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励志的文章
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不妨找一些经典励志的文章了看看,那么经典励志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经典励志的文章:你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所得
文/清淡
两年前,我在一家广告公司上班,那是一家以做汽车团购,策划执行为主的公司。总经理是位三十多岁的东北女人,姓郇,易发脾气,言语犀利。
面试那天我穿了一件米白色网花紧身裙,衣领有一圈小白珠子点缀,和一双红色高跟鞋。为什么要强调这点,因为熟识后,郇总提起,当初选择我,只是喜欢我的穿衣风格。好吧,就是这么任性。
一如既往,我去面试了编辑这个职位,然而又一如既往,上司说希望我能不仅限于这个方向,要往推广营销这方面发展。于是又一次我以编辑的职称,迈向了推广策划的路。我想,除了出版社或规模较大的传媒公司,已经没有需要只会写字的人了。现在是个创意要比文笔更值钱的时代。
前期教我的是一位严肃冷淡的大眼睛姑娘,大家叫她海涵。“海涵,青岛的报样寄出去了吗”、“海涵,这是周三要投的广告”、“海涵,887电台的硬广录好没”……每天办公室里被呼唤最频繁的一个名字。
于是,我发现她是唯一一个即便没有领导在,也会一直主动工作的人。
她其实并没刻意教我什么,只是在做事情的时候,让我在旁边专心看,偶尔会有讲解。她做什么都要带着我去。比如说拍照,每次投了LED广告,都要自己去拍好,发给客户看。比如说买报纸,公司定的不够,有时忘记告诉报社预留,就要在投放当天上午买好,通常到了晚上就卖光了。而且还要做台账。
那时我对她说的最多的话:这也是你做?语气中不免有些惊讶。她看看我说对,以后就是你做了,你是来接替我的。我说,我面试的是编辑。她说,我也是。我有些不爽,心想我又不是来跑腿的。后来才知道,在我之前有三个人,试用期没几天就走了,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而且杂乱。
我们常常会因为多做一些不属于自己职责内的事情,感到不满或心生抱怨。也会对一些看似无足轻重的事情产生不屑,想着“谁都可以做的事,干嘛要我做。莫非是领导觉得我能力不够?”不过话又说回来,既然谁都可以做,为什么你不行?一味的自恃清高,显然有些愚蠢。
也会有这种情况,但凡多做了一些事,就一直挂在嘴边,生怕他人不知道。一副我可是为了你的姿态,却不知这多数不会引发感激,还可能适得其反,让人生厌。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杆秤,做了什么,做了多少,大家其实都有数。
如果用一句话形容公司环境那就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扫描、打印、单反、对讲机等等,样样都有。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过于无知,很多电子产品都不会使用,特别是对于常识的匮乏。
印象较为深刻的是一次U盘事件,传完文件后我没有安全弹出直接拔了下来,到不是不知道,只是并没在意这些细节。被刚好经过的郇总看到,她回到办公室后发来信息:我真怀疑你之前是一张白纸吗?你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
试用期还没结束时,郇总带我出过一次差。那是七个城市联合的大型团购活动,前期协商会议。抵达的途中有些堵车,不知道是不是在路上过于拘谨的缘故,我晕车很严重,强撑着开完会。接下来的聚餐没参加就回了酒店。第二天去了下一个城市,刚好有一个许久未见的同学在此地,会议结束后,我与同学约见,很晚才回到酒店。
第三天,郇总面容平和的说,下个地方我自己去吧,你晕车也不舒服,刚好去和同学玩玩,接下来也没什么需要你记录的事情了。我一脸兴奋的问,真的吗?于是就真的和同学去玩了一天。
次日,回到公司上班时接到郇总的电话:“我觉得,你并不适合这份工作。就说这次出差,在路上还要我照顾你,感觉不是和我助手出门,而是带了位娇柔的大小姐。”我面红耳赤,呆了十几秒。然后本能的争取到了一次机会,等这次活动结束,她再做最后决定。
挂了电话后,我开始有所反思。也想过自己的反应,为何在一个工资并不可观,工作又如此忙碌杂乱的状态下,还要想去争取这份工作。我那时需要负责:广告的投放,和电台的对接,和客户的对接,和报社的对接,收集整理已投的广告证明(报纸、照片、音频),做台账、拍照、写广告词、写主持稿。
如果遇上活动,前期要跟随上司各城市地区去开会,研讨方案。活动当天就变身为场控、和模特的对接、和协调员的对接、现场布置的安排、到场人员的协调、还要去买礼品。这所有的一切,都是我不擅长,甚至并未接触过的领域。前期做起来还是较为吃力的。
答案无疑是,痛并快乐着。
我发现我享受做这些事情的过程,我觉得能和每天在电台听到的主播沟通工作,虚荣心很满足。看着报纸上登着自己写的软文,电台里播着自己写的广告词,有成就感。特别是在做活动的时候,感觉就像个导演,对所有环节都了如指掌,看着大家在我安排的剧情里对号入座,很有趣。
所以那次活动很成功,郇总对我甚为满意,说:原来你能量一直积攒着憋大招呐。
我承认,我是个喜欢有新鲜感的人。也愿意接受有挑战的生活,所以总是在辗转,在变化。
这份工作我每天都很忙碌,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从一个连软文和硬广都分不清的婴儿,成长为可以在活动现场独挡一面的高中生。后来我的工资涨了好多,琐碎的事情也少了很多。然而我很庆幸那次鼓起勇气的争取,感激给予我机会的人。
实际上我的大部分工作都并不是因为工资可观,而是因为公司愿意拿出更多资金培育我,给予我更多学习的机会。让我在这个公司里能够展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最开心的事。
我现在的上司曾对我说,你知道我什么时候最开心吗?就是好多人有解决不了的事情总要找我,让我觉得自己一直很被需要,每次忙完都在心里暗爽,这个公司真的不能没有我。
为什么会出现领导在和不在,完全两种工作状态的情况?为什么会觉得没事可做只是盼着下班?为什么会觉得怀才不遇心生抱怨?很多人只是把工作当成一份生存的渠道,不想做却必须要做的事情。有些人却把它当做事业,理想去努力。
一天中至少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工作。能在工作中创造什么价值,获得什么,做得开不开心,是该好好想想了。
我一直相信,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机会。你所有的努力,都会有所得,不在这里,也在别处。不是今天,就是后天。
经典励志的文章:你的梦想喂狗了吗
文/牧鸯
此刻已经是深夜,我还在美术馆忙着下一个展览的事情,从策展到布展,耗时耗力不可估量,精神一度萎靡不振。对面陶瓷馆也还亮着灯,拉胚机还在转动着。
“还不走?”
陶瓷馆的首席制陶师跑过来,倚在门口和我说话。
“你不也还在拉胚么?”
他转身回陶瓷馆,泡了一杯咖啡给我送过来,说:“如果累的话,过来玩泥拉胚放松下。”
今年他33岁,别看他现在是陶瓷馆的首席制陶师,在3年前,他是一个一无所有的30岁即将步入中年男人行列的屌丝。
30岁以前的他是做建筑设计的,工作辛苦又累,压力非常大,头发一绺一绺地掉,像霜雪吹满头,人未老已白首。
29岁的时候,和他谈了五年恋爱的女友提出分手,只因为他工作忙没时间陪她还没钱,看不到未来的样子,又不想同甘共苦,分手的时候,还拿走他全部的积蓄。
和女友分手后,他对人生感到困惑和迷茫,在建筑设计的领域做得一塌糊涂,勉强糊口,还把女友搞丢了,人财两空,要多么失败,才将生活搞成一团糟。
想转行做别的,却不知道做什么。从头学起,会不会太晚,当时的他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乱碰,对人生感到绝望。
他说,那段时间我常这样问自己,除了这份朝九晚五,不对,天天加班到深夜的工作,身体越来越吃不消,又没有任何一技之长,我还能做什么,怎么奢望过上想要的生活,难道我的人生就这样了?
在消沉中,他遇见了他的大学老师,开了一家陶瓷馆,也还刚起步。他的老师叫他去陶瓷馆玩玩泥巴,放松一下心情。
他坐在拉胚机前,认真专注捏泥的时候,完全忘记了时间的流逝,那一刻,他只想好好打磨手中的泥团,将它们捏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在揉泥巴的过程,像是与心对话。
老师说:“你来和我做陶瓷吧。”
他说:“我都30岁了,这是手艺活,人家十多岁就开始学,我现在来做这个会不会太晚?”
老师说:“只要从现在开始努力,最坏不过是大器晚成。相信自己,你要成为何种人,就该为之努力。”
他像打了鸡血一般,被老师的话打动了。回去后就辞职了,和老师一起做陶瓷。
他说,老师50岁了,还愿意折腾,舍弃大学教授的名誉和地位,窝在陶瓷馆捏泥巴,他并不比我强多少,做陶瓷的手艺也才刚刚和师父学的,我才30岁,还怕什么呢?
在陶瓷馆的日子,他夜以继日地学习拉胚和练习画瓷,日子过得非常清苦,因为是学徒,没有薪资待遇。
这三年,他没办法想象自己怎么度过的。没朋友,没约会,没任何饭局,没买过衣服,甚至很少走出陶瓷馆。在日复一日枯燥繁重地揉泥、找重心的过程中,精心打磨作品,并竭尽全力。
虽然也累,但那只是身体的累,精神是愉悦的。精疲力竭的身体给人安心的感觉,他是非常享受这种专注而安静的。做陶瓷的日子,他早已忘记外面的世界。累了,看看书,种几盆花草,这便是他业余时间所有的娱乐。
他说,人活着,要做喜欢的事情,才不算白活。能找到想做的事,能做想做的事,很幸福。能安静地做陶瓷,就很知足。
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做的陶瓷都卖出去了,还有许多签约订制的,从一无所有,到吃穿不愁;从学徒到首席制陶师,这一路走来,跌跌撞撞,但有成就。这远远不够,在做陶瓷的这条路上,他说他还只是一个新手,还在不断摸索精进手艺。
从来没有不经历迷茫和挫折就能得到美好,虽然现在生活仍有许多苟且,但我发现其实苟且也是美好的赠品。
我想,这世上不会有一样学习叫做浪费,只有一个东西叫做浪费,就是犹豫不决。当你决定要去做的时候,就放手一搏吧,不要犹犹豫豫,考虑太多反而一事无成。
最近刷遍朋友圈的最帅最炫老大爷王德顺,为“喜欢就努力追求,年纪再大依然可以活出精彩”做了最好证明。
他二十四岁当话剧演员;四十四岁开始学英语;四十九岁创造了造型哑剧,到北京成了一名老北漂,没房没车,一切从头开始;五十岁,我进了健身房,开始健身;五十七岁,我再次走上了舞台,创造了世界唯一的艺术形式,它叫活雕塑;七十岁,我开始有意识的练腹肌;七十九岁,我走上了T台。他今年八十岁,还有梦,还有追求。
我们有多少人是手握一把烂牌,打出想要的局面的;又有多少人,早早对人生缴械投降,彻底认怂,过着堕落不堪的日子?
前两天看了一篇麦家的文章,说他的《解密》写了11年,退稿17次,他依然坚持着没放弃。虽然他早已有名气,可在写书的这条路上为自己的坚持而坚持着。
为了写《解密》,他去西藏驻守,在神秘又荒凉的地方,每天都在思考。还反复阅读博尔赫斯的书,甚至将他的很多诗都能背诵出来,他的小说也能大段大段背诵。
在西藏的三年,他像一个僧侣一样,完全沉浸在单调孤傲的日子里,可文学生活很丰富,这就足够了。虽然退稿十多次,稿子一改再改,但最终,在他坚持和努力的探索之下,写成了《解密》。
“我没有温柔,唯独有这点英勇,跌下来再上去,就像是不倒翁,明明已是扑空,再尽力补中。”
再听杨千嬅的这首《勇》,听完别人的故事,也亲眼见证身边的人通过努力长成应有的样子,这让我更加坚定方向。
这么些年,我没有为什么事情坚持过,唯有在写作和写书法的这条道路上,还在战战兢兢地坚持着。
关于写作,到现在,似乎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我既没有出书,也没有爆款文章拿来炫耀。我不会写现在流行的鸡汤励志,不会追热点,但我想,只要写得好,咸菜稀饭也会有人欣赏的。
写作这件事情我要做一辈子的,只要坚持不懈,每天努力码字,多读书,多学习,精进写作技巧,总会越来越好的。只要时刻准备着,也就不怕没有机会。只有打心眼里认可的事情,努力去做,才不会长出鬼鬼祟祟的气质。
其实写书法,也是近一年时间才开始练习。当初还想,一把年纪,开始对书法感兴趣,顶多也就业余玩玩吧,没想出什么成绩。
从对书法一无所知,连拿毛笔都拿不稳,中锋练不出来,到现在写行草《王羲之圣教序》,有业内人士看过后,还想买我的字,虽然还在临帖阶段,还没有创造自己的风格,但这样的成绩总归让人欣慰的。
有些事情努力去做了,总会有结果,而想太多不去做,就什么都没有了。时间过得太快,我不想对不起自己。
还陷在迷茫中的人们,拨开迷雾,找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去努力奋斗吧。只要你肯用心去做,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心,所有努力都不会白费。与其待在原地纠结质疑,不如在折腾中看清楚自己。
人生,从你动手去做的那一刻开始,就会变得不一样。不管多大年纪,下定决心,一切都不会太迟。就算大器晚成,总比碌碌无为,平庸一辈子要好。
不要让你的梦想喂了狗,苟且般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