆工作还没有把人员培训放在日程内。该做法会损害图书工作人员利益,也会损害读者服务质量和图书馆形象。

  4.服务方式过于单一

  我国大多数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在新时期的影响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职能需进行改变,正确把握创新发展和传承文明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网络技术和数字化技术。许多网络技术被应用在图书馆之内,馆员的自身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公共图书馆的作用不仅仅是借书还书,馆员还负责图书馆书籍资料的看护工作。部分高学历的馆员从事着简单的服务工作,工作内容单一。这种低层次服务,很难挖掘和开发图书馆员的能力。

  三、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1.构建人才培育机制

  公共图书馆应支持和鼓励馆员参与进修学习,馆员参加图书馆专业的自考、读硕等教育,以系统性教学来提升馆员的技术知识水平。新进馆员需加强实践学习。图书馆情报学属于系统性很强的学科,可安排新进馆员到各部门参与实践,在岗位的实践经历能够让新进馆员系统完整的认识图书馆业务,全面了解图书馆业务知识。同时,开展各类的培训和专题讲座,诚邀图书馆行业专家。定期对馆员传授计算机、网络、英语等方面的知识内容。根据不同部门业务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提升馆员业务水平。

  2.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现代管理理念侧重“以人为本”,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需更新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者以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根据人的能力、特长、兴趣、心理,安排最为合适的工作。工作中需考虑到高学历馆员的成长和工作价值。学会尊重人才、保护人才和留住人才,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和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适应新格局、新形势的需要。根据图书馆具体状况,有组织、有计划的配置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让调整之后的公共图书馆满足社会需求。同时,注意调整图书馆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职称结构的各部分比例。   3.严格控制招聘选拔过程

  公共图书馆需构建一个发展事业的招聘选拔机制,加强与政府部门沟通的力度,向引进优秀人才方向进行倾斜。公共图书馆的计算机应用、英语、农业等行业,都需要大量的高精专人才。招聘馆员工作做到全面、细致,制定一些定性考核软指标,选择高素质、高技术水平的馆员。公共图书馆要制定合理、可行的规章制度。图书馆领导充分考虑本馆情况,结合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出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执行用人制度、用工制度、领导制度和分配制度方面,要坚持公正、公平。

  4.规范馆员的绩效考评

  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离不开绩效考评,绩效考评是图书馆激励机制的一部分。图书馆公正评估和鉴定馆员绩效,才能调动馆员积极性,实现总体目标。馆员绩效内容包括工作质量、数量、社会影响等。绩效考评是针对馆员工作范围,应用多种科学方法,考核和评价馆员工作效果。图书馆若要有效考核馆员绩效工作,不仅要掌握各阶段情况,还要提供整体性、决定性的人力资源管理考评资料。这些考评资料有专业能力、工作业绩、职业道德、 专业能工作态度等。图书馆以绩效考评的方式对馆员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绩效考评。既肯定了馆员工作成绩,也让馆员体验到了工作中的快乐,激发了馆员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

  5.完善岗位的激励机制

  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要制定严格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根据任期制度、业绩奖罚制度、晋升制度和津贴制度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公共图书馆构建激励机制是为了增强馆员的成就感、自尊感和责任感,使其遵守公共图书馆的行为规范和业绩规定。

  目前,我国多数公共图书馆采取人才流动和岗位竞聘的制度,择优录用、任用人才,对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制定岗位责任制时,按照实际需要来设置部门岗位,馆员取酬多少根据他们的职业能力和绩效水平。激励机制从工作品质、工作能力、工作业绩等方面科学衡量馆员的工作成果和业绩,调动馆员的积极性。

  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战略内容。公共图书馆弘扬和发展社会文化,并培养社会主流意识。若要让图书馆保持高质量服务,需科学的进行管理,综合开发和利用图书馆人力资源。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进行创新,对馆员进行组织和培训,充分发挥出馆员的潜力。用“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图书馆管理机制和服务意识进行创新,推动图书馆事业持久、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劲健.浅析当前形势下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J].致富时代:下半月,2011(10).

  [2]李松梅.关于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考[J].信息技术,2007(10).

  [3]蓝晓蓉.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的若干思考[J].江西图书馆学刊,2007(4).

  [4]程晓莉.试论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

  [5]张启林.公共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6(1).

  关于公共图书馆论文篇2

  试谈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

  1 我国少儿阅读现状分析

  1.1 少儿阅读普及率较高

  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最喜欢并且习惯于阅读的人群大多集中在18周岁以下,而成年人由于离开校园步入社会而更重视社会经验的培养,因此,大多数成年人工作以后放弃了原来养成的阅读习惯。在未成年人中, 8周岁以下的儿童每年阅读书籍的平均数量是3.1册, 9~13周岁的少年每年阅读书籍的平均数量是7册,而年平均阅读书籍最多的是14~18周岁的少年,每年阅读书籍的平均数量是8.7册[1]。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从婴儿能够辨识色彩开始,就对子女进行简单的图片阅读培养。

  随着物质条件的不断改善,我国儿童生平第一次的阅读行为大多发生在1~3周岁之间[2]。虽然在儿童的早期教育方面得到了一定提升,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儿童0周岁的阅读行为相比还有一定提升空间。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家长的认知错误,大多数家长认为不到1周岁的婴儿还不能有效辨识色彩或者认为婴儿缺乏思考能力,因此无法进行有效阅读。除此之外,我国8周岁以下儿童的可阅读书籍数量也远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家长缺乏对子女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意识,再加上父母双方都要工作,很难抽出时间为子女购买适合的读物。二是出版社等有关部门对儿童阅读缺乏重视,忽略了8周岁以下儿童读物的市场。随着少年儿童识字能力的不断提升,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们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这与学生应试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1.2 少儿读物人均拥有量较低且分布不均衡

  目前,我国每年出版并推向市场的少儿读物超过5亿册,每个少年儿童每年能够拥有的读物不超过2本[3],人均拥有量在全世界范围内处于较低水平,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相比有几十倍的差距。而在我国每年推向市场的这5亿本少儿读物之中,有超过八成的读物被城市儿童获得,按此计算我国农村的少年儿童平均2年才能获得1本少儿读物。

  究其原因,一是少儿读物没有形成有效的市场机制。在少儿图书需求方面,由于家长们普遍缺乏培养子女早期阅读能力的意识,再加上工作繁忙,因此很少有时间、精力去为子女购买图书。二是缺少少儿图书的阅读平台。在国家政策的鼓舞下,我国近年来建设了一批少儿图书馆,但是已有的阅读平台远远无法满足民众需求。在图书馆分布方面,新建设的图书馆大多在东南沿海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还不能做到大范围覆盖。在图书数量及质量方面,由于缺乏对图书馆的后期投入,因此很多图书馆自建成以后,图书数量增长非常缓慢,图书内容老化问题严重。

  1.3 功利性阅读和应试阅读占据主要地位

  根据有关部门的分析与统计,我国少年儿童在阅读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很多少年儿童的阅读行为并不是日常养成的,而是带有应试等特定目的;还有很多阅读行为不求甚解,只求对书籍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因素众多,但是最主要的是家庭因素、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在家庭因素中,父母对阅读的认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很多少年儿童的父母更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没有意识到阅读才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甚至认为孩子阅读与课本无关的读物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孩子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课本的知识,很多课外知识是需要在书籍中获得的。在教育因素中,阅读能力与应试教育直接挂钩的行为影响了学生培养自身的阅读能力。很多任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仅仅限于课本内的知识,排斥其他读物,无法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提供帮助,也无法拓宽学生视野。而学生由于日常学业较为繁重,很难有精力再去涉猎课外知识。在社会因素中,提供少儿读物的平台搭建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少年儿童读物的内涵也需要加深。在当前的商品市场中,为了迎合大众口味,很多少儿读物仅仅从娱乐角度出发,而不具有教育意义。

  1.4 少儿阅读中出现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新型阅读方式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书籍资源越来越丰富,对虚拟书籍的阅读在逐步取代着传统的阅读方式。对虚拟书籍的阅读具有方便、快捷、阅读成本低、阅读资源丰富等显著特点,因此,我国很多家长都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送给孩子作为标准配置,从调查结果分析,这种新的阅读方式更容易被少年儿童所接受,新技术正在对传统阅读习惯进行着潜移默化的改变[4]。

  2 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2.1 我国公共图书馆少儿早期阅读推广活动

  早期阅读是指少儿在识字之前,通过对色彩、图片等形式的认知来获取信息的一种阅读行为[5]。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应当伴随着成人对图像的讲解,这样可以有效帮助少儿更好地进行理解。早期阅读与上学后对课本的阅读有着很大的不同,对于年纪偏小的少儿来说,阅读行为更为广泛,与理解书籍内容的相关行为都可以称之为阅读。早期阅读有助于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增加知识储备量,为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

  自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就意识到了少儿早期阅读的重要性,并为此出台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借助原有图书馆的平台提供更多的少儿读物等。我国提倡少儿早期阅读是从21世纪开始的,借助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也是通过图书馆的平台对少儿读物进行推广。除此以外,我国还采取了以下几种推广方法:①举办早期阅读推广讲座,提高家长及子女对早期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在举办讲座的过程中列举早期阅读能够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与孩子们在讲座中互动,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为孩子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②以沙龙或者讨论会的形式对教育子女的经验进行共享,尤其是对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进行探讨。某种特定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但是家长们可以在众多的方式中选择一种相对适合的方式。③举办少儿影视欣赏活动,增强趣味性。可以从少年儿童的需求出发,投其所好,让孩子们与父母一起观看少儿电影,引导孩子们阅读的愿望。④举办故事沙龙,阅读从聆听开始。大多数少年儿童喜欢听故事,尤其是童话故事。举办故事沙龙的时候,由成年人给孩子们讲受欢迎的故事,让孩子们对故事产生向往,在快乐中产生阅读的愿望。
  我国少儿阅读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在我国社会、家庭以及几千年文化积淀的传统思想共同影响下具备以下特征、不足及发展趋势:①活动不仅针对少年儿童,还要针对孩子们的家长。对于家长推广活动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家长对少儿阅读重要性的认知,可以通过少儿教育专家举办的讲座等方式开展活动,并力争在家长中寻找支持的声音,这样更容易被其他家长所接受。在家长对少儿早期阅读的认知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开展对少儿阅读习惯的养成、阅读能力的提升、阅读书籍的推荐等专业服务。②节假日是开展推广活动的最佳时间。因为推广活动最好能够从家长入手,所以就需要充分考虑家长们的时间安排。我国少年儿童的父母们大多是双职工,只有节假日有空闲时间,因此,周末或者节日举办的活动能吸引到更多的人参加。对于已经上学的学生来说,在寒暑假举办的活动更受欢迎。③由于婴儿受到思考能力及独立性的限制,因此婴儿可以作为主体参加的推广活动较少。允许婴儿参与的活动应当将婴儿的安全放在首位,让婴儿在活动中更多地处于观察以及聆听的状态。在实际推广过程中,由于婴儿缺乏耐性,因此对于单纯、长时间的阅读很容易产生厌倦行为,最终表现在肢体语言上。根据西方发达国家的研究,婴儿阶段对图片及颜色的认知比较强烈,再结合婴儿爱动的天性,可以在阅读的同时提供彩笔、画纸等材料,使阅读与娱乐相结合,培养婴儿的兴趣,在头脑中将阅读与“愉悦”进行关联。④应当建立多种推广活动平台,不能将所有的活动都限定在图书馆的基础之上。例如:幼儿园、学前班是孩子们在幼儿阶段的主要生活、学习场所,在进行阅读推广活动的时候应该多选择这样的场所,使阅读推广真正地深入生活,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除此之外,政府管理部门还应当作为牵头人,将展览馆、医院等纳入到阅读推广活动的平台中,与图书馆进行紧密合作,将推广活动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环节。

  2.2 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小学生阅读推广活动

  对于已经上学的中小学生来说,其阅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项:一是对课本内容的阅读,主要指对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所列内容的阅读,或者是由老师要求的,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材料的阅读,这一部分是大多数学生在中小学这个阶段内为了完成学业所必须阅读的内容。二是对课本外材料的阅读,主要指有能力、有精力的学生在完成课内阅读的前提下,对课外知识的一种涉猎,这种阅读行为是由爱好引发的,不具备功利性。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虽然还没有完全走出对图片等形象阅读的习惯,但是也开始像成年人一样尝试着阅读文字材料。这个阶段不但是培养学生们阅读习惯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好时机[6]。

  小学生阅读推广活动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在校学生,由于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业比较繁重,因此,推广活动的时间放在寒暑假比放在周末更为合适。在寒暑假,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去计划如何培养阅读习惯或者如何提高阅读能力。由图书馆发起的推广活动主要有两个类型:一是对阅读书籍的行为进行宣传,鼓励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爱好选择相应的读物,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使学生们认识到阅读是帮助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有效途径。引导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交流彼此之间的心得体会,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考能力,为孩子们的未来储备必需的知识。二是以图书馆为媒介,通过宣传活动使学生们对图书馆产生兴趣,愿意走进图书馆知识的海洋中去感受其中的求知氛围,以环境的影响力使学生们喜欢上阅读与习惯于阅读。与学龄前儿童不同的是,中小学生已经开始形成比较独立的思维模式,并且开始逐步地接触社会。图书馆应当根据中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推广宣传活动,与中小学校开展合作,以中小学生关注的热点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们主动阅读。

  3 结语

  阅读推广活动有助于民众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而针对少年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能够使祖国的下一代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带动全民对阅读的认知与对知识的渴求,提升国民的整体知识储备。在我国几千年积淀下来的传统思想中具有一定的从众心理,因此,以点带面的推广思路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通过政策的倾斜,先鼓励一部分国民尝试着增加阅读量。由于中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书籍需求更为旺盛,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是相对比较好发展的对象。在阅读推广的过程中,会由这一部分先行者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渴求知识的社会风气,以此为突破点,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阅读活动中。在推广过程中切忌搞“面子工程”,要把推广工作做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杨素音.少儿阅读推广之我见[J].图书馆学刊,2010(5):70-71.

  [2] 朱峻薇.公共图书馆与少儿阅读[J].图书与情报,2010(2):11-13.

  [3] 朱淑华.儿童阅读推广系统概述[J].图书馆,2009(6):45-48.

  [4] 潘洁.少儿图书馆开展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思考[J].中小学图书情报世界,2010(3):28-31.

  [5] 许欢.儿童传统经典阅读推广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7-10.

  [6] 谢晗.中学生阅读推广探究[J].图书馆论坛,2011(2):123-125.

猜你喜欢:

    3163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