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那年》经典励志小说读后感大全
(一)
这是一本充满了真实情感的小说,写的是80后的故事,但是却和自己的经历蛮像的,只是自己没有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的真实、大胆的追逐自己的幸福。
这本小说曾经读了一半,但是由于某种原因放下了。但是,里面的故事至今也没有忘记,两年后的我买了书。在奋战了几个晚上,我终于读完了,可是这个过程就一个字形容“咸”。
也许是跟我们90后的孩子隔得时间不是很久远的关系,感觉他们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经历也是有几分的相似,也许这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吧!都爱过,只是人和人不一样,有的是像陈寻和方茴那样轰轰烈烈的爱,也有像乔燃那样偷偷地爱(就是所谓的暗恋),但是结局怎么样呢?
“不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这应该是每个80、90后的孩子所经历的吧,我们没有对所经历的事情感到后悔,哪怕当时已经是遍体鳞伤了。如果让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的话,我想我们也会走同之前一样的路。以为这种经历也是一种体会和学习,它让我们从个青少年成为了成年人,一个懂得爱,懂得理解的成年人了。
从前总是认为自己的成长之路总是充满了荆棘,但是在读完了《匆匆那年》之后,我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幸福,因为我的回忆至少大部分是快乐的么!而且我没有方茴那种勇气,为了自己爱的人,情愿失去作为一个女人最重要的东西。
现在会想到之前所发生的事情,不管是快乐还是不愉快的,都觉得是自己的福分,因为它们成为了我成长的养分,(www.xuexila.com/)滋润着我和我的生活。所以才有了现在的我活于世上。我不会忘记那刻骨铭心的匆匆4年的。
我们的未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也许也像书上一样吧,家里条件好的就出国留学或是托人找份好的工作;家里条件不好的就在国内完成学业后,在就业的压力下努力地找工作;也有那种不用工作的家庭主妇,只要照顾家里和孩子就好了。对!等待我们的只会是美好的日子。
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也想流水般匆匆过去,但是我们不会像方茴和陈寻他们一样各奔东西,因为我们彼此铭记,在多年以后,打开那装满回忆的相册时,也会想起我们的匆匆那年!
(二)
换了新工作,我反而闲了些,忙得时候不抱怨,闲也要闲的有价值,
看书看电影追电视剧,绝不说无聊。
最近一直在看小说,关于青春,关于回忆,关于最初最真的感情,那些回不去的过往,我从别人的故事中体味着。现在的我们,忙着工作,忙着生活,来不及思考,甚至没有时间往回看。一睁眼,新的一天新的工作,年轻的人们标榜奋斗,买车买房娶老婆,经济独立人格独立寻求立足之地;中年的人们标榜责任,赚钱养家,孩子老人一起抓;在这样的快节奏下,停下脚步冥想一会对有些人来说的确奢侈。不过对我来说,发呆的时间还是不少的。刚看完小半岛介绍的《匆匆那年》,真心觉得好。作者九夜茴,北京的80后,本人恰好也是,方茴过去的回忆让我再次回到了90年代末的北京,虽然我比方茴小几年,但没有代沟。
我们一样吃过小豆冰棍吃过雪人导弹,也吃过哈根达斯喝过JOHNNIE WALKER用过信用卡,我们穿过棉衣棉裤白球鞋,也穿过ONLY耐克阿迪,我们读过《雷锋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读过《神雕侠侣》《幻城》,我们学过唐诗宋词,也自学过三毛席慕蓉,我们看过《渴望》《我爱我家》《新白娘子传奇》,也看过《将爱情进行到底》《浪漫满屋》《越狱》,我们玩过魂斗罗超级玛丽,也玩过PSP,我们喜欢过四大天王林志颖,也喜欢过周杰伦谢霆锋东方神起超级女生。
她所经历的青春校园生活,我一样经历过,出过板报,编过手链,送过贺卡,庆祝1997年香港回归,建国五十年大庆,迎接新世纪、北京申奥成功,我脑中一直有。青少年犯罪的探讨警示则更深刻,那时的校园环境不比现在,老师还可以随意打骂学生,学生打架更是家常便饭,见血也是窸窣平常,甚至书中李贺的死,在我的身边就有真实的一例,熟悉感一直有。这部被称为“80后的血色浪漫”,以独特的视角真实记录了80后的成长轨迹和他们富有时代感的印记,让人心酸,发人深省,令人回味。
书中有着地道地京片子,读起来很是带劲,用诙谐的语言讲述着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方茴、陈寻、乔燃、赵烨、嘉末……他们的青春,他们的爱情,定格在了回不去的匆匆那年。
初恋是纯美的,那时的陈寻纵然光芒万丈,但他心中的花只为方茴绽放,篮球场上所有人的欢呼只有方茴的注视才能让他雀跃,为了能和方茴在一起,他不惜和发小翻脸;为了能和方茴念同一所大学,他放弃了一道原本可以拿分的大题,他这么努力地想要和她在一起,谁曾想年少的坚定换不来永远。
方茴爱陈寻,她的执拗,她的坚定把这份爱深入骨髓。她如此专一,甚至吝啬对乔燃的告别拥抱,可她不明白陈寻的爱何时不见了,为什么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坚守,明明说好永远,为何敌不过一瞬间。陈寻的移情别恋彻底摧毁了方茴,她近乎自虐地在伤害自己。没有陈寻,她不想过的快乐。这种失去,无异于将她的灵魂掏空。
席慕容有段话正好做这个总结:让女人念念不忘的是感情,让男人念念不忘的是感觉。感情随着时间沉淀,感觉随着时间消失。终其是不同的物种,所以——谁又能明白谁的深爱,谁又能理解谁的离开。
(三)
小学时我们一边老师面前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一边在伙伴面前唱“我去炸学校,从来不迟到,一拉线,我就跑,小学校轰的一声炸没了”;
初中时我们一边学人体生理卫生,一边看《古惑仔》研究《满清十大酷刑》;
高中时我们一边传着纸条看着漫画,一边练习东西海三城模拟做四中黄岗试题。
大学时我们一边狂热世界杯读《哈利·波特》同居翘课,一边学邓论马哲毛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一边被人注目着,一边被人鄙视着。
我们一边教人宠溺着,一边任人声讨着。
我们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默默保护着,和男朋友女朋友同学发小网友偷偷长大着。
我们——80年以后生人,被叫做80后,大多数人别称独生子女。
我们度过了没有电脑和综艺的童年,正经历着没有战争和饥饿的成年。
就这样不知不觉的,当新时代偶像比我们年纪还小,当博格坎普挂靴小贝去了美国大联盟,当我们开始挣钱养家还房贷车贷,当周围同龄人已经有人结婚生子甚至有人结了又离,当一个哥们跟我说初恋那女生如何如何,遥想起当年怎样怎样,我才发现原来我们已然长大,也有了所谓的曾经,也有了故事可讲。
每个人都有青春,每个青春都有故事,每个故事都有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回味不尽的美。
我们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