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文章>

努力奋斗励志文章

鸿宇分享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全盘皆输。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励志文章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努力奋斗励志文章吧,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努力奋斗励志文章:工作前几年,对自己狠一点

  作者:方奕晗

  “我突然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好难啊。”正在自主创业的老同学发来私信感叹。

  同学所在的公司正在招应届毕业生,按照现在的市场价,起薪3000元。“这是8年前我的起薪。现在3000块钱怎么活啊,北京的合租房至少也要1500元一间了吧?”

  艰难、窘迫、无奈,相信这是现在不少年轻人初入职场时的切身感受。不仅仅是自身价值被低估的问题——寒窗苦读十几年,甚至无法换回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收入,内心的煎熬和痛苦可想而知。

  同样是工作第一年,同样是3000元的收入,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应对方式:有的人只愿意拿出一部分能力和精力投入工作,以匹配自己眼下的收入,求得内心的平衡;而另一部分人则甘愿倾力付出却不计回报,拿着3000元的钱,操着3万元的心。

  究竟哪种方式更好,见仁见智。但对一个职场新人来说,第一份工作除了是谋生手段之外,更是一个机会。在这里,你学习职业技能,积累人际资源,洗掉学生气,试着以共赢的姿态与人合作。

  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第一年的意义就像挖井。挖到1米深处,隐隐有水渗出,你当然可以就此打住,安享有限的劳动果实;但如果你能对自己狠狠心,耐住寂寞坚持下去,3米深处,很可能就是汩汩的甘泉。

  01

  家门口美发店里的洗头妹在她职业生涯的第一年便开始谋划未来——升级成为美发师。

  上班的日子,她每天要从上午10点忙到夜里10点,回到集体宿舍就几乎累瘫掉,一觉醒来又是新一轮忙碌。20岁出头的女孩,爱玩爱美本是天性,所以当她那天说,每周一天的宝贵休息日被用来报班学习剪发时,我瞬间对这个小姑娘充满了敬佩。

  洗头妹的工资并不高,平日里省吃俭用成了习惯,但花几千块钱在发型师培训课程上,她却豪爽得不得了。她对我说,现在这工作年轻时干干还行,但自己要为长远打算,学一门真正的手艺。趁现在年轻,辛苦一点不算什么。

  160元的假发套,一周就要消耗掉一个,这是学费之外的开销,对洗头妹来说,压力不小。她尽可能把每一个假发套充分利用——从女士的长发剪到中长发,再剪到短发,接下来是男士发型,偏分、板寸,最后是光头。每天店里客人不多的时候,她就躲到后面,对着这玩意儿修修剪剪,然后再拉着发型师仔细讨教。

  用假发练手总是不过瘾。洗头妹请示了老板,在附近的建筑工地贴出告示,每晚8点半,免费给农民工剪发。我每次晚上路过那门口,总会看到三三两两的农民工围在一起,任由她打理头发。因为是免费,没人计较她的技术如何,就算是剪坏了,多半也不过是呵呵一笑,“反正过两天又长出来了”。

  你能想象吧,当我逐渐从诸多细节中将这个故事拼凑完整的时候,我的心中充满了震撼和敬佩。也许洗头妹的生活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很遥远很陌生,但她在职业生涯第一年中所展现出来的勤奋、坚韧、远见和智慧,却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我们往往会感叹“理性很丰满,现实太骨感”。扪心自问,多少人有洗头妹这样的勇气,敢对自己下如此的“狠手”——最大程度地挖掘自身潜力,用实际行动逼着自己往前走,而不是坐在那里怨天尤人?

  工作前几年,首先需要磨炼的是职业技能。从学校到职场,每个人的角色和定位都会发生巨大的改变。如何用最短的时间把书本上的理论、公式、概念、理想模型,转化成实打实的方法、经验、技术和业绩,如何在现实的种种不理想状态中找到最优方案,如何尽快察觉自己在哪些方面还达不到岗位要求,如何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并一步步为之努力——所有这些,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多做事,在一次次成功或者不成功的实践中,答案自会浮出水面。

  02

  小雷工作的第一年,我就预感她会成为一名出色的销售。

  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原因只有一个:她愿意把时间和精力花在那些看似无用的助人活动上,心甘情愿,从不计较得失。

  有一次打电话给小雷,她正带着一个巴基斯坦青年爬长城。“腿儿都遛细了。”电话里小雷的声音听上去有些疲倦,“这周还要去故宫、颐和园、天坛、十三陵……”

  简直莫名其妙——不管是巴基斯坦青年还是逛北京这件事,都跟小雷的工作、生活扯不上半毛钱关系。

  后来我才知道,一个小雷并不算太熟的朋友在某次聚会中说起烦心事:一个有恩于他的巴基斯坦哥们儿要来,人家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说,他自己上班时间又不可能跑出去,只能四处求人帮忙陪同兼导游,但屡屡被各种理由推托掉。

  饭桌上七八个人谁都不吱声,只有小雷傻乎乎地搭茬儿:“你要是实在找不到人,我去吧。”

  事后,那个朋友摆下大宴答谢小雷,其间几次提到“你们公司那产品……”。小雷只是微笑,说:“我帮忙是看你当时太为难,不是为了让你买我的东西。我们的产品你现在用不上,等你真正需要了,再找我吧。”

  小雷给我讲这段往事的时候,神情笃定:“当时有太多人不理解,大家都觉得我有病,多此一举。但我知道,他是认定我这个朋友了,等他真正有需要时,肯定会第一个找我来买的。我觉得销售就得这么做,而且这种客户会特别忠诚,还会把周围有需要的人都介绍给我。”

  看到了吧,小雷的高明之处不仅仅在于通过一次“徒劳”的北京游埋下了一份交情,更在于她并没有急着把自己的付出变现,而是静待它开花结果。

  而这,恰恰就是一个优秀销售人员所需要具备的品质。

  有的人做事之前喜欢计算投入产出比,再根据收益率的多少决定做不做、做多少、怎么做。这当然无可厚非,但对工作第一年的新人来说,这种权衡并不是可取的职场立足之道。实际上,很多看似徒劳的事情,其中埋藏着巨大的机会,说不定在未来的哪一天,就会成为你职业发展道路上的一块跳板。

  退一步说,就算自己的种种付出没有得到回报,年纪轻轻的,多做些事情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小雷的“狠”就来自这种心态。

  03

  小梅的职场生涯从送一封信开始。

  刚去单位报到的时候,小梅并没有被安排具体工作,领导嘱咐她,先适应适应环境,多跟同事学习。可小梅放眼一看,同事们各自对着台电脑敲敲打打,忙得脚打后脑勺,谁都顾不上招呼她。

  小梅抱了堆材料在一旁翻看,忽然听到两个同事在低声讨论什么送信的事,大致意思是说,有份重要文件需要送到同城的另一个地方,交给快递怕不安全,自己去又抽不出时间。

  “要不,我去跑一趟?”小梅适时地搭茬儿。

  燃眉之急就这样被轻松化解,同事怀着感激仔细地向小梅交代此行的任务和目的,告诉她见到对方该说什么、怎么说,并叮嘱“注意安全,早去早回”。

  人和人之间的信任不会凭空而来,一定是在某些共同经历之后,彼此才会有那种“你办事我放心”的默契。这次本职工作之外的跑腿儿,让小梅迅速获得了团队成员的认同。而在职场上,信任这东西很奇妙,一旦建立起这种默契,我们就更容易把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交给对方完成,而积极的结果也会让我们更加确认自己对一个人的认同是正确的。

  如果能在工作第一年就进入被信任的轨道,无疑是幸运的,也会为今后的职业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而信任的前提是共事,共事的前提是做事,只有任劳任怨不计回报地多做事,才有可能获得同伴的认同,让那份幸运离自己更近一些。

  这种“狠”,是过程之狠。

  在进入职场的前几年里,不妨对自己狠一点儿——无论是关上门苦心修炼职业技能,还是从一次次无效劳动中寻找机会,或者通过每一次合作在团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所有这些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少说多做。而这,始终是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努力奋斗励志文章:抱怨未必是负能量

  文/叶萱

  有一天,我的学生们在教学群里分享一款手环——据说是一次心理健康活动的赠品,旨在提倡大家戴上手环后坚持21天不抱怨,就能养成基于心理学基础的、不抱怨的好习惯。

  我不知道自己的脑袋后面是不是真的长了反骨,因为面对这种似乎挺有理论支撑的观点,我最先想到的问题竟然是:漫长而琐碎的生活中,坚持认同,从不抱怨,这样真的好吗?

  首先我得说,我做不到。

  我跟我的闺密抱怨,“呆哥的作息很彪悍,每天早上五点半起床学习、健身,八点到单位上班,晚上十点半到十一点下班,全年无休,随叫随到,哎,你看这个节奏再使使劲儿就约等于24小时便利店了吧?”

  我闺密很淡定:“如果他回家的时候是清醒的,那你就知足吧。知道我老公天天都干些什么事儿吗?以昨晚为例吧,他陪老板去应酬到晚上十点才回家,又喝多了,就在我们家楼下大喊我的名字,当时我在洗澡没听见。到我听见的时候估计全楼都听见了。然后我就从阳台上探出头去吼了一句‘喊什么喊,赶紧滚回来’,你知道他的反应是什么吗?”

  我很好奇,“是什么?”

  闺密喝口茶,仍然淡定地答:“他特别欢乐地在楼下喊‘哎呀我家在那儿啊’!我这才知道,原来他喊我,是因为他数不清楚我们那栋楼上的单元门了!当然,随后他看明白方位,就麻利儿地滚回来了……”

  我:“……”

  瞬间被治愈。

  有时候我也对呆哥抱怨,“单位里交给我一项某某内容的工作,很烦琐,又陌生,费时费力……唉,感觉不会再爱了。”

  呆哥不说话,听我360度翻来覆去地抱怨。

  听够了,他摆摆手,“我看这件事情未必是坏事。既然你必须要去做这件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想不高兴的那部分?你应该想想你能从中获得的好处——第一,你可以学到一项新本事;第二,你因此有机会出去见见世面,看看别人在这方面都做了些什么,有没有什么你能学到的;第三,有些不需要精益求精的地方也不用耽误太多时间,你要是处处都想做到最好,肯定很累,还未必能全都照顾到,大可以有取舍。所以,你就抱着学习的态度去加入一下,能学多少算多少,也就行了。”

  我转转眼珠子看看他,似乎……还真是这么回事。

  他用看弱智小孩的表情看我,“什么都不干当然不累,也不闹心,就是一辈子没进步。故步自封的话,能对你的写作有帮助吗?你就当是体验生活不就行了?”

  于是,十年过去,职场上每一步挑战、委屈、麻烦……我都告诉自己,这是生活的素材,对和平年代的作者来说,未尝不是福分。

  这样想着想着,作为一个职业女性的家庭生活,好像也就顺遂了许多。

  还有个朋友跟我多年不见,再见的时候他已经从部队转业到了基层政府机关,级别是“科员”。我们一边喝茶,一边听他讲转业后的各种落差:因为军队和地方生活区别较大,所以三十多岁了还要把诸如文字等技能一点点学起,人脉匮乏也得从头经营;过去是营级干部管着若干连排,现在机关做小虾米完全就是职场新鲜人;走出军区大院,薪水少了好大一截,要花钱的地方却多了好多……

  我点头,是,在机关工作多年,他说的这些际遇,看多了自然懂。我知道这是个挺复杂的问题,有环境外因,最终却还是取决于个人自身的工作能力与心态调整——他的郁闷说白了不过就两个字“落差”,这就好像刚从象牙塔走出来的毕业生们蜂拥着去“考公”,然后有人顺利考取,以为要大展宏图,结果进门后却发现自己不过是保洁员、前台接待员,甚至村委会里一名挂着“村官”头衔的打字员一样。

  都有“新人”的阶段,只不过二十岁的时候环顾四周都是新人也没觉得自己多么特殊,三十多岁眼见着周围同学、旧友事业有成,而自己还要再做新人……心里难免别扭。

  他哀叹,“你看,咱俩同龄,你都正科了,我还是科员,中间还隔着个副科……你这个级别在我们那里都等于是单位一把手了,我这辈子都熬不上。”

  我不得不告诉他:“问题在于我们单位一把手是正厅级。我们那个办公大楼上,一把手是正省级。研究生毕业这么多年,我在大楼上出出进进,仍然是领导们眼中‘新来的那个小姑娘’。简单点说就是,那幢楼上绝大多数人都比我级别高,我业务倒是熟练了,本质上不还是个新鲜人?”

  他愣一下,感慨:“也是啊!”

  当然是。

  初中时候学物理,知道了一个名词叫作“参照物”。我物理学得不好,但对这个词的引申义倒是各种体悟,比如:许多事,所谓优劣,所谓高矮,其实就看你跟谁比、怎么比。

  科级单位里的科员级别也有可能是部门负责人,因为在“科员”下面还有“股级”;厅级单位里的主任科员(正科)虽然也挂着“主任”两个字,但中间隔着一堆处级干部,本质意义上仍然是小虾米——问题不是拿你的级别比我的级别,而是在度过了最初的陌生与手足无措之后,你所处的工作环境是否是你喜欢的那种?你每天从事的工作是不是让自己能学到新东西的工作?你对未来的规划有多少是可以通过点滴积累慢慢实现的?你的职场奋斗对你的生活状态会有怎样的影响?

  不错,我是个大机关里的小虾米,但我很喜欢我的单位,因为我的领导在公务上不乏严谨督促,逢生活问题又很人性化;因为我的同事不光没给我使过什么绊子,还助我良多;办公条件挺局促、食堂的午饭也不便宜,但夏天有空调冬天有暖气食堂饭菜味道还不错……我知足,是因为我从没想要苛刻地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过日子不是田忌赛马,何况田忌赛马肯输也是为了赢。

  他沉默,若有所思。

  三年后,我回家乡,听说他已经去一个乡镇做镇党委副书记,副科级,约等于九品芝麻官,但辖下52个行政村,人口约四万人,方圆一百多平方公里——同学聚会他没来,因为天干物燥,他带人上山防火去了。

  我留个微信问候,他嘿嘿笑着答:“其实都是份工作呗,谁还真指望载入史册吗?后来真想开了,机会反倒多起来了,我觉得现在这样也挺好。”

  其实他还会有抱怨,比如抱怨有些人本事不大贪心不少,抱怨有些事想法挺好落实太难……但我知道我已经不需要再去做那个治愈他的人,因为多了这些年的阅历和工作经验,他完全懂得如何治愈自己。他需要的,只是一个能听他诉说种种不易的朋友。

  我倾听,我点头,有时感慨,也不乏建议。是因为在我们彼此心里,“抱怨”不是贬义词,反倒是一种可信任的懂得。

  这就像,你信任你的家人,才敢对他(她)抱怨职场上的坎坷或闹心;你信任你的朋友,才敢对他(她)抱怨家庭的口角或琐事;你信任你的同事,才敢对他(她)抱怨上级部门的某些做法实在是不接地气儿……各类心灵鸡汤常说要少给人灌注“负能量”,我想的却是,如果几句抱怨就算灌注负能量的话,那只能说明你找来听取你抱怨的那个人,选错了。

  毕竟,你已经郁闷到需要人替你解答困惑、宽慰内心,那么除非对方是个情商挺高的管理者、见多识广的过来人,或者对方惯有生活智慧和豁达品性,甚至对方在此刻刚好从逆境中挣扎出来可以给你很多支持与提点,再不济他(她)就是个欢乐的“二货”热衷于以牺牲自我形象的方式开解他人……否则别开口求同情。

  因为首先,对方要懂你,懂这份抱怨的意义,懂这生活的艰辛,也懂他(她)自己,才有可能做好一个开解者或是纯粹只做一个倾听者,才有可能据此“治愈”你。

  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适度抱怨”或“善于自省”的基础上——如果你偏偏就是那种丝毫看不见阳光、睁眼只能看见苦楚,甚至觉得全世界都对不起你的人……那可能连心灵鸡汤都不待见你,就更别指望有人能带着日复一日的温暖与鼓励来听取你的抱怨了。

  所以,在不苛求自己也不苛求他人的基础上,适当地保留一点抱怨吧,那是你作为一个“凡人”的权利,也未尝不是“信任”所带来的温情。

  毕竟,能做一个有处倾诉抱怨的普通人,比做一个高处不胜寒、打落牙齿和血吞的孤独斗士,要幸福多了。

  努力奋斗励志文章:3个月改变无聊空虚的生活

  作者:小易

  今天上完了我在一个公开课平台报名的财务管理课,开始准备复习迎战两周后的期末考试。在AppKeep上报的一门减脂课也接近尾声。

  这两件善始善终的事情,像两束光一样让我锈迹斑斑的生活,有了一点自我感觉的光芒。

  事实上过去一年是我感觉非常糟糕的一年。离开学生身份之后,生活里总被浮躁、莫名的焦虑、频繁的空虚感侵占。

  以前可以在图书馆从早上开馆坐到晚上闭馆,现在却连一篇稍微长一点的文章都要分几次看完。以前一个月一本书,追美剧,看新闻,练习画画,每天过得都兴致勃勃。

  毕业后一年里大部分时间我对所有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书买了不想看,追到一半的美剧也没了兴致,新闻App被我关掉了通知,画笔已经很少拿起。

  前段时间我终于鼓足勇气,站在此刻回望过去的一年,寻根摸底试图找到我把生活过糟的原因,想在坍塌的生活废墟重新构建所谓的“更好的自己”。

  瘦不是唯一的审美

  但发胖让我不快乐

  公司楼下有家麦当劳,不知道吃什么时候就用麦当劳的套餐给打发了。下午上班困了,和同事一起去啃个鸡翅买杯可乐cheerup一下。不开心了、压力大了,好像也只有垃圾食品可以帮忙。

  刚刚工作的半年里,麦当劳、汉堡王好像我的食堂,解决吃什么的终极难题。下班后常和玩得要好的同事聚餐,烧烤、火锅、麻辣香锅,无肉不欢、无辣不欢,贪图当下的恣意畅快。

  没有意义的狂欢填补了大部分孤独的时间,它避免了我和自己独处,更不用说锻炼和学习。

  渐渐地,我发现牛仔裤扣上扣子后在我腰间挤出了一个游泳圈,以前的半身裙穿上感觉勒得慌,买衣服要在S和M之间徘徊。我经常在试衣间里看着自己腰间的赘肉,购买欲望荡然无存,留下的都是对自己的厌恶。

  好身材当然没有单一的标准,好看的路径也并非只有瘦这么一条。只是对于我来说,挤出的游泳圈、变成M码的衣服、腰间松垮的赘肉是我毫无节制、把生活过糟的提醒,时刻提醒着我在“克制力”面前的失败,它向我展示了一种变坏堕落的趋势。

  这和我追求的人生完全不一样,这种发胖让我不快乐。

  我才明白,那些在朋友圈秀马甲线、秀锻炼成果的人,实际上秀的不仅仅是好身材,他们惹我羡慕的也绝非是好身材而已。他们秀的是克制力,是他们掌控自己生活的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在社交媒体里

  用自己生命围观他人人生

  一到公司、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微信点开朋友圈,美其名曰:"我有强迫症,看到小红点就难受。"没有工作的闲暇时光,好像都浪掷在微博里,收藏了一堆再也没有点开过的东西。

  我发现,越是空虚,就越愿意一头扎进社交媒体里参观别人的人生,似乎能把别人的诗和远方嫁接到自己眼前的苟且中。

  时间管理的文章总说,要管理自己的时间,就首先要了解自己时间的去向。当我问向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我就得面对一个血淋淋的事实:你曾经拿来读有趣的书、看美剧学画画的时间,都淹没在那个4.7英寸的屏幕里。

  而向它投资的时间,回报给我的,除了觉得自己生活更不值得一过之外,好像再没有其他。

  我变得注意力非常不集中,越来越没有耐心,长篇的文章要是没隔几段就抖个机灵我根本就看不下去。微博上用数字和图片构建的140字信息,像杠杆一样放大我的欲望,我一会儿被安利某品牌新出的口红,一会儿又因为时尚博主推荐的某服装牌子心动,彷佛只有签收快递的那一刻才能刷到自己的存在感。

  我对别人的生活了如指掌,谁谁谁小孩满月了,谁谁谁520时老公发了个大红包,谁谁谁出国旅行了,谁谁谁工作又加班了......那我自己呢?如果年末的时候给自己这一年写总结,我总不能把别人的精彩写进我的历史里吧。

  网上流传,你的气质藏着你看过的书,走过的路,去过的地方,见过的人。的确啊,当我在《奇葩说》里喜欢上永远举"王先生"例子的董婧时,我翻看她微博时发现她发得最多的是她的读书笔记。

  我突然害怕——我总不能让别人从我气质里看到的都是微博里的搞笑段子吧?

  拯救自己的生活

  要自己哄哄自己

  当我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生活好转、重新喜欢上自己时,我做了这么几件事:记手帐、运动、决心上完一门网课、规律的阅读。

  买了自己心心念念很久hoboweekly的手帐本,每月的开始把自己本月想做成的事情列出来,每周日晚上把下周想要做成的事情列出来,再把这些目标细化到天,每天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写出来。

  把自己要做的、想做的事情可视化,会让我每天有目标有规划,明确知道自己有事情要做,就不会再像无头苍蝇一头扎进手机里无意义得闲逛。

  学习如何利用手帐进行时间、事务管理推荐日本佐藤惠的《神奇手帐》,里面图文结合,详细得教你如何使用手帐管理时间。

  运动是调整状态、治愈一切情绪上疑难杂症最好的良药。

  在自己对自己厌恶到无法忍受时,我决定先跑跑步。鉴于自己之前跑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行为,我找到了一个适合自己的办法来让跑步成为自己的习惯。

  在决定跑步的最初,我给自己定下每周跑三次、每次两公里的目标。两公里一到,我就不跑了,跑完三天,我那周也不跑了。

  每周三天、每天两公里对于那些习惯于运动的人来说简直是无足挂齿的小儿科,但我要让体内那个惯于放弃、不爱运动的自己一个热身。

  我听到计步应用里目标达成的声音,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它让我体会到完成目标的心满意足,比舒服躺着玩手机开心一百倍。每当我懒得出门不想运动时,我能宽慰自己:"不就两公里嘛,很快就达到了。"

  就这样从两公里增加到三公里,从每周三次增加到每周五次,我看着自己一点点的进步,重新构建起对自己的认可感。

  之前也对各种公开课有过兴趣,大多都无疾而终了。这次是我第一次完整得完成一门网络公开课,以致于我对即将到来的期末开始非常兴奋。

  我把能把这次课程坚持下来是我把自己的爱好与它结合起来。我喜欢文具,爱好买各种笔、笔记本,但离开了校园这些笔和笔记本就没有用武之地了。

  于是我找了一门课,用自己喜欢的笔记本和笔做笔记,让每天下班后的上课时光变成了一种放松,是我和自己喜欢事物相处的时光。

  记手帐也好,运动也好,上课也罢,都是我和自己私下的一场较量。这些自己对自己耍的小伎俩,说给别人听甚至还有些可笑。

  但我知道自己的游泳圈会在这些运动中慢慢消失,我能攒下一本又一本上课笔记或读书笔记,我的生活状态将不是恶化而是恢复甚至变得更好,这种充满希望的感觉能让我忽视当下的处境,看得更远不再焦虑。

  在现在多元价值观的社会里,积极进取的生活和刷刷微博吃吃喝喝安然长胖的生活很难去辩驳优劣。

  但你很难骗过自己,因为自己是最清楚答案的那个人。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努力奋斗励志文章,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努力奋斗励志文章”的人还看了:

1.关于奋斗励志的文章精选

2.励志文章大全看完励志的短文

3.奋斗拼搏励志文章精选

4.关于努力奋斗的文章

5.奋斗励志文章精选

6.励志奋斗的文章精选

    100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