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文学>青春励志>

5篇关于持之以恒的青春励志文章

玉欣2分享

  我们要做好充足准备,不管外界环境好坏,不管所谓运气好坏,不怨天尤人,坚持自己的计划,每天前进一点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到明年的今天再回顾,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春励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青春励志文章篇一:生命的旅程不允许悲伤的泛滥

  文/扬墨

  土掩尘盖,当华秋作为一阵风毫无预备地席卷而来,落叶漫天,纷纷扬扬,像是冬雪一般,却更像是疲倦的蝴蝶,无力旋转,掉落,最终入泥为土。

  每一次路过这染红了记忆的枫林小道,耳边就会有一阵阵断断续续的声音回荡,婉转却飘渺,带着悲壮的浑厚,不舍的轻吟。

  那是落叶对着树在歌唱,用那沙哑的声音,倾诉无数春秋以来的岁月里,那些积淀下来的温存。一直以来我是不喜欢这样的声音,如同悲鸣,唱着无奈,悲情与不舍。直到深秋,冬至,那些音调就渐渐地消失了,无数已经失去温度的躯体,轻飘飘地,早已入土,化作无形沉淀在树的脚下。偶尔抬头望望天,冰冷的枝杈突兀向天,把渗着灰的天分裂得支离破碎。沉沉的,暗暗的,我不忍去倾听那秋季里散落的碎影悲鸣着怎样不幸的命运。

  这本是生命的轮回。

  一个素不相识的人站在一棵树下,我回头看见他的时候,他正小心翼翼地接住一片叶,即将掉落的一片脆弱躯体,然后摩挲许久,又让它回归入土。

  我好奇着,默默地看着他的背影,突然响起掌声,是他在拍手。一拍一拍的节奏很沉稳。看到这一幕的我霎时惊异,一片片的叶随着掌声的节奏,仿佛有了回应,一片接着一片,或许是巧合,单薄的叶片像是被唤着,应和着这样的节奏。旋转,飞舞,飘落,摩擦,每一个瞬间都成乐章,每一种姿态都有韵律。

  正是出神之时,那背影已经消失,留我独自一人,与这叶的悲鸣同伴,我学着拍起手来,却再也不见那样的风景。

  直至后来,一次偶然,有人发起一个问答,什么才是生命的意义。

  看了许多种见解,最后退出了页面。怎样给出一个确切的理解?深思冥想,生命的意义。

  依然是一年一度的秋,萧瑟的景象一如从前,只是如今看在眼里,少了那么些许悲伤,多了一些告别的壮美。

  再看见那漫天的落叶,我还是习惯性地拍手,不知道有多久,我依然找不到合适的节奏,只是突然就看见了熟悉的那一幕,我停止了鼓掌。

  无数逝去的生命,尽管只是一片叶,或大或小,它必定感觉得到身体脱离了生命本体的疼痛,树或许也会不舍,但无数的叶落之后,在寒冬过后,他依旧会拥有更繁密的绿。那些在最后以疼痛结束命运的叶,我不知道它们会不会泪流。但后来想想,或许应该是不会的,只是自古以来命运的轮回,来到世界,绽放自己,添一份绿,蓬勃生机,度过春夏,感受短暂的快乐,最终疼痛,掉落,入土,沉睡,化作无形,这便是一场生命的旅程。而那些纷纷洒洒的枯黄的思绪,最后的灵魂,成就了新一代生命的孕育。它们也拥有无尽无形的母爱,在这旅程的终点站,它们不悲伤,因为相信。

  相信,最美的,不是华丽,是沉淀在岁月里,无私倾尽了自己所有的那些记忆,或许不为人知,却拥有了一场足以被时间铭记的旅程,在这世界感受过春风,也吟唱了夏季,结束已经不存在意义。

  生命的这场旅程足以诠释它的意义,如落叶一般。

  或许时间会告诉你,生命的旅程不存在悲伤,更不允许悲伤的泛滥。

  青春励志文章篇二:我的考研之路:相信自己,永不放弃

  文/王江涛

  1996年,我在一家政府机关工作,待遇不错,可以分房,但无法适应机关生活,决意考研。当时仔细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生性自由散漫,也不适合公司工作,最喜欢做一名大学教师。由于从小倾慕北大,自幼喜爱古典文学,决定报考北大中文系古典文学专业,专攻魏晋隋唐文学方向,以后争取留校任教。当时并没在意,自己是跨城市、跨校、跨专业考研,难度极大。

  1996年9月,专程前往北大,咨询考研信息。中文系只提供专业课参考书,没有历年试卷,不提供导师联系方式,很是郁闷。目睹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前往中文系,立志考研,压力不小,毕竟只是个人兴趣,从未专业学过。好在有位高中同学毕业于北大中文系,所以冒然找到中文系研究生宿舍楼,寻找熟人。碰巧同学的朋友正在中文系读研,了解了很多情况,准备报考钱志熙先生的硕士。钱先生是葛晓音教授的弟子,袁行霈教授的再传弟子,仰慕已久。晚上借宿于朋友的宿舍。

  第二天上午,在朋友的宿舍中偶然看到一份北大校报,上面有一则消息,引起我的极大兴趣:1996年9月,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北大宗教学系成立了!精神为之一振。当时对于宗教的兴趣已经大于文学,感觉冥冥之中,命运在召唤我。经过深思熟虑,决意转考北大宗教学系。好在从小对于升官发财没有什么兴趣,计划硕士毕业后赴美读博,然后争取回北大任教。

  当即前往宗教学系了解相关情况,当时要考五门:英语、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西哲学史和宗教学原理。由于本科学习英语,所以英语不用复习,难就难在专业课,从未接触过。北大宗教学系本是哲学系的一个专业,1996年独立成系,事实上还属于哲学系。国内传统上把宗教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来研究,而在国外,宗教学和哲学分庭抗礼。我一直认为,宗教类似于文学艺术,讲究感性和直觉;而哲学类似于理科,讲究理性和逻辑,两者大相径庭。宗教学的专业课以哲学为主,不是我的长项,又是一大难关。

  根据系里公布的参考书目,跑遍了北京各大书店,终于买全了所需书籍,包括赵光武先生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北大中哲教研室《中国哲学史》(两卷)、南开大学《西方哲学通史》(两卷)、吕大吉先生的《宗教学通论》等十多本书。

  由于在职考研,工作很忙,只能利用业余时间复习。直到1996年12月,才真正开始全面复习,每天晚上回到宿舍,挑灯夜战,很是辛苦,觉得这帮哲学家真是有病,恨不得一刀捅死算了。由于智商较低,迄今仍然不知所以。考试时,专业课参考书看了一半都不到,满分500分,我取得了254分的好成绩。只有英语过了,其他四门全部挂掉,专业课平均三四十分,很是悲惨,第一年考研以大败告终。

  考研失败了,单位也知道了。当时各地正在精简机构,由于我在那个单位学历最高,专业最对口,我想肯定不会是我。单位中有很多老同志,眼看就要退休了,我以为会有人提前退休。一天,领导找我谈话,问我是否知道要精简机构,我自然知道。领导告诉我,我们单位只有一个指标。我好奇地问是谁,领导严肃的说:“就是你。”当时感觉犹如五雷轰顶。我质问领导为何是我?领导说:“因为你工作态度不端正,又要考研。”我便无话可说,由于不喜欢机关工作,我在班上经常看一些《太平广记》之类的闲书,还把英国作家劳伦斯的禁书《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翻译了三分之一,后来觉得出版可能性不大,全部销毁。

  当时决意考研,不想在机关混一辈子,便向单位请了半年假,回家复习。单位允许我带薪复习,但告诉我如果明年再考不上,工作也就没有了。我和父母压力都很大,好不容易大学毕业,找了一个还凑活的工作,眼看就要没了,考研并没有很大的把握。好在父母非常开明,并未表现出来。

  1997年7月,再次回到父母身边,面临第二次“高考”。7月至9月复习得还可以,不幸的是,九月份问题出现了。由于父母觉得我很艰苦,每天给我订了牛奶补充营养。从小家中清苦,没有喝过牛奶。每天早上起床,我一般不吃早饭,先空腹喝下一斤牛奶,偶尔吃个鸡蛋。喝到9月,胃开始出毛病了,每天腹涨,吃的东西完全无法消化,每天基本无法进食。

  我和家里都很着急,去了很多医院,吃了胃必治、玛丁琳各种胃药,效果甚微。由于进食不多,每天靠牛奶补充养分。一边喝奶,一边吃药,复习效果很差。由于无法进食,大脑空空如也,每天只能学习短暂的四个小时,上午两个,下午两个,晚上只能看电视。很多考研的同学可能会羡慕我的幸福生活,但我当时看电视比学习痛苦多了。直到1998年考研结束之后的5月,我偶然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很多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胃里缺少一种酶,所以有的人不适合喝牛奶,可以喝酸奶。那时我才恍然大悟,戒了牛奶,胃才慢慢好转起来,可惜为时已晚。有的时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可能会毁掉考研大业,深有感触。

  1997年9月直至考前,我在巨大的精神压力和身体不适中度过。当时以为运动不够,所以每天早晚各散步两次。戴上耳机,徘徊在迷茫的街道上,看着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只有我深陷在孤独的世界。不知道明年我将面临什么样的结局,也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儿。

  经过半年的复习,参考书终于基本看完。1998年3月,考研成绩下来了,315分,满分500分。记得当年及格线310分,通过了,不幸的是政治只考了49分,而单科及格线51分。马上跑到北大研究生院,花了10元,递交了政治课查分申请表。结果下来,老天助我,竟然查来两分,政治变成了51分,终于及格了!当年北大宗教学系只录取一名硕士研究生,全国20多人报考,只我一人过线。打电话问学校,得到喜讯:我被录取了!等复试通知吧!喜讯告诉家里,父母也很高兴,单位开始准备办理我的离职手续。

  蹊跷的是,等到4月份,复试通知杳无音讯。急忙打电话问学校,告诉我不能录取了。忙问原因,说是一位同学报考西方哲学专业,考了345分,未被录取,所以转到宗教学专业,总分比我高,我不能上公费了,只能读自费或委培,学费两万八,没有生活费,住宿自理,共需五万左右。

  我联系了全国所有的重点大学宗教学专业。人大、复旦、南京、中山等大部分学校都已招满,只有四川大学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对我有兴趣。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四川大学也未能如愿,而上海需要交一万八的费用。经过综合衡量,我最终还是选择了北大,把工作四年积蓄的四万元花在了北大,还借了家里一万。但我不后悔,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我还会选择北大。个人觉得校园熏陶比具体专业对人的影响更为深远。

  我在考研时,羽泉刚出了第一盘专辑《最美》,那盘磁带伴我度过了最黑暗的考研岁月。最后,把那首《爱自己》送给像我当年一样迷茫、一样痛苦的兄弟姐妹们:“最孤独的时候,不会有谁来陪伴你;最伤心的时候,也没有人来呵护你。只有你自己,经历着一些必经的经历;只有靠自己,才能回答一些生命中的难题。”

  相信自己!永不放弃!

  青春励志文章篇三:每天前进30公里

  文/王兴

  在1911年12月之前,没有哪个地球人到达过南极点,所以这是一百年前所有最伟大的探险者、所有最有探险精神及有此梦想的人最想做到的事情。

  最后有两个团队竞争,一个是来自挪威的阿蒙森团队,另一个是英国的斯科特团队,他们都想率先完成这个壮举——到达南极点。阿蒙森团队有5个人,斯科特团队有17个人。这两个团队差不多都是1911年10月在南极圈的外围做好了准备,准备进行最后的冲刺。结果是,阿蒙森团队在两个多月后,也就是1911年12月15日,率先到达了南极点,插上了挪威国旗;而斯科特团队虽然出发时间差不多,而且人数占优,可是他们晚到了一个多月。

  阿蒙森团队率先到达南极点之后,又顺利地返回了原来的基地。而斯科特团队因为晚到,回去的路上天气非常差,不断有人掉队,最后没有一个人生还。

  事后有人总结分析两个团队的策略和准备,可以看到非常重要的区别:阿蒙森团队虽然人少,但是物资准备非常充分,他们有3吨的物资;而斯科特团队的人多,但是准备的东西少,他们只有1吨的物资。

  1吨的物资够吗?如果过程中不犯任何错,刚好够。当你的计划订得太紧的时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阿蒙森团队准备的物资有很大的富余量。他们充分估计到环境的困难,做好充足的准备,给自己留下了犯错的空间。

  阿蒙森团队的成功经验,最后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不管天气好坏,坚持每天前进大概30公里。在一个极限环境里,你要做到最好,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要做到可持续的最好。

  相反,从斯科特团队的日志来看,他们是一个比较随心所欲的团队,天气很好就走得非常猛,可能一天走四五十公里甚至60公里,但是天气不好的时候,他们就睡在帐篷里,吃点东西,诅咒坏运气,诅咒恶劣的天气,等着天转晴再前进。

  不管环境好坏,不管容易与否,坚持每天前进30公里,这是两个团队本质上的区别。

  那么,我为什么讲这件事情呢?因为我觉得它跟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要干的事情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们要做好充足准备,不管外界环境好坏,不管所谓运气好坏,不怨天尤人,坚持自己的计划,每天前进一点点。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到明年的今天再回顾,你就会发现,我们已经前进了一大步。

  青春励志文章篇四: 坚持,有时就意味着成绩

  文/候鸟

  早上醒来,看到豆上一篇日志,说的是一个年轻人梦想管理对冲基金,然后一步步的努力,最终有所成绩。我想到一句很古老的谚语,有志者,事竟成。

  身边也有两个例子,拿来与大家分享,一个是X先生,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9岁,是父亲和朋友们的聚会,X先生长得不很英俊,但书生气很浓,眼睛里是充满内容的,后来我把这个当做合格创业者的特征之一。他正想做电子商务,当时电子商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看好的人不多,但是他很坚定的要做这个,和几个朋友张罗此事。

  饭后,X先生拉着我们几个小朋友去商场玩,说是送我们礼物,我记得当时指了指麻将。于是他给我买了这个,他笑着说,小朋友将来是赌神啊。少不更事的我哪里知道这些,实际上是我当时个子比较矮,只够得着比较低的东西,只好随便挑了一样。

  后来听父亲说,公司运转的不好,员工越来越少,工资都发不出,但他们几个人仍然坚持着做。

  再后来,到了01、02年,同学想要自助行,就上一个叫做携程的网站去看攻略。我才知道这是他的携程。

  再后来,我们每次出去玩,机加酒,攻略,都会上那个叫做携程的网站,上面应有尽有,这几年好像功能更加完备,集酒店预订、机票预订、度假预订、商旅管理、旅游资讯于一身。

  到了05的时候是我第二次见到他,他喊我麻将小子,大概因为多年前的那次选购礼物的经历。这时候他准备离开携程,去做连锁酒店了,那时,连锁酒店也是新兴行业,但做的人很多,不像当年的电子商务那样,不太被人看好,但怎么样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是件难事。不过他有的是一种坚持,开始做就一定要做好的坚持。

  前年,听说他的汉庭要去美国上市了,我并不惊讶,从开始我就知道他能做好的,要他放弃是件很难的事情。

  不过现在的上市公司也并不意味着成功,土豆月亏千万,优酷月亏300万,迅速膨胀的公司也许会在一夜之间消亡,犹如南柯一梦一般。当然,X先生做到了他想做的事情,也是一种成绩吧。

  我很佩服这样的创业者,人生是长远的,所谓投行行业的光环,是它们招聘部门造就的,也是我们本身过多的想法造就的。不必太在意。很多私企老板是超过所谓投行男女的。任正非、马云、牛根生,都是大人物,而不是胡祖六之辈。出身未必决定命运,后来做出成绩的,未必皆是名校背景,王东明不过北外的,谢国忠不过同济的,张红力不过八一农垦大学的,胡祖六不过河南科技大学的。

  印度菲律宾西化一百多年,有几个本土牛B证券基金?虽然他们很多人可以去美国留学做投行,又有什么很值得骄傲的?相比来说本国的中金、中信,还是马马虎虎的,华为中兴三一,还是不错的。在这一段中,并非说投行不好,只是说它并不是唯一的最佳出路,更让人敬佩的是那些创业者,实业家。

  第二个是Y先生,他和我似乎距离稍微近点,姑妈的同事,曾经是个记者。刚去时在办公室里,地位比较低,唯一的优势,是名校背景,毕业于FD大学。但多年都没上去,只是混到了一个高级记者的职称,太太是副处级公务员,因而他在家地位较低,女儿都瞧不上他。

  但他有个很大的有点,做事踏实严谨,每次发出去的稿子都要审好几遍,少有错误。04年的时候,调来新的区委书记Z,恰好是他大学时的入党介绍人,在学校时就很欣赏他。于是请他去做秘书,他也很努力,很善于学习,每天都做好本分的工作。

  07年时,后来Z先生高升,将他带了去,他也自然有了前程似锦的未来。

  后来,他换了电话,人也找不到了。

  再后来,我上网查找,发现他已经身居高位,自然是找不到的了。今年,他刚好40岁。

  当再次思考他们的“成长”经历时,我发现他们身上共同的特点,坚持,严谨,对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

  青春励志文章篇五:四周没路时,向上生长

  文/古尔浪洼

  还在读中学时,写过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没有陆路时,我走水路”,“四周没路时,我向上生长”。少年写诗,难免夸张,也有点儿“为赋新词强说愁”。但没想到,后来自己的成长,却真的是这样。

  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好好念书,读个小中专,或者师范,是比较好的选择。至少,会让父母和自己都过得轻松些。但我愣是不好好学习,逃学。结果,自己将所有的陆路堵死,逼迫自己南下打工,走了水路。

  在工作上,我本来有很好的机会,年级轻轻就去做厂长。但我放弃了,选择了一个比自己原来职位低的工作。当时,我认为我的观念是对的,自己需要更多锻炼,更多成长。“太好的事不能当真”,这是我小的时候,妈妈就最喜欢讲的一句话。

  她常常说:“天降馅饼,不是砖头就是陷阱。”“不要老想沾便宜,爱沾便宜的人容易受骗。”“不要老想走捷径,爱走捷径的人,容易掉入陷阱。”她虽然一天书都没有念过,但我觉得她的话非常有道理。所以,自小到大,我从不占别人便宜。并且在职业成长道路上各个关键节点的选择时,我也贯彻了她“不走捷径”的警示。

  但当时,我在这家公司做的很艰难,在各种漩涡中踉跄前行,又在做的好好的品质部经理的位置上一把被撸下去的时候,我开始怀疑妈妈的话到底对不对。如果对,何以我吃了这么多苦,经受了这么多的磨炼之后,我得到的却是更多的困难和磨炼?如果不对,那我下一步该往哪里走?

  在当初被下放下去的日子里,表面上,我一切都无所谓;但其实内心很苦闷,很煎熬。我常常半夜睡不着觉,也偶尔扪心自问:“何不一走了之?”走,其实很容易。问题是:怎么走?走向哪里呢?前后算起来,我都已经做了8年品质经理了,在这个位置上做这么久而没有质的突破,一定不单是公司和环境的问题,也应该有自身的问题。那我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直到顾问公司进入公司开始辅导“5S”的那天晚上,我才恍然大悟。8年来,我不缺乏实干的精神,实践经验也很丰富,但知识都是碎片式的,无法很好的融会贯通,解决问题时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

  所以之前,无论在现场处理问题,还是日常工作,我都干的不错,带团队,也能带得有活力,有生气;但若放在更广阔的环境,公司更进一步发展的角度来看,我的知识缺乏系统性。

  有一段时间我将这归咎为学历低的因素,其实错了,是我自己没能很好的梳理所掌握的品质知识,并系统利用这些知识使自己的管理理念产生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这才是前东家、现东家不愿意给我提供更进一步发展空间的最根本原因。

  许多年之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我猜想,新来的副总看到了我的短板,所以将我放逐下去,任我自生自灭。我也明白,他不是为了栽培我,为了让我进步才那么做的,但我理解他。

  职场从来是残酷的,对于不能马上使用的人,多数上司都会选择放弃。并不是每一个上司,都会替下属去设计职业发展的道路,指引未来的方向。可是阴差阳错,我的踏实爱干,以及受到妈妈“不走捷径”教诲的影响,竟然引发了自己第三度再启动,从头再来了一次。

  正是这次的放低身段、从零开始的心态,以及踏实的推进项目过程,让我终于将十年实践经验与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在了一起。顾问公司为期两年的辅导即将结束,而我,似乎是上了一个两年的多对一深度研修班。这两年里,我对接过顾问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以及单个项目的辅导老师,听过他们的许多讲座。两年来,公司改变了很多,算得上是旧貌换新颜。而我自己,则像一只扑火的凤凰,终于在火的洗礼中经历了一次涅盘。

  “四周没路时,我向上生长”,这句话,对十多年后的我而言,不仅仅是一句旧作,更是一种人生态度。现在,又变成了我遇到问题时,陷入困境中,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面对被放逐的尴尬处境,我并没有深陷其中,自怨自艾,而是将之变成了新的学习、成长机会,变成了我为下一次突破的契机。
 

1.激扬青春励志演讲稿三篇

2.青春励志名家短篇散文精选

3.2017年励志青春散文精选

4.关于青春励志的优美段落

5.关于青春励志的作文精选

    77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