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人们对护理中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患者思想的变化已经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疾病的转归。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影响着患者的心境。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者心理的影响文章内容。
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者心理的影响
1 调动病人的积极性
护理工作者在与病人的接触中,双方互相影响着。如:在与病人进行护理操作时,没有注意病人的情绪,只是机械的执行医嘱,病人很可能不配合,让护理工作进行的很不顺利。因此,护士在进行护理病人的过程中,不是只单纯的执行医嘱,如何去应对病人的心理需求,更重要的是以自身的行为和丰富的知识去引导病人的思想,让病人愉快地接受。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愉快的治疗和休养环境,以利于病人疾病的康复。
2 护士的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如果护士在与患者的交往中不注意语气,漫不经心,会给患者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护士要巧妙地运用语言,把握语言。热情与诚恳的语言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也是做好心理护理的前提,因为职业决定了护士与病人最直接的频繁接触,病人的所有治疗和处置都离不开护士,护士的语言对病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良好的语言能使病人心情愉快、身体顺畅。语言可以治疗疾病也可以导致疾病,所以每一名护士在病人面前都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语言。
3 护士的仪表
护士的仪表会影响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赖度,也会影响病人的情绪。洁净、自然、典雅和大方的衣着,可使病人产生崇敬心理、信任及安全感,给病人以愉快轻松之感。
4 护士的举止
护士的举止要端庄、稳重、机敏,这是护士外在美的体现。护士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以至于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无不影响着病人的情绪,尤其是长期住院的病人。护士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状况都要保持镇静的表情,这样才会给病人带来信心和勇气,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护士表情呆板、漫不经心,则病人会感觉不可信任,使病人对其治疗和护理产生怀疑的态度,而加重病情,影响治疗效果,给病人带来痛苦,虽不会产生严重后果,但由此病人会产生不信任感,加重心理负担,而影响治疗。作为医务工作者有义务给病人尽可能地创造一种平安、祥和的环境。
5 工作中不断提高技能
在巡视病房时,护士要表现出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要闲谈,保持安静祥和的气氛。在执行护理操作时要取得病人的信任,护理人员还要有精湛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能,这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高超的技术能让病人对护士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崇敬的心理,从中产生战胜疾病的信心、如果遇到事情就慌张、丢三落四,会使病人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丧失治疗信心,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如果遇到有一位危重的病人在医生未来到之前,护士应知道首先做什么。这时护士应迅速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比如:吸氧、建立静脉通道、配血,准备好急救药品和物品。这种对业务的熟练能力会给病人及家属带来安全感、信任感,从而消除对疾病的恐惧和紧张的心理情绪,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这样势必会提高治愈疾病和抢救的效率。
因此,护理工作者一定要不断的学习理论及各种技能的演练和提高,提高综合素质,要有丰富的知识和博大的胸怀,能够让各种性格的病人既能顺利愉快地接受治疗,又能让每一位患者理所当然的接受和信任,这样才能把护理工作做得更好。
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言语交往是护士工作的重要手段,护士与患者接触最多,言语交流的机会最多,亲切而有感染力的交谈,恰到好处的疏通劝导会起到正性效应。既能增加护患双方的心灵沟通,又能增进相互理解、信任,对那些心因性疾病还能起到言到病除的效果,严谨、温和、风趣、美好的言语能够稳定患者的情绪,提高治疗效果。反之,不当的言语会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困惑或疾病。因此掌握与患者的沟通技巧,消除患者的不良清绪,使其保持最佳的身心状态是护士必须具各的素质。
当前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下,对护士的要求不在是机械地执行医嘱,而是要进行护理诊断,实施护理计划,解决护理问题,评价护理效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良好的记忆力。因此护士还应具备包括社会医学、行为科学、伦理学、人际关系学、美学等多学科组成的横向知识结构,掌握丰富知识,正确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相反,护士如果没有丰富的纵横知识就很难对患者心理做出正确的判断,护士就不知道该做什么、如何做,甚至患者对疾病病情及诊疗提出疑问时胡乱解释,影响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影响治疗效果。
护士的言行举止对患者心理的影响相关文章:
4.护士职业礼仪培训
5.护士的礼仪和修养