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大学生励志>

大学关于励志的文章

鸿宇分享

  有不少的大学生都会时不时地找一些关于励志的文章来看,那么大学关于励志的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关于励志的文章:原来在国内,我上的不是大学

  在哈佛做讲座之后,我写了一篇感想文章,说哈佛的学习氛围很浓。文章发表后,一位哈佛学生给我发来一封邮件,说哈佛校园中,学生们的讨论很热烈,是事实,但这可不是学生们都爱讨论,他们也是没办法,因为老师有这样的要求,不参加讨论会,可能很快就跟不上课程。

  他想告诉我的是,大学的学习氛围,是由学校对人才培养严格要求、重视教学所带来的,不是靠学生们的自觉。这与国内大学近年来反复强调“学风建设”,很是不同。在“学风建设”中,学校、老师反复教育学生们,要主动学习、要爱学习。可似乎学生就是主动不起来,该逃的课还是逃。

  其实,我在几所美国大学参观时,陪同的学生,都谈到了这一点。一位在MIT(麻省理工学院)读大二的中国留学生告诉我,他是世界奥林匹克物理竞赛金奖获得者,高中毕业时保送进了北大,进了北大之后,一个学期选10门课,甚至更多,都没问题,因为只要学期结束,考试通过,就可以了。他觉得大学的日子基本上是在混中度过。

  一个同样和他保送进北大的同学,混到大二,因为长期缺课去打游戏,最终多门考试不及格被退学。他觉得这样混下去,实在对不起自己,因此申请MIT,到这里继续读大二。到了MIT,虽然只选了五门课,但他感到异常的繁忙,因为每门课,老师都要求要阅读大量的书,有的课,还必须做大量的实验,稍微掉以轻心,就跟不上,在他们的同学中,晚上在图书馆熬夜看书到深夜的情形,十分普遍。

  这位同学告诉我,他曾经对大学十分失望,而到了MIT,才发现自己以前上的哪是大学啊。他说,他对此的感受最有说服力,因为其他的本科生,大多是直接高中毕业后来留学;而研究生们,感受不到本科生教育。听了他的话,我在想,这可以解释,为何近年来会出现中国留学生捐巨资给自己的美国母校却不捐给中国母校。

  我国大学,也反复在谈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可是,这只是说说而已。重视本科教育,意味着必须要求教授们把大量的时间用到课程设计、课程教学中,可我国大学的教授们,在高校强调论文、课题、经费的现实中,是不愿意在这方面花“无谓”的精力的。这样的教育教学环境,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可摧毁学生们对大学的美好期望。我国很多高中毕业生,怀着美丽的大学梦进入校园,上完第一节课之后,就从梦想回到“现实”——原来梦想中的大学竟是这个样子。而对于学生们在大学里的“不认真”,大学将其原因归为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进入大学却没有进入角色。

  我也曾对大学新生分析过,大学的教学环境与中学不同,要求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但这次观察哈佛学生的学习,才明白,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规划没有错,可老师教育教学的高度投入、负责,对课程的严格要求,是学生进行有效自我管理、规划的基本前提。哈佛本科生的课,安排得并不多,但学生们忙,就忙在到图书馆看书、查资料、准备讨论会,以及撰写课程论文。对于一个中国学生来说,大学之前几乎都是“被规划”的,几乎不会自我管理,当大学给与了学生绝对的自我管理后,他们基本是管理不好自己的,这中间是脱节的,大学还是需要学校、老师适当的监督与要求的。

  最近,数所世界名校的网上公开课受到国内大学生、白领的追捧,很多人的感慨是,看了这些课,才知道原来自己以前上的不是大学。这和那位来自北大的留学生的感受很相近。但一位哈佛学生告诉我,这些网上公开课并不是最精彩的,精彩的是讨论课。哈佛的讨论课,一般只有八九人(学校规定,课程参加人数不得超过八九人,人数太多,有的学生无法参与,这与我们课程强调规模,以数量来论课程欢迎程度完全不同)。在讨论课上,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大家在讨论中,能相互学到很多知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有什么样的学校定位,有怎样的学校风格,就有怎样的学生。美国的大学,可以让学生在忙碌中热爱学校,融入大学,而我国的大学,却让一个个好学生把“混”字挂在嘴边。如果要说差距,这是我国大学与国外名校最大的差距。

  大学关于励志的文章:读书无用,但为什么还要读?

  在这个浮躁的年代,高学历可能带来不了高收益,这是读书无用论盛行的一个重要原因,但事实上,读书从来都不是教你直接发财赚钱,就像黄埔军校门前的对联写的“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读书本身就是一件要耐得住寂寞、放得下欲望、舍得享乐的苦逼事情,你会发现,你懂的越多越痛苦,在快乐的猪和痛苦的思考者之间,很多人选择了前者。然而读书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影响了你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你的说话谈吐,让你遇见了一个更好的自己,最重要的是它培养了你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眼光。

  金庸先生的预测为什么每每中的?因为他读透了历史,拥有了智者的思维和敏锐的预感。很多人和我说,现在大学生毕业的工资还不如农民工呢,我对他说:你看到的是现在,五年后呢,十年后呢,农民工只能是农民工,他的工资可能永远不会变了,而你是一直在向上升的。

  有这么个故事,三个人在砌一堵墙,有个人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说:没看见吗?我在砌墙。

  第二个人说:我们在盖一座高楼。

  第三个人说:我在建造一座美丽的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还是农民工,第二个人成为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变成了市长,这就是眼光。

  让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对未来的无可预知,而是现在已经知道自己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将是一个什么样子了。

  读书其实对一个人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了一个人的眼光,它让一个人拥有了向上的能力,我们可能不在乎工作报酬的低微,但我们会找一个有前途的工作,想强大的年轻人永远不会沉沦。

  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大爆炸,我们未出校园,百分之七十的知识就已过时,拒绝读书无异于自杀。比尔盖茨,每年至少两次闭关读书,腾讯的马化腾自己在演讲中说:每一年,我都感觉腾讯要垮了,但都挺过来了,如果微信不是我们腾讯发明的,我们现在就要行将末路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没有读书教给你的智慧和统观全局的眼光,预测未来的敏感,迟早得被淘汰,你以为我是胡说八道,给你举个生动的例子,诺基亚,在我刚上大学时,那是红透半边天,两年前,诺基亚5230还是街机啊,但智能手机一出现,它立马衰弱,前一段时间,还被微软收购了,在它前面的摩托罗拉不也一样的遭遇吗?正像杨绛先生说的,你所有的困惑都是因为书读得太少,却想得太多。(杨绛,本是一名女作家,为什么称他为先生?书读少了,还是去百度了下:先生是对有一定地位、学识、资格的人的一种尊称)

  上世纪八十年代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造原子弹不如卖茶叶蛋的,拿手术刀的不如拿杀猪刀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选择,造原子弹的可能没有卖茶叶蛋的财富,卖茶叶蛋的可能也没有造原子弹的那种成就感,关键是你自己的选择,读书没办法教你发财,它只能让你更智慧,心智更成熟,读书就是为了读书,读书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不光是读书,任何东西都给不了你想要的一切。但是不读书,你会发现自己内心荒芜,一片空白,你更无法得到你想要的一切,拒绝阅读是心灵的癌症!

  读书教给你的永远不是功利层面的计较,而是一种需要细细体味的大智慧,任何小聪明只能得意一时,终将被历史洪流淹没。

  大学关于励志的文章: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怎样才能不迷茫?

  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又到了,老有人问我怎么办?今天把这些问题想了想。

  一:心态问题

  总有人向我抱怨,就要毕业了,感觉找工作好难啊!这明显说错了,他不是感觉找工作难,而是感觉找一份非常好的工作难。外面两三千块钱的工作到处都是,哪里不能应聘成功?关键是你愿意干这种工作吗?念了几年大学,多多少少有点天之骄子的心态,这就导致了在找工作上面表现出了既自豪又自卑的两级分裂心态,一方面认为自己念了四年大学应该找一个配得上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又深知自己的能力不怎么样,不敢过高奢求,这种既矛盾又复杂的心态才是导致迷茫无助的祸根。

  实际上你对社会要求越高,失望越快。二十多岁,你迷茫又着急,你希望有房,有车,希望出去旅游,希望尽快享受优裕的物质生活。而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反问一下自己,你对社会做了多大的贡献,凭什么就让你有房有车?

  加藤嘉一曾经说过:“在日本,年轻人没房没车很正常,你拥有的物质生活和工资是根据你对社会的贡献而匹配的!”我很不喜欢玄幻小说,但《斗破苍穹》除外,因为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深深打动了我:莫欺少年穷。你这么年轻,你怕什么,跌倒了爬起来,再继续奋斗呗!

  李宗盛有句歌词说得好:“你何曾看见这个世界为了你而改变?”别把自己放到太高的位置,也许你在别人眼里什么都不是,让那些可恶的虚荣都去死吧,好好奋斗,我们这么年轻,有无限的可能,有什么我们得不到的?

  温家宝说:“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千万不要成了前者做不到,后者不屑做,那时候我们可能就到了“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境地。

  二:理想与梦想

  在大学里和其他学校的人聊天,总有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念了这么一个学校,顶个毛用?”这时候肯定会有另一人补上一句:“你至少还拿了个本科文凭!”实际上,他们没有分清理想和梦想的区别,理想这种东西是可能实现也可能不实现的,实现理想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而梦想这种东西很难有成功的,因为我看到的梦想大多和享受生活和出名获利有关,而怎样才能挣得名声,通过何种努力才能得利,都不在他们的梦想之列,所以这种梦想几乎等于空想,大半是不成的,用《红楼梦》的说法就是在意淫。

  想要实现理想不是说努力就可以的,有理想的人很多,但你看见几个人真正成功了呢?大部分人都归于平庸,能实现理想站在金字塔塔尖永远只有那么几个少数人。我们从小被洗脑,认为只要努力就能成功,事实上世界上没有如此简单的等式,理想的实现除了机遇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智慧。不是那种小聪明,而是一份大智慧,如果你没有,你在这条路上走得再远也会发现走的只是弯路,没有选路的智慧,你的固执与努力等于愚蠢。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没有大智慧,那么努力去成功是否就没有意义?请你仔细看看那些中年老年人的成功付出的是怎样的血泪代价?有人失去了健康,整天被病痛折磨着,有人失去了家庭,有人失去了爱情。姚明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世上的东西要换换该多好,你羡慕我的有钱,我羡慕你的有闲(空闲)。”你羡慕别人功成名就,别人也在羡慕你的平平淡淡,柴米油盐,鸡毛蒜皮,所以努力做自己就好。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电影《社交网络》,讲的是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创业的故事,影片的结尾我到现在还不能忘怀。扎克伯格终于功成名就,但他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失去了爱情,友情,最后他在昏暗的电脑屏幕前一遍又一遍加自己的初恋女友为好友,可是没有任何回应。他的那份落寞与孤独令人酸楚难言,我想这种片子才是真正发人深省的。所以,做好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三:所谓怀才不遇

  老有人跟我哀叹什么社会不公,自己怀才不遇。社会不公?请问哪朝哪代没有阴暗面呢?纵使有那么10%的二代,你玩不过他们,可是剩下的90%的人还是和你一样,没爹可拼啊。不要一遇到阴暗,便龟缩不前,那么你的抱负多是空谈。即使遇到不公,也不要哀叹,因为这一次对你不公,那么下一次呢,下下次呢?如果你真敢说每一次都对你不公的话,那么黑暗至此,这个国家早就灭亡了。你如果是太阳,即使乌云蔽日,也总有你散发光华的那一天。

  进了社会,仰人鼻息,学会忍耐是必修课,社会也许是另一所大学,只是这一次无法逃课了!不要把社会上的一切看得过于黑暗,要知道黑暗是因为在光明的衬托之下,如果一切都是黑暗,你干脆闭上眼睛得了,因为我们没什么存在的必要。

  可是,我们总会将自己的一两分才华看得过重,事实上你没有持续的七八分的努力,有才华也是无用。我们眼光太浅,心态浮躁,看别人的缺点一堆一堆的,批评起别人来一套一套的,对自己却鲜有要求,严于律人,宽于律己,行为和思想永远在脱节,你想成功看来是不太可能。话再说回来,我们大部分人所说的成功说白了不就是——有钱,关键是它是一朝一夕能达到的吗?NO,还是我们敬爱的温的那句话:仰望天空,更要脚踏实地。

  也许岁月会教会我们每个人成长,每个人在生命中都走的不安稳和艰辛。少年人有少年人的烦恼,中年人有中年人的苦痛,老年人有老年人的恐惧。你想一点付出都没有,就想过好安稳现世岁月,这如同白日梦。


看了“大学关于励志的文章”的人还看了:

1.大学励志向上文章

2.大学生励志文章1000字

3.关于励志大学生的经典文章

4.大学生经典励志美文

5.有关大学生感悟的经典文章

    213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