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励志>大学生励志>

大学生成长励志文章精选

鸿宇分享

  江海之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懂得身处低下,像这名言一样励志的大学生成长励志文章精选都有哪些呢,赶紧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生成长励志文章精选:如何有效提升自制力

  文|安乔

  01

  看完《没有自制力的人,有什么资格谈努力》这篇文章后,很多读者来问我:“那到底怎样才能提升自制力?”

  同样是自制力修炼中的一枚小废柴,我跑去问我认识的学霸阿星,工科男,在我看来他是那种对什么事情都非常有规划的人,自制力极强,每次看到他,我脑海里联想的都是《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

  他皱皱眉头,说:“我从来不觉得自制力是个困扰,当你明确你要做的事情,你真的开始去做了,就算解决了自制力的一大半问题。”

  我当即恍然大悟!他的话道出一个真相:以很多人的不努力程度根本还轮不到谈自制力,因为他们根本都没开始去做,他们的迷茫大部分都源于自己的懒惰。

  你本来计划要复习,可是,你玩完手机游戏,又跟闺密出去逛街,晚上玩累了回来,想到还没看的书,心情沮丧地说:“歇会儿再看吧。”拿起手机继续刷微博,看到吴亦凡的惊天大八卦,你尖叫地和朋友们议论起来……直到宿舍熄灯,你也没翻开从早上就搁在书桌上的课本。

  一件事你如果不去开始,就会被永远搁置,你期待的目标就永远都抵达不了。

  怎么开始?从小事做起,哪怕从一个很微小的开始,来培养你的自制力。要看的书,无论如何静下心来看十几二十页;想减肥,无论如何去一次游泳馆和健身房;想要做的项目调查,先从最简单的问卷开始……只要开始去做了,只要你是真心想做这件事,你就会慢慢做下去,渐入佳境。

  02

  不犯懒了,有的人恐怕又会走到另一个极端,给自己制定吓死人又完不成的计划。

  这点我深有体会。

  高三我曾给自己制订了超级详细的时间规划表。从早上六点半睁眼醒来,一直到晚上十二点睡,排得满满当当,中间除去吃饭、休息、上厕所的时间,连上学放学的路上时间都不放过……制定完后,我还特别洋洋得意,以为时间尽握手心。简直扯淡!

  事实上那份时间规划表我一天也没完成。第一天差一点,第二天差更多,第三天简直没有勇气执行下去,因为根本就不合理,看似十多个小时的时间规划,实际执行起来,远远超过20多个小时……

  一份无效的计划表是不可能有效指导你完成目标的,甚至还会挫败你的积极性。

  那么,一份可执行的计划方案到底要怎么制定?首先目标要明确,时间管理的结果是为了完成你要做的事儿。然后客观地细化你的时间安排,依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来定,重点是可操作性,不要太苛刻,目标不要太高,任务不要太重。

  另外,时间不要划分太细碎,明确自己学习效率最高、意志力最强的时间段,划分出整块时间,用来做你最想做的、或比较难的事。拿我自己举例,我制定的学习计划是一天在扇贝上背100个单词,通常耗时要一个小时左右,以往我总是安排在睡前做这件事。结果越背越催眠,背单词本就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但工作了一天,我已经很疲惫了,臣妾做不到啊!后来,我把背单词的时间调整到早上,那正是我们一天精力最充沛记忆力最好的时段,充分利用上班路上的时间,刚好差不多也要一个小时左右,用来背单词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03

  如果觉得自己一个人自制力弱,实在抗拒不了各种诱惑,忍不住会分神,那我建议你寻求外力的帮助,给自己找一个同伴,彼此互相监督,但前提是这个人的自制力一定要比你强。

  考研的同学大都有这样的经历。自己一个人复习,未必能坚持得住天天去图书馆,但如果多找一个人和自己结伴复习,效果就不一样。榜样的效果就是,当你做不到的时候,看看别人是怎么做到的。就算你面临诱惑,忍不住想开小差的时候,你的榜样也会非常有经验地告诉你该如何抵制诱惑,你的自制力将得到极大地提升。

  寻求外力的帮助,还可以给自己预设一个受到约束的环境。

  有读者分享了她的经验:她是一个舞者,本应该从90斤瘦到80斤,但因为她是个超级大吃货,减这10斤简直比登天还难,看见比她瘦的同学开怀大吃,她根本就忍不住。后来男女双人舞,有托举的动作,因为自己太重,舞伴抱起非常吃力,由此她产生了强烈的负罪感。因为自己的贪吃,而给别人带去巨大的负担,还影响双人舞的效果,每当她忍不住想吃零食时,就会告诫自己不要再拖累舞伴,这个想法奏效了,三个月后她成功瘦身。

  04

  很多时候,面对诱惑,我们都过高地估计了自己掌控局面的能力,比如“一心二用”。

  就像你正在填数据报表,忽然觉得嘴馋,于是随手撕开一包零食吃了起来;再比如,你翻开要看的图书资料,然后习惯性地把耳机插上,一边认真做笔记,一边还忍不住跟着音乐哼了起来……结果呢,当你做错表格的时候,当你听音乐听得动情忍不住找那个歌手的其他专辑,任由时间溜过去的时候,是不是也反省过下次不要一心二用了?

  我们被别的事情诱惑,看上去好像很享受很开心,但实际上我们心里还记挂着手头没有完成的事,我们并没有想象中的快乐。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从幼儿园找了一群可爱的小孩,给他们每人一个诱人的糖果,然后实验者许诺,如果孩子在他离开后,能一直忍住不吃这个糖果,就会在回来的时候再多奖励他们一个糖果。结果是,只有非常少数的孩子抵制住了眼前糖果的诱惑。而多年后,实验者回访,惊讶地发现,当初忍住诱惑得到两颗糖果的孩子,不仅学习成绩更好,而且在应对压力、自控方面也表现得非常棒。这就是非常有名的“延迟满足”的实验。

  所以当你想拿起手机刷微博,想看电视剧的时候,让自己“延迟满足”,先集中精力把该做的事做完,再去玩乐,好过玩耍之后,再来后悔事情没做完。心无旁骛地干活,心无旁骛地玩耍,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05

  有一句毒鸡汤格外戳人,“一天又过去了,今天过的怎么样,是不是离梦想更远了?”

  看着那些堆积如山没有完成的事,想到Deadline一天天逼紧,你内心里涌起深深的自责,怪自己一无是处,你无比焦虑和痛苦,你觉得自己的人生无望了,那么想要去做的事情,那么喜欢去做的事情,原来自己一件都办不好,太失败了,这样的自己有什么资格谈梦想和未来?你陷入巨大的负面情绪里,辗转难眠,你怕自己一辈子注定是个废柴,loser。

  负面评价会让我们陷入更可怕的失控,其实事情远没有那么可怕,及时调整心态,任何时候从现在开始,都比未来的任何一刻更早。一次失控,不要引发太久的失控。这个时候,反而可以阿Q似的安慰自己,反正昨天已经浪费掉了,明天还是新的一天,还可以重新开始。

  其实除了自责,我们更应该静下心来好好反思,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我们逃避、不愿意去做本该做的事情,找到内心抗拒的真正原因,才能有效地预防下一次自制力的失控。

  写到这里,忽然想起前天有个读者的留言,他说:“看了你的文章,如果我不去改变,是不是意味着对我一点用都没有?”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就像那句话说的“为什么道理听了那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因为,经验是别人的,你却没有用在自己的人生上。

  所以,如何快速有效地提升自制力?真没你想的那么难,重点是——从现在、此刻就开始改变,千万别懒,别拖延,别逃避,别给自己找借口!

  最可悲的人生,莫过于一边信誓旦旦又一边懊悔不已。愿你的努力不再只是“看上去很努力”而已,愿你的付出终将配得上你的梦想。

  大学生成长励志文章精选:成为“最好的自己”

  作者:王雪岩

  我们永远有可能成为最好的,就是那个最好的自己。而这个最好,放在与别人的争战里,却没有太多意义,因为别人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他们自己的积累,而不是从我们这里的掠夺。

  所以别人拥有的好,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是发展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真正拥有好的东西,成为美好的自己,而不是靠打压或掠夺别人来感觉自己比别人好

  01

  嫉妒是为自己寻求心理平衡

  一位从小就被要求“必须优秀”,“必须最好”的朋友,约我出来聊聊,一见面,看她一脸梨花带雨的样子,我便猜她是不是又与领导发生了什么冲突。她一脸的不快:“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嘛,凭什么一样干活,我干了就是是应该的,她干了就是优秀!”

  原来,她一直看不上的一位同事,今天被领导在大会上表扬,这让我的朋友十分不爽,不爽的原因,是因为她感觉自己被领导冷落了。我就笑她:“人家小姑娘被表扬了,又没拿走你的东西,你气啥呀,这跟你有一毛钱关系吗?倒是你自己把自己气成这样,多么不划算”。

  她的气一下子就大了起来:“怎么跟我没关系,她不就是因为年轻嘴甜嘛,我不就是不愿意讨好领导嘛!”我说“对呀,你又不讨好领导,天天把领导当成冤家,恨不得遇上点事就把人家气个半死,人家能在你的风刀霜剑里活下来就不错了,哪里还有心情表扬你”!听我这么说,她也一下子乐了,带着几分得意,我分明感觉到了她施虐的快感。

  我说:“每次你看见别人比你好,你都没办法忍受,你反正会有各种办法去破坏人家的好,来为自己求个心理平衡,要么拼了老命去找人家的缺点,要么不知什么时候就找机会说人家点坏话扳回一局。说到底,你无非就是想要么证明你比我强,可是这真的重要吗?你真的不能试着放弃这个需要吗?”她也笑:“你又在说我妒忌,我知道错了还不成吗?”

  02

  最重要的事,是发展我们自己,成为美好的自己

  妒忌,是我与朋友讨论过非常多的一个话题。所谓妒忌,就是一个人无法忍受别人拥有一些好的东西,而他自己不曾拥有,于是这个人就会变得愤怒,就会想要去占有那些好的东西,甚至不惜破坏掉那些好的东西,就是“如果我得不到,那我宁愿破坏掉它也不让你得到”。

  妒忌的破坏性就在于,不仅伤害了拥有好东西的人,妒忌的人也无法从拥有者那里获得好的东西。对于我的朋友而言,她无法忍受别人比她好,于是她常常要么挑人家的毛病,要么在内心贬低对方,以此来保证在她自己内心感受到“我最好”,而别人是不好的。

  她的这种充满敌意的处理方式,常常会让别人对她敬而远之,最重要的是,当她这样处理时,一方面她满足了“我最好”的期待,另一方面,她也破坏了自己因为能够欣赏他人的长处,所以愿意向他人学习的动力。

  所以日积月累下来,当她陶醉于“别人都不如我”的幻像中时,她也成为了一个不能成长的人,最终就落得处处不如人,为了避免面对不如人这个现实,她就更加倍的努力去维持“我最好”的幻像,破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现在,她自己也意识到自己为这个“最好”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她问我:“我还能成为最好的吗?”我说“能啊,我们永远有可能成为最好的,就是那个最好的自己。而这个最好,放在与别人的争战里,却没有太多意义,因为别人所有拥有的一切,都来自他们自己的积累,而不是从我们这里的掠夺,所以别人拥有的好,与我们没什么关系。对我们最重要的事,是发展我们自己,让我们自己真正拥有好的东西,成为美好的自己,而不是靠打压或掠夺别人来感觉自己比别人好”。

  03

  成为最好的自己,更有勇气面对生活

  在近些年的职业生涯中,我越来越深切的感受到,“成为最好的自己”是一件多么不容易,但是又让人开心的事。曾有朋友问过我为什么不讲课不带小组,而是选择了做个案这种最累最穷的职业发展方式,起初我也不明白为什么,可是近些年,我越来越知道了,恰是这种看起来效率不高的方式,也在帮助我慢慢成为最好的我自己。

  当我在工作中可以深入的去探索人性的隐秘之处,当我见证了一位位来访者的缓慢变化后,也让我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世间所有的付出、所有的累与痛苦都是值得的。

  他们的坚持,他们的变化,让我确信了人生有无限可能,也让我对人生有了越来越多的确定感,从之前的怀疑“努力有用吗”,到慢慢“可以试试看”,再到“变化一定会发生”,他们的生命故事一次次带给我感动,也带给我努力的勇气。

  当我看到在那么艰难的处境下,一个人可以因为付出巨大的努力而真正获得改善时,也会激励我更加相信自己的生命潜能,也会让我自己更有勇气面对生活。是的,当我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也极大的帮助了我。

  04

  与内心的父母和解,承认所有的伤害已经发生

  成为最好的自己,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与自己合解,与自己内心的父母合解。

  曾有很多人留言给我说:“你说的这些都对,但是我父母不可能看到你的这篇文章,他们不能改变,我怎么可能获得改善呢?”其实,当你将期待放在父母的改变上时,你的力就已经用错了方向。

  因为真正要发生改善的,并不是现实中的父母,而是你内心中,那个让你痛苦的,那个制约你发展的父母形象。也许,你现实中的父母一辈子都不会认识到,更不会承认他们的养育方式曾带给了你伤害。

  因为,在他们的世界里,当他们对你那样做时,就是基于他们认为那样做是非常正确的,或者他们本来就是在伤害中长大的,他们根本就没有更宽的视野去发现,自己养育孩子过程中的疏漏或者过失。

  如果你一直停留在“我就是不改善自己的生命质量,除非那时候爹妈没有那样对待我”,最终为你自己这个想法买单的,还会是你自己,因为你已经将自己限制在不现实的期待中动弹不得。

  所谓的与内心的父母和解,就是允许我们自己去感受、去触碰过往的经历给我们带来的伤害性体验,承认所有的伤害已经发生,承认父母不是完美的,承认某些来自父母的伤害是不可逆转的(其实即使天下最好的父母,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带给孩子伤害性的体验),并且允许自己带着这些伤,去探索一条让自己可以成长,并且感觉舒服的人生之路。

  05

  所谓的成长,就是有勇气并且改善不断限制的过程

  当然,成长的过程不会像说话这么容易,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是婴儿,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促使我们形成了对自己和对世界的感知,我们每一个人身体里都会残留着婴儿期的某些感受,这些感受也会制约着我们今天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正视的一件事是:我们的感受中虽然不可避免的有婴儿期的残留,但是我们现在已经不再是婴儿。

  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无力自主无力选择的婴儿,所以,我们才要试着去打破过往经验套在我们身上的枷索,试着重新做出选择:

  如果,你过去的经验是”我只有优秀才能被喜欢“,现在,你可以试试遵从自己的内心去行事,而不是为了别人喜欢才会做;

  如果,你过去的经验是“父母太强大,而我自己只能顺从他们”,现在你可以试试用你自己喜欢但可能与他们不一样的方式做事情,也许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糟。

  这些尝试的意义,并不是要你一下子变得与之前不同,而是你可以给自己一些机会去做一些新的探索,去积累一些与过去不同的经验,当这些新的经验足够多时,就有可能帮助你积累足够多的勇气变得与以前不同。

  如果你不能将发生改变的期待放在自己身上,而是放在父母身上,你就会发现,你自己之外的世界是不由你来控制的,父母很难发生你所期待的变化,这只会带给你更多的挫败体验,很可能让你更加受困于与父母的关系。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确可能会带给我们非常多的限制,但是,是去打破这些限制,还是继续受困于此,却是最终由你自己决定的。所谓的成长,就是有勇气不断承认这些限制的存在,并且改善这些限制的过程。

  大学生成长励志文章精选:如何成为一个自信的人

  文/韩大爷的杂货铺

  导语:

  现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最终指向于简单的一点:你不够自信。

  有读者问:“自己很自卑,甚至不敢当众发言,该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

  我决定但拿出一篇文章,来跟大家聊聊自信的有效建立。

  其实自信这事儿分为两方面:一是怎么让别人觉得你是个自信的人,二是怎么让自己相信和接纳自己。前者不是重点,我只用两节来讨论;后者才是核心,占的篇幅也稍多一些,大家也可以先码后看。

  老规矩,闲话不多讲,干货奉上:

  1、说话语速放缓,语调压低。

  首先要提醒大家的一点就是,讲话时无论是传达信息还是表露观点,都请把你的语调压低,语速放缓。

  你觉得那些侃侃而谈,嗓门高八度,争辩起来额头爆起青筋,话匣子一打开恨不得每分钟扫射出千八百字的人很有自信吗?

  恰相反,很多情况下这正是一个人心里没底,不自信的表现。

  有句老话说得好:缺什么就爱吆喝什么。穷人往往爱谈钱,丑人天天秀美颜,矮子死盯人长短,自卑的人,表达观点时无法沉着与坦然。

  记得韩大爷小时候参加演讲大赛,义愤填膺捶胸顿足使尽吃奶的力气就差把一口老血喷出来了,结果只拿了个纪念奖……准备不足,欲盖弥彰,用力太猛,过犹不及。

  数年之后,一路走来,参加各种演讲辩论大赛无数次后,心稳了,嘴也就稳了。大学期间再度登台时,轻松hold住全场,一点不夸张。思路清晰,抑扬顿挫,娓娓道来,游刃有余。

  所以说,想要变得自信,先得学会讲人味儿,说人话。恰如《浮夸》里的一句歌词:很不安怎么去优雅。

  2、观点简明有力,不闪烁其词。

  有读者朋友发来简信说他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都是在公开场合发言,内容观点什么的也都差不多,为什么有的人说出来就掷地有声,换做自己就没什么大反响呢?

  这就涉及到了关于语言表达的第二个应注意的方面:节奏。

  在这里提醒大家一点:在与人交谈,尤其是公开场合发表个人观点时,多用陈述句、肯定句,少用疑问词和语气词。

  我们很多小盆友比较细心,善解人意,谈话时很注重对方感受,更不敢轻易对某一问题下断言。每每到了观点相悖的时刻,为了不使场面尴尬,也会用迂回路线避开分歧点,甚至委曲求全,迎合起对方的思路。

  这样的做法偶尔为之会有些正面效果,长此以往,不免会让对方觉得你没有立场,你的话也就自然没了分量。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与人之间观点对立是个中性的现象,更不可怕,再正常不过。每当大家需要你给出建议或表达看法时,语气上坚定些,态度上诚恳些,姿态上稳定些,模棱两可的话少说些。

  3、敢于接受别人对你的好与赞美。

  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是这样:别人夸你你也不要当真啊,人家说的是客套话。如果对方说你好呢,你就要打折再打折地听,说你不好呢,你一定要多多注意。

  于是乎,等一个个小盆友们长大成人后,每逢任何人对你说了一句:“哎,你这方面做得不错啊,你可以试着在这方面多努力一下……”你仿佛见鬼一样闪躲不及,立马像条件反射似的对他们说:哪里哪里,差得远差得远,我不行我不行。并在心里痛苦的提醒自己说:天啊,他不会想求我帮他办什么事吧……

  等到别人但凡有意无意指出你哪里做的还需改进时,你立马五雷轰顶:OMG!完了完了,我是不是哪得罪他了?

  谈到这里韩大爷眼泪都快下来了,对这部分小盆友表示无比心疼。

  其实呢,大家不必对自己如此刻薄。中国父母受传统观念影响颇深,生怕孩子骄傲,有点成绩就目中无人,你也可以把父母的警示当做一条底线,但注意,是底线,底线是一种常态下没必要用,而且用了会很不恰当的东西……

  鼓励对于一个人自信的建立太重要了,一件事你做成了,别人夸赞你一句,你坦然接受完美吸收,脑子里就会对这事倍儿亲切,下次再做会更好,这就是良性循环。

  反之,别人夸你你以为人家别有用心,没等对方表态你自己先否决自己一万次,一个是对方以后可能再也不敢信任你,毕竟你自己说你自己不行的,再一个你以后自己也不信自己了,恶性循环。

  这里套用一句男神吴彦祖的广告词:表扬,你值得拥有。

  我经得起多大的诋毁,就受得起多大的赞美。(女神范冰冰乱入中)

  4、培养一个小爱好或一技之长,增强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21世纪什么最珍贵?人才!怎么才算人才?有不可替代性。

  自信的人最富有什么?存在感!如何增强存在感?有不可替代性。

  什么叫不可替代性呢?顾名思义,就是说,你有自己的一技之长,哪怕是洗衣做饭吹口哨,乃至搓麻将

  中国教育模式下培养出的我们,同质化现象很严重。从小就被告诫品学兼优,全面发展,不能片刻,要做全才。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味地要求自己什么都行,从另一个角度看你也就是什么都不突出。

  走向社会后你会发现,寡头竞争不仅存在于企业之间,更存在于个体与个体之间。千招会不敌一招鲜,谁能把自己的闪光处延伸到极致,谁就能走得更远。

  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某方面的特长,往往能增强你的存在感。这方面的特长,可以是技能上的,也可以是性格乃至人品上的。你某方面比较突出,你这个个体对其他的个体来讲就是有价值的,有价值,意味着你会被需要。

  而我们常说的自信,不是一纸空谈,自信落到实处是什么?恰恰是拥有一种被人需要感觉。大家都需要你,大家自然都相信你,大家支持你,你也会越来越相信自己。

  5、多读书、多与人聊天、多看电影。

  导致一个人缺乏自信,内心充满自卑情绪的,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原因:眼界。为什么这么说呢?人生存与现实社会,往往会有意识地选取参照,自己拿不准,喜欢左右比较。比较伴随着你会看到你与他人的差异,这种差异会让你感到不安,把差异当差距。

  但比较还会带来相似,这种相似会让你感到欣慰,原来我们都一样。所以说,既然自卑源自于一定范围内的比较,那克服自卑,获取自信的办法不是封闭自己,消灭比较,恰相反,你应当将视线无限延展扩大化,放开比较面,眼界开阔了,自然就会发现还有与你相同的东西,整个人自然就自信了。

  打个比方,假如你出生起整天闷在家中足不出户,你发现自己的体毛很多,你心里不会觉得有什么所谓,毕竟你没有参照。但这时突然把你放在一个公共浴池,你发现身边的三五十人里,大家都没体毛,只有你有。你这时不免会产生自卑情绪。

  这个时候怎么办?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就能解决心理障碍吗?太坑爹。这时最好的办法是把你放在老美的阳光海岸沙滩上,你豁然发现:卧槽,原来人人都有体毛,有的比我还多,而且貌似他们还都很喜欢!

  这时的你,不用人帮,自己就坦然了。整个过程从全不知,到半知半解,最终达到了全知。更多精彩请关注微信号xinlingba

  所以建议大家,如果你发觉自己很不自信了,没有关系,有可能你现在正深陷于中间的半知状态,那就继续勇敢地往前走,通过阅读量的积累,实践经历的丰富,与人交谈的加深,你自然就会慢慢过渡到临近全知的状态,那时你心中没有自卑,有的是敬畏。

  6、用生理影响心理。

  中国有句古话:心病还需心药医。西方早期的心理学研究,也是将生理与心理分开来看。然而近年来学者们日渐发现:人的心理状况与外在因素往往密不可分,很多情况下,甚至是身体决定脑子。

  你是否有这样的体验:生活中那些脾气差,情绪起伏不定的人,往往健康状况都不太好,或者说,他们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的状态;而那些比较爱运动,新陈代谢状况很nice的人,往往活泼开朗,心里反倒没那么多破事儿。

  纵向比较也是这样,比如:你在一个氧气充足,生态宜人的环境下与恋人吵嘴,跟你在屋子里憋了一整天,皮肤干燥头发分叉的情况下与恋人吵嘴,过程与结局都大相径庭。前种状态下你嘻嘻哈哈不当个事儿,后者状态下你可能狂躁不堪甚至会动分手的念头。

  所以说,道法自然,内外一体,想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不仅要注意修身养性,更要把外在的干扰因素一网打尽。

  在这里建议大家:自己平时多注意卫生与健康,养成整理物品打扫房间的好习惯,为自己营造舒心平和的小环境。平时不要吝惜一分一毛,多逛店,省下点口粮钱给自己添置些新衣。

  与人打交道时面带微笑,当然也不必满口大牙,牵起嘴角就好。走路时昂首挺胸,目视前方,不畏惧与他人的目光交流,举止稳健优雅,保持情绪稳定。

  这些看似无关大雅的细节,却能发挥出神奇的蝴蝶效应,让你的自信建设历程水到渠成,如虎添翼。

  7、坦然面对自卑,试着看透旁人,试着接纳自己。

  我从不觉得一个人自卑有什么可耻,相反,那些自卑的人往往自尊心较强,对自己要求也更高,太高,达不到,达不到,忘不掉,忘不掉,就总觉得是自己不够好。

  其实,很多的问题,不光是你一个人的问题。大可以尝试一下那些你心中顶礼膜拜的大牛级人物,他们上茅厕时不也是蹲着或坐着吗?难不成会飞起来?他们也有家长里短,苦不堪言,并不比你特殊多少。太白先生的一句话真是亘古

  真理: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是普通又特殊的生命个体,你既然存于世上,必有你存留的原因。

  很多书里面都教育我们要接纳旁人,但很少有人拍拍肩膀劝你一句:坦然接受自己吧,接受这样不完美的、有些小缺点的、但同样有血有肉,有上进心有变好欲的自己。

  很多人做的很多事,你觉得很牛,遥不可及,但只要你勇敢地去做一些你害怕的事,从一个小胜利走向另一个小胜利,你终会发现:都是两个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没什么了不起。

  也许你现在有很多缺点,甚至是缺陷,那就有则改之,人力无法消灭的东西,那就任他去。

  你在地球上溜达的这几十年,可不是给别人看的。从头到尾陪你走完的,也就只有你自己。你是你自己最贴心的灵魂小伴侣,你常常对你的小伴侣说:“嘿,你好恶心,我瞧不起你。”很蠢的,不是吗?

  结语:

  今天跟大家聊了聊关于如何建立自信的问题,希望对大家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为了避免知易行难的状况出现,今天提的建议都比较具体可行。

  其实,一个人自信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当然,它也并不难。只要你顺着这几条建议的思路去做去想问题,天长日久,随着你阅历的不断累积,一份雷打不动的淡定与自信终将属于你。


看了“大学生成长励志文章精选”的人还看了:

1.大学成长的励志文章精选

2.大学生成长励志文章

3.大学励志文章精选

4.大学生成长励志短文

5.大学生活励志文章精选

6.大学梦想励志文章精选

    1056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