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文章>

励志微经典文章3篇

鸿宇分享

  人有两样东西最宝贵,一个是禁忌,一个是定力。两个东西最可怕,一个是欲望,一个是冲动。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励志微经典文章3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励志微经典文章:《百家讲坛》傅佩荣:心灵的殿堂

  人的心灵世界是变化莫测的,高贵时宛如神明,低劣时又近似猛兽。大多数人在这两极之间,摸索出一条人生之路。宗教自古以来就扮演了明灯的角色,直接照亮人的心灵,启发向上提升的动力,为一切生命界定终极的意义。真诚的人面对生命的根本问题,如死亡、痛苦、罪恶、烦恼,乃不由自主地陷入深思与期盼;理性走到了尽头,依然没有答案,这时只好等待信仰的光照了。

  信仰与宗教并不完全相等。信仰是人与超越力量之间的关系,宗教则是这种关系的具体表现。宗教以信仰为核心本质,信仰以宗教为外显形式。因此,信仰必须千古一贯,而宗教的规模与处境,难免随着时空条件的差异而改变。换句话说,世界各大宗教在表面上歧异互见,其内在的信仰却有不少相通、相似之处。我们聆听各教代表叙述他们对生命所持的立场时,就好像踏进一座心灵殿堂,可以欣赏人类共有的伟大情操与至高理想。

  根据近年的统计,是人明白宣示自己信奉某一宗教的,超过百分之八十,其余的人虽未明白宣示,但是通常以顺其自然的方式接受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成分,如中国人对于儒家,日本人对于神道,以及各地原住民对于本土信仰皆是如此。换言之,真正的无神论者或什么都不信的人,少之又少。问题在于:众多宗教同时存在,难道每一个都是真的?或者,他们都具有相同的价值?如果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信什么教都差不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就必须提出判断的标准。

  为了寻找合理的答案,有两种可取的作法。一是研究各教教义,进行客观的比较与评估;二是集合各教代表,让他们自由沟通、自行表述信仰,希望能够异中求同,展现宗教对人类的良性引导作用。以第一种做法来说,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A. Toynbee)在《现代世界与宗教》一书,曾经区分宗教之高级与低级,其判准有三:第一,高级宗教无不认为“人性不完美”,所以人类需要信仰,以求得完美。所谓不完美,以死亡为其大者,而生命中的困境与限制也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谓完美,是只解脱或得救而言。相对于此,低级宗教就会掩饰人性的黑暗面,甚至鼓励人追求现世的利益与安慰。

  其次,高级宗教必定“向罪恶宣战”。任何社会都有承袭自历史与环境的负面因素,行程不义的锁链,环环相扣,以致人间的罪恶层出不穷;同时,个人也可能由于无知、偏差的意念与过度的欲望,而增长邪恶的势力,造成自己与他人的种种不幸。高级宗教对罪恶绝不妥协,并且想尽办法“劝人为善”,具体从事救济、医疗、教化的工作。

  第三项判准是,高级宗教以积极态度“回应人生的痛苦”。既然痛苦是无法避免的,就不必妄加诅咒,也不能以任何手段来麻醉或欺骗自己。面对痛苦的考验,可以视之为精神的锻炼、修行的机缘,甚至是证得解脱智慧的必经之途。如果是低级宗教,就会汲汲营营于消灾解厄的秘方了。

  汤恩比的看法在原则上帮助我们排除了一切低级宗教,使我们不必费心于某些伪教与邪教,也可以暂不考虑许多假借宗教名义而为祸人间的事件。譬如,世界各地的大小战争从未间断,揆其原因,常与宗教及种族有关,但是宗教在此真的能负多少责任呢?试问有任何一种高级宗教会主张仇恨、杀戮等等猖狂妄行吗?宗教以信仰为其本质,自然可以激起非理性的狂热及冲动,因而容易受到诱发、刺激与煽动,结果则是被人所利用。这种令人遗憾的事实在历史上一再重演,并且将来也很难绝迹。与其为此而批判宗教,不如省思人性的弱点,加强教育启蒙与理性沟通的工作。宗教不是双面的刃,宗教必然是有益于人性成长与人类和谐的。我们担心的是宗教被人误用,以致最好的成为最坏的,举世沦于迷惑与茫然。

  宗教界向来是多元分立的现象,不过既然冠上“宗教”之名,就属于共同的领域,可以互相观摩与学习。一八九三年,第一届世界宗教会议在芝加哥召开;多位宗教领袖共聚一堂,分享彼此的经验,并且思考人类的处境。一百年之后的一九九三年,召开了第二届世界宗教会议,参与的宗教代表更多,讨论的题材也更深入。会议期间与会议之后,托拜亚斯、葛雷与莫利森三人,分别采访了十三种不同宗教的二十八位代表,编写成《心灵的殿堂》一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使我们在宗教多元化的表相之外,能够异中求同,认识宗教在今日世界的基本关怀与奋斗目标,由此展示人类精神的强劲生机与永不凋零的希望。我们在阅读这些篇章时,得到许多讯息,较为鲜明的是:

  第一,即使人性充满弱点,我们依然保持信心。只要真诚回顾内在自我,必能发现一点灵明,称之为良知、精神力量、神的形象,皆无不可。我们需要的是工夫与实践,设法在宁静中倾听良知的声音,并且顺从良知的召唤,勇于付诸行动。宗教如果缺少这种觉悟与回应,就不能算是成熟的信仰。哲学家怀德海(A.N.Whitehead)说:“宗教是一种力量,用以清洁我们的内部。”又说:“宗教教人善处孤独;如果你不曾孤独,则你不曾有过信仰。”他的意思是:宗教带来的光明与归依之感,必须在个人的自觉与自信中产生共鸣。人与超越界建立关系,不是为了放弃自己的责任,而是为了成全这种责任。信仰并非人类心灵贫乏脆弱的表现,而是心灵在诚恳与严肃的态度中,对超越界的体认与抉择。

  第二,在比较落实的层命,宗教界取得了共识。向环境保护、种族平等、两性平权之类的议题,已经成为二十世纪末的共同关怀,这些议题如果撇开宗教理由,纯粹从世俗角度去讨论,可以得到任何结论吗?可以找到可行的办法吗?答案很不乐观。政治人物在勉强维持国际与国内局势的稳定方面,已经疲于奔命;企业界领袖在促进消费主义既续发展的同时,所能做的一切也是破多于立,环保问题日益恶化就是最明确的例子。至于广大的群众,除了随着媒体资讯而追逐短暂的幻觉与满足之外,还能发挥多少积极的作用?然而,宗教界现在表明了共同立场,从各自的教义与信条中引申出支持这些议题的坚定主张。情势将由此转向乐观的一面。我们在《心灵的殿堂》中,依次看到各大宗教殊途同归的观念时,几乎可以断言:人类若想达成这些目标,舍宗教别无他途。

  第三,在消弭罪恶、化解仇恨、减少痛苦与灾难方面,宗教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在二十世纪中,人类所制造的恐怖事件甚多,其中以犹太人遭遇大屠杀最引起普世的公愤。六百万无辜百姓只因为生为犹太人就惨遭迫害,这岂是任何理性思维所能解释的?但是,犹太教毕竟不同凡响,在痛定思痛之后,决心以信仰来超越恶魔的手段,以民族的苦难来见证世人的命运,呼吁宽容与博爱,和平与非暴力。尽管世间仍有不少争斗可以直接或间接与宗教拉上关系,但是宗教界已经开始觉醒,不甘再充作任何利益团体遂行其野心的借口,而要清楚大声说“不”。虔诚的犹太人也表示:对于不义的行为,不再逆来顺受,而要勇敢站起来抵抗。宗教已经调整姿态,准备为世界和平放手一搏,它以非暴力为手段,以慈悲与同情为武器,并以信仰为动力来源。在这样的旗帜下,善恶之争的成败是可以预测的。

  我们中国人对于宗教往往采取折衷的观点,好像在本能上就认定宗教多元化是合理的。这种不愠不火的态度是出于宽大的心胸?还是出于现实的顾虑?或者竟是出于欠缺真成的反省?无论如何,在国内出现一连串宗教事件之后,我们察觉了宗教教育的重要。如果要为宗教教育推荐一本好书,可以客观、平实、生动地展现十三种重要宗教的内涵与理想,那么《心灵的殿堂》是上上之选。

  励志微经典文章:人有两样东西最宝贵 两个东西最可怕

  人生有两样东西最宝贵:

  一个是禁忌,一个是定力。

  人生处处都有禁忌,事事都需要定力,禁忌、定力是人生的灵魂!

  人生有两个东西最可怕:

  一个是欲望,一个是冲动。

  欲望和冲动是万恶之源,最容易使人“一失足成千古恨”,毁坏甚至毁灭人的一生。人有禁忌和定力,才能免受欲望和冲动的惩罚!

  因此:

  一、做人的基本品格和风格应是:崇尚道德,忠规守矩,积极向上;性情明澈,光明磊落,要脸要面;不放纵性情,不浮躁颓废,不苟且无聊;不攀比权贵,不趋炎附势,不惹事招非;说话有分寸,办事有原则,做人有标准;理性,善良,本分,负责,低调,坚强;自尊,自重,自省,自警,自信,自安!

  二、处理家庭家族关系的基本遵循应是:对父母尽孝道,对长辈讲礼节,对同辈重团结,对晚辈示关心;在人际关系上,互谅互让,不挑剔挑理;在物质利益上,本着吃亏,不计较得失;想问题、办事情、处理情况,有利于顾全家庭家族和睦大局。不利于和睦的话不说,不利于和睦的事不做!

  三、人生最大的“靠山”是遵纪守法,最好的“机会”是勤奋敬业,这才是人生事业发展的根本。遵纪守法就是:知道什么是雷池,什么是红线,社会再复杂,环境再诱惑,不攀不比,不越雷池,不踩红线。勤奋敬业就是:干事业有目标,有标准,有动力,吃得下苦,受得下累,忍得下寂,包得下屈,埋头拉车,低调做人。再苦、再累、再寂、再屈,不抱怨、不牢骚、不消极。遵纪守法是永远的“靠山”,勤奋敬业是永远的“机会”!

  四、风险、规则、程序——是人生事业务必遵循的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是工作的依据,更是思维活动的顺序,是人生事业的三大法宝。不论做什么工作,都务必遵循这三项原则——风险决定,规则决定,程序决定。做好风险评估,找准法规依据,遵守操作流程。万万不可随心所欲!

  五、人生的职业、岗位、工作不可能随心所愿,不要区分高低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论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事业心、责任感,高标准、严要求,踏踏实实、兢兢业业,专心致志、精益求精,尽心竭力做出专业水平、先进水平、专家水平,成为行家里手。在职业生涯中,决不可敷衍塞责、得过且过、不求进取,更不可牢骚懈怠、悠闲丧志。人生的本事、地位、价值不只是职位,专业能力和一技之长,往往比职位更重要,更有益!

  六、在人生事业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条件与机会的关系。宁可多次失去机会,不可一次失去条件。有条件才会有机会,条件更好机会才会更多。这是因果关系,也是普遍规律。人千万不要把社会个别现象误判为普遍规律。人生有可能人助人一事,但不可能人助人一世。人生事业,只有品德素质,只有艰苦奋斗,只有干得更好!当你认为一次次失去“机会”的时候,这其中就可能孕育和积累了机会,你不要气馁也不要自卑,尽管埋头拉车,努力做事,好好做人!老天不会亏待你,迟早会给你回报!这不仅是态度,更是心情!

  七、人的一生就是同苦难艰辛和寂寞无聊作斗争的一生,就是同自己作斗争战胜自己的一生。战胜了,辛中不觉得苦,福中不觉得寂。战败了,不是痛苦烦恼,就是寂寞无聊!苦难艰辛的时候,你要鼓励自己:“人间万事出艰辛,好日子只能从苦中来”!寂寞无聊的时候,你要警示自己:“知道满足,懂得珍惜,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八、古典和传统是人生的基石,人不能以任何理由否定古典和传统,人应该知道,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人们共同认可的观念和信仰,是经历几千年历史考验和沉淀的,已经成为人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柱!不要相信任何否定古典和传统的奇谈怪论,有些人的论调是为“自私”和“无聊”辩解!人应该清醒,没有古典和传统,人就没有根基,人生既“不抗震”,又“不抗压”!人有道德信仰和精神支柱,才会活得坚定、坚强、坦然、阳光!

  九、人的美用不着在梳妆打扮上煞费苦心,只要不失古典和传统,自然就有端庄之美,品位之美,高雅之美!

  励志微经典文章:找个可以说话的人不容易

  谁是你随时可以说话的人,看了这篇感悟文章,想一想,你有这样的人么?

  记得《艺术人生》有一次访谈,朱军问一直单身的演员王志文:40了怎么还不结婚?王志文说:没遇到合适的,朱军问“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女孩?”王志文想了想,很认真地说:“就想找个能随时随地聊天的。”

  “这还不容易?”朱军笑。

  “不容易。”王志文说,“比如你半夜里想到什么了,你叫她,她就会说:几点了?多困啊,明天再说吧。你立刻就没有兴趣了。有些话,有些时候,对有些人,你想一想,就不想说了。找到一个你想跟她说,能跟她说的人,不容易。”

  是的,我常常体会到这句话里那种深深的难以言说的滋味,找一个能随时随地和你聊天的人真的很难。

  或许你人缘不错,与你认识的人很多,和你关系不错的人也很多,但即使是你朝夕相处的家人,甚或是亲密无间的爱人,你也未必见得想什么时候说就能和他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什么时候都不必担心失礼,不必自责,不必畏惧被冷淡和被斥责。

  茫茫人海,阡陌红尘,通讯录上的名字几十上百,熟悉的容颜更是成百上千,有时候,打开手机,一个一个名字的翻过去,又有几个人能让你安心和坦然,可以去打扰,可以去随时随地地畅所欲言?

  有些时候,我们宁可在心里一千遍一万遍的对自己诉说,也不愿跟身边的人透露一丝半语,一些苦恼和烦闷,一些心情和境遇,别人不曾身临其境,自然不能感同身受,理解的也许能说些中肯宽慰的言语,敷衍的人就只说几句套话,会让你立刻后悔坦露了心迹。

  白天我们将自己重重地包裹在铠甲之下,将真实的自己深深地隐匿起来,再亲密的人也会有顾忌,再相知的人也会有猜度。我们就象那一群浑身长满了刺的豪猪,为了御寒,挤在一起,为了自保,维持距离。想找个什么时候都可以说话的人,是难的。想找个什么时候都说真话的人,更难。

  偶尔我们心中也会有汩汩的清泉流出,我们毫无做作的流露出真诚和热情,在眼与眼中交流,在心与心中温热,但很快地会连我们自己也笑起自己的幼稚,心和心,远远的总是隔着那么一段距离,甚至于永远走不到同一条轨迹。

  我们已经越来越不会真实,越来越找不到真实,越来越不敢表达真实。我们的心,我们的,那颗曾经透明如琉璃的,最真实的心,如今,还能到哪里去找寻呢?

  另一个是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里的康熙。后宫粉黛三千,他最爱的人是容妃。他到容妃那里,最爱说的话就是:“朕想和你说说话。”然后,把一些国事家事倾诉一番。到后来,他不得已废了容妃,每每郁闷时,总要走到容妃宫前。但是,人去宫空,贵为千古大帝,连一个说话的人也没有。

  这两个“成功人士”,对爱人的要求同样简单——能够说说话而已。细细想来,也就如此:你干的事情再伟大,再轰轰烈烈,你也是一个人,一个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也希望有一个贴心贴肺、知冷知热、能深刻理解你的思想与情感的人在身边,跟你交流、沟通。这样,你就不至于孤单、寂寞。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找一个你爱与之聊天的人结婚,当你年龄大了以后,就会发现喜欢聊天是一个人最大的优点。”当时,我还以为这是小女人情怀。现在看来,不仅是女人,男人也有这样的要求啊。

  那就找个你爱与她(他)聊天的人结婚吧。世界太大、太复杂,变化太快,拉住一个时时刻刻、随时随地能与之聊天的人的手,你就拥有了连康熙都没有的幸福。

  读到这一篇文章的时候,突然觉得自己对爱情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

  爱情应该是无所不言,是相依为命;是身处寂寥却不感寂寞,是明知路漫漫、雪茫茫,却仍感激能与你一同道是不是自己长大了,开始遵从“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处事原则,凡事都要一声不响。

  生活在我们面前就像一个巨大的漏斗,年轻的时候,遇到的人多,想说的话也很多,无所顾忌,可能今天会跟这个朋友无所不谈,明天和另外一个人聊得忘记时间,即使是自己编造的故事,两个人也能谈得津津有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会慢慢地发现,能听你说话、和你说话的人越来越少,有时候这些居然都成了自己一种奢侈欲望。这个时候,我们可能只有一个固定的密友,能够在你孤寂的时候听你倾诉,也可能一个也没有。

  这样的苦衷其实古往今来一直都存在着,就连鲁迅在碰到瞿秋白的时候也感慨“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当你某一刻想倾诉时,翻遍所有通讯录,也没那么简单,就能找到聊得来的那个人。

  人生难得知己,珍惜缘份吧!?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励志微经典文章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励志微经典文章”的人还看了:

1.励志微文章精选3篇

2.68个经典励志小故事大道理

3.人生励志经典语录

4.关于青春的经典文章

5.激励微商的句子

    635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