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励志故事>

传播正能量的励志名人故事

鸿宇分享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会时不时地找一些传播正能量的励志名人故事来看看,那么传播正能量的励志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传播正能量的励志名人故事:宋美龄的中产阶级气质

  作者:张鸣

  宋美龄走了,享年106岁。在二战期间的世界风云人物中,她离开这个世界的时间,整整比别人迟了二三十年。俗话说,盖棺定论,然而对于宋美龄来说,在她没有告别这个世界之前,历史对于她的“论”其实早就已经定了。正如她自称“蒋宋美龄”一样,她的功过事实上是跟她的夫君蒋介石联系在一起的。

  作为当年中国的第一夫人,宋美龄曾经有过无限的风光,美国人称之为“亚洲第一夫人”,她委实当之无愧。当年,她发动“夫人外交”攻势,以她摄人心魄的风姿和演讲,迷倒了不知多少美国人,为处于艰难抗战中的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援助。来华参战的美国军人,凡是见过第一夫人的,无不为之倾倒。在华的美国军人,无论是陈纳德天上的飞虎队,还是史迪威印缅战场上的陆军别动队,均堪称是全美国二战中最勇敢、战绩最显赫的军人。由于欧美特有的崇拜夫人的传统,所以这种勇敢和战绩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跟宋美龄不无关系。不仅如此,在西安事变中,宋美龄力压国民党高层力主讨伐的呼声,亲自犯险进入西安,对推动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起了积极作用。其勇气和见识,绝非一个普通的贵妇人所能望其项背。在中国抗战独立支撑的年月,在国际法西斯阵营扩张势头猖獗,国民政府内部高层分裂的年月,在推动国民政府坚持抗战,并且最后站对队方面,应该说宋美龄和宋家的兄弟姐妹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凡是见识过宋美龄的人,都对她的能干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是中国第一夫人,但宋美龄从来就没有想到专门做夫人,她是要做事的。刚与蒋介石结婚不久,闹着要做事,蒋让她去管北伐军的遗族学校。她没有嫌这个事情小,把个小小遗族学校管得井井有条。美国人来参观,说它是“东方第一新兴学校”。此后,无论是参与政务,还是参与妇女界活动,都有声有色。蒋介石发起的“新生活运动”,由于有了她和一干新派人物的掺和,才避免了沦为一场霉味过重的复古运动的命运。

  然而,有魅力而且能干的第一夫人,就像她的这个头衔一样,其实并不属于她身处的这个世界。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宋美龄等于是“皇后”,她的行为方式应该是这样的:或者像唐朝的长孙皇后那样,躲在丈夫的身后,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或者像武则天一样,凭借丈夫的权力飞扬跋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至少要聚敛一些财富,争取生个儿子,或者抱养一个。然而,这一切距离宋美龄是太远了。宋美龄出身中国最早的家庭,从小就在美国生活和受教育,读的是威斯里女子学院这种很贵族化的学校,饱浸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她的优雅、她的活力甚至她的能干,更像是美国式的,不怎么“中国”。她的英语无论说和写,都比她的中文好,甚至连她的思维方式都是英语的。尽管贵为第一夫人,但她的交往圈却还是欧美化的中国人,连打电话都用英语,给接线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英语的人看她,和她看人家,都显得那么地顺眼、和谐。抗战前和抗战期间,作为中国最高统帅的夫人,她自己或者陪同蒋介石,从慰问伤兵到视察前线,没少在军队里转。

  熟悉中国现代史的人都知道,尽管政见不同,宋美龄和宋庆龄之间,感情一直是非常好的。不论宋庆龄多么令蒋介石头痛,双方如何仇视,宋美龄却一直竭力维持着她和宋庆龄之间正常而且算得上亲密的姐妹关系。无论宋庆龄与蒋介石关系恶化到了什么地步,宋美龄都绝不允许蒋介石的特务碰她姐姐一根毫毛。为此,她不仅三番几次正色告知蒋介石,而且亲自出面警告戴笠。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宋美龄给宋庆龄的信,依旧款款情深:“最近,我们都经常想起你,考虑到目前的局势,我们知道你在中国的生活一定很艰苦,希望你能平安、顺利。”这不是说宋美龄没有立场,亲情高于一切,而是一种中国人难以理解的美国作派的体现——政治和家庭分开,意识形态的歧见跟家庭亲情是两回事,绝不往一块掺和。

  在解放战争快要胜利的时候,宋美龄用牛奶洗澡的传说,在解放区到处流传,以至于到了我能懂事的时候,大人们还这样说。这个传说虽然表面上是对宋美龄的一种丑化或者诋毁,但也反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的隔膜和对立。

  宋美龄和蒋介石的结合,固然还算是琴瑟和谐,但事实上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宋美龄的朋友圈子里,无论是欧美的友人,还是国内的“欧美同学会”,对传统理学味道十足的蒋介石并不欣赏,甚至还说三道四。蒋介石的国民党政权对这些人自然也是若即若离。我们不知道,到了台湾之后,这些自由知识分子在遭到国民党整肃的时候,宋美龄会是个什么心情?然而,事实上不管她的心情如何,已经深入她骨髓的美国老式的中产阶级生活作派,都只能让她继续扮演夫唱妇随的角色,绝不可能允许夫妻关系的任何裂痕暴露出来。

  1927年她和蒋介石的结合,使颇有理学气味的蒋介石入了,但是多年来,她并没有将蒋介石变成一个真正的基督徒。虽然到了台湾之后,蒋对基督日深,但更多地只是求助基督的庇佑。可以说,到死,蒋介石依然是一个传统的中国人,一个中国的专制强人。在蒋介石的棺材里,宋美龄放入了四本书,一本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本《圣经》,一本《荒漠甘泉》,一本唐诗,西方基督占了一半。也许,这样的陪葬品,只是代表了宋美龄的一种愿望。

  事实上,宋美龄虽然身在中国的土地上,却一直是在另一个世界里——一个典雅的、美国老式中产阶级的世界。尽管我们把她列为“四大家族”中的一分子,然而报上说,她死后的遗产只有12万美金,她惟一的房产在上海。可以说直到死,她都维持了一个老式的美国中产阶级的财产水平。

  传播正能量的励志名人故事:傅斯年趣闻轶事

  民国时期“名满天下,谤亦随之”的傅斯年被人称为“学霸”,其实他嫉恶如仇,不畏权贵,留下无数趣闻轶事。

  作为民国时期学术界最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傅斯年“名满天下,谤亦随之”,一生留下了数不清的趣闻轶事。

  傅斯年出身名门望族,1913年入北大预科部,师从黄侃、刘师培等,打下坚实的国学底子。1920年,傅斯年入伦敦大学跟随史培曼教授研究实验心理学,同时兼及哲学、历史、政治、文学、物理学、化学等。1923年9月,赴德国柏林大学研究院,研习相对论、比较语言学等。傅斯年留学海外7年,但却不拿一个学位,是真正的“读书种子”。

  傅斯年被称为“学霸”,实际上他很看重有学问的人。傅斯年十分钦佩陈寅恪的学问,曾对人说:“陈先生的学问近三百年来一人而已。”抗战时,傅斯年与陈寅恪在昆明同住一栋楼。傅斯年住一楼,陈寅恪住三楼。每次“跑警报”的时候,别人争先恐后地往楼下的防空洞跑,傅斯年却摇晃着肥胖的身躯往楼上跑。他是怕陈寅恪睡觉听不见警报,加之陈寅恪视力不好、行动不便,怕他遇到危险,所以急忙上楼搀扶陈寅恪下楼。20世纪40年代,中研院筹备成立民族学研究所,拟聘史语所李方桂出任所长,李方桂坚辞不就。中研院代院长朱家骅委托傅斯年前去说服。傅斯年不厌其烦地劝说,结果李方桂说:“我认为,第一流的人应当做学问,第二流做教师,第三流才去做官。”傅斯年听后不但不恼怒,反而立即躬身作了一个长揖,边退边说:“谢谢先生,我是三等人才。”

  傅斯年身高体胖,人称“傅胖子”。有一个段子,说是抗战期间傅斯年、李济、裘善元去重庆赴宴。宴毕,主人替他们雇了三乘滑竿。裘善元第一个出来,抬夫们一看是个胖子,不愿抬,互相推让。接着李济出来,比第一个还胖,于是四个抬夫又推让一番。最后,等到傅斯年出来,剩下的两个抬夫一看,傻了眼,丢下滑竿,掉头就跑。好友罗家伦曾跟傅斯年开玩笑:“你这大胖子怎样和人打架呢?”傅斯年回答:“我的体积乘以速度,产生一种伟大的动量。这种动量可以压倒一切。”或许正是因为有此资本,傅斯年好斗。有一次,在国民参政会上,孔子的后裔孔庚就中医问题提了一个议案,傅斯年表示坚决反对。二人展开激烈争辩,孔庚争辩不过,就在座位上辱骂傅斯年。傅斯年十分生气:“你侮辱我,散会后我要和你决斗。”等到散会后,傅斯年果真在会场门口拦住孔庚要决斗。孔庚这时已年逾古稀,身单力薄,根本经不起厮打。傅斯年见状,只好将双手垂下来说:“你这样老,这样瘦,不和你决斗了,让你骂了吧。”

  傅斯年疾恶如仇,人称“老虎”、“大炮”,最著名的例子就是他不畏权贵,撰文弹劾孔祥熙、宋子文两位权贵。罗家伦曾说,傅斯年是唯一敢在蒋介石面前跷起二郎腿的人。事实上,傅斯年是个很讲原则的人。抗战胜利后,他代胡适接管北大。对于那些在北大沦陷时曾出任伪职的职员,不论多么有名,傅斯年一概开除,并称“汉贼不两立”。晚年执掌台湾大学,为刹住招生说情之风,傅斯年多次在报纸上发表声明,称假如自己以任何理由答应一个考试不及格或未经考试的学生进来,那就是对校长一职的失职。他奉劝至亲好友不要向他谈录取学生的事。不仅如此,他还在校长室门前树一告示牌:“为子女说情者,请免开尊口!”

  传播正能量的励志名人故事:把10拆成“7+3”

  作者:陈亦权

  上世纪70年代,有个名叫赛蒂的年轻女孩大学毕业后,进入了纽约一家电子公司做老板助理。

  这家电子公司刚成立不久,有许多项目都是与别的公司合作进行的。那天,老板为了一项芯片业务在会议室里接待了几个加工企业的代表,最后他看准了一家来自纽约西郊的芯片加工企业,就在老板对另几家厂商代表说抱歉,然后准备和这家加工企业签合约的时候,赛蒂却拉住了那几个垂头丧气准备离开的业务员,让他们稍等,随后她把老板单独请进办公室说:“老板,你对每一项业务的合作伙伴都特别信任,所以你和每一个合作伙伴都相处得特别好,对吗?”

  “那是当然,任何一个产品,我都只与一家企业合作,也正因为这样,我们相互之间都特别信任!”老板有些自鸣得意地说。

  “从人际关系上来说,这样做是对的,可是从企业经营上来说,这样做的风险很大,万一我们的合作伙伴发生意外无法供货,你怎么办?”赛蒂说,“比如公司里有个经理,你把公司的一切都寄托在他身上,这样子他当然会很满意,但万一他某天要辞职呢?他掌握着公司的整个命脉,一旦他离去,公司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老板吃了一惊,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赛蒂则接着说:“为了避免风险,你就要给经理安排至少三个助手分管其它具体工作,比如一共有10项工作,让经理负责7项,其它3项则三个助手每人平分一项,这样子,即使某天这个经理要离开,你也能迅速在这三个助手中抽调一个出来接任他的工作,公司运行就不会有任何脱节!”

  “你说得很有道理,可是这和芯片加工合作有什么关系呢?”老板纳闷地问。

  “道理是一样的!你把所有的产品都交给一家公司来完成,这虽然是你的诚心,可是这家公司万一发生了问题,你该怎么办?就算临时有人肯帮你做,你也会付出更大的成本,所以假设你有1万个芯片要加工,不如把这1万个芯片分成7千个和3千个,让你最放心的一家公司负责加工7千个,而另外三家则各自负责加工1千个,哪怕那家大公司出现问题无法再生产,另外的三家公司也能很快接过项目生产出来,所以无论外面发生了什么,我们的公司一切都会照旧运行。”

  老板听了赛蒂的话,赞同地点点头说:“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随后,他果真按照赛蒂的意思对这项合作重新做了安排。表面上看来,这似乎是老板对别人的不信任,可事实上,因为谁都想争取更大的份额,结果谁都做得更卖力,芯片的质量反而更好了。特别值得一说的是,正如赛蒂所言,三年后爆发了一场经济海啸,那家大公司一夜之间就倒闭了,无法为任何合作伙伴供货,就在同行们叫苦连天的时候,他却因为有另外三家备胎公司,所以不仅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反而还趁机扩大了市场。

  不过,这时的赛蒂已经自立门户了,她创办了一家名为“Syntel”的外包公司。没错,她就是如今被美国福布斯提名为世界50位最成功女性企业家之一的尼尔嘉·赛蒂。对于她本人在公司经营特色,美国《名利场》曾做过这样的描述:“她的智慧和远见在于‘把10拆成7+3’,无论世道怎么样,她始终都能规避风险,屹立于市场,她的成功是必然的!”


看了“传播正能量的励志名人故事”的人还看了:

1.传播正能量的名人励志故事

2.传播正能量的名人励志小故事

3.查找励志正能量名人的小故事

4.经典名人励志正能量的故事

5.短篇名人励志正能量故事

    138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