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文章>

关于退路与出路的哲理励志文章

析娜分享

  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退路与出路的哲理励志文章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1.断了退路,才有出路

  谁都不可否认,人在本质上都是眷恋舒适平稳,喜欢懒散闲逸的。但若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有所成功,就必须给自己更大的压力,逼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这时,选择自断退路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方式。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的许多作品是被“逼”出来的。记者细问究竟,金庸才说了自己主动被“逼”自断退路的事。原来,他在写作《连城诀》时,一度产生了厌倦懈怠的心理,有时一天也写不出1000字。他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就主动与报社签订了连载的合同,合同规定他每天必须得完成多少字,违约就得赔偿。这样一“逼”,他只好控制了自己的心理,让自己静了下来,全身心地投入写作中,每天以5000字的速度抢写,最后竟提前完成了小说。后来,他在写作其他小说时也这样与报社签约后再写,不断尝到了给自己断退路后的丰硕成果。

  另外一个世界级的法国大作家雨果也曾这样自断退路。1830年,雨果和一家出版商签订了合约,半年内要写出一部长篇小说出版。出身贵族的雨果有着广泛的社交圈,常常要去参加各种宴会晚会等活动。后来,他觉得这样下去太影响写作了,于是想了一个绝招:把身上所穿的内衣和毛衣以外的其他华贵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然后把钥匙丢进了小湖的深处!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逼得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埋头写作,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就完成了。这部仅用5个月时间就完成的作品,就是后来成为世界文学经典的巨著《巴黎圣母院》。

  自断退路,当然显示了决心之大、信心之强。而有时,别人对你的一逼、一压,尽管并非你所愿,却往往在客观上断了你的退路,同样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有一个作曲家乔治·格什温,他刚刚小有名气时,从来没有写过交响曲。有一次,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的著名指挥家非常欣赏他的才华,盛情地邀请他为交响乐团写一部交响曲。格什温虽然深受感动,可是由于他对交响乐一窍不通,怕写不好丢面子,就一口拒绝了。指挥家一再劝他写,他仍执意不肯。这位指挥家见他如此固执,也来了固执的劲儿,竟然不经格什温的允许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说20天后音乐厅将上演格什温的最新作品——交响乐《蓝色狂想曲》!这份报纸发行量非常大,一下子让满世界都知道了消息。不知就里的格什温看到报纸上的广告大惊失色,慌忙来质问指挥家为什么让他难堪出丑。

  指挥家微笑着对他说:“反正这件事全城人都知道了,你就看着办吧。”

  格什温见事已至此,只好硬着头皮将自己关在屋子里,开始了人生第一部交响乐的创作。这一逼不要紧,他硬是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交响乐《蓝色狂想曲》。他自己也未料到,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格什温的名气也迅速传遍美国,后来一跃成为美国好莱坞最著名的作曲家。

  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追求自己的目标。而人性是有天生的弱点的。当我们难于驾驭自己的惰性和欲望,不能专心致志地前行时,不妨斩断退路,逼着自己全力以赴地寻找出路。事实证明:不论是自断退路,还是他断退路,只要是断了退路,不留退路,就更容易找到出路,就更可能获得成功。

  2.退路与出路

  古希腊著名演说家戴摩西尼年轻时为了提高演说能力,躲在一个地下室练习口才。由于耐不住寂寞,静不下心来。他总想出去,练习的效果很差。无奈之下,他横下心,把头发剪去一半,变成了“阴阳头”。

  这样一来,因为羞于见人,他只好一心一意练口才,结果演讲水平突飞猛进。正是凭着这种专心执著的精神,戴摩西尼最终成为了世界闻名的大演说家。

  法国作家雨果为了能把全部精力放在写作上,把除了身上所穿毛衣以外的其他衣物全部锁在柜子里,然后把钥匙丢进了小湖。这样,由于根本拿不到外出要穿的衣服,他彻底断了外出会友和游玩的念头,除了吃饭与睡觉,从不离开书桌。结果作品提前两周脱稿。而这部仅用5个月就完成了的作品,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文学巨著《巴黎圣母院》。

  一个人要想干好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追逐既定的目标。

  但人都有惰性、有太多欲望,有时难免战胜不了身心的倦怠,抵御不住世俗的诱惑,割舍不下寻常的享乐。

  一些人因此半途而废,功亏一篑。

  断掉退路来逼着自己成功,是许多明智者的共同选择。

  在漫漫人生路上,往往只有不留下退路,才更容易赢得出路。

  3.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冯绪泉是江西省铜鼓县的一个年轻小伙,家中世代以编竹为业。父亲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篾匠,十里八乡的人,都愿意买他亲手编的竹器产品。

  站在一旁的冯绪泉觉得很好奇,也拿来竹子编起来。

  深受编织之苦的父亲,不愿儿子重走世代人沿袭下来的编织之路,只希望冯绪泉将来有所出息——凭着读书,跳进龙门。因此,父亲一看到冯绪泉放学后拿着竹子编玩具就发脾气。吼他,一句不听,就用竹子揍他。

  当着父亲的面做不成,冯绪泉就躲进柴房里偷偷地编。当然,这要把当天的作业完成了,才能去编。因为,严厉的父亲每到晚上就要检查冯绪泉的作业。要是发现没有完成,父亲会变本加厉地惩罚他。

  初中毕业的冯绪泉,遂了父亲的心愿——考取了当地一所师范学校。如果乐于现状的话,冯绪泉现在顶多是名衣食无忧的教师。但他那种天生叛逆的性格,再次表现出来。他一边教书,一边寻找其他的出路。2005年2月,冯绪泉辞了职,和妻子来到深圳一家竹地板厂打工。

  端着好好的铁饭碗不干,硬要去过漂荡不定的打工生活。冯绪泉的举动,招来好友和父母的异议。

  同事们都说他“苕”,要不请个病假或者找人办个停薪留职的手续也可以,干吗非要辞职呢?不给自己留半点退路,将来会后悔的。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面对好友同事的质疑,冯绪泉回答得十分肯定。

  辞职打工,一切没有冯绪泉想象的那么顺利。现实告诉他,打工生活中遇到更多的是挫折和失败。这么多年来,他进过厂,做过苦工,摆过地摊。有时候一连几个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他被迫在街头卖过报,蹬过三轮。

  这种没着落的生活,妻子动摇了,曾劝过他:绪泉,我们回去吧!尽管你工作辞了,家里还有几亩薄田。如果在家里,日子不会过得这般苦。

  他摇摇头说:再苦,也要坚持下去。

  机会终于来了。

  一个周末,冯绪泉与在深圳一家电脑科技公司做开发设计员的同学张建军在路上偶遇。闲聊时,张建军向冯绪泉诉苦说,老板嫌他开发设计的电脑键盘、音箱等不够创新,工作压力很大。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冯绪泉突然想到家中亲手制作的竹椅和竹席,一个大胆的念头涌上心头,用竹子来做电脑键盘如何?他在网上查了查,全国还没有一家用竹子来做键盘的厂家。凭着敏锐的眼光,冯绪泉觉得:开发竹键盘,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商机。

  当晚,冯绪泉把搁在出租房角落里那布满灰尘的旧键盘拆开,仔细研究其原理。半夜睡醒后,他又爬起来推敲。

  妻子看到冯绪泉这么辛苦,就劝他:同学张建军是个专门搞设计的,他都不敢想。用竹子做键盘,你就打消这个念头吧。后来,张建军也听说了,很诚恳地劝说他:这肯定不行。即使做成了,这样的键盘也太笨重了。

  也有人说:冯绪泉是想钱想疯了。用竹子做键盘,简直是天方夜谭!

  对于别人的议论,冯绪泉哪里听得进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花了十几个晚上制作出一个长46厘米、宽17厘米的键盘框架。不料,辛苦制作的这个键盘框架根本不禁摔,反复实验多次得到的就是这个结果,冯绪泉很是伤心。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面对困难,不能打退堂鼓。”几个月后,冯绪泉作出一个惊人决定:辞职回老家专攻竹键盘。转眼半年过去,还是一点进展也没有。为了竹键盘的研发,他和县城一家竹业公司联手攻关。

  冯绪泉开始了对竹键盘的反复“摔打”实验,摔一次改进一次,经过9个月的不懈努力,在摔坏1000多个竹键盘模型后,他终于研制成了一只稳固性和坚硬度都能与塑料键盘相媲美的竹键盘。

  成本低又环保的竹键盘一上市,立即受到顾客的喜爱,产品甚至畅销国外。随着竹键盘的畅销,竹鼠标、竹U盘,竹子做的电脑主机、显示器的外壳等系列产品相继开发出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冯绪泉个人净资产就达到了500多万元。

  没有退路,才有出路。

  每个人,只有把自己推到一个没有退路的绝境中时,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力量。

  风平浪静的生活,注定是创造不出奇迹来的。

    3987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