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大全>励志日志>

给自己正能量的日志精选3篇

鸿宇分享

  善待自己,不被别人左右,也不去左右别人,自信优雅。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励志日志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给自己正能量的日志精选3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给自己正能量的日志精选:无路可走时,你才能更快学会飞

  高中同学Z的故事

  大三那年他执意退学。几乎是跟家庭决绝的状态,僵持之下办了休学。自己一个人带着两千块钱到北京。

  08年,Z同学还没有大学毕业,又没有一技之长,碍于面子也不想做技术含量低的工作。在北京溜达了两个月零五天,发现自己只剩下两块钱了。那天晚上在地下室的木板床上,他纠结着要不要给家人打电话求助。

  第二天早上,穿着带着霉味的衣服出门,用两块钱买了馒头,和一瓶水。吃完之后,一直走,目的地是哪里他也不知道。

  中午,走到了天安门广场。

  走累了,Z同学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之前的台子上坐下来。被他捏扁的矿泉水瓶,被人捡走了。

  秋天的午后,阳光正好,Z同学只感到了阵阵寒风,一直坐到了天色变灰。也许是他穿的太破了,一个小孩把空水瓶仍到他的脚边。

  Z同学说,没有任何语言可以形容他当时的感受,羞耻,无助,委屈,还有对自己无能的愤怒。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前二十年,被荒废得如此彻底。

  Z同学盯着那个瓶子很久很久,终于弯腰捡起来。捡起来第一个,后面的就轻松多了。

  那一晚,Z同学捡的瓶子装满两个大袋子,是电视上那种比小学生还高的鱼皮袋。正好他住的出租屋的旁边就是一个垃圾回收站,一个晚上,收获了八十二块钱。Z同学一毛线都没有花,拖着疲惫的身躯直接回到出租的地下室。

  那天晚上他握着这八十二块钱,忘记脚上磨出的血泡,忘记一天没有吃东西,只是在被窝里哭的稀里哗啦:图什么。

  Z同学说,当时毅然决然到外面的世界闯一闯的时候,怎么都没有想到,第一笔收入靠的是“拾破烂”。

  半个月,他买了辆自行车,跟着一起住在地下室的男孩送快递。

  两个月后,找了一个库房看管员的工作。晚上就在昏黄的灯光下看书。

  又一个月后被经理调到了办公室打杂。然后勤奋好学,领悟力又强,成功推销出自己,做了经理的助理。

  这一年的磕磕绊绊,Z同学深深认识到,要生存,比考上重点大学困难多了。再忙也保证每天八小时的学习。吃饭睡觉娱乐的时间,能压缩就压缩。

  后来他回学校完成了学业,也针对性的构建了自己的知识体系。

  毕业后,跨入物联网行业,事业做的风生水起。

  Z同学说:“这经历一点都不好玩。我希望其他人不要把自己逼到这么无助的境地。只是我以前过的太安逸了,从来都没有认真想过为自己独立生活储备点什么。等到口袋空空的时候,才知道储存精神食粮。不过,不管处境多么狼狈,也不用害怕,因为一个人的潜能很大有无限大,只是我们在绝望的时候,才想起来去挖掘。”

  Z同学给我讲这些故事的时候,坐在城墙边上的一家咖啡厅。冬天午后的阳光打在那张棱角分明的脸上,温暖,明亮。

  “离开北京之后,曾以为这辈子再也不愿意去那个让人一夜长大的地方。”Z同学笑了笑说,“不过,这还没过两年,就想回去了,想把自己拖着大塑料袋走过的地方走一遍,不为别的,只为了看看起跑的地方。如果不是那一年的落破,我在学校里还是跟同龄人一样混日子,眼高手低,混吃等死。不踏实不努力,也不会有现在的心智和能力。”

  Z同学说,后来看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简直就是在看自己,死磕。最喜欢的台词是,只要有梦想,你就与众不同。

  是啊,只要希望在,一无所有的日子就不会太长。不管是在怎样艰难的境地,不管有多少人说你“不行”,只要自己不给自己放弃的机会,终将展翅飞翔,成就与众不同的自己,闪闪发光。

  也只有在看似无路可走的时候,一个人才会想起来努力地扑扇翅膀,才能更快的学会飞翔。

  我们小时候看过这样的故事:

  一个农夫养了一只鹰,不知道自己能飞。农夫想要让它学会飞,就把它扔下了悬崖,于是鹰在坠落之后展翅高飞。

  中学时候也读过: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大学毕业之后重读《三杯茶》,理解了写在开头的那一句波斯谚语——

  天空越暗的时候,你越能看到星辰。

  曾经我们被人牵着鼻子走扶着翅膀飞,忘记了无常才是生命的常态。看到太多道理,没有真正经历过一个人孤立无援的日子,怎么也不能明白,挫折只是一块块垫脚石。

  在磕磕绊绊之后,才能看清楚,所有的磨难,也是历练,是我们成长更快,变得更好的机会。

  生活不会平白无故给你想要的。越早认识到这一点,就越早学会在消极处境中积极为人生储备,然后,等风来。有时候,逼自己一把,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空。

  无路可走的时候,不要忘记自己还有翅膀,你还可以努力飞。这翅膀,是多年来的积累。无论何时,让自己的羽毛丰满起来,就不怕无路可走,也不怕任何方向的风。

  前些天,我到北京跟小学同学M姑娘一起吃饭。她在北京学习工作了近十年,有一个爱人,一个小房子,一辆小车子,有两份工作。

  她说,都是被逼的,你没有尝试过一无所有时的恐惧。两份工作,一份赖以谋生,一份是备份,以防万一也不至于无路可走。

  在北京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知道这些人里面有无数的Z同学和M姑娘。他们挥洒着汗水,也怀揣着希望;他们脸上写着笃定,笃定地相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看着在地铁里看雅思英语的女孩,我想,“逼着”一个个年轻人奋斗的,是高房价和高消费,更是执着和梦想,为了更圆满的生活,和更美好的自己。

  朋友曾说,北京是一个站在大街上喊一声都没人回头看看你是谁的城市。

  但这座城市,也是公平的,是努力就可以离目的地近一点点的地方,只要愿意,就能走下去。

  我们都被生活所迫,也被“迫”变得越来越靠近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贾拉尔·阿德丁·鲁米写过一段诗:

  你生而有翼

  为何竟愿一生匍匐前进

  形如虫蚁?

  我们“生而有翼”,不管是弱不禁风还是能御风飞翔,一定是有的,只是我们还不自知。在无路可走时,才能觉醒,原来还可以向上飞。

  之前装修房子时认识的一个室内设计师,老刘,熟悉之后聊了他年轻时的故事:中学时是问题青年,逃学,打架,没有考上好的大学。

  家里卖掉了一套房子送他出国读书。爸爸把现金一摞一摞摆在他面前:“这是你以后娶媳妇和买房子的钱,给你读书了,以后你自力更生,我们不管了。”

  老刘在国内读书时看到英语就头疼,出去之后半年完成了一年的语言课程。老刘说,爸爸说到做到,还真是不管了。他在陌生的环境里像一个白痴一样生活不能自理时,突然意识到没有人能为他的未来负责,除了努力,他别无选择。

  后来老刘四年的成绩单上没有一科是“A”以下,才知道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学霸,也可以学成归来,也可以用双手和头脑撑起自己的事业。

  老刘说,记得当时在新西兰街头的无助,让十八年的寄生虫生活一下子结束了。也正是那段没有谁可以依靠的日子,让他开始修炼自己的金刚不坏之身。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在一条路上一马平川地走到最后,也许一不小心就会把一条路走到了尽头;也许一不留神眼前的路就被时代洪流淹没成了断头路;甚至会突如其来一场冲击,直接把脚下原本平坦的路变成了悬崖边……

  无路可走时,还可以试试自己能不能飞起来,然后拼命飞,探索一个出口。这出口之外,是更广阔的天地,更灿烂的阳光。

  所以,当感到人生陷入困境的时候,抬头看看上方,那里还有一片希望的天空。人生的状态是立体的,多维的。只有你放弃的时候,才真的是被逼上了绝路。

  很喜欢一句话,“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若我们不断努力,也积极储备,才能在人生的航道上,一路前行一路高歌,任凭电闪雷鸣或是暴雨滂沱,都不怕。

  年轻如你,无路可走的时候,记得你还可以飞;也只有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你才能更快学会飞。

  数年之后,回头看,一定会看到一个了不起的自己。

  给自己正能量的日志精选:人生到底是以什么定输赢

  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提到对一夜情的看法:作为疏导情欲的一种方式固然惬意,但早上分别时就令人不快,“醒来一看,一个陌生女孩在身旁酣然大睡,房间里一股酒味,床灯、窗帘都是情人旅馆特有的大红大绿俗不可耐的东西”,然后女孩醒来,“窸窸窣窣到处摸内衣内裤,一边对着镜子涂口红粘眼睫毛,一边抱怨头疼、化妆化不好……这些都令人产生自我厌恶和幻灭之感。”所以,“和素不相识的女孩睡觉,睡再多也是徒劳无益,只落得疲惫不堪,自我生厌。”

  ——这些话是书里的男主渡边说的。

  而同样是渡边,在与关系亲密的女主直子“睡了”后,体验到的却是“从未感受过的亲密而温馨的心情”,在直子消失后,他觉得“心里失落了什么,又没有东西填补,只剩下一个纯粹的空洞被弃置不理,身体轻得异乎寻常”。直至十八年后,仍然“死命抓住已经模糊的记忆残片”“只要有时间,总会忆起她的面容”。

  这就是肉欲之爱和精神之爱的差别吧。前者是快餐式的发泄,而后者会绵延于心。前者结束后只落得疲惫和幻灭感,后者却留有历久弥新的余味。

  好东西,总该是有余味的。

  过去人们形容好音乐,说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是至高的赞誉,虽浮夸,却道出了音乐的魅力与魔力。相反,若是有什么音乐,听时觉得婉转悠扬,但听过留不下任何余味,甚至使人厌倦,那就显然不够好。

  品酒也是。衡量葡萄酒好坏的一项重要指标,便是余味。“余味悠长”是任何一款好酒的必备特点,越是顶级卓越的酒,余味便越细腻、圆润、悠长。关于这个“悠长”,西方人还制定了明确标准,和我们对音乐“三日不绝”这种浪漫主义的夸大不同,认真的西方人认为,一口葡萄酒饮下之后,口腔中的味道若10秒内消失,这酒就不怎么样,若能持续20到30秒,便该是一款不错的酒,要是余味能达到45秒甚至一分钟以上,那就厉害了,一定是瓶精工细作的高品质佳酿。

  美食就更是。《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说,好的食物,是能让你心灵得到慰藉的食物,而非“简单的口舌之欢”。仅仅满足口舌之欲,是食物的最低层次。真正的美食,在饱了口福和肠胃之后,还应该让内心得到某种慰藉,让你在酒足饭饱之后,看着满桌杯盘狼藉,不至于像一夜情结束后的早晨那样,产生厌恶和幻灭感。好的食物,必有余味,吃时痛快淋漓,肚子饱了,还意犹未尽。

  连制作美食的过程也是如此。现在人们用煤气烧菜,总觉得没有柴火锅烧出来的香,一个原因就是煤气关了,热量就停了,不像柴火和煤,火熄了,柴灰和煤灰还热着,这点慢悠悠的热度,恰能把食物蕴藏的美味烘出来。而微波炉就更差,一旦停转,连锅灶的热度都没有,所以出来的食物就更寡淡。

  别小看最后这点余温,事物的好坏往往就在这微妙的差别上,好一点就好很多,差一点就差很远。

  说回感情。

  相恋时,男孩在甜蜜约会后送女孩回家,恋恋不舍分开,男孩走远了,女孩还站在原地不走,心被浓情包裹着,柔软地荡漾,那爱情的余味,妙不可言。或者,就算分手,两人也有一个恰当的收尾,没有疲倦、没有难堪、没有撕破脸,到若干年后,再想起对方,记忆里的画面还是美好的,心中的感受也是愉悦的,这多可贵。

  少年派说,人生到头来就是不断地放下,遗憾的是,我们来不及好好道别。——好好道别,为的就是让感情最后留下一个好面貌,在曲终人散后,仍使人可以慢慢回味。否则,如果一段关系恶声恶气头破血流地结束,之前再美,也要大打折扣了。

  “人生和电影,都是以余味定输赢。”这是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说的。确实如此。一部电影,若不能给人感悟和回味,观众纵使从头笑到尾或哭到尾,也只是短暂的发泄,看过也便看过了,记不住,票房再高,也不能算赢。

  人生更是如此。好的人生未必多风光、多惊艳,也不是非要大风大浪或者顺风顺水,但总是要活出点自己的意思,要把独属自己的光芒绽放出来,从而经得起细致长久的品味,老了跟孙儿们讲讲,能让孩子们发自内心地赞一句:嘿!真棒!——就算不跟别人讲,自己咂摸咂摸,也觉得别有一番意趣。不至于坐在摇椅上晒着太阳,回想起这六七十年,只觉得乏味。

  余味,是衡量一样东西好坏的重要标准。无论什么,如果真的好,就该在拥有之后,在经过之后,在结束之后,还有些美好留存,令人流连不舍,久不能忘。

  可惜现在这样的好东西越来越少了。人们匆匆忙忙吃,匆匆忙忙爱,浮光掠影,急不可耐,没心思细品慢尝,这一口还没下肚,下一口已经迫不及待等在唇边,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粗莽之下,不但没心思创造值得品味的好东西,就算身边的好光景,也常常被辜负了。

  给自己正能量的日志精选:兴趣这件事,真和年龄没什么关系

  地球人最讨厌的,就是喜欢把什么事都推到时间头上。

  小时候长得丑,大人们会摸摸头安慰你女大才会十八变。长大失恋了,歌里唱道漫长时光总有一天你会伤心痊愈。工作繁琐、身材臃肿、股市暴跌,甚至在面临雾霾和死亡这些原本就和感性不挂钩的境遇,大家也总会习惯性说,没关系,时间会让一切都变好。

  虽然我不知道这个道理从何得出,但至少,在兴趣这件事上,真的和年龄没什么太大关系。在中国自古以来约定俗成的传统观念里,兴趣都是属于青春期的专利,所以那些层出不穷的兴趣班、少年宫,商业中心里贴着的特长招生宣传单,都会如同每个月底超市大促销的汽水般,遭到乌泱哄抢。反观大妈们的广场舞,却常常遭受着路人不公平的白眼和蔑视,都一大把年纪了还不安分。

  同样是弹琴,小孩是多才多艺,大人却是不务正业。

  同样是打球,小孩是锻炼身体,大人却是浪费时间。

  同样是下棋,小孩是启发思维,大人却是玩物丧志。

  于是,在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空间下,那些依旧能坚持着自己独特爱好的“灵魂行者”显得格外珍贵。不因人言可畏而退缩,不因岁月流逝而苍白,始终如一,乐此不疲游走在快乐边缘的她们,真可爱。

  璞师傅,是我以前公司老板的司机。

  兴趣这件事,真和年龄没什么关系

  但看他的做派和气质,一般人绝对猜不出他真正的职业是什么。老北京人,五十多岁,刚刚升入“准爷爷”行列,走起路来永远气宇轩昂,说起话来也是妙趣横生笑意琳琅,不知道的人,准以为他电视剧里那种上司公司退休后的XX董事长。因为,平日里从他的谈吐和举止中,一点都触碰到不到任何中年大叔的油腻感。

  他住在东城区一个胡同里,很小的平米,常年采光不好的屋子里却从不缺乏绿植,原木色的柜子上开有小小缝隙,璞师傅故意搞怪似的在那里插了两个毛线球,没事用来逗猫玩儿。

  一只叫虎妞,一只叫大白,都是前两年捡来的流浪猫。

  我去他家吃饭的时候,经常会抱着胆子大一些的虎妞在后院葡萄藤下晒太阳,春日里,阳光温软,置身那片绿幽幽的阴凉里,只觉得神清气爽。璞师傅端来他做的老北京炸酱面,那叫一个浓香,豌豆、五花肉、姜米、甜面酱和秘制的辣酱在经过一番悉心加工后,拌入面条,味道与味道相交融,却又能在丝丝缕缕中泯出不同食材的新鲜劲儿。我朝璞师傅竖起大拇指,他跟顽童似的朝我抛来一个“赞+”的得意眼神,然后接着低头脚踩起那古老的缝纫机。

  哦,忘了说,璞师傅除了做的一手好家常菜,他还有很多个鲜为人知的身份。

  兴趣这件事,真和年龄没什么关系

  比如:裁缝。

  年轻时,璞师傅在东城区还算颇有名气,大家虽不知他的全名儿,但提起东四四条里的裁缝,街坊邻居都能给那些前来做衣服的人指个明道儿。他最擅长的是做裤子,手势利落,花样灵活,腕子旋转、侧压,用指头掰扯起布料上轻描出的间距,几把剪子几针来回就有了裤子的雏形。璞师傅说,做人和做裤子一样,最难的就是严丝合缝贴身不皱巴,即便是毫米之差,在行走中也会绷架憋屈,令自己难受,令旁人看了不舒服。

  早些年的璞师傅,就是这么严肃活泼过来的。

  在做裁缝之前,他是北京某艺术团的歌手兼演员,哼过那么一些不成曲的歌,演过那么一些不太红的戏。20岁出头的年纪,在其他同龄人为了赚钱而日复一日忙在流水线上的时候,璞师傅正在全国巡演,准确说来,是正在跟着团全国到处撒欢儿的跑演出、拍电视,早年很多抗日片里面都有他的身影。操着一口京片儿的店小二,大街上披麻戴孝端着灰色相框的傻儿子,八路旁边的卧底,躲在暗处偷报情况的特务,那些隐藏在人山人海里的甲乙丙丁不知有多少都是他同一个人。

  最令璞师傅难忘的那场,他一个人扮演了6个角色,各各不同,个个精妙。

  虽然都是镜头前一闪而过的人物,但他还是用尽心思诠释出不同的感觉来。

  兴趣这件事,真和年龄没什么关系

  “那为什么没有坚持演下来呢”我疑惑道。

  璞师傅呵呵一笑,说的轻描淡写,“因为受伤了,身体条件不允许,就转行做裁缝咯”

  那年,正在广州演出期间,璞师傅给某演员做替身,拍几场夜里的打戏。那个年代还很少有依靠特效和后期剪辑来制作的成片,大部分打戏,都是真刀真枪的上拳脚。年轻的璞师傅长着副精壮的身架子,搁在人群中很是显眼,再派上他那标志性五月晴天的舒朗笑容,很容易就被导演挑中。虽然明知最后呈现在荧幕上的面孔不是他,但那场打戏,璞师傅算是拼尽了自己对于演戏所有的热爱,一个人对一帮人,混乱之中不小心跌倒,误伤了腿脚。

  等送往医院时,已经严重骨折。

  之后,璞师傅就一路北上,打道回京,打着小憩的旗号在家里足足养了年半。等缓过神儿来的时候,团里已经新人济济,再没有他施展的余地了。索性他便在自己家里,开了个裁缝铺,专心做裤子,业余坚持着唱歌、对戏、做吃食的三大兴趣。

  兴趣这件事,真和年龄没什么关系

  当我坐在四合院儿里,看着他参演过的片子笑得颠三倒四的时候,距离他拍戏,已然过去近30年。这30年里,璞师傅从未放弃自己的爱好,仍然可以一直保持同等力度的热情。即便如今已然接近花甲之龄,他还能够坚持每个周末在荷花市场搬着音响唱歌哼戏,一面同老友们放声高歌,一面听年轻人们讲述些新潮事儿。闲暇里,会给街坊邻居改裤子,会在逢年过节给同事们做地道的老北京小吃,也还会给像我这样的年轻人表演,他们当年演出时如何在镜头面前保持不笑场的独家诀窍。

  去年我过生日时,还收到了他手工做的洋娃娃。

  比那些礼品屋橱窗里的还要漂亮100倍。以乒乓球为脑袋,用塑料瓶做身子,拿有浅有深的紫色纱幔将塑料瓶包裹起来,粘粘,缝合,在外衣之上缀连起零星的水晶钻,丝袜包裹起的面容上还有棱有角画出了一个圆脸姑娘的弯眉杏眼,看起来,可爱至极。

  我将洋娃娃的照片晒到朋友圈里,朋友们纷纷跳出来问,哪里买的,竟如此精巧?

  听着这些,我的内心充满了骄傲。身边有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有趣大叔,叫人觉得,岁月好像也可以不是杀猪刀。

  没趣味的人一直没趣味,有热情的人从未减退半分。

  西洋有句俗语讲,让生命来到你这里。可这前提是,你得拥有盛纳不同情绪的容器,方能载生命之重。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不可能单单依靠外力挥发,比起依托时间,我们更应该学会,提醒自己去行使快乐的权利。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给自己正能量的日志精选3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给自己正能量的日志精选3篇”的人还看了:

1.比较好的正能量文章日志3篇

2.2015年正能量伤感日志说说精选

3.励志日志传播正能量文章3篇

4.2015正能量唯美励志空间日志说说大全

5.2016年正能量励志文章精选两篇

    783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