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文章>

励志文艺文章

鸿宇分享

  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不妨找一些励志文艺文章来看看,那么励志文艺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励志文艺文章:目标愈远大,你的进步愈大

  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大的成功,是因为他们的目标太小,使自己失去动力。因此,只有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才能够高瞻远瞩,取得大的成功。

  研究表明,芸芸众生中,真正的天才与白痴都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人的智力都相差不多。然而,在走过漫长的人生之路后,有的人功盖天下,有的人却碌碌无为。本是智力相近的一群人,为何他们的成就却有天壤之别呢?答案就在于人们目标大小的不同。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仅永远当不上元帅,更无法成为一个好士兵。没有大目标的人就如井底之蛙一般没有远见,只会待在自己的一井之底。许多人之所以达不到自己孜孜以求的目标,是因为他们的视野太小,而且目标模糊不清,使自己失去动力。

  著名作家高尔基告诉人们:“目标愈远大,人的进步愈大。”远大目标会告诉人们能够得到什么东西。远大目标会召唤人们采取积极的行动。当我们心中有了一幅远大目标的宏图,我们就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得到一个又一个快乐。

  作为一个在奥地利长大的年轻人,施瓦辛格下定决心,确立目标,要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健美运动员。许多人都认为他疯了,认为他最终会放弃这个目标,因为这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献身精神。他们认为他一定会放弃这个目标,忘却这个愚蠢的念头,去找一份“现实”的工作。于是施瓦辛格又给自己的梦想增加了另一项内容:他不但要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健美运动员,而且还要成为一位电影明星和国际健美界的领袖!

  朋友们都说:“这个想法太疯狂了!”但施瓦辛格把自己的梦想写在一张卡片上,并且把它放在钱包里,随身携带。他跟自己订了一个合同,他一定要实现这些目标。他说正是这份合同促使他、逼着他来到美国,向着成为奥林匹亚先生的梦想前进。他坚持不懈,终于成为好莱坞片酬最高的男演员之一,并且成为健美协会的主席。

  胸怀远大目标的气场拥有者,既不会为眼前小小的成功所陶醉,也不会被暂时的挫折所吓倒。当你的工作只是为了得到自己短期的利益时,你的动力不是最强烈的,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放弃。当你的工作是为了长期的利益而着想时,你的动力是强烈的,一旦遇到挫折,你会为了这种使命感而坚持到底并全力以赴。

  埃德蒙斯认为:“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一个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树立了一个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目标可以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动力导致伟大的行动,伟大的行动必然会成就伟大的事业。有句话是这样讲的:如果你把箭对准月亮,那么你可以射中老鹰;但如果你把箭对准老鹰,你就只能射中兔子了。小目标,小成功;大目标,大成功,这个成功规律永远不会改变。洛克菲勒说:“你要永远记得,构建伟大的梦想不一定比构建渺小的梦想花费你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它却会带给你更多的回报。”因此,只有拥有一个远大的目标,才能够高瞻远瞩,取得大的成功。

  1940年11月27日,一个名叫布鲁斯·李的小男孩出生在美国旧金山,而后随父母返回香港。在13岁时他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害怕孩子学坏,在他18岁那年,布鲁斯·李的父母决定送他到美国留学。在西雅图进入大学就读以后,他除了学习外,把精力都放在研习武术上。经过精益求精的潜修苦练,使功夫逐渐娴熟乃至达到更高的境界。布鲁斯·李是个多面手,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还擅长长棍、短棍和双节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

  一天,他与一位朋友谈到梦想时,随手在一张便笺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我,布鲁斯·李,将会成为全美国最高薪酬的超级巨星。作为回报,我将奉献出最激动人心、最具震撼力的演出。从1970年开始,我将会赢得世界性声誉,到1980年,我将会拥有1000万美元的财富,那时候,我与家人将会过上愉快、和谐、幸福的生活。”

  当时的布鲁斯·李生活正穷困潦倒,然而,他却把这些话深深铭刻在心底。为实现梦想,他克服了无数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1971年,命运女神终于向他露出了微笑。他主演的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均刷新香港票房纪录。1972年,他主演了香港嘉禾公司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的《龙争虎斗》,这部电影使他成为一名国际巨星——被誉为“功夫之王”。

  他就是李小龙——一个迄今为止在世界上享誉最高的华人明星。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他曾说:“我绝不会说我是天下第一,可是我也绝不会承认我是第二。”

  很多时候,我们真正需要唤醒的是我们自己,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尽可能地挖掘自身的潜能,激发自己的雄心壮志。任何人都应该有这样一种抱负,那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做一些独特的、带有强烈个人印记的事情,从而使自己免于平庸和粗俗,使自己的生活更精彩,使自己的生命更灿烂。真正的抱负就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切实目标,就是在能力所及范围之内追求卓越。

  气场拥有者之所以有强大动力,之所以能不断地努力,在于他们内心深处都有一种使命感。当你达成了人生所追求的目标之时,你的视野就会变得越来越开阔,开阔的视野不仅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遇、更多的财富,同时还使你更具创造性,让你一步步走向成功的明天。

  励志文艺文章:成长过程中的选择智慧

  成长是一个不断选择的过程,面对人生无数个岔路口,每个人都必须作出自己的选择。选择了坚强,就放弃了懦弱;选择了奋斗,就放弃了安逸;选择了独行,就放弃了跟随。事实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因为选择决定着人生的方向,引导着未来的发展,一旦选择出现错误,更多的努力只会带来更大的偏离。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的智慧,是成功的关键。

  “哈佛女孩”孙宇童笔下的十年,是激扬青春、点燃梦想的十年,也是认识自我、选择自我的十年。在这个大多数孩子还懵懂做梦的年龄,宇童的十年作出了十次重要的人生选择。这些选择伴随着艰难与苦楚、风险与挑战、纠结与挣扎,但却一次又一次被现实证明是无可置疑的正确。“成长路上一条条人迹稀少的小径,就这样将我带去梦想的远方。”这是宇童的结语,也是她成功的所在,正是对一条条未走之路的放弃,让宇童选择了正确的未来之路。在宇童的心路历程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关于选择的答案。

  第一,选择的智慧在于坚持自我

  我们常常面临不敢选择、不会选择的困境,在无法确定如何选择的时候,首先要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的追求是什么,目标是什么,爱好是什么。宇童热爱模联,这潮涌般的热爱和近乎痴狂的执著,成就了她的梦想,也最终证明了她的选择。尊重内心的情感,选择真正的自己,这就是最大的智慧。有了强大的心灵支撑,即使未来的道路上有再多的艰辛、苦楚甚至失败,也会风雨无阻、无怨无悔、一路前行,终将叩开理想之门。

  第二,选择的智慧在于果断放弃

  学好既定的课程,做好学校的应试,进入北大、清华深造,这是一条传统的光明道路。但这种选择并非适用于每一个人。宇童不是传统意义上“靠谱”的乖孩子,她起初并不适应学校生活。不幸中的万幸是学校、家庭和生活给了她选择和放弃的权利,她放弃了适应传统课程,放弃了成绩为主的道路,放弃了学生会,放弃了Amherst,一次次适时的放弃,虽然有不舍、有遗憾,但果断而坚决。选择与放弃总是相伴而生,只有在取舍之间拒绝盲从、拒绝忧虑、果断放弃,才能有舍有得,才能收获自己想要的成功,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第三,选择的智慧在于挑战未知

  “你总是选择更冒险的路”,这是宇童母亲对她的评价,也让人最为感动和激赏。十年选择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不断挑战、不断冒险、不断追求未知的过程。剪纸、奥数、校刊、模联,这一个个看似剑走偏锋的选择、看似毫无联系的事物,在宇童对话美国名校面试官的时刻仿佛被神奇地串联起来,共同构筑起一个自由奔放的灵魂世界。真正打动面试官的,不是剪纸的乐趣,不是模联的意义,而是宇童血液里熊熊燃烧的希望之火,是那颗勇于挑战、追求未知的青春之心。每个人生来都带着勇气的火种,对压力的担忧,对失败的惶恐,对外来的干扰,对现实的屈从,往往让我们将这火种深藏甚至熄灭。既然时代给了我们选择更多挑战的机会,不如放手一搏,去品味更多的未知,挑战更多的可能。未知的世界需要更多的付出、更多的磨砺,但注定也会带来更多的收获、更多的精彩。

  人生多歧路,临歧莫彷徨。十年风雨路,宇童用智慧的选择实现了“梦在哈佛”到“走进哈佛”的蜕变,书写了一段成长的传奇。宇童文中《未走之路》的作者罗伯特?弗罗斯特,同样是在青年时期选择了钟爱的诗歌道路,历尽坎坷却坚定执著,最后成为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相信对于每一位青年学子来讲,多一点选择的智慧,多一份内心的坚守,尊重自我,坚持自我,挑战自我,也终将收获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励志文艺文章:没有到不了的明天

  从来不觉得人的成长是为了证明之前的不切实际和幼稚,梦想是用来实现的,但是太容易实现的,那不叫梦想。

  以前在墨尔本的一个室友,突然打电话给我,在我这里马上要凌晨3点的时候。他让我猜他现在在哪里,我说,你不是在墨尔本吗,你还能去哪儿。他很神秘地说,不是哦,我现在在西班牙。然后我一下子就愣住了。因为很久之前,我在一个“人人”相册里看到有关西班牙的照片,那时候跟他说,西班牙那么漂亮,我将来一定要去一次。我没有想到的是,在我就要把自己曾经一闪而过的想法忘记的时候,他的电话就这么来了。到最后,站在我最想去的地方的人,却不是我。

  挂了电话之后,不知道为什么,脑海里浮现的是《当幸福来敲门》里面的片段,是男主角最穷困潦倒的时候在车站的厕所里过夜,是他身上只有20美分的日子,可是他从来就没有放弃过。

  如果你有梦想,就一定要捍卫它。

  老爸同事的女儿,高我几届,我刚上高中的时候,她已经出国两年了,恰好我们的老师是同一位。高二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读了一封信,是她从英国寄回来的。她说现在过得很好,谢谢老师当年的教导,最后老师慢慢念出信的最后几个字——来自剑桥。当时我一下子就蒙了,对那种学校只有想的分儿了。后来有幸跟她见面,她说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忆犹新,她说,因为想要过自己的人生。她一直记得一句话:很多事情就像旅行一样,当你决定出发的时候,最困难的那部分其实就已经完成了。

  突然就想到了自己,第一次出国的时候,离自己的17岁生日还差3个月。奇怪的是在机场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安,我只是反复告诉自己,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不管怎么样也要走下去。可是留学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

  后来有一天,我在Facebook上看到Leo,一个澳洲本地小伙儿,成绩好到令人眼红,最可贵的是他的性格还很好,做事能力强到让人嫉妒。我就开始跟Leo聊起最近的生活,到后来就变成了我在诉苦。等我说了很多,过了很久,我才看到他发过来的字。他说,我到现在都用不起iPhone这种在你们那里随处可见的东西,我现在的学费都是自己赚的,虽然你离家很远,但是你父母一直在后面资助你,你每天就做这么一点儿事情,凭什么说自己撑不下去了,你有资格吗?那些比你累的人都没有说什么,那些比你优秀的人都比你努力得多,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唉声叹气。

  然后他对我说了一句我到现在还一直记着的话:要么滚回家里去,要么就拼。

  我突然就醒了,我一直只看到那些闪闪发光的人身上的闪光点,却不知道他们到底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才换取了这样的人生,我有什么资格在这里抱怨。

  我一直觉得自己的青春很苦,老是在想这么下去会不会有未来,自始至终也没能对这个不属于我的城市产生过一丝归属感,很多想法都只是一闪而过。为什么明明知道时间那么少、青春那么短,想得最多的,不是怎样去接近梦想,而是反复地不安和疑惑?

  终于觉得,那些熬夜的日子,最终会让我迎来属于我的结局。从离开家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我无法回头的青春。记得上次一夜没睡跟朋友去山上看日出,偶然听他们说起自己之前的生活,才明白不管是表面多么快乐优秀的一个人,不管是外表多么光鲜亮丽的一个人,都有各自的心结。就像青春注定要漂泊和颠沛流离一般,那些流过的泪、受过的苦,总有过去的一天。

  一个人20岁出头的时候,除了仅剩不多的青春以外,什么都没有,但是你手头为数不多的青春能决定你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往往你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在于在这个阶段你想要什么。一个人一辈子能去几个想去的地方,能看几个难忘的风景,能读到几段改变你人生的文字,又能经历多少次难忘的旅行?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我不能在这里变老。我要在变老之前,做一些到了80岁还会微笑的事情。

  我想,一个人最好的样子就是平静一点儿,哪怕一个人生活,穿越一个又一个城市,走过一条又一条街道,仰望一片又一片天空,见证一次又一次别离。然后在别人质疑你的时候,你可以问心无愧地对自己说,虽然每一步都走得很慢,但是我不曾退缩过。


看了“励志文艺文章”的人还看了:

1.励志文艺文章精选6篇

2.励志文艺小清新文章3篇

3.文艺青春励志经典短文

4.关于青春励志的文艺文章

5.很励志文艺的句子

    1896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