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名人励志经典的故事
在我们学习工作之余,找一些名人励志简短小故事来看看还是很不错的,那么近代名人励志经典的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近代名人励志经典的故事篇1: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一个人,想要有所作为,永远要记住,不管别人怎么说,勇敢地走自己的路。
1933年10月2日,他出生于英国的萨里郡韦弗利地区。从小他就对生物学情有独钟。但是,他的生物课成绩却在250个男学生里面排名倒数第一,其他理科成绩也垫底。
为此,老师加德姆在他的成绩表上写道:“我相信他有成为科学家的志向,但以他现在的表现来看,这真是万分的荒谬可笑”;“继续教他简直是浪费彼此的时间”。
当时这位男孩把这张成绩表放在他的桌子上方天天看着,“以资鼓励”自己。
后来他申报牛津大学时,由于成绩不佳,被古典文学研究系录取。但是,他仍然对生物学“耿耿于怀”,甚至在学校养过上千只毛毛虫,看着它们变成飞蛾,这让老师们很讨厌。他后来转入动物学系,正式开始科研生涯。
1958年,在完成博士学位时,他从蝌蚪细胞中提取出完整细胞核,成功克隆了一只青蛙,一举成名,他被称为“克隆教父”。
1983年,他到剑桥大学担任细胞生物学教授。1996年的克隆羊诞生后证实他的理论亦适用于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他的这个理论为以后干细胞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他就是约翰·格登。
1962年9月4日他出生于日本大阪府。他不是一个乖孩子,学习无所用心,却酷爱柔道和棒球,甚至为此骨折了十多次。因此,为了能帮助受伤的运动员们,他从神户大学医学部毕业后进入国立大阪医院的整形外科,成为一名研修医生。
然而,他第一次做手术——一次良性瘤切除手术,熟练的医生十分钟就可以做完,但他却鼓捣了一个小时也没有完成。他笨拙的手术技术成为同事们耻笑的对象,一些前辈们甚至送他外号——绊脚石。
由于在接触得不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时,他开始感到,为了治愈这些疾患必须做好基础研究。1989年他毅然辞去了收入颇丰的医师职业,学习完成了硕士课程,1993年前往美国格莱斯顿研究所进行胚胎干细胞研究。1999年,回国后他向奈良科学与技术学院申请助教授职位,仍然坚持他的干细胞研究。
他便是日本的山中伸弥。
2012年10月8日,山中伸弥和约翰·格登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从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一个是被教师评定的不可调教的“最差学生”,一个是被同事和前辈们耻笑的笨拙的“绊脚石”,却最终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坚定信念,矢志不渝,愈挫愈勇,就一定能踏平坎坷成通途,跃上辉煌之巅。
近代名人励志经典的故事篇2: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
提交IPO申请9个月后的2011年8月17日,土豆网终于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上市三天后,王微飞回国内,到北京已是晚上8点,没来得及回家,从首都机场直奔三里屯的花园。“全北京我就喜欢这个地方,露天,小风吹着,啤酒喝着,周围美眉走来走去,多好。”他靠在椅背上,环顾四周,夜色游走。
这就是王微。爬雪山,骑单车穿越西藏,去梦想的国家旅行,写话剧,出版原创小说,用博客记录创业历程—一位“非典型”CEO。即使处在工作状态,也看不到他的忙碌和疲惫,呈现出来更多的是松弛与率性。这也暗合了一位土豆网投资人曾说过的话,“王微看待事业和生命的态度,让人觉得放心”。
出生于福建的王微,有过高考落榜的“差生”经历,正是这样对人生影响明显的一段经历,微妙地改变了王微的命运,让他有了出国学习和工作的机会。
接下来王微用了几年的时间,拥有了欧洲INSEAD工商管理学院的MBA学位以及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计算机硕士学位,并应邀加入贝塔斯曼,成为这家全球出版业巨头的中国区执行总裁。在这里,他看到了中国出版业的窘态,一方面缺好书,而真正的好书又出不来;也渐渐觉察到传统媒体的缺陷—电视节目制播分离的制度不得不埋没好节目。
能量被封存的王微犹如困兽。2004年10月初,朋友的一句话打开了他的思路。那天,王微和他的荷兰朋友打球归来,闲聊中朋友向王微提起了Podcast(播客)。于是,他开始和朋友讨论在中国开发“播客”的想法。那时的他没意识到,短短一小时的谈话,会将他此后的人生紧紧地和播客联系在一起。他开始了造“土豆”的历程。
2005年的春天,土豆网上线的前夜,王微坐在上海衡山路的一家酒吧里,试图为这个网站写一句简单明了的口号。最终他在半湿的餐巾纸上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导演。”这是王微正式脱离金领身份,全力以赴造“土豆”的起步。“跨国企业金领的收入和其工作量、工作压力成正比,我根本没有时间放在土豆上面。你必须全身心地投入,它才会成为你希望它成为的东西。”
王微的创业并不比任何一个创业者更轻松。虽然他常常在登山帐篷里写公司邮件,也会在酒店里发号施令,而他的员工多半也没有打卡上下班的要求,当然工作一定要做完。事实上,作为公司的创始人和CEO,每天有大量的工作邮件需要处理,需要不停做出决策,但这些并没有影响他的爱好。在他看来,爱好和工作本就是融为一体的,没有人规定一定要把休息和工作分开。王微活得无比“自我”,不像一般意义上的70年代人。
陈伟稼,王微的初始4人创业团队成员之一,对王微的评价是“极具行动力和完美主义倾向”。的确,拥有灵光闪现的好点子的人很多,但有能力更有毅力去将点子转化为现实的人少之又少。
就像他喜欢反思一些不被人注意的现象。反思和学习,并为之找到动力源,是王微很重要的创业进步力量。
他说自己对人生的构想是,要做一件事情,做到40岁左右;接着买条船,围绕世界转一圈,这样过10年;到了50岁就找个地方安定下来,要么写本书、要么拍个电影,总之是再做一件事情。
“对我来说,决定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兴奋的程度会远远超过把这件事做完的程度。出发那一瞬间对我来讲,特别爽。先跨出第一步,来日方长。”
上市,对王微和土豆网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近代名人励志经典的故事篇3:迈过失败那道坎
在外人眼中,他是幸运儿,创业仅仅4年的聚美优品已经在纽交所成功上市,年纪轻轻的他一夜之间就成了亿万富豪。他却是这样总结自己的创业之路:要想成功,先要迈过失败那道坎。他叫陈欧,是“我为自己代言”的聚美优品CEO。
在南洋理工大学读书期间,他第一次尝到失败的滋味。大四那年,仅仅凭着一台笔记本电脑,他就创立了一款在线游戏平台,迅速风靡世界,短时间内吸引了数量庞大的游戏玩家。当游戏平台发展的不错时,陈欧要去斯坦福读MBA,他找来一个职业经理人打理公司,还从90%的占股比例中分文未取地自愿让出40%给对方。随着职业经理人引进其他天使投资人,对方所控制的股权比例已经超过50%,而陈欧只剩30%多,而且他发现公司已经改了名称。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他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也失去了话语权。做了两三年的企业白白送人之后,连名字都被改了,这个跟头栽得有点大。
失败是痛苦的,但认输更加痛苦,陈欧显然不想做这个痛苦的人。
第二次创业,陈欧选择的还是游戏行业,成立了公司,创业项目是在社交游戏中内置广告。当时这个东西在美国很火,但他很快发现,他们搬来的国外模式在中国行不通。当初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被现实泼了一桶冰水,剩下的是无助和焦虑。折腾掉数月之后,陈欧发现方向、资源、团队,这些创业的基本要素几乎一无所有,转型的方向亦不明确,他再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失败不可怕,关键是要知道失败的原因,还要从失败中找到商机。
2010年3月,陈欧、戴雨森联合创立聚美优品,以团购模式切入化妆品电商行业。生意火得一塌糊涂,但很快遭遇“301”滑铁卢。所谓的“301”就是聚美的三周年大促,在团队欢庆的时刻,2013年3月1日凌晨时分,网站出现了崩盘的迹象,凌晨2点,聚美网站还是处于崩溃状态。早上6点潮水般的用户就冲向聚美,新一轮大瘫痪再次上演,无奈之下,技术人员开始往外踢用户。随后,坏消息接踵而至,真正压垮陈欧和聚美的不是服务器崩掉,而是严重的爆仓。堆积成山的货品发不出去,客服电话被打爆,几十万用户十几天收不到货,也联系不到聚美。陈欧被网民谩骂,连微博都不太敢发。公司面临严重的信任危机,品牌受到极大的伤害。从云端直接跌进谷底,这更是极大的挫折。
失败不可避免,失败是挫折、是痛苦,更可能是灾难。人人都不想失败,害怕失败,但一定会有失败的时刻。所以失败需要学习、需要适应,更需要奋进和努力。
他很庆幸,每次都没有被失败压倒,每次都能从失败中昂起头来,从失败中学习,努力尝试不输,把失败变成成功。
大学创业失败的经历,让他明白一个公司没有健康的股权组织架构,只是凭借对人单纯的信任感,很难保证未来不出问题,于是,他选择了重新开始。
第二次创业,他认识到单纯照搬国外的模式是不行的,于是他积极转型,开始调研国内化妆品市场。
聚美“301”遭遇滑铁卢,让他认识到网站崩盘意味着技术的系统架构、代码质量存在问题,至于爆仓,则是发单能力远落后预期。于是,他冷静下来,正视公司发展中拔苗助长的过程,开始重视整个团队的发展。
陈欧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知道输、如何输、如何不输、如何从输到赢。
现在,聚美优品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化妆品限时折扣网站,于5月16日在纽交所成功上市,陈欧也成了人人羡慕的亿万富豪。在聚美优品的广告中,陈欧为自己代言,他一番励志的话语激励了更多正在创业的年轻人。他说:“也许会失败,但人生很短,千万不能让自己后悔。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要想成功,先要迈过失败那道坎。
看了“近代名人励志经典的故事”的人还看了:
3.近代名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