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篮球励志文章
打篮球励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你是不是正在找打篮球励志文章?赶紧跟小编一起来看看为您整理的打篮球励志文章吧。
打篮球励志文章:孩子,你会打篮球吗
这是一个在国外留学的中国学生的真实故事:1987年的圣诞节前夕,当他正在美国进修资管硕士学位时,有一门课要求他们四个人一组到企业去实际参与编写系统方案。由于同组的另外三个老美对系统开发都没什么概念,所以他这位组长只好重责一肩挑起,几乎是独立完成了所有的工作。方案上交后,厂商及老师对他们的(其实是他的)系统都相当满意。第二天他满怀希望地跑去看成绩,结果竟然是一个B,更气人的是,另外那三个老美拿的都是A。他懊恼极了,赶快跑去找老师。
“老师,为什么其他人都是A,只有我是B?”
“噢!那是因为你的组员认为你对这个小组没什么贡献!”
“老师,你该知道那个系统几乎是我一个人弄出来的,是吧!”
“哦!是啊!但他们都是这么说的,所以……”
“说起贡献,你知道Bryan每次我叫他来开会,他都推三阻四,不愿意参与吗?”
“对呀!但是他说那是因为你每次开会都不听他的,所以觉得没有必要再开什么会了!”
“那Jeff呢?他每次写的程序几乎都不能用,都亏我帮他改写!”
“是啊!就是这样让他觉得不被尊重,就越来越不喜欢参与,他认为你应该为这件事负主要责任!”
“那撇开这两人不谈,Mimi呢?她除了晚上帮我们叫Pizza外,几乎什么都没做,为什么她也拿A?”
“Mimi啊!Bryan跟Jeff觉得她对于挽救小组陷于分崩离析有极大的贡献,所以得A!”
“亲爱的老师!你该不是有种族歧视吧?”
“噢!可怜的孩子,你会打篮球吗?”
“这关篮球什么事?”
“这么说吧,任何大学生,对于竞争大约都不会陌生。大考、小考,一路到高考,能够顺利进到大学的,大概都算得上竞争中的胜利者。但是不幸的是,高考的竞争比较像是打棒球,而不是打篮球。
”你瞧,如果你当一个外野手,球飞过来了,你只能靠自己去接住它,别的队员跑过来,不但帮不上忙,还可能因而妨碍了你的接球。高考也是这样的一场个人秀,无论你的亲朋好友、老师同学有多么的想帮你,你最后还是得自己一个人进考场,自己为自己的未来奋斗。
“但是出了高考大门,你会发现这类个人秀型的竞争是很少见的。不论你是工程师、经理人或是特殊教育的老师,你的成功都必须仰赖别人跟你的合作。就像是一个篮球球员那样,任何的得分都必须靠队员之间缜密的配合。好的篮球球员如迈克尔·乔丹,除了他精湛的球技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与队员间良好的默契,以及乐于与队员共同追求卓越的精神。”
时间过得好快,一转眼就已经过了10年的时间,回顾学习的历程,他发觉在那天上午,他的老师给了他一份甚至比硕士学位更宝贵的圣诞节礼物。老师让他了解到狭隘的抱着“你赢就是我输”甚至“只取不予”的生活态度,虽然有时会占到一些小便宜,但是最后却只会造成自己悲惨的下场。不论他的目标是升官、发财,还是单纯地享受工作乐趣,他都需要团队的合作才能达到目标。今天的他,每一天的工作都需要上级的提携、同事伙伴的帮助,以及别人的大力配合,感谢上帝,从那天开始他就再也没有那么轻易地搞砸过自己的团队。
要想成功,就必须有一个好的人际圈子,要知道仅凭一个人的能力是很难完成自己的事业的。只要有人愿意帮你,不断地给你提供各种资源,你才能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但是,人际关系的圈子是需要你来培养的,只有用真诚和爱心才能巩固起你的人际关系。也只有团结他人,你手中的力量才会更强大。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再大的力量也是由点滴个人力量聚集而成的……黄昏时候,洪水最终撕开了江堤。离江边不远处的一个个小院子都成了一片汪洋。清晨,受灾的人们站在堤上,凝望着水中的家园。
忽然,有人惊呼:“看,那是什么?”
一个黑点正顺着波浪漂过来,一沉一浮,像一个人!有人“嗖”地跳下水去,很快就靠近了黑点,但见他只停了一下,便掉头回游,转瞬上了岸。
“一个蚁球。”那人说。“蚁球?”人们不解。
说话间蚁球漂了过来,越来越近,看清了:一个小足球般大的蚁球!黑黑乎乎的蚂蚁密匝匝地紧紧抱在一起。风起波涌,不断有小团蚂蚁被浪头打开,像铁器上的油漆片儿剥离开去。人们看得惊心动魄。
蚁球靠岸了。蚁球一层层散开,像打开的登陆艇。蚁群迅速而秩序井然地一排排冲上堤岸,胜利登陆了。岸边水中仍留下了不小的一团蚁球,那是英勇的牺牲者,它们再也爬不上来了,但它们的尸体,仍然紧紧抱在一起。人和万事兴,团结就是力量,如果人心所向,众志成城,就会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成功。
要想团结你身边的人,重要的是一定要做到合群。
某人滴酒不沾,但是每次初识的人送他酒,他都会露出兴奋的笑容,举起瓶子,细细念上面的酒名。那些初识的人,后来成为他的好朋友,都责怪他以前“很假”,明明不喝酒,却装作兴奋的样子。
“我们常说‘礼轻情意重’,也可以讲‘礼错情意重’,重要的是你的情,不是礼。在你以为我会很高兴的期盼下,如果我说自己滴酒不沾,岂非泼你冷水?”某人回答。
宁与人共醉,不要我独醒。政治家如是说。倘若人人都醉,我将与之同醉。倘若独自清醒,便将被视为癫狂。当然这不是指随波逐流,同流合污,这是一种获得他人认同的技巧。
有时,最好的知识就是全然不知或装作全然不知,因为我们必须和他人共同生存。(李娜励志语录)
一个人无论多么能干,多么聪明,多么努力,只要他不能或是不愿意与团体一起合作,日后决不会有什么大成就。
打篮球励志文章:马布里 从“独狼”到“劳模”
一夜之间,斯蒂芬·马布里从十恶不赦的“独狼”变成了CBA历史上最伟大的外援。“他为那些在NBA的职业生涯已经走到尽头但是还想继续打球和贡献的球员做了模范。”美国篮球学院院长奥尼尔如此评价马布里。
太原:右手篮球,左手球鞋
太原,是马布里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山西中宇队的主场滨河体育中心能容纳4500人,不到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的1/4。马布里2004至2008年一直在那里打球。
在当时的奥尼尔看来,马布里如果能撑过10天,他都会感到吃惊,因为文化差异巨大。
“很多人知道我来自纽约后会觉得,哦,那是一个大城市。但在我看来,纽约和北京没什么差别,人多,在这些城市里都能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对我来说,太原和北京都是中国人的城市,北京人,山西人都是中国人。”马布里后来说。
在马布里来山西前,山西中宇曾经在2008-2009赛季引进过CBA第一个大牌球星——曾加盟过NBA,并在火箭队打过球的邦奇·威尔斯。“2009-2010赛季,山西有两个外援泰勒和本森,一内线一外线,其中外线比较薄弱,这时候有人推荐了马布里。”时任山西中宇俱乐部新闻发言人的王建光说,马布里是两届NBA全明星球员,他擅长的组织后卫位置让他早早成名。“当时传出山西要引进马布里,全国人民都不信。大家觉得在纽约长大,2008-2009赛季能拿到2084万美元NBA工资的马布里怎么可能来山西太原这么个小城市,在CBA17个球队中排名第15的俱乐部?”
事实上马布里当时开的月薪并不高,但他有个口头附加条件,那就是希望中宇俱乐部的董事长王兴江帮他推销以其绰号命名的Starbury品牌的鞋和运动衣,其低价运动鞋仅售15美元。王兴江是当时中国的钢铁巨头,一名狂热的篮球迷。
马布里品牌的篮球鞋实际也是在福建生产的,有160元和199元两种价位。之所以选择做中低端价位的篮球鞋,是因为马布里小时候家里穷,打球买不起昂贵的篮球鞋,所以当他可以投资商业的时候,希望能为那些爱好篮球但家境一般的孩子提供质优价廉的篮球鞋。“NBA预计中国有3亿人打篮球。参与如此巨大、非凡的市场,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们认为这里适合篮球,也适合建立我的品牌Starbury。”
因此,马布里在球场上格外拼命。第一场比赛,因为时差和恢复训练时间较短,他只拿下15分,球队输给了实力相近的东莞;到了第三场比赛,他就将数字提升为35分,球队只输给稳坐前三的浙江广厦5分;很快马布里便成为太原新的城市英雄。
而随着2010年3月21日他入选CBA全明星赛并获得MVP,他在中国的人气一路飙升。仅三周,他的微博“粉丝”就达到了3.5万人。更重要的是,马布里的鞋在中国因此大卖特卖。在主场战胜北京队后在太原举办的那次签售会上,不到两小时,一口气卖出了500双签名篮球鞋,挤进会场的近千人年龄从6岁到80岁不等。
但是,当马布里在CBA打完自己的第一个赛季,他和太原的蜜月也结束了。先是在一场谈判“罗生门”后远走联盟垫底的佛山队,在将佛山的名次提升到第14名之后,又于2011年夏天转会北京。就像他在离开山西时所说的:“我想去中国的大城市打球。”为了心中的商业梦想,马布里仍然让人们嗅出了他身上“独狼”的气息。
北京:看不见的团队
2011年12月14日10点,马布里和另一名外援莫里斯准时出现在北京首钢俱乐部位于石景山的篮球训练馆。这一天凌晨1点半,他还在北京首都机场,迎接来看
他的妻子和儿子。此前一天,他去医院看望了患白血病的小球迷,并在晚上出现在北京女排迎战四川大学女排的光彩体育馆。
虽然还戴着纽约扬基球队的棒球帽,马布里已经俨然是北京球队的忠实拥趸,不管这支球队是国安足球,还是北汽女排。在北京,坐地铁,听相声,和老百姓打成一片的马布里,声望达到了他来中国后的顶点。
“来CBA打球的很多外援都比较‘独’。比如在马布里之前来过山西的邦奇·威尔斯,平时独来独往,性格孤僻,刚来的时候以‘时差没倒过来,状态没调整好’为由不上场,不想打,即使和另一个外援都不交流。当时山西队队员能力比较差,他发现传球给队友进攻不如单干。”王建光说,反而是有“独狼”称号的马布里不是一味单干。“他是正宗的组织后卫,能吸引防守,然后出其不意地将球传给队友。在队友无法得分时,他才选择个人突破,由此带动全队。到后来会出现暂停时马布里对场上队友做战术指导、教练在一边连声说‘对’的情形。”山西队主帅吴庆龙也评价马布里说:“我最认可他的团队精神,在这么多外援里,他是打球最无私的一个。”
北京首钢俱乐部球队主教练闵鹿蕾也对马布里赞不绝口,说从马布里第一天来,就没有缺席过队里的任何活动,从赛前热身到赛后总结,这或许是马布里和威尔斯以及其他外援最大的不同。训练课开始前,马布里会积极主动地和队友打招呼,训练结束后,他还会找一些年轻球员一对一,指出缺点和改进方法。队友翟小川说:“他很友好,从来不像大部分外援那样,每天戴着一副大耳机拒人于千里之外。”
老球员孙明明也说,马布里的好起码有三点:一是技术上确实水平高,能投能突能传;二是34岁了身体素质依然保持得很好,场上很拼,队友兴奋不起来,他就进攻,有一股要“打败对手”的劲;三是有凝聚力,“球队有很多潜力不错但缺乏经验和自信的年轻球员,马布里的存在,将这些球员凝聚在一起,盘活了整支球队。同时他又不贪功,是球队当之无愧的‘精神领袖’。”
中国:第二个故乡
但就像马布里本人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没有人是完美的。
马布里的故事是最标准的美国黑人孩子“运动改变生活”实现梦想的范本。他家境贫寒,兄弟七人,住在纽约贫民区,楼上卫生间漏水,能流到他们家的地板上。受三个酷爱打篮球的哥哥的影响,马布里从小就知道篮球场上的规则。马布里说:“作为家中唯一一个走上职业篮球运动员道路的孩子,从小我就跟别人学到了NBA就是一桩生意。”
马布里在1996年被NBA选中,这改变了他生活的一切。他越打越好,在篮网、太阳、尼克斯,马布里都成为球队的核心老大,成了全明星。富有和成名,让他的内心无比膨胀,他开始专横跋扈,恣意妄为,挥金如土。但他同时也是一个对家人很有责任感的人。他每年都花很多钱给球队里的新秀定制西装,他父母兄弟的衣食都由他供给(直到现在)。每次球队里发完工资,他就给全家人分钱。曾经有一次,他把80万美元现金摆在桌子上,让所有亲戚随便拿。
马布里辉煌的NBA生涯在纽约走到了终点。在纽约的最后一季,他的工资达到2300万美元,但他和总经理“微笑刺客”托马斯交恶,发展到了和尼克斯的所有人交恶。这场交恶的缘由,有一个非官方的解释是:“在一场尼克斯冲击季后赛的关键比赛上,当马布里的父亲在看台上突发心脏病被送往医院,托马斯指示工作人员不要告诉马布里。等比赛打完,马布里得知消息赶到医院时,他父亲已经过世。马布里悲愤交加,开始处处和托马斯拧着干,托马斯则动用了手中的媒体资源轰炸马布里。”
许多早期进入NBA的社会经济背景较差的年轻顶级球员,要经历一段由贫穷到富有的艰难转变。据很多认识并指导过马布里的人所了解,早年在NBA打球时,马布里的一个主要问题是,他的名声混淆了他的判断。很多时候,他的自尊战胜了常识,最终,他在别人眼里成为一个喜怒无常而自私的球员,非常自我,难以训练。这种情况在NBA并不少见,但这也没有让他成为一个坏人。
对于像马布里这样有兴趣在篮球之外(比如Starbury业务)发展的球员来说,中国无疑颇具吸引力。这可能是个从头开始的机会。在纽约,所有人都知道他跟尼克斯队是个什么情况。而在中国,马布里更多以NBA球星的身份为人熟知,中国人并不怎么了解他跟尼克斯队的龃龉。
正是中国人多,马布里才感受到了失去已久的被关注感:微博“粉丝”每天以数千人次增加,主场观众场场爆满,甚至连客场作战都能听到纯正的“Stephon,comeon!”(史蒂芬,加油!)??
马布里于是不再害怕孤单,这是美国无法给予的。
“斯蒂芬·马布里很好地适应了CBA和中国文化,只要他选择留在中国,就会继续取得成就。他在NBA的职业生涯已经结束了。”奥尼尔说,马布里能够适应中国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他有着高水平打球的愿望和能力,“他这方面特有的能力一直让我很震惊。从山西队开始,他立即变成一位英雄,并且没有辜负他的名声,而很少有球员能够做到这一点。”
打篮球励志文章:只有科比才能生存
对于NBA来说,这是个告别的季节。一拨又一拨球员带着落寞离去。有人会说“下季再见”,有人则说“永不再见”。
科比·布莱恩特的告别来得有点儿早,而且是以0∶4被横扫这种猝不及防的方式。
科黑们心花怒放,诅咒这个讨厌的家伙从此一蹶不振,科蜜们尽管憋屈沮丧,却100%地坚信:下个赛季他一定还会杀回来。
科黑们,对不起,或许这次错的还是你们,因为科比是NBA头号胜利偏执狂。“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科比这样的偏执狂不允许失败,遑论这样的失败。
科比到底偏执到什么程度?我曾听过一个江湖段子:当科比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他就拉着爸爸乔·布莱恩特的队友布莱恩·肖比试定点投篮。小科比哪是职业球员的对手,屡屡哭着鼻子败下阵来。不过这可害惨了肖,因为小科比极其偏执,非要获胜一次才能罢手。肖后来回忆说,实在没办法了,只能故意输给小家伙。
2009年,科比终于收获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第一枚总冠军戒指。另有一个段子与此类似。1989年,科比只有11岁。有一天,科比缠着肖不放,非要和他单挑。那时候肖已经参加了NBA选秀,架不住小科比撒娇发嗲,同意比试一下。结果……结果小科比赢了。令肖哭笑不得的是,小科比从此不管见了谁都会以此炫耀。“一个11岁的孩子而已,我根本就没当回事,”肖回忆道,“不过,他真是认真得无法想象。而且,不管和谁比赛,他总是觉得自己能赢。”
呃,关于科比,类似的故事你是不是听过很多?和小女儿玩牌都会耍赖;和费舍尔比试投篮,自己投丢后一巴掌把人家的投篮扇飞;公开大骂自己的老板是傻瓜;球队战绩不好点名要求换掉队友……
他永远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觉得自己哪怕活到80岁也能赢球。如果不是这样,他早在“强奸门”后全世界的唾骂声中消失了。如你所知,科比没有像伍兹那样一蹶不振,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夺回了一切。和那次被全世界放逐相比,这次的失败又算什么呢?
看了“打篮球励志文章”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