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图书馆管理>

图书馆论文范文

秋梅分享

  图书馆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图书馆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图书馆论文范文篇1

  浅谈流动图书馆

  摘要: 喜逢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基层图书馆应借政策形势之东风,借鉴国内外流动图书馆的成功经验,加快西部地区流动图书馆的步伐,更好的为西部大开发保驾护航。

  关键词: 流动图书馆;西部大开发;保驾护航

  0引言

  辽阔的西部地区,曾经是中华大地恬适、富庶之乡。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等方面原因,使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现了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在知识拥有和信息革命中被边缘化,西部地区变成了我国“知识贫困”的重灾区,当地人口知识能力严重不足[1]他们缺少分享社会文明成果的机会,无力参与知识创新,知识贫困已经成为制约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担负消除知识贫困、知识差距鸿沟和社会文化力核心的图书馆,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西部经济大开发的领航者和护航者。可是如果仅靠我国西部现有的几十个图书馆来实现这一目标却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图书馆的成功经验,来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1、国内外流动图书馆

  自1905年美国第一辆流动图书车诞生起,世界各国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流动图书馆。世界最大的流动图书馆———“公仆”号巨型客轮建于1941年,隶属于德国非盈利性慈善机构“好书共享”组织,周游世界各国。法国于1921建立了第一个汽车流动图书馆。1981年,法国每个省都购置了流动图书车,很快又诞生了富有法国特色的婴幼儿流动图书馆、艺术流动图书馆、音像流动图书馆等共46种流动图书馆,都是使用汽车作为流动图书馆的载体。近年来我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及图书馆的努力下,各地的流动图书馆服务也是蓬勃发展。地处西部的陕西省图书馆也在2006年有了流动图书馆,但是陕西的流动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仅限于西安市附近的单位及郊县,不能广泛服务于基层,特别是不能很好的为偏远地区及山区的基层农村服务,流动图书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亟需立法的保障和支持。

  2、流动图书馆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西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条件接触到图书馆,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看新书更难,是我国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农家书屋”工程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10000余家[3]。但实现村村有书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让城乡共享优秀文化资源,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共创和谐,各地文化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流动图书馆”就是其中模式之一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对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知识资源不足、贫困人口看书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流动图书馆可以弥补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对地处偏僻,交通极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实行送书到乡。在农村普遍只有县级以上才有图书馆,而乡村的村民由于贫困或因山高路远,他们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或学习知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根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另一方面流动图书馆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它对图书数量和种类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因地制宜,配套适合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图书资料即可;还有它对流动工具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如大巴车、农用车、轮船等都可以作为流动图书馆来使用。它在基层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中可以小搏大,达到四两拔千斤的奇效。

  3、流动图书馆的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3.1 政府参与,以求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地方政府是一个地区的最高行政机关,在区域经济文化的法杖中起着扛鼎的作用,所以政府的支持对流动图书馆建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向社会宣传自己,通过社会舆论与社会反响来营造声势,提高流动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期求得到领导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把流动图书馆建设尽早纳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整体规划之中。

  3.2 要有先进服务理念和方式如果将西部大开发比作一场战役,那么文化建设则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粮草”,因为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强劲保障,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使文化建设快速的、更完善完美的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列,经济建设才能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和潜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以前那种开门等人来馆借看图书的工作理念,我们要送书下乡,送科学技术下乡,送先进理念下乡,让流动图书馆真正起到为西部大开发保驾护航的作用。

  3.3 要有丰富、灵活多样的内容服务流动图书馆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应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小处、微处入手,把尊重、理解、关心、方便读者、满足读者的一切合理要求作为流动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坚持“到馆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相结合,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基层读者了解流动图书馆,走进流动图书馆,学会利用流动图书馆的资源,以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多层次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3.4 以省图书馆为龙头,建立合理完善的流动图书馆为了防止流动图书馆遍地开花,群龙无首的混乱现象,西部地区可以各省图书馆为龙头,对基层流动图书馆牵头,对全省流动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采访、编目、统一进行信息网络的建设、统一进行各流动图书馆图书目定期交换等,使有限的财政经费和图书资料能够更加合理的发挥作用,让基层人民真正得到当得惠民政策的实惠,使“送”文化下乡真正变为“种”文化下乡。

  4、结语

  流动图书馆服务不只是一种图书馆延伸服务,也是普及民众教育的有效方式,流动图书馆这种服务形式有助于盘活文化资源,能有效地解决基层图书馆资金不足、信息资源缺乏的问题,在图书馆实施知识援助,实现全社会信息共享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在西部大开发中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3):70-80.

  [2]谢敏仪.加快流动图书馆的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J].晋图学刊,2007(2).

  [3]贾喜英,张广顺.流动图书馆:新农村文化建设途径之一[J].学术论坛,2008(10).

  图书馆论文范文篇2

  浅析复合图书馆

  复合图书馆(Hybrid Library,又译作"混合图书馆"),由英国图书馆学专家苏顿( S.Sutton)在1996年最早提出。同年11月,英国电子图书馆计划主任路斯布里奇(Chris Rusbridge)采纳了"复合图书馆"的提法,把这一概念介绍给广大图书馆界,并因此获得了"复合图书馆之父"的尊称。1997年英国联合信息委员会,在其《通报》第3期中正式使用了"复合图书馆"这一概念。复合图书馆的含义是指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之间的复合,是指在印刷文献与电子文献或虚拟网络文献共存互补的环境下,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共存互补、并有机结合于一体的图书馆[1]。换言之,复合式图书馆是一个人工选择的过程,是主动建设和管理出来的全新图书馆模式。

  一、复合图书馆是图书馆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

  1、 数字图书馆不可能取代传统图书馆

  近年来,由于数字图书馆的兴起,不少人预测数字图书馆将取代传统图书馆。在未来的社会,不会出现纯数字图书馆时代,只会出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或整合于一体的复合图书馆时代。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出现无纸化社会。(2)纸质印刷文献只会增加,不会减少。从1978~2008年的30年内,图书、杂志、报纸出版的总趋势是不断增长。既然纸质印刷文献的出版仍在不断增长,那么作为保存国家文化遗产和专职收集、整理、保存、转换和传递知识信息的传统图书馆可以不收集保存这些出版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3)传统图书馆的馆藏印刷品信息资源不可能全部转换成数字信息资源。这是因为传统图书馆现已收藏的印刷品文献数量庞大,转成数字化需要相当长时间,需要大批资金,印刷文献转换成数字文献是一项既耗时又投入巨大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即便是已转换为数字信息资源的原型印刷信息资源仍需由传统图书馆保存,两种媒介的共存必然需要更多的资源。(4)用户习惯等问题。多数读者偏向阅读印刷品资源。与网络阅读相比,传统阅读方式更具有休闲性和随意性,而长时间的网上阅读很容易使人疲劳。另外数字化信息资源还有内容失真、安全、病毒、版权保护、特定的设备与电源等问题。因此,纸质文献不可能全部转换为数字化信息资源。

  2、复合图书馆的优势

  (1)文献信息资源多元化。传统图书馆主要收藏纸质文献,而数字图书馆收藏的是电子文献,在满足读者需要方面两者都有自己的局限。复合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的整合,文献信息来源丰富,文献信息载体形式多,既包含传统的文献信息实体馆藏,如纸质书刊、缩微制品、音像制品等,又包含电子书刊及虚拟馆藏,即电子文献和虚拟网络空间的电子信息资源。这样,复合图书馆在满足读者多元化需要方面就有着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作为图书馆工作对象的多种载体形式的文献信息,是复合图书馆所表现出的最基本特征。

  (2)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合二为一的结合,将弥补相互的不足,使复合图书馆在信息社会的价值和地位得以提高,增强竞争力。复合图书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丰富,来源渠道更广,品种更多更齐全。存储与利用文献突破了传统图书馆的时空限制,不分区域与远近,全天24小时都可进行信息资源的存储与传递,用户自由查阅、检索与利用,能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与选择,既有实体又有虚拟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就能成为现实。

  二、复合图书馆--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

  1、文献资源建设向信息资源建设转变

  传统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馆藏规模和独立向用户服务的能力,因而建立系统完备的文献资源体系是传统图书馆的核心任务。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节点,用户使用图书馆的行为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文献需求转向信息需求,也就是说,人们不再看重信息载体,而注重信息的效用。因而图书馆不能只局限于向用户提供本馆收藏的现实文献(含本馆收藏的电子出版物),而是提供包括本馆文献在内的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对象也由传统的文献概念变为传统文献、电子出版物和网络信息在内概念广泛的信息资源。文献资源建设的概念扩展为信息资源建设。

  2、由文献信息传递向信息开发重组和导航转变

  网络环境下的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相比,其服务范围、服务时间、文献获取方式都有很大的区别,突破了本馆文献的限制,文献传递方式也由整体文献信息向具体文献信息转变。所以传统图书馆的整体文献信息服务已不成其优势,必须利用自己的馆藏和网上信息资源开发重组成为新的信息,这正是未来图书馆的显著特征。一是向用户提供信息精品,如从多种载体、多种媒体中提取用户所需的专题文献资料,实现信息的开发与重组;二是把网络资源各种文献信息按专题建立本馆的索引系统,制成网页,并随时补充新信息,指明出处,方便用户网上查询,做好用户的信息导航;三是广泛开展网上用户培训教育,将各种数据库中的检索方法、检索实例集中起来,尤其是在查全率和查准率方面的具体实例,通过图书馆的电脑告诉用户,提高用户情报信息检索技能,这样用户在家中上网检索不如在图书馆查找效率高,以能体现图书馆的优势。

  3、图书馆工作向"三化"转变

  复合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必须采用规范标准,数据要实现共享,各种技术规范、标准都要统一。对文献工作流程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应读者对新文献的需求,如变先编目后流通改为先流通后编目。要修改读者制度,复合图书馆是一个全开放的图书馆,读者有充分利用图书馆的权利,读者制度要在法律的基础上,取消不适合法律要求的处罚条文,使图书馆向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转变。

  4、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网络环境下文献信息是跨地区、跨时空传递的,用户在家中或在一馆就能方便地使用多馆资料(含光盘文献)及网上所有资源。因此图书馆要变一馆服务为多馆网络服务方式,使他馆所藏为我所用,加强馆际联合与合作,联合采购、联合存贮、联合建库、联机检索,搞好联合作业,实现办馆模式由自给自足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由独立办馆向合作、一体化转变[2]。在信息服务上,要突破原有的服务领域,纵横深入,向更为广阔的领域发展。

  由此可见,建立复合图书馆,实现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有机结合,既发展了数字图书馆,又改造传统图书馆,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要,复合图书馆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王彬彬.复合图书馆的特征分析[J].决策探索,2008 年第12 期.

  [2]吴慰慈,许桂菊.图书馆自动化与网络化之现状及展望[ J].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9(1).

    299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