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大学生励志>

大学励志的散文(2)

鸿宇分享

  大学励志的散文:你的大三,应该做好的几件事

  首先,我强烈认为,大三的男女生,应该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规划。你所读的书单,你制定的目标计划……都应该因男女不同而有非常明显的差别。中国的大学教育就是喜欢一刀切——男女都一样。这种“中性化”教育的结果,就是普遍女生缺乏女人味(我指的是女子应有的气质),男生更惨,大批缺少阳刚之气。当然,无论哪个时代都会有气质如兰的女子和凌云之志的男生,小女一直佩服有加。

  说这话的意思是,这篇文章,其中有些建议并不适合男生,如果你是男生读到这里,大可以关掉网页叫嚣一句然后接着做你的志存高远,但同样往下看看也不错——女生都努力这么优秀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关于学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比学好专业课更重要。

  这里并不是说专业课不重要,而是有比它还要重要的东西:一定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果说大一大二都是一个模子纵向发展,那么大三就面临着横向选择的问题了。你是出国?考研?就业?创业?还是立志毕业嫁个好老公养活你?提起这些字眼总是让人感到透不过气的压力,我也是。但是现实总要去面对,只不过是早一步晚一步的问题,与其愁眉苦脸逼上梁山,不如早作打算乐得逍遥。

  当然,专业课一定要好好学,虽然你可能主要的精力不会投在这上面,特别是大三下学期。我好好学我的专业课,因为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它不仅是我做学生的义务,更是我实现梦想的必要不充分条件。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你要毕业出国留学,而且铁了心要去法国,那么你知道自己要血拼GMAT,申请学校更是要血拼“绩点”。所以你依然在好好学习,好好学专业课,但是你有非常清晰的目标,虽然你很清楚一辈子不会再用到这些东西。

  或者说你想考研,或者免推研究生,天天盯着加权紧张的要命。也许你的研究生专业与本科八竿子打不着,也许你一辈子再也不想从事本专业的任何事情,但是你要记住,首先当好学生绝对不是坏事,其次,在相当的情况中,好学生的选择永远比坏学生要多,记得给自己留后路,不要孤注一掷。

  关于学习只谈这么多,但是还有一句话一定要说:如果你还没有想好以后要做什么,那就先学好自己的专业课吧!不要去管其他人,那些突然间大三喜欢缺席甚至不来学校的人,往往是去处理对他们更重要的事情,可能是非常有价值的短实习或面试,可能是办签证考托福,甚至是为了研究生准备论文找导师见面……不要学着别人一起傻笑一起不来学校。在学着别人做“凉柿子”的同时,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做“凉柿子”的资格。

  关于考试:你要记住你不是一个人,我并不是指在考场上,我一直反对作弊。

  把考试和学习分离开谈,可见我认为大学考试,考的绝不是知识。如果大一大二的考试,你可以一个人“闭关”一个月死学,或者选择在麦当劳一宿一宿刷论文,只要你肯用功,只要你舍得咖啡,成绩和奖学金一定冲你微笑。然而大三的考试,绝非一个人那么简单,因为孤军奋战,效率低不说,真的真的一定被累死。

  大三的考试,最常见的就是两种:论文(报告)提交或者闭卷答题。先说前一种在大一大二接触不多的:论文提交。或许有些人不屑,觉得自己写的论文一直不错,这一点不用教。但是你试过一个论文周,同时6门课要交6个大paper,而且每个paper都要做市场调研,都要有数据分析,都要有问卷调查,都要有商科原理支撑,都要A4纸小四号字20页以上(最多的一个写过39页),更重要的是,这些paper全部是英文撰写……你会瞬间感觉天昏地暗头昏眼花想拿果冻撞死的心都有。肿么办?!肿么办?!着急不是办法,降低论文质量也不是办法,关键要学会团队合作,记住,不要看这句话小儿科,它会在关键的时候救你一命。

  至于闭卷答题,我这里只分享一点:我很骄傲我们班的同学有非常伟大的“分享习惯”,比如国际贸易考试,比如金融学,提前考试一个星期,QQ群里就有伟大的童鞋们“共享”考试重点总结了。而且还会陆陆续续有同学不断改进,最终出炉“××考试总结完整版”,“××考试总结校对版”,“××考试总结补充版”……总之一片和谐啊!如果你们班里还没有这样的“分享习惯”,不要抱怨自己班级不好大家自私,先检讨自己做了多少。你要相信,人都是感情动物,送人玫瑰,手留余香,没人贡献力量,你为什么不是那第一个发起人呢?

  关于实习:做有质量的实习,宁缺毋滥。

  这句话引来的非议最多,太多人对大学里学的东西持消极态度,认为不如早点跑出去实践,哪怕去肯德基麦当劳打工,哪怕是去发传单做销售。我不否认,也许对于某些专业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特别是女生),不要将生命浪费在这些低级的“实习”上面,机会成本太高太不值得。

  我从来没有去麦当劳或肯德基或必胜客打过工,也从来没有跑过什么促销当过什么短期礼仪小姐。从另一种方面讲,未尝不是一种遗憾,但是我宁可它继续遗憾下去。知识经济时代讲究“策略”,做事情要讲求方法也要考虑机会成本。记得在高校传媒联盟听过一个巨牛巨牛的学长发言,(4年本科GPA第一,加权第一,总成绩第一,排名第一,同时学生工作做到××省N多项唯一学生代表,同时赴国务院新闻办公厅实习的那种)。然后有人问他怎么这么牛,他说只是颠倒了一些时间安排,在别人都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安心学习发表作品,在别人手忙脚乱忙学习的时候他开始悠然淡定做社团和学生工作。于是“凸显”(错位竞争)了一点点小小成绩。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大。

  我的第一份还算正式的实习,是在央视音像资料馆给CCTV-news做先前节目的后期翻译整理,当时我刚上大三,从9月份到11月份,每周去四次,周三周五两个半天加上周六日全天。在这之前,我只是去做过几个短期的口译兼职,在网上发个兼职翻译信息,有意者来电而已。而且每个短期翻译结束我都会写“总结札记”,时间从一天到三天到一个星期,地点从颐和园到会议室到国际展览中心,内容从普通交谈到商务沟通到会展翻译,价钱也从一天100到一天300到一天400。

  我宁可选择两天800的口译翻译,查资料准备半宿;也不愿意牺牲一个月的周六日去麦当劳端盘子累死,因为我知道我想要什么,所以不必盲目花时间实这个习。不要觉得翻译有多高深,关键看你敢不敢去做。所以托翻译的福,一方面当时练口译了(也做过笔译,但是觉得性价比不值),另一方面,我从大三开始,基本上不从家里拿生活费了,上一年的奖学金+翻译接的活儿+偶尔稿费,差不多够用了。当然,也适可而止,不要为了非要证明自己不拿家里钱把身体累垮了(特别是女生),任何爸妈都不缺眼前这些小钱,长远考虑,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你那一点点小自尊,不要用在这个方面。

  然而还有一点,当时怎么就做成了?那就是前面说的理论,当别人周六日去麦当劳打工的时候,我去学日语去喝茶去读文学艺术哲学美学了;当别人早晨起来在暖暖的被子里,我四点钟爬起来做功课,六点钟出门对着墙根练英语口语去了。当别人晚上开始学习了,我腾出时间去忙社团忙新闻做杂志赶稿子去了。

  话扯远了,还是一句话:做有质量的实习,宁缺毋滥,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需要什么,然后努力去做什么。

  关于读书:书读多了,天上真的可以掉馅饼,谁都不砸,就砸你。

  关于读书这一章,我真的是有太多太多东西要谈,而且我总结现在所有的机会和看似的幸运,很大程度上源于读书。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两个老师:一个是老邢,从大一开始说女生一定要多读书多读好书,读历史经典,读人物传记,特别是名女人的传记。我属于比较乖的孩子,虽然历史经典不敢说读了多少,但是人物传记,特别是名女人的传记,我是真的从大一就开始下功夫读了不少。从宋美龄到林徽因,从王昭君到武则天,从杰奎琳到戴安娜,甚至玛丽莲梦露,甚至奥黛丽赫本。一切我喜欢的,或者歆羡或历久弥香的奇女子,我从图书馆抱了大量着这种传记,每晚睡觉前通读,哪怕只学到她们身上一点点,一点点点,积累成多也就有惊人的力量。这是培养气质的捷径,比看那些《女孩该做的20件事》之类的畅销书有分量多了。

  还有一个人,不得不非常感谢,我的师父老杨。如果说老邢的启发让我知道了如何修炼优雅(不仅仅是外在),那么老杨的教诲让我知道了怎样才能做女子有一颗强大的内心,厚重而有分量,让底蕴通过每一个毛孔散发出来。我还记得老杨给我回的邮件:多读书!多读书!多读书!这并不是简单的并列。而我也深受其益。在老杨的感染下,我开始拾起丢了很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从年轻人普遍喜欢的《孟子》开始,我开始做大量的读书札记,再忙也抽空去"光合作用"(一家很有情调的书房)接受“光合作用”一下,要一壶茶,静静读那些被束之高阁的传统文化,不为别的,只为修炼一颗强大而底蕴的内心,与以后做任何职业无关,又都相关。当自己的每一篇书评瘦成一片羽毛,细细地配上音乐,穿起来,就是歌声的翅膀。

  读书的目的可以很单纯,可以只是出于喜欢,也可以并不单纯。但我可以坦诚说,有一段时间我读书的目的绝对不单纯——就是为了打越洋电话的时候找共同话题。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一年前为了跟一个喜欢的男孩子吃饭,我甚至通宵重新又翻了一遍朱光潜的《美学》。当然现在不会再做这种傻不吧唧的事,君若喜欢,自然有话说;君若不喜欢,你自是气质美如兰才华可比仙,把朱光潜的《美学》倒背如流也没用。

  但是无论因为什么原因,大三读了不少书,不是一次受益匪浅能概括的。你因为什么原因去做并不重要,关键是因为这个原因,你真正去做了。

  差点忘了这章的标题:书读多了,天上真的可以掉馅饼,谁都不砸,就砸你。怎么个砸法呢?请见下一章,关于气质。


看了“大学励志的散文”的人还看了:

1.有关大学的散文

2.大学励志向上文章

3.大学青春励志散文

4.大学励志青春文章

5.大学生活励志散文

219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