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文章>

人生励志激励文章精选3篇(2)

鸿宇分享

  人生励志激励文章精选·沉默是金,但集体沉默社会就悲剧了

  沉默是金,人们常说。这话还被写成大字,镶在框里,贴在很多墙壁上。人们用它来告诫自己:言多必失,少说多做,祸从口出,实干兴邦空谈误国。

  总之,能闭嘴的时候就闭嘴。

  但是马丁•路德金说过: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历史上无数悲剧源于集体沉默。二战期间,普通德国人大多已经隐隐知道那些被推上火车的犹太人的下场,但是他们对此不闻不问,照常买牛奶面包,上班下班,并对迎面走来的邻居温和地问候“早上好”。

  今天的中国,朋友们聚餐,点龙虾鱼翅燕窝,结账的时候在座的人中有公职的那位“要一张发票”,这上万块钱的餐费最后摊到了谁头上,不会有人追问。

  “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用作者泽鲁巴威尔的话来说,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

  在一个电视相亲节目中,嘉宾们七嘴八舌分析某个相亲失败的男人哪句话说错了、哪个表情不当,却绝口不谈他的职业是厨师或者鞋匠的事实,这时候,电视屏幕里站着一只大象。

  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在临终亲友面前,我们不愿意谈起他们的病情,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但是另一些时候,沉默源于怯懦。

  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升官发财的机会,害怕失去房子车子,于是沉默成了自我保护的机制。高贵是高贵者的墓志铭,沉默是沉默者的通行证。

  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温暖的“合群”。

  所以,沉默的人数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历史上的先知,往往命运悲惨。

  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觉。甚至,他们会因为那个人的勇气映照出自己的怯懦而恼羞成怒,你那么大喊大叫干什么?哗众取宠、爱出风头、不识时务、神经病。“沉默如癌细胞般分裂生长”,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的相互拥抱中越长越大。

  好在随着大象越长越大,作者指出,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最终,孩子小声的一句嘟嚷“皇帝没穿衣服”,就可能使这只充气大象迅速地瘪下去。

  二战之后,德国人纷纷睁开闭上的眼睛,可惜,在众人眼睛的这一闭一睁之间,已经有无数人成了沉默的祭品。

  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沉默是金。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它而消失,你可以不谈论它,甚至不谈论这种不谈论,但是全球还会继续变暖……

  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

  我们尽可以堵上自己的耳朵或者捂上自己的嘴巴,但是当房间里有一只大象时,它随时可能抬起脚来,踩碎我们天下太平的幻觉。

  人生励志激励文章精选·我们有什么资格谈梦想

  前些天,有位读者朋友给我留言,谈到了他的梦想。他是这样说的:自己去年刚毕业,已经工作几个月了,但总是感觉不得劲儿。他一直想当个作家,不需要太多名气,能养活自己和家人,有一些自己作品的拥趸,写出来的东西有人欣赏就足够了。但现在与作家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让他疲于奔命,整天为了生计劳累。看不到未来,想放弃现在的工作去追寻梦想,却又怕失败,拿不定主意,很迷茫。

  我想了挺久,最后回了一句:“没有面包就谈梦想是对自己的人生耍流氓。”

  其实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原作者是我一位朋友,她叫芦苇。芦苇从大学起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很自强独立的姑娘。她家境一般,样貌一般,没什么特长,也不擅长交际,和大多数女生一样平凡普通。但她非常喜欢读书,大学时除了学习以外的消遣就是读书。市面上的书质量参差不齐,阅书几年的她因此萌生出做一个工作室的想法。她想,她的工作室绝对不能出任何一本质量不好的书。

  可惜她不是富二代,更没有极其卓越的天赋,也没有那份一出山就遇到伯乐的幸运。毕业的时候,她去面试了很多家出版公司都没有成功,最后只得为了不被饿死和房租去一家公司做了文员。现实与她的梦想几近南辕北辙。

  我一直挺替她遗憾的,后来不多的几次见面,我们几个朋友都绝口不提关于图书出版之类的任何事,生怕她听了不舒服。直到去年我收到她寄给我的一本书,附信说是她把关做策划人的第一本作品,让我帮她看看。我很吃惊,约了见面后才有机会和她仔细地聊了聊这些年的经历。

  那年跟她同一届进入公司的实习生有三个人,另外两个实习生一位有英语专八证书,还有留学进修经历,一位是工作相关专业,长相气质出众。只有她,相貌平平,学历普通,除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以外,没有一个工作相关的证书,连基本的职业妆都不会化。甚至连招她进来的HR都说,如果不是今年应聘的人少,她这样的学历是压根儿没可能进这里工作的。几乎公司里所有人都认定了她实习期结束就会被一脚踢开。

  她说她当时特别难过,想回老家去考个公务员早早嫁个人算了。可是一想自己的目标,就咬咬牙坚持要在这儿扎下根。她动作慢,但老实肯干,有些事不懂,但她愿意学而且不懒。英语不好就报英语班再进修,软件用不遛就照着教程使劲儿练,策划被否就熬夜做,不信自己还就这么被注定一辈子了。

  三个月实习期结束了,她出乎意料地留在了公司,而走掉的是那个留学生。听说留学生心高气傲,被否了策划案不肯耐心找问题,到处抱怨上司的不是。

  虽然是留下了,但她总觉着自己是幸运,所以她依旧很拼。她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所以即使做着与梦想毫无关系的行业,她也将这当做是必要的准备。拼命到现在,她的工资比之当初翻了好几番,足够让自己过得不错,还存了一笔存款。

  “我要在这个城市扎下根,首先得让自己不被饿死。”

  “ 如果还没有挣到养得起自己的面包,谈任何梦想都是对自己的人生耍流氓。”

  “在没有万全的准备之前,我不敢丢下我的面包。”

  工作四年,她接触了各行各业的甲方,铺展了五湖四海的人脉。直到现在,她才觉着时机到了,积累足了,她拿着自己四年省吃俭用的存款和砸锅卖铁凑的一笔钱,和朋友一起投资了一个工作室,挂名在一家出版社下面。绕了这么大的圈子,她还是回到她最初的梦想上。更好的是,通过四年的积累,她已经有了为自己选择负责的能力。

  昨晚我看到她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条状态:“一晃眼,这已经是我工作室的第十五本书。回首来路,我对得起自己,也更有把握面对未来。”我给她点了个赞。

  其实,每个人都经历过那样一段拼命努力养活自己的日子吧。所以,如果问我梦想和面包该如何抉择,我会说 ,“从拥有面包开始,你会拥有一切。”

  初入社会,很多年轻人有相同的困惑 。这个社会的规则与想象中大相径庭。刚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牛犊们还没有打开拳脚,就被社会残酷的生存规则当头一盆冷水。撞过一些南墙后,发现梦想不能当饭吃,不饿死自己最重要。于是向现实妥协,安安稳稳找了一份工作,又惴惴不安,心有不忿,生怕自己的血凉了。

  其实没那么可怕,如果你真的愿意为梦想奋斗一生,那人生漫长,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不必后悔过去,当拥有不被生计裹挟的能力后,你会发现,最好的开始是现在。

  梦想这个东西说起来很虚,很多人一辈子都不一定能实现,而且梦想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就像每一个男孩子小时候都想要做宇航员,每一个女孩小时候都希望自己是公主。可是长大后发现,原来宇航员是高危行业,公主只在童话里。

  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总喜欢把“掌握自己的人生”挂在嘴边,其实社会上摸爬滚打久了就会发现,没有一定的积累是没办法决定自己的人生的。这个积累可能是人脉,可能是金钱,可能是能力,但绝对不仅仅是一腔热血的蛮勇。

  把梦想埋在心底,然后勤勤恳恳工作,踏踏实实攒钱,有了金钱人脉能力这些可见的积累后,再去冲一把。真正的梦想,不会被时间忘记;真正的勇气,不会因年纪丢失。从你有了面包开始,你会拥有一切。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人生励志激励文章精选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55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