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大全>励志日志>

空间励志日志文章大全

鸿宇分享

  你不勇敢,没人替你坚强。人生就是需要一些这样的励志文字和励志日志伴随我们一路前行,一起来看看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空间励志日志文章大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空间励志日志文章大全:慢慢来,你会看到你的未来

  妈妈小的时候没有读过书,我和姐姐出生之后,她最大的理想和愿望就是希望我们能努力读书,将来为祖国做贡献。在她教育模式的熏陶下,我从小就立志当个科学家,至于科学家是做什么的,小时候的我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以为大概就是造飞机大炮,或者治病救人,总之是无所不能,值得尊敬的一类人。

  小时候我比较贪玩,无奈老妈教育严厉,我的成绩一直还可以。顺利升初中,然后读高中,最后考大学。

  可惜高考考得不理想,最终我被调剂到了一个农业院校,当意识到以后没有机会造飞机大炮的时候,我难过了很长时间。可后来得知我们学校出了个杂交水稻之父,我的科学热情又满血复活,梦想着可以成为下一个袁隆平。

  带着这份热情,我开始了大学生活,每天努力学习,牢牢掌握书本上的知识,后来顺利保送了研究生,如愿以偿地进入实验室,期待去揭开科研的神秘面纱。

  读了2年的研究生,我发现每天做的实验并不能称之为“科研”,因为我并不觉得我做的课题很高端,也没发掘它有造福全人类的意义。于是放弃了直博,想要去寻找真正的科学之路,我要考中国科学院的博士。

  如果这是一部励志电影,接下来的剧情应该是我顺利考上了中科院的博士,潜心学术数十载,最后成为一代名师。可现实却是我连续两年都没考上,最后找了一个朝九晚五的工作,循规蹈矩,唯唯诺诺,每天想着不去上班却又总是按时端坐在办公室里,不卑不亢不惊喜。

  跟我在相同生活环境下长大的姐姐也有着伟大的科学梦想,不同的是,她已经是中科院的博士,并且依然相信并坚持着她可以通过科学改变世界的信念。

  我从来没跟姐姐讨论过彼此的理想,所以也不明白她在这条路上是怎样的坚持。

  她这一年在清华的一个课题组里做研究,前段时间我去北京,在她的博士生公寓里借宿了5天。同宿舍的还有她的一个同门师妹,那个女生看上去很strong,目测170以上。走在路上,会让人觉得她是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傻孩子,可是第一个晚上,跟她彻夜聊天之后,我觉得这个女生真的挺不简单,从她身上多少也了解了如姐姐这类的女博士,到底有着怎样强大的内心。

  从我和姐姐的谈话中,她知道我刚出了一本书,于是主动跟我聊起了读书的问题。我们聊了很多个作家,很多本书。我发现她看书很杂,言情推理、玄幻纪实,来者不拒,结构松散,散漫到一个地步,连主题也不统一。以前我一直觉得,作为一个理科生,我看过的书算多的了,可是跟她比起来,我才知道什么叫博览群书。

  她喜欢日本作家,喜欢他们的细腻,阴郁而沉重。她说让她读到内伤的一本书是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她把那本书放在床头,每天晚上睡前读几页。有时候,读几句就读不下去,一阵突如其来莫名的悲哀,千钧压顶陡然罩了下来,感觉屋里的氧气好像骤然抽调,胸口一闷,令她窒息,她就要出去走一走,隔几天再去读。

  她说村上春树曾经是名医生,看惯了生死,生命对他来说没有任何神秘,所以他能够深层次地思考关于生存和人性的东西。她还喜欢的一名作家是亦舒,她也擅长写人的思考和人生的价值。她建议我如果以后想坚持写作的话,不妨多读读亦舒的书,她说任何作家的写作风格,最后不能直抵人性的话,他/她的写作之路是不会走得很远的。

  听她聊天,我觉得收获很多,不仅敬佩她读过那么多书,更敬佩她有那么多的思考。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所以,那些读过很多书的人才更能认清自己,明确自己的方向。

  那个师妹,她坚定着她的科研梦想,即使我提出了一些我对科研的疑惑,以及我见过的科研的浮躁和学术的不纯粹。她听了之后只淡淡地说,她这一辈子一定要在科研上有所成就。

  听了她的话,我沉默了许久。我佩服这样的女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敢说出自己的理想。她们身上有一种让人觉得她们一定会成功的力量。

  我很感激那个师妹,她替我完成了一个我曾经想要完成的理想。在她读博之前,我们两个的生活很像,贪玩,读闲书,任思绪自由飞翔。可有一天我们都站在选择的岔路口上,她依然坚持,我却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向。

  曾经有个女同学,她非常聪明,从没见她啃课本,可书上的知识她几乎都知道。在她面前,我很自卑,没有读研之前,我曾想过如果她搞科研,那我就不搞了,不然在同一领域,我永远不可能超过她。幸好后来她没有读研,背着她的单反,去了北京。现在偶尔在网上看到她的生活,知道她依然过得很自我,很满足。才渐渐明白,当初羡慕嫉妒恨她,不光是因为她的聪明,更是因为她的洒脱。

  以前我常常自卑,总觉得这世上比我聪明,比我成绩好,比我更会搞科研的人太多,他们在学术的路上走着自己的路,让平凡的我们无路可走。后来我渐渐明白,理想这个东西,是没有对错和贵重之分的。聪明的人,不是只会搞科研,他们更会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

  记得姐姐跟我提起她的一个北大的师弟,他从小到大一直成绩很好,高考的时候是他们省的状元。读研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动漫,每天来到实验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下载动漫,然后去做实验,一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从冰箱里拿出半块西瓜,边吃边看动漫,边笑得很傻叉。父母为他取名“嬉笑”,可朋友们都喊他“傻笑”。

  他毕业后,留在了实验室,继续过着他做完一天的实验,晚上迫不及待地看动漫的日子。他比很多人都聪明,但是他的聪明可能不会被太多人知道。

  在北京待了5天,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忘记曾经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北京,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北京,那里是地狱。我不理解北京是怎样神奇的一个地方,让人又爱又恨。直到我离开,才大概懂得了那里遍地的自信和希望,走在路上,我能感受这座城市的底气。

  从北京回来,我又回到了简单琐碎的生活当中,没有太大的抱负,偶尔冒出想变身超人拯救地球的想法,又很快放弃与忘记。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还有没有所谓的理想,或许梦想早已飞灰烟灭,谁曾想过我们可能会成为如此平常的人?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不平常的,经常神气兮兮地走在校园里,像是西天取经的孙悟空,只是到达终点时才发现所谓经书不过就是凡俗的定律。

  如今的我过得很现实,只想自己过得好,有爱我的人,有去拼的勇气,有要做的自己,就这样全力以赴,会不会很酷?

  空间励志日志文章大全:你愿不愿意奖励平凡

  每一个来剑桥面试的本科生,都有一点不愿意平凡的冲动。

  我理解,现在看着满院子的来面试的年轻人,看看自己本科的最后一年,也很知足了。

  每当这些年轻的学弟学妹跟我讲他们不愿意平凡的心愿,我都很支持,至少,不动声色。我不说他们莽撞,不担心他们。我知道,剑桥是一张大网,是一个安全网。你已经落到这里面了,你有多疯狂的想法,也不会死的过惨。

  我为什么反对过度膨胀的野心?

  剑桥鼓励的是一种教育,他们要求你有梦想,他们认为梦想造就人才,从某种程度上,他们是对的,没有梦想不会有杰出的人才。剑桥做的事情,也是其他许多学校正在做的事情,他让学生dream high。他鼓励学生倾家荡产把所有的赌注都投到这局游戏里。

  这赌桌上有100个人,剑桥所做的是忽悠学生们有梦想,让100个人倾家荡产下赌注,然后抱走10个最杰出的孩子,把所有人的赌资用来培养这10个人,剩下那90个目瞪口呆留在那里,不知何往。

  我不反对你想变卖家产去拯救世界,我不反对你在艾滋病村里扎一辈子做赤脚医生,我不反对你像甘地一样一身长袍不抵抗走遍中国各地,我不反对你三过家门而不入做大英雄。

  因为你已经在剑桥了,你怎么折腾,我都不怕。剑桥的文凭,可以在你最后一败涂地的时候,给你一碗饭吃。

  我的教育哲学,关心的永远是那90个剩下的孩子,那90个被社会给了幻想,天天幻想着自己是爱因斯坦,却最后成了爱因斯坦垫脚石的孩子。

  这社会鼓励比尔盖茨,没错,因为成功的孩子,让他越早脱离大学,做成大事的时间就越多。

  问题是,社会没办法知道谁是比尔盖茨,于是委托教育系统来寻找。教育系统也无法发现,只有一个办法:他把一百个孩子聚在广场上,告诉孩子们,你们都是比尔盖茨!于是孩子们纷纷辍学创业,都按照比尔盖茨的方式去生活。

  最终,一个比尔出现了,从社会的角度讲,这是成功的,从教育的角度讲,这也是成功的:大家都知道,这个教育系统里出了一个比尔盖茨。你跟我说,不止一个啊!

  是的,可能还有一个杨振宁,一个李政道,一个一向鼓吹“文凭无用”的马云。

  全社会都看到了那四五个成功的孩子,大家永远都不知道还有96个可能成为马云的孩子,因为辍学,失败了。

  他们说完他们的话,带着他们的赢家走了,就好像开完派对狂欢之后的一群人,意气风发的从一个不属于他们的房子里走了。

  留下一地狼藉,给我们这些人来收拾吧。

  问题是如果最好的大学都在鼓动这种教育,会教出来一代一代怎样的学生?我们的大学是不是除了奖励杰出之外,也可以奖励那些很有意义的平凡?所谓的名牌大学除了把一代代的年轻人洗脑成“不改变世界我就白活了”的之外,是不是可以站出来,承认教育系统成就的多样性?

  我们的常春藤名校呢?你们是不是愿意承认:只要你开心过一辈子,就是我们教育最高的目标?

  看看现在的中国,多少年轻人想创业。我总是想问:这正常吗?这么极端的方法,没有别的出路了嘛?

  你们看到一个马云成功了,你们不知道在当年的深圳,像马云这样的,不喜欢文凭喜欢几个人贷款50万的人,多如群蚁。自杀的,更是数不胜数。

  比尔盖茨打电话给第一家PC公司推销软件的那天,也许有一百个人比惦记着这件事,打早了,公司接线员在吃饭,也许有一百个人因为开发软件睡晚了,打晚了,公司下班了。

  你看到那一个成功者,却没看到那自此碌碌无为的200人。

  教育是极端吗?教育一定要用刺激少数人极为风险的成功为代价,培养这些年轻人心里无限膨胀的野心,in the hope that they can achieve something extraordinary?

  Some of them do. But what about those who don't achieve anything?

  我的教授说,教育之痛,不在于他的无知,而在于他知道了有一个那么美好的世界,却也同时知道自己无法到达。见到那张画饼的人,可能比没见到的人更饥饿。

  名牌大学,是不是也可以奖励平凡呢?你是不是可以大胆地说,对学生们说:从数据学统计上讲,你们大部分人都将一事无成!所以,别难过!

  剑桥总是听不到这句话,拿着那10个人,走向了另一个象牙塔尖。

  将那90个剩下在原地目瞪口呆的孩子,扔给了我们,我们这些一代代同样平凡的教育人。

  空间励志日志文章大全:真正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许多人太急于成功,以至于他们愿意选择眼前能够想到的任何一条捷径。但事实上,捷径通往的常常是失败而不是即刻的成功。取得长期成功的关键在于按部就班地走完通向成功的每一步,而不是想方设法地投机取巧。无论你的目标是拥有丰厚的资产,健康的体格还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这都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我经常能看到许多易于轻信的人被那种“迅速致富”或“快速减肥”之类的宣传吸引,花费大笔的金钱去购买其产品,到头来却发现除了骗取钱财以外,它们一无是处。

  为这种宣传所骗,我的一个朋友购置了一台“家用减肥设备”,通电之后,它能自动刺激腹肌收缩,他以为有了这个工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边看电视边减肥了。然而,这位不愿意在健身房通过努力锻炼来减肥的朋友,现在仍然体重超标。

  捷径会导致失败

  作为一名专业滑雪教练,我见过太多初学者不自量力地想挑战他们明显无法驾驭的坡道。他们连在初级滑雪道上都无法做到熟练地停下和变换方向。不知何故,这类人总是急于坐着缆车到山顶去挑战那些非常陡峭高难的坡道,但结果却总是站在山顶,吓得呆若木鸡。

  我不得不亲自上山,营救那些早就吓得一动不动的初学者们,还得一个个的把他们扛回山下。想象一下,这种情况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是有多尴尬,因为这通常是在初级滑雪道上三四岁小孩儿才会出现的状况。

  如果那些初学者们试图靠自己的力量从山顶上滑下来,多半都会陷入恐慌,无法集中,沿着坡道越滑越快停不下来,通常会以丢盔卸甲的摔个狗啃泥而告终。

  我们总是告诉他们,只有在初级滑雪道上做到熟练地停止和变换方向之后,才能坐缆车到高处去挑战更难的坡道。要想变得熟练,只能通过利用业余时间勤加练习才行。但一些人总是耐不住性子,在还没有完全适应初级滑道之前就想要挑战高难的滑雪道。

  他们总以为可以走捷径,跳过应有的步骤。当他们坐着缆车到达山顶,向下望去,发现和初级雪道比起来,那里即使是简单的坡道也远远超过他们的力所能及,你能想象到他们那时该有多惊讶了吧!

  令人遗憾的是,这类初学者中的一些,因为曾经的恐怖体验,永远不会再次穿上滑雪板了。这多么令人惋惜,因为他们最初确实是想要到户外通过体验滑雪的方式来享受冬天。如果他们再回来学一次,通常会是在下个冬天,那时因为完全不记得基础技巧,他们早已失去了初学时的那股热忱劲儿。

  走捷径的想法却导致了他们的失败。这些可怜的家伙们,都要从头再在初级滑雪道上学一遍。和那些按部就班的学员们比起来,他们要花两倍的努力去克服恐惧心理。

  追随成功者的脚步

  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接受指导,参加课程是明智的选择,这并不是走捷径,而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成功所需的技能的方式。然而,你与教练和指导者在一起的时间,不能取代成功所需的必要努力。

  无论是在健身房中挥汗如雨,还是白手起家积累财富;无论是用心开始一段新恋情,还是在初级滑雪道上练习转弯,你必须要下苦功夫去完成应该做的事。真正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走。

  我们想达成的许多目标已有无数前人早已完成。要以之为师,付出同等的努力。前进的每一步都是一次次成功的累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会引你进入成功的殿堂,而投机取巧旁门左道却会将你打入失败的深渊。

  以上就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推荐的空间励志日志文章大全,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看了“空间励志日志文章大全3篇”的人还看了:
1.经典励志空间日志精选两篇

2.2015正能量唯美励志空间日志说说大全

3.励志日志

4.qq空间励志美文精选两篇

5.qq空间日志励志精选两篇

    73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