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礼仪知识>职场礼仪>

职场礼仪之称呼其实蕴含玄机

炳卓分享

  人在职场,同事和上司是职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在职场,称呼是“职场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人能否融入职场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职场称呼

  职场称呼的学问很深,职场称呼的学问的内涵很广。不同的职场称呼则可以反映出职场关系的亲疏、职场环境的优劣,甚至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人际关系现状。该如何称呼同事和上司,很多职场中人都琢磨过。称呼得妥帖,一个恰如其分的称呼不仅可以处理好与同事、上司之间的关系,往往能在营造良好谈话氛围的同时有效增进工作伙伴之间的亲密与融洽,为职场发展营造一个好的环境。反之,则可能产生不快,导致尴尬情形,为人际关系设障。员工所处的环境和企业文化不同,也决定了每个团队不同的称呼习惯,你必须学会准确地观察环境,才能正确地使用职场称呼。

  职场称呼从社会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称呼映射出一个人的地位与尊重;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称呼凝聚了彼此的距离与亲昵;从公共关系学的角度来分析:称呼折射了彼此的关系与隶属。

  昵称外号类的称呼方式在很多文化型或创意型团体的应用颇为广泛。这类团体的工作氛围一般比较宽松,各个成员之间的相处也不太拘泥于小节。比如一个女孩叫“刘艳丽”,以艳丽、丽丽、小丽等昵称称呼她就比直呼姓名显得亲切。此外,称呼年长者为老兄,年幼者为老弟,也可算是昵称的一种。可以说,昵称是一剂润滑剂,可以润滑职场紧张的人际关系。但是此种称呼方式只适用于同僚间亲密的日常交往,却绝不能牵扯领导,更不宜出现在严肃的正式场合。一方面,五花八门的代号容易给不熟悉它们的人造成信息识别的混乱感,以致无端产生困扰与不安,降低工作效率,损毁团队的专业形象;另一方面,过于亲密的称呼方式容易划分明显的亲疏范围,使团队中的新成员产生“隔阂”、“排斥”甚至“对立”等消极感受。

  还有一类以行政职务相称的称呼,在对方姓氏后直接称呼其法定的行政职务,是屡试不爽的保险方法,且无论平级或上下级之间都非常适用。新人入职后在不熟悉职场环境的情况下尤其推荐使用。如“主管”、“经理”、“老总”、“科长”、“处长”等,这些称呼里面有较多对对方敬重的成分。遇到同事或者上司升职,应当在接到消息后的第一时间马上改口,用新的行政职务进行称呼,以表明自己的拥护与祝贺;反之在遇到有人降职时,最好暂且维持原定称谓,一般等对方自己提出更改叫法时再作调整。在外单位或不熟识的人面前,称呼自己的同事或领导最好使用含金量最高的正规行政称谓;在公司或企业内部的日常工作中,则应当遵循其固有的称呼惯例,符合团队风格。

  现在大家习惯以“老师”相称。在职场中,一些资历尚浅的新人习惯于把身边所有比自己有经验的同事统称为“老师”,认为这样的称呼能够最大限度地表现自己的良好修养与谦逊好学。很多职场中人,会因为自己某方面的能力、学识被人敬重而感到高兴,他们有时更希望别人以“老师”相称。这类称呼也含有尊敬的成分。其实,这种称呼并不能使所有人都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惬意,相反,会使得一些比较年轻的前辈很不舒服。况且,“老师”这个称呼给人的感觉往往应该是在各方面能力超出别人,但如果被叫者在能力方面缺乏自信,或正好遭遇事业危机,反而会因感到无法承受而产生紧张感甚至厌恶感。

  有一些单位流行的“反着叫”,即把年长者称“小”或年轻人称“老”的说法纯属调侃,据说“反着叫”能让部分年长者找到一点年轻的感觉,让年轻者找到成熟稳重感。只能在娱乐场合偶尔为之,绝不能长期应用于正式工作。

  单位里亲昵的叫法,能少就少。有些人喜欢在单位里玩“哥俩好”,其实过分亲昵的叫法,一来容易引起别人误会,二来也会显得轻浮,特别是制度比较严谨的公司里,这还是蛮犯忌的。

  职场中人可以灵活一点,适时变个法子“高呼”同事或上司。如:称普通职员为经理,称经理为老总,通过称呼暗示他在你心目中的地位,让他从你这里感受到难得的尊重。而过去以行政职务称呼同事或上司,在场合适当的时候,也可以直呼其名甚至降低级别称其为“老弟”,以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活用称呼的同时,也一定要注意场合和语气,否则容易弄巧成拙。

  人生活在社会交际圈子里面既要适应不同的人对自己的称呼,也要学会怎么样通过称呼来与别人正常的交往。如果一不小心没有顾及到别人的感受,或者没有定位好与别人的隶属关系,那样就会造成一些不必要的尴尬,甚至可能触及了某些人的心里防线,造成人际关系的阻碍。

    4515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