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财务管理>财务基本理论>

财务分析相关论文发表范本

秋梅分享

  财务分析是对企业经营生产活动的总结,也是实现财务预测的重要内容,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财务分析贯穿其中,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务分析相关论文发表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财务分析相关论文发表范本篇1

  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一、合并财务报表概述

  (一)合并财务报表涵义 合并财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会计主体是包含母子公司的集团企业,用来表述此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的财务会计报表。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企业就称为母公司;由母公司控股的企业就是子公司。因此,母公司就是指依法登记,取得企业法人资格的控股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是“实质胜于形式”这一会计指南在财务报表准则中的具体应用。它主要是为股权公司的股东和管理上的需要而将整个集团公司视为单一的经济实体,汇编反映集团公司内有关成员公司。下列几个报表就是合并财务报表的基本组成部分:合并利润表、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和附注。

  (二)合并财务报表方法 如果一个企业要想得到另一个企业的有表决权的股份,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其中一种是用现金、票据、债券、其他资产等其它资产或优先股去收购对方的股份;另一种是用持有的普通股票去交换对方持有的相应普通股,从而实现双方股权的合并。所以,公司可分别采用收买法和权益集合法这两种方法来编制合并报表时。

  (1)收买法。顾名思义,就是采用与处理普通购置资产相同的原则,处理购置的企业。简单来说,即买方企业按照它支出的总成本来记录其总购买。如果分别以货币资金、债券、优先股票来购买,那相应支付的货币金额、债券现值、股票的公允价值就是购买成本。由此,构成了收买法的主要特点:被购买企业净资产的价值被重新确定,也就是说产生了新的计价基础;购买过程中所形成的商誉应该得到相关确认;增值摊销的存在;增值的摊销和商誉会使得合并收益降低。

  (2)权益集合法。权益集合法是指对于两个或多个企业的股东以交换具有表决权的普通股的方式将他们的股权联合在一起的处理方法,也就是说,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与收买法正好相反。因此,权益集合法的主要特点表现是:由于没有产生新的计价基础,编制合并报表时仍然沿用被购买企业资产和负债的账面价值;购买过程中形成的商誉不需要被确认;商誉和增值摊销不会影响企业的合并收益。

  (三)合并财务报表观念 合并报表是“视企业集团为单一会计主体”,那么,在核定这一主题界限时,合并报表所坚持的不同观念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基础,目前有以下三种居于主流的观念:

  (1)母公司观念。是指以法定控制为基础,把企业的合并报表看成是母公司报表的扩充和延伸。具体说来,就是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针对的是现有的和未来的普通股股东,所以它尽最大可能保护母公司或控股公司的利益,往往忽略了少数股东或小股东的利益。

  (2)实体观念。正好与母公司观念相反,实体观念主张合并报表不仅要强调母公司和控股公司的利益,也要兼顾小股东的利益,即保护公司所有股东的利益视为统一实体的共同所有者。

  (3)修正的母公司观念。事实证明,无论是母公司观念,还是实体观念,都不能充分地阐述所有公司合并报表的理论基础。有一种情况,既没有单一的母公司,也不存在少数股权所有者股;既不存在法定支配权,也不存在单一的经济主体。此时,便可以由“修正的母公司观念”来概括。因此,修正的母公司观念主张的是以市价记录合并的资产负债表中各项资产和负债,并将适当的部分反映为少数股权,对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损益处理同实体观念;合并商誉的处理同母公司观念,即只与母公司有关。

  (四)合并财务报表原则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除了要符合一般会计报表的编制原则以外,还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和要求:

  (1)一体性原则:指合并会计报表将纳入合并范围的各成员企业视为一个会计主体,并以此为基础来处理有关内部会计事务,合并会计报表的 编制主要通过抵销分录和抵销内部会计事项的影响来完成。

  (2)个别会计报表原则:指合并会计报表必须纳入合并范围内各成员企业的个别会计报表,运用相关方法进行编制。

  (3)重要性原则:由于合并会计报表涉及的法人主体较多,合并范围较广,重要性原则的运用较之个别会计报表更为必要,主要可从如下两方面理解:一方面,对于重要的经济业务,应当单独反映,以便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重要信息;另一方面,对于不影响大局的一般性事项, 可以进行适当取舍。

  (五)合并财务报表程序 具体如下:

  (1)使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得到统一。

  财会人员在编制合并的财务报表之前,一方面应该使所有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一样,另一方面也要使母公司和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一样。具体做法如下:母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子公司不统一的,应当使子公司根据母公司的会计政策进行适当的调整,保证一致;调整有难度的,子公司可以根据相关准则,以母公司的会计政策为依据,自行编报自己的财务报表;母公司采用的会计期间与子公司不统一的,应当使子公司根据母公司的会计期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保持一致;调整有难度的,子公司可以根据相关准则,以母公司的会计期间为依据,自行编报自己的财务报表

  (2)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合并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基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进行汇总和抵销处理,最终计算得出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3)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是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关键的一步。也就是说,抵销集团企业因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一部分项目造成的影响。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的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借记或贷记的均为财务报表项目(即资产负债表项目、利润表项目、现金流量表项目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而不是具体的会计科目。比如,在涉及调整或抵销固定资产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均通过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资产”项目,而不是“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来进行调整和抵销。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加总金额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合并财务报表中各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等的合并金额。

  (5)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根据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类以及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列生成正式的合并财务报表。

  二、新旧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合并财务报表分析

  (一)合并财务报表准则比较分析 具体如下:

  (1)合并财务报表的定义不同。

  在旧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编制的,将母公司和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作为一个会计主体,综合反映企业集团整体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在新准则中,合并财务报表是指反映母公司和全部子公司形成的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财务报表。

  (2)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主体不同。

  旧准则中,某些企业集团在是否编报合并财务报表上享有自由权;新准则中,明确要求“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由此看来,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主题被强制性规定。从一定意义上讲,明确了责任主体。

  (3)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合并范围不同。

  旧准则中,小规模子公司和特殊行业子公司没有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并且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合营企业合并在内,并按照比例合并法予以合并;新准则规定,小规模子公司和特殊行业子公司应该纳入合并范围,并取消了比例合并法。

  (4)合并财务报表种类不同。

  按照旧准则中《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的相关规定,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损益表、合并财务状况表和合并利润表四个部分 新准则中不仅涵盖了旧准则中的内容,还涵盖了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表和附注三个部分,其中对合并现金流量表编制的规范及时有效地填补了现行实务当中的理论空白。

  (二)新准则优越性 具体有:

  (1)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步伐一致。

  国际会计准则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在新会计准则的编制中得到贯彻和体现,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要求。我国的新会计基本准则中添加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弥补了旧准则在概念方面的缺陷;新会计基本准包含了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几乎所有项目,弥补了旧准则项目不全的漏洞;新会计准则以国际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为依据进行编制,力求使会计财务报表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与国际会计准则步伐一致。

  (2)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会计理念、内容的创新。

  首先,新会计准则体系体现了理念的创新,体现了面向市场经济的理念。新会计准则强化给企业财务报表的使用者提供充分和有用的信息,以便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其次,新会计准则实现了体系上的创新。新会计准则体系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形成了一个体系,涵盖了几乎所有的领域。最后,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创新还体现在形式上。对国际会计准则中包含的举例等解释说明性材料,我国把这些内容写入正在起草的应用指南中,以帮助使用者正确理解和运用会计准则。

  (3)新会计准则体现了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

  趋同不是相同,借鉴不等于照搬照抄。社会制度、文化背景、执业环境以及社会公众对注册会计师认识程度等的不同,决定了在国际趋同的同时,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研究制定中国会计准则,使之既与国际通行做法相衔接,又能保持中国特色。第一个特色是关联交易。国际会计准则对国有企业即政府所有的企业作为关联方,要求详细披露。在我国,不把国有企业都作为关联方。第二个特色是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关于已经确认资产减值损失的转回问题,我国现行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都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但是新会计准则规定对于已经确认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第三个特色是对政府补助会计处理的规定。新会计准则中规定,除了有关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做权益处理的,均做收入处理。而国际准则规定所有的补贴按收入处理。

  三、合并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一)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顾名思义,就是指企业集团偿还各种债务的能力。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均可以反映企业偿债能力。企业集团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但是债权人又是相对于独立的法人主体而言的,因此,债权人行使求偿权的依据是法人合法拥有的财产。由此看来,以个别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合并财务报表数据便是科学合理的,有利于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偿债能力分析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分析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是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一般情况下,流动比率越高,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债权人的权益越有保证。按照西方企业的长期经验,一般认为2:1的比例比较适宜。

  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核心指标是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小,表明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越强。如果此项比率较大,从企业所有者来说,利用较少的自有资金投资,形成较多的生产用资产,不仅扩大了生产经营规模,而且在经营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财务杠杆作用,得到较多的投资利润。

  (二)营运能力分析

  营运能力,即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者有效利用资产的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集团的经营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都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营运能力。企业营运能力分析就是要通过对反映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与效益的指标进行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的营运能力,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指明方向。营运能力分析有利于评价企业资产营运的效率。有利于发现企业在资产营运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的基础与补充。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有两种具体情况:一是横向合并的企业,即母子公司所从事的经营活动性质相同;二是纵向合并或混合合并的企业,即为了采用多元化经营方式。

  (三)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集团获取利润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集团管理者的经营业绩。主营业务净利润率、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等都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主营业务净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净额×100%。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额。这项指标越高,说明企业从主营业务收入中获取的利润的能力越强。影响该指标的因素较多,主要有商品质量、成本、价格、销售数量、期间费用及税金等。   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资产平均总额×100%。资产平均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这一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盈利能力越强。该指标与净利润率成正比,与资产平均总额成反比。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这一指标越高,说明企业自有投资的经济效益越好,投资者的风险越少,值得投资和继续投资。因此,它是投资者和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对企业经营者来说,如果资本收益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率,则适度负债经营对投资者来说是有利的;反之,如果资本收益率低于债务资金成本率,则过高的负债经营就将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四)成长能力分析 企业成长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发展趋势与发展速度,包括企业规模的扩大,利润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企业成长能力是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持续增长的能力,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企业成长能力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企业的长远扩展能力和企业未来生产经营实力。评价企业成长能力的主要指标有:主营业务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和净利润增长率。

  四、合并财务报表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一)合并财务报表信息是否能作为经济决策的依据

  合并会计报表是以整个企业集团为一个会计主体,是由企业集团中对其他企业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以组成这个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并抵销内部交易事项对个别报表的影响而编制的,反映的是整个企业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的对象也是由若干个法人组成的会计主体,是经济意义上的会计主体而不是法律意义上的会计主体。个别会计报表是由独立的法人企业编制,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编制个别会计报表,但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需要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反映的是单个企业法人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反映对象则是企业法人。合并会计报表以个别报表为编制基础,不需要在现在会计核算方法体系外单独设置一套账簿体系。而个别会计报表需要从设置账簿,审核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编制会计报表一系列完整的会计体系。且编制方法独特,它是在对纳入合并范围的个别会计报表的数据进行加总基础上,通过编制抵销分录将企业集团内部的经济业务对个别会计报表的影响予以抵销,然后合并会计报表的各项目数据。

  因此,许多学者通过对传统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认为,由于企业集团经营是以单个企业为单位开展的,所以能为此提供经济决策信息的是个别财务会计报表,而不是合并财务报表。那么,合并财务报表反映企业的集团整体情况的财务信息对企业经济决策就毫无帮助吗?事实上,合并财务报表对于集团企业是否具有决策价值取决于它的作用及其使用者问题。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是针对控股股东或者母公司,因此,合并财务报表集团企业制定整体宏观决策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二)如何在个别财务报表基础上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合并财务报表是由企业集团中对企业有控制权的控股公司或母公司以组成这个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并抵销内部交易事项对个别报表的影响而编制的。具有“表之表”的特点。如同合并财务报表,企业集团也是由各个独立的经济个体组成的。所以,如果仅仅根据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宏观分析,整体统筹显然是不够的,还应该透过“表中表”,也就是充分结合个别财务报表作出经济决策。这样,既对整体情况了如指掌,也对具体情况胸有成足。特别是在集团成员间差别非常大的时候,透过个别财务报表了解独立个体的经济情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要在各个别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对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就要引进一个对比分析法的概念。何谓对比分析法,就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合并财务报表与个别财务报表的分析中,常常用到此方法,它与等效替代法相似,也叫对比法或者比较分析法。

  因此,在进行分析时要站在相互关联和进一步说明整体的角度上,将各公司看作集团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是机械地将各公司与集团总体情况作单独对比,这样根本达不到共同关联进而说明整体情况的目的,也就分析不出问题所在。

  (三)合并财务报表对比分析是否以母公司为分析中心

  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主要就是针对控股公司或者母公司的,反映的是集团整体情况。因此,母公司是集团的核心和灵魂所在,居于主导地位,且母公司的业务一般是集团的主营业务,而子公司的业务一般都是围绕母公司展开的,服务母公司。由此看来,集团的经营状况主要受母公司影响,将母公司报表与集团报表对比,往往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因此作出的整体决策也主要作用于母公司。但是,当个别情况发生时,这种以母公司为分析核心的理论还是否正确,下面进行具体说明:第一种模型:母公司是投资型的控股公司。

  母公司自己的主营业务很少甚至没有,主要是对子公司进行投资和管理以此来获取利润。因此,主营业务就由子公司经营。这种情况下,集团的财务指标都由子公司决定,集团的对外业务也主要集中在子公司。母公司可能关心更多的是利润而非子公司的长远发展。所以,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和经济决策都主要针对子公司。第二种模型:母公司的角色不突出。即母公司的主营业务或投资业务在集团中并不处于主要地位,各子公司与母公司在业务发展方面不相伯仲。虽然这种模式并不是集团企业中最理想的情况,但它却是存在于现实中。那么,在这种情况中,要利用上文中提到的对比分析法对母公司和子公司进行对比分析,以此确定母子公司在集团中谁居于主导地位,并加强母公司的控制地位。只有这样,才有利于集团的长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秦小惠:《浅析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与编制注意事项》,《金融经济》2013年第10期。

  财务分析相关论文发表范本篇2

  浅谈现金流量表的财务分析

  摘要:“现金流量”这个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其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为了进一步了解如何利用现金流量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特选此题以作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逐步成长起来。因此,无论是企业的所有者,还是投资者都越来越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除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之外,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为使用者提供了另一个评价角度。而且企业资产的内在价值就是其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企业当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所以利用现金流量表来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分析其收益质量,分析企业的财务弹性及流动性,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为科学决策提供充分、有效的依据。本文主要从结构和比率两方面去分析现金流量表。

  关键词:现金流量 盈利能力 偿债能力

  现金流量表(Cash Flow Statement, 简写为CFS)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支出情况的会计报表。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为适应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我国从1998年起编制现金流量表,以取代传统的财务状况表。这一变革标志着我国的会计制度进一步向国际惯例接轨 。

  企业的财务报告包括三个主要基本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能够提供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所不能提供的信息。它是另外两张主表的补充,同时把两张表联系一起。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主表和补充资料两部分。

  现金流量表的主表从编报需要出发,按照影响现金流量的因素不同,可将现金流量表分成三大主要部分,分别是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提供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和现金净流量的状况;补充资料部分是主要披露按间接法反映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情况等信息。

  1、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分析

  现金流量结构分析是指同一时期现金流量表中不同项目间的比较与分析,以揭示各项数据在企业现金流入量中的相互关系。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1.1定性的结构分析

  定性的结构分析主要是,观察三大活动分别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数额,从宏观上对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把握。大致分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在产品起步时期,由于产品还处在市场开拓阶段,企业经营现金流量一般为负,并且市场的开拓、生产能力的进一步形成都需要追加投资,因此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负,筹资是这时现金的主要来源。

  第二种,在产品销售快速增长时期,经营现金流量一般为正,同时,为扩大市场份额,企业需要不断地追加投资,所以投资现金流量依然为负。然而经营现金流量很可能不足以满足投资所需现金,因此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可能继续为正。

  第三种,在产品成熟期,销售稳定,并且开始回收投资,因此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均为正。由于现金被用来偿还债务,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为负。

  第四种,在产品进人衰退期时,市场萎缩,销售量下降,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为负,企业大规模收回投资,并偿还债务,因此企业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为正,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为负。

  1.2定量的结构分析

  通过分析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和筹资现金流量占现金净流量的比率以及其各子项目所占比率,可以了解现金流量结构,有利于报表使用者对其流动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洞察企业的财务质量和营运状况,预测企业的发展前景。

  这里使用的的主要分析指标是:

  (1)经营现金贡献率,它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对现金流量净额的贡献。计算公式为:

  经营现金贡献率=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净额 ×100%

  (2)投资现金贡献率,它反映本期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现金流量净额的贡献,也表示企业运用资金产生现金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投资现金贡献率=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净额 ×100%

  (3)筹资现金贡献率,它反映本期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对现金流量净额的贡献,也表示企业筹集资金的能力。计算公式为:

  筹资现金贡献率=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净额 ×100%

  2、现金流量表的比率分析

  2.1资产营运状况分析

  资产营运状况的分析,在上面的结构分析就是对这方面的介绍。需要说明的是,运用资产负债表的进行营运状况分析反映的是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与收益,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整体的状况和原因。在具体分析时将二者结合更能反映问题。

  2.2盈利质量分析

  盈利质量分析是根据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等之间的关系提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盈利能力的一种分析方法。这是整个分析的重点。

  前已述及现金流量表分析有其独特优越性,表现之一就是在对盈利情况分析上。而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是企业盈利情况的两个方面。二者是有区别的:盈利能力强调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它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通过税后净利润和相关比值表示;而盈利质量则反映企业的盈利是否有相应的现金流入,它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一般通过营业活动现金净流量和相关比值来表示,如果净利润有充足的现金流入则盈利质量高,否则盈利质量低。

  企业盈利情况一般是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示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经营状况,但在说明盈利质量时却不够力度,比如:利润不表示有如数现金流入,亏损也不表示现金全部流出。因此,分析盈利质量就是要分析现金是否随利润同步变化。

  混淆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的分析方法,必将对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产生误导作用。现金流量表的客观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权责发生制带来的一些弊端。表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是企业主营业务获现能力的体现,也是与企业净利润最有关的现金流量。因此,现金流量表分析对揭示企业的实际盈利质量具有独特的优势。

  主要指标有:

  (1)收入现金流量比

  收入现金流量比= 营运活动现金流量主营业务收入

  营运活动现金流量(CFO)=净利润+折旧及摊销-营运资金的本期变动数

  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这个指标在分析企业的会计盈余时很有意义。

  这个比值最好用连续几年的趋势分析来比较,其意义在于表示企业的会计盈余质量。如果比值逐年变小,则表示企业的会计盈余逐年变差;反之,则逐年变好。

  (2)盈利现金比率

  盈利现金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100%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净利润有多少来自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一般该比率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高。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本期净利中存在尚未实现现金的收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企业盈利也可能发生现金短缺,严重时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因为净利很可能不能满足现金需求。

  (3)扩大再生产比率

  扩大再生产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资本性支出 ×100%

  这一比率反映企业当期经营现金净流量是否足以支付资本性支出及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了解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比率越高,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创造未来现金流量或利润的能力就越强。如果比率小于1,说明企业资本性支出所需现金,除经营活动提供外,还包括外部筹措的现金。

  2.3偿债能力分析

  企业的债务最终是要以资产偿还的,而现金流量是决定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企业现金流量的状况受经营状况和融资能力的影响,主要受经营状况影响。因此,企业的经营业绩是影响企业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当经营业绩良好时,就会有持续和稳定的现金流入,在根本上保障债权人的权益。反之,经营业绩差时,就会造成现金流入不足以抵补现金流出,营运资本短缺,偿债能力必然下降。

  资产流动性是动态意义上的偿付能力。根据资产负债表得到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能反映流动性但有局限性。这主要是因为:作为流动资产重要成分的存货并不能很快转化为可偿债的现金;存货用成本计价不能反映变现净值;流动资产中的待摊费用也不能转为现金;应收账款可能有坏账发生。许多公司有大量的流动资产,但现金支付能力却很差,甚至无力偿债而加大财务风险,导致最终破产。用于偿还债务的最直接最理想的是现金,所以必须用公司的现金流量和债务进行比较分析才能更客观地反映其真实的偿债能力。主要分析指标包括:

  (1)现金流动比率= 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 ×100%

  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即可供偿还流动负债的经营现金的多少。

  但是现金流动比率是比较保守的分析指标,对具体企业分析时,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指标的运用,比方说,某企业产品销售状况良好,短期债务负担不重或新建企业,该企业存货流动性好,这时应采用流动比率来判断短期偿债能力,仍采用现金流动比率就显得保守,甚至会导致错误。因为这种情况下,企业暂时没有偿还需求,在正常的生产需要外不会储存大量现金。若现金流动性高,一般其盈利性就会减弱。所以在没有付现需求时,资产随时以现金形式存在是对资源的浪费。

  (2)到期债务偿还比= 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的本息和

  反映企业到期债务的本息可由经营活动创造现金支付的程度。现金到期债务比大于1说明企业资产流动性良好,可以在期限内偿还债务。

  (3)负债现金比= 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

  反映企业每1元的债务有多少经营活动带来的现金补充,它综合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一般越大越好,当然,过大也不好,也容易产生类似资金闲置的问题。

  2.4获现能力分析

  获现能力可以反映企业经营情况或拥有资产的质量。主要指标有:

  (1)主营业务收现率=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入×100%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主营业务收入的现金获得情况。这一比率越大,企业的业务收入质量越高。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企业的基石,分析该指标还有助于评价企业的发展情况。主营业务收现率范围受限,所以需要下面的指标补充。

  (2)业务收入净比=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这一指标反映每1元的收入所能获得的现金流量。

  (3)资产净现比=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平均资产

  平均资产= 年初总资产+年末总资产2

  这一指标反映每1元的资产所能带来的现金流量。

  2.5 支付能力分析

  对上市公司的支付能力进行分析,可以说是对上市公司价值评估的一个方面,也可以作为是对其发展状况的评价。

  主要指标有:

  (1)每股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净额-优先股股利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这是把企业的现金流量反映在普通股上,每1股可能的最大现金流量。该指标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股票质量,分析上市公司股票质量的常用每股收益。每股收益按权责发生制计算的,而每股现金流量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的。这两个指标可以结合使用反映股票的质量保障。

  (2)现金股利支付比率= 现金股利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该指标反映现金股利和企业本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关系,可以作为股利支付率的补充。因为影响股利的支付尤其是现金股利分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本期有足够的现金流量来进行股利分配。而且这个比值能体现支付股利的现金来自于哪里。

  在运用以上所列举的指标进行分析时,我们应将几种指标结合使用。因为以上分析是一种理想状态。在实际中,由于现金流量表本身的限制和各个行业及企业的具体情况,使得各指标分析会存在缺陷,所以要结合其他两张主要报表,行业平均水平和企业具体情况(或历史水平)进行分析。

  在一般条件不变时,现金流量可以清楚捕捉企业实际的经营绩效,反映公司现金在某段时间的收支状况。21世纪仍将是一个不断变革的世纪,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将会更复杂,而投资人亦将面临更多形式的企业组织和更广阔的市场。这样一个信息社会里,财务报表作为提供信息、引导决策的信息系统,其地位日趋显著。而现金流量表以其独特的优越性将会更受关注。关于现金流量表的研究方法也会不断的革新。

  当然,也不是单单研究现金流量表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对企业财务状况的研究,提高企业财务状况需要各方面的行动。必须坚信,我国财务分析体系将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鉴于时间及水平的有限,对现行利用现金流量表进行财务分析的研究还有待业界更广泛且深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冯增强.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和利用[J].经济师. 2008,(04):10

  [2].杨利红.现金流量表与企业财务状况分析[J].企业管理. .2002,(06):15

  [3].刘志强.走出现金流量表使用中的误区[J].审计理论与实践. .2007,(06):28

  [4].现金流量表的阅读与分析[J].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03):18~21

  [5].张先治.财务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04):14~16

    2948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